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绝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故此本题错误。
答案:B
解析: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绝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故此本题错误。
A. 构成故意伤害罪
B.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构成交通肇事罪
D. 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故此A项正确,BCD错误,综上此题选A.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起获交易的虚假信息罪。根据《刑法》规定,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本案李某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造成股票价格异常波动,扰乱了证券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对李某应当以涉嫌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立案追诉。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A. 不公开李某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B. 禁止特定的人接触李某及其近亲属
C. 对李某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D. 将李某的姓名改为王某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反恐怖主义法》。(1)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故此A项正确;(2)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禁止特定的人接触被保护人员,故此B项正确;(3)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故此C项正确;(4)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变更被保护人员的姓名,重新安排住所和工作单位,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BCD。
A. 应当向运输始发地B区公安机关报告
B. 应当向运输目的地D区公安机关报告
C. 应当向运输途经地C区公安机关报告
D. 应当向A市公安机关报告
解析:解析: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之规定: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其生产、储存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发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综上,本题选C
A. A区公安机关决定乙在指定的居所执行的,要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
B. 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二人的家属
C. 二人委托辩护人,都适用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规定
D. 只有乙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监视居住的相关法律知识。(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0条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应当制作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说明监视居住的理由、采取监视居住的方式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定,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监视居住决定书。监视居住决定书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宣读,由犯罪嫌疑人签名、捺指印。故此A项;(2)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3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制作监视居住通知书,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由决定机关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故此B项;(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51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会见、通信。故此C项;(4)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故此D项;综上,本题选CD
A. 甲17岁时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强奸罪
B. 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劫罪
C. 丙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D. 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年又犯绑架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累犯、假释、过失犯罪、故意犯罪。(1)根据《刑法》第65条规定,因甲属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故此A项错误;(2)根据《刑法》第66条规定,乙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属累犯,故此B项正确;(3)根据《刑法》第65条规定,交通肇事罪属过失犯罪,丙不构成累犯,故此C项;(4)根据《刑法》第65、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考验期限。丁某属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属累犯故此D项;综上,本题选BD。
A. 成某在公园空地上,使用弩进行射击瞄准练习,但未击发
B. 李某在公路上摆地摊贩卖管制刀具,民警现场查获管制刀具12把,经查李某尚未卖出管制刀具
C. 民警在张某家查获1把匕首
D. 胡某携带1支自制的钢珠枪回家时被民警查获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的行为构成要件。《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行为,构成要件之一为非法携带,并不包括持有。(1)A选项中成某在公园空地上使用弩,属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行为;(2)B选项中李某摆地摊卖管制刀具,必定有个携带过程,属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行为;(3)C选项中在张某家中查获匕首,该行为为持有,并不属于非法携带;(4)D选项中胡某携带钢珠枪,属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行为。综上,本题选ABD选项
A. 某设区的市公安局设置政委
B. 某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设置教导员
C. 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设置指导员
D. 某县级市公安局设置政委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主管政治工作警官职务的设置。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和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1)A项是设区的市不设置政委;(2)B项是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教导员,正确;(3)C项是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指导员,正确;(4)D项是县级公安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政治委员,正确。综上,本题选A。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网络安全法》。根据第二十八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本题中讲到的“公安机关防范、调查恐怖活动和侦查犯罪活动”以偏概全,表述错误。综上,该题表述错误。
A. 甲为了实施盗窃,购买了螺丝刀、小刀
B. 乙为了杀死仇人,打探仇人的行动轨迹
C. 丙为了实施绑架,尾随作案目标
D. 丁在网上发帖,声称要杀死情敌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犯罪形态相关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1)甲的行为是为了犯罪而进行准备工具阶段但并未着手实施,故A选项正确。(2)乙的行为是为了犯罪而制造条件阶段但并未着手实施,故B选项正确。(3)丙的行为是为了犯罪而制造条件阶段但并未着手实施,故C选项正确。(4)丁的行为并非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故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