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办案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
D、 公安派出所或者办案部门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故此C选项正确。
A、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办案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
D、 公安派出所或者办案部门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故此C选项正确。
A. 李某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B. 经人民法院通知,李某因担心报复而不出庭作证,人民法院不能强制李某出庭作证
C. 公安机关可以在询问笔录中使用化名代替李某的个人信息
D. 李某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就餐、住宿费用,应当给予补助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证人作证。(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故此A项正确;(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故此B项错误;(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故此C项正确;(4)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公安机关业务经费。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警棍的使用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六)袭击人民警察的;……”因此民警使用警棍的行为符合规定,本题答案为正确。
A.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B. 小张发现自己前几天配合王警官检查工作的照片,未经过他同意,被王警官作为工作展示发在了微信朋友圈,小张以侵犯肖像权为由,要求王警官删除。
C.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的,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但行为人有理由的除外。
D.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按份责任。
解析:解析:民法典已删除民法通则当中,保护肖像权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限制,故A错误;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了可以不经过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形,其中第(三)项规定“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王警官将小张照片用于工作展示,不属于依法履行职责行为,故B当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的,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故C错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连带责任。故D错误。
A. -国家主席
B. -政协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全国人民代表权利内容。根据《宪法》第七十四条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综上,本题选D。
A. 由于甲区是最初犯罪地,应当由甲区公安机关管辖
B. 由于丙区公安机关最初受理,应当由丙区公安机关管辖
C. 甲区、乙区、丙区公安机关都有管辖权
D. 甲区、乙区公安机关有管辖权,丙区公安机关没有管辖权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多地都有管辖权的管辖问题。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一条:“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A项中,除了甲区公安机关外邱某居住地也有管辖权,故此A项错误;丙区是抓获地,抓获地无管辖权,故此B项、C项错误,甲区、乙区是犯罪行为发生地有管辖权,丙区是抓获地无管辖权,故此D项正确,本题是选非题,选ABC。
A. 民警甲在处理一起打架纠纷治安案件过程中,没有按规定使用执法记录仪,对该执法记录仪可以扣留
B. 民警乙违章驾驶警用车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对该警用车辆可以扣留
C. 民警丙不按规定佩戴警用标志,对该警用标志可以扣留
D. 民警丁在处警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警棍,对该警棍可以扣留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十一条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当场处置:(一)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二)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三)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根据上述规定A项中的执法记录仪并不属于警械、警用车辆和警用标志的范畴故不应扣留。其他选项均属上述内容,综上,本题正确选项为BCD
A. 构成包庇罪
B. 构成窝藏罪
C. 构成妨害公务罪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窝藏罪和包庇罪的区别。(1)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之规定,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故此A项错误;(2)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之规定,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务的行为,故此B项为正确答案;(3)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之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行为,故此C项错误;(4)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之规定,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务的行为,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A. 对甲不能判死缓
B. 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C. 对甲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D. 对甲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17、49条之规定。《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故A正确。《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甲15周岁不能以绑架罪定罪处罚。故B错误,甲在绑架过程中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行为,对其应以故意伤害罪处罚。故C正确。《刑法》第17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D正确。综上,本题选ACD。
A. 甲从事废品回收业务,为赚取更多利润,甲谋划在废品交易时,通过秘密使用干扰器影响电子磅秤称重结果,从而减少货款支付,因办案部门对甲的行为是涉嫌盗窃还是涉嫌诈骗存在分歧,公安机关负责人开会集体讨论决定;
B. 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技术审核,技术部门审核后,确保了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符合法律法规且确有必要,则法制部门无需再进行审核
C.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D. 乙位于村上的房子被政府强拆,来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家中物品被故意损毁,因该案件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就那开具了不予立案告知书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集体讨论决定的案件范围、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法制审核、行政拘留的处罚主体以及立案与相关法律文书式样。(1)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7条第2款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由公安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行政处罚,并形成书面记录:(一)对事实、证据、定性存在重大分歧,认定困难的;(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三)社会影响较大,引发或者可能引发较大舆情的;(四)法制审核部门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认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情形。故此A项正确;(2)行政处罚法第41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利用交通类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可以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制机构进行法制审核,重点审核下列内容:(一)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有必要;(二)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事实记录资料,是否清晰、准确地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等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是否符合取证规范;(三)固定式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公布计划;(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需要重点审核的其他内容。故此B项错误;(3)行政处罚法第18条第3款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是指国家安全机关和海警机构。故此C项错误;(4)行政处罚法第54条第2款规定,“符合立案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不再制作《受案登记表》《受案回执》《不予调查处理告知书》,代之为制作《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行政案件立案/不予立案告知书》。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BC
A. 甲携带毒品经过海关,但以伪装手段逃避海关检查
B. 乙被人举报,民警在其居住院落中查出毒品
C. 丙在某KTV唱歌时,被查出其外衣口袋中藏有毒品,但未吸食
D. 丁在机场通过安检时,被怀疑携带毒品,经对在旁边弃物桶中发现的毒品包装物上留下的指纹进行鉴定,其中有丁的指纹,但也有其他人的指纹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犯罪嫌疑人关于毒品明知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法发〔2019〕13号《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收集与审查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四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的是毒品,但有证据证明其确实不知情或者确系被蒙骗的除外:(一)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郎局等场所检查时,要求申报为他人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和其他毒品疑似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但未如实申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或者行程路线故意绕开检查站点,在其携带、运输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三)在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藏匿、丢弃携带的物品、弃车逃离或者其他逃避、抗拒检查行为,在其携带、藏匿、丢弃的物品或者遗弃的车辆中查获毒品的;(四)在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藏匿毒品的;(五)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的惯常携带、运输、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六)以虚假的身份、地址或者物品名称办理托运、寄递手续,从托运、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七)采用隐匿真实身份、支付不等值报酬等不合理方式,雇用、指使他人携带、运输或者代为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八)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不等值报酬为他人携带、运输或者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九)其他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的情形。(1)A项符合该意见关于明知推定,故 A项正确;(2)B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 故B项不正确;(3)C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故C项不正确;(4)D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故D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