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某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B、 经人民法院通知,李某因担心报复而不出庭作证,人民法院不能强制李某出庭作证
C、 公安机关可以在询问笔录中使用化名代替李某的个人信息
D、 李某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就餐、住宿费用,应当给予补助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证人作证。(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故此A项正确;(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故此B项错误;(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故此C项正确;(4)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公安机关业务经费。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B
A、 李某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B、 经人民法院通知,李某因担心报复而不出庭作证,人民法院不能强制李某出庭作证
C、 公安机关可以在询问笔录中使用化名代替李某的个人信息
D、 李某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就餐、住宿费用,应当给予补助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证人作证。(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故此A项正确;(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故此B项错误;(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故此C项正确;(4)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公安机关业务经费。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国家赔偿的范围。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第五项规定,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题中民警,没有侵犯人身权的行为,犯罪嫌疑人黄某属于自伤行为,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故说法正确。
A.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B.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C. 委托方是行政机关,受委托方可以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
D.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必须都是行政机关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委托实施行政许可。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据此,BD说法正确,当选。
A. 应对乙作出治安管理处罚
B. 可以调解,达成协议后对乙不予处罚
C. 调解不成后应对乙作出处罚
D. 公安派出所不对乙处罚,由法院一并处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治安调解、行政处罚的理解。(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之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乙将甲殴打至轻微伤,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受行政处罚,故此A项正确;(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之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此B项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之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故此C项正确;(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殴打他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他人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乙所提起的刑事自诉系针对甲的犯罪行为,其本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应由《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D。
A. 若甲制作了这些传单,那么其构成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既遂)
B. 若甲没有制作这些传单,且尚未传播,其行为以犯罪预备处理
C. 若甲没有制作这些传单,其在传播过程中被查获,则以犯罪未遂处理
D. 若甲没有制作传单,但部分传单已经被传播出去,则以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既遂)处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及时解释。(1)根据《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制作、传播邪教宣传品,达到下列数量标准之一的:1.传单、喷图、图片、标语、报纸一千份(张)以上的;故甲的行为已构成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既遂);第五条:为了传播而持有、携带,或者传播过程中被当场查获,邪教宣传品数量达到本解释第二条至第四条规定的有关标准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二)邪教宣传品不是行为人制作,尚未传播的,以犯罪预备处理,(三)邪教宣传品不是行为人制作,传播过程中被查获的,以犯罪未遂处理;(四)邪教宣传品不是行为人制作,部分已经传播出去的,以犯罪既遂处理,故A、B、C、D正确。
A. 甲殴打黄某后逃跑,黄某报案后,公安派出所以无证据为由未受理,同年黄某到县局上访,公安派出所才把甲抓获
B. 乙于1月2日盗窃一辆自行车,失主未报案,同年5月份又盗窃一部手机,于同年8月12日被查获
C. 丙盗窃邻居家山地车,公安派出所接到邻居报案后一直到次年9月才破案抓获丙
D. 丁于10月3日抢夺后逃跑,被侵害人未报案。次年9月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主动供述了其抢夺行为
解析: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根据《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54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被侵害人在违法行为追究时效内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不受本条第一款追究时效的限制。A选项,黄某在被甲殴打后随即报案,但公安机关以无证据未受理,不受追究时效的限制,故A未过追究时效;B选项中乙行为终了之日为5月,8月被抓获,未过追究时效;C选项中被害人被盗窃后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不受追究时效限制;D选项中,丁的违法行为于10月发生,次年9月被发现,期间未向公安机关报案,已超过6个月,故过追究时效。综上,本题选D。
A. .遗弃罪
B. .拐骗儿童罪
C. .诈骗罪
D. .拐卖儿童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拐卖儿童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分。(1)根据《刑法》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弃婴系甲路边拾得,不符合《婚姻法》对扶养义务的规定,甲不具有扶养义务,因此甲不构成遗弃罪,故此A项错误;(2)根据《刑法》第262条规定,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构成拐骗儿童罪,该罪要求主观上以自己占有为目的,客观上采取蒙骗、利诱,也包括将儿童偷走、抢走的手段。故此B项错误;(3)根据《刑法》 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甲的行为显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故此C项错误;(4)根据《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行为之一的;根据2010年两高两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法发[2010]7号)第15点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强抢儿童,或者捡拾儿童后予以出卖,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D。
A. -8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住宿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外国人在旅馆以外的其他住所居住或者住宿的,应当在入住后二十四小时内由本人或者留宿人,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戒毒条例》。根据《戒毒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患严重疾病所外就医期间,强制隔离戒毒期限连续计算。故此题错误。
A. 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的
C. 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 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根据《行政许可法》六十九条规定,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可以撤销,故AC选项当选。(2)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故BD属于可撤回的情形。综上,本题选AC。
A. 杨某的行为构成扰乱单位秩序和违法停放尸体两种违法行为
B. 如对杨某决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C. 申某某(13周岁)的行为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予处罚
D. 因申某某(13周岁)违法时尚不满14周岁,公安机关在询问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能到场的,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
解析:解析:(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故意破坏、污损他人坟墓或者毁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二)在公共场所停放尸体或者因停放尸体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听劝阻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杨某的行为同时构成扰乱单位秩序和违法停放尸体,应择一重处,故此A项正确;(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但此处应择一重处,不应分别决定,故此B项错误;(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故此C项错误;(4)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五条询问未成年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能到场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确实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后未到场的,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