A、 甲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入网并欠费1200元
B、 乙冒充民政局干部窜至乡下,以收取办理低保手续费为由骗取数名老人现金1000元
C、 丙到一餐馆,先与新来的服务员套近乎,得知老板不在后,声称是店里的常客,与老板相熟,然后点了四个菜、一瓶酒、一包烟,消费了400元后称没钱支付,使用假名要求服务员挂账
D、 丁冒充高干子弟与戊谈恋爱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否构成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1)甲冒用他人身份证入网的行为,属于隐瞒真相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所以A项正确。(2)乙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行为应当是招摇撞骗,但招摇撞骗与诈骗存在包容关系,从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属于诈骗;(3)丙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所以C项正确。(4)丁冒充高干子弟,与戊谈恋爱,没有骗取他人财物,该行为不构成诈骗。综上,本题选D。
A、 甲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入网并欠费1200元
B、 乙冒充民政局干部窜至乡下,以收取办理低保手续费为由骗取数名老人现金1000元
C、 丙到一餐馆,先与新来的服务员套近乎,得知老板不在后,声称是店里的常客,与老板相熟,然后点了四个菜、一瓶酒、一包烟,消费了400元后称没钱支付,使用假名要求服务员挂账
D、 丁冒充高干子弟与戊谈恋爱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否构成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1)甲冒用他人身份证入网的行为,属于隐瞒真相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所以A项正确。(2)乙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行为应当是招摇撞骗,但招摇撞骗与诈骗存在包容关系,从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属于诈骗;(3)丙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所以C项正确。(4)丁冒充高干子弟,与戊谈恋爱,没有骗取他人财物,该行为不构成诈骗。综上,本题选D。
A. 甲和乙系同班同学,一日甲、乙发生口角,乙当场殴打甲致其轻微伤
B. 张某与孙某系邻居关系,张某因孙某家噪声问题与孙某发生矛盾,张某踢坏孙某家房门
C. 王某与刘某一直有矛盾,王某3次将刘某打伤
D. 学生丙因翻看同桌丁日记而发生争吵,丁殴打丙致其轻微伤
解析:解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处理:(一)雇凶伤害他人的;(二)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三)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针对对方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六)调解过程中,违法嫌疑人逃跑的;(七)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C项中王某与刘某一直有矛盾,王某3次将刘某打伤,系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故C的内容不能调解,应选C。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法侵入住宅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调解处理:(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故A、B、D的内容均为可以的调解,不当选。综上,本题选C。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错误逮捕的赔偿义务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A. 甲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效力高于该省人民政府规章
B. 国务院制定的《戒毒条例》的效力高于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戒毒工作的法规
C. 某经济特区依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应当由国务院裁决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某经济特区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的法规,并撤销授权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之间的效力与冲突解决途径。(1)根据《立法法》第89条第1款之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故此A项正确;(2)根据《立法法》第88条第2款之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戒毒条例》属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故此B项正确;(3)根据《立法法》第94条第3款之规定,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此C项错误;(4)根据《立法法》第97条第(7)项之规定: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C。
A. 《拆除所建房屋通知》与《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性质不同
B. 《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系行政处罚
C. 公司可以对《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提起行政诉讼
D. 在作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时,规划局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解析:解析:①公司所建房屋违法,规划局责令其拆除房屋属于涉及财产权的行政处罚,公司不自行履行义务,作为行政主体的规划局限定其在10日内必须拆除,否则强制执行,此属于典型的行政强制执行中的催告程序。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5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一)履行义务的期限;(二)履行义务的方式;(三)涉及金钱给付的,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四)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本案中的两个通知,前者属于行政处罚,后者属于强制执行催告。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②《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是行政处罚,当然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故C选项正确。③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1条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教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案不属于简易程序的适用情形。故D选项错误。
A. 办案民警未经询问辨认人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开展辨认活动
B. 办案民警自行决定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两名办案民警主持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
C. 办案民警以照片进行混杂辨认,辨认照片数量6张
D. 因辨认人未能辨认出被辨认人,办案民警未制作辨认笔录
解析:解析:(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辨认由二名以上办案人民警察主持。组织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并避免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故此A项错误,办案民警未经询问辨认人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开展辨认活动;第一百零四条规定,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违法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故此C项错误,辨认照片只有6张;第一百零五条规定辨认人不愿意暴露身份的,对违法嫌疑人的辨认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为其保守秘密。第一百零六条规定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办案人民警察和辨认人签名或者捺指印。故此D项错误,辨认活动均应制作辨认笔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办案人民警察可以让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场所或者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故此B项正确。本题选ACD。
A. 甲是累犯,不适用缓刑
B. 乙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 丙是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 丁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丁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缓刑的适用。根据《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累印不适用缓刑。故此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体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但并没有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故此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故此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B。
A.
B.
C.
D.
E.
F.
G.
H.
I.
J.
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根据以上解释,适用行政拘留的,才可以将询问查证的时间延长至24小时。
A. -国家主席
B. -政协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全国人民代表权利内容。根据《宪法》第七十四条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综上,本题选D。
A. 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B. 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C. 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D. 属于一般安全事故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三个罪名的区别,构成安全事故罪与一般安全事故的区别。(1)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本题中,某施工队属于建设单位,私自将水泥标号降低,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在交付不久坍塌,造成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死亡2人,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故此,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正确选项为A项;(2)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只有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本题中,在生产、作业中没有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故此B项为错误选项;(3)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只有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本题中,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故此C项为错误选项;(4)根据有关规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这些事故不是因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原因,也不是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的原因,也不是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原因,故此D项为错误选项;综上,本题选A选项。
A. 假如乙因被甲击打头部死亡,则甲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 假如甲发现乙未死,进而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假如乙未死,甲以为其已经死亡,抛尸河中,致其实际被溺死,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假如乙已经死亡,甲以为其未死,为灭口而将其抛入河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正当防卫(特殊防卫权、防卫过当)、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知识点。(1)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此A项正确;(2)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乙当时头破血流倒地,无继续行凶的能力,甲明知乙未死亡,且无自救能力,仍将其抛入河中,致乙在河中溺死,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此B项错误;(3)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甲以为乙已死亡将其抛入河中,但此时的乙并未死亡,是甲抛入河中的行为致其溺亡,甲对其溺亡的结果持疏忽大意的过失主观心态,造成乙死亡的结果,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此C项正确;(4)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甲以为乙没有死,出于故意杀人的目的将已经死亡的乙的抛入河中,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死亡结果在其抛尸之前就已经发生,未达到其原有的目的,属未遂,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