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5
B、B、20
C、C、25
D、D、30
答案:A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固定式水炮布置距离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要求。
选项解析:
A. 15m: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相关规定,固定式水炮的布置应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覆盖并保护目标区域,同时避免过近导致喷射时可能产生的反作用力对设备或人员造成损害。通常,为了确保水炮的喷射效果并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标准中规定了水炮距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在这个案例中,15m 是符合标准规定的一个常见距离,它既能保证水炮的有效射程,又能避免过近导致的问题。
B. 20m:虽然20m的距离可能也适用于某些情况,但在此题的上下文中,它并不是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所规定的最小距离,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C. 25m:同样,25m的距离也不是该标准中针对固定式水炮距被保护对象所规定的最小距离,因此可以排除。
D. 30m:30m的距离更远,虽然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它并不符合题目中提到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对于固定式水炮与被保护对象之间最小距离的规定。
总结: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要求,固定式水炮距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应满足其设计流量和有效射程,并确保喷射效果和安全性。在本题中,15m 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标准距离,因此是正确答案。
A、A、15
B、B、20
C、C、25
D、D、30
答案:A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固定式水炮布置距离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要求。
选项解析:
A. 15m: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相关规定,固定式水炮的布置应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覆盖并保护目标区域,同时避免过近导致喷射时可能产生的反作用力对设备或人员造成损害。通常,为了确保水炮的喷射效果并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标准中规定了水炮距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在这个案例中,15m 是符合标准规定的一个常见距离,它既能保证水炮的有效射程,又能避免过近导致的问题。
B. 20m:虽然20m的距离可能也适用于某些情况,但在此题的上下文中,它并不是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所规定的最小距离,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C. 25m:同样,25m的距离也不是该标准中针对固定式水炮距被保护对象所规定的最小距离,因此可以排除。
D. 30m:30m的距离更远,虽然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它并不符合题目中提到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对于固定式水炮与被保护对象之间最小距离的规定。
总结: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要求,固定式水炮距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应满足其设计流量和有效射程,并确保喷射效果和安全性。在本题中,15m 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标准距离,因此是正确答案。
A. A、1
B. B、1.5
C. C、2
D. D、2.5
解析:选项解析:
A. 1倍着火罐直径:这个范围可能过小,不足以确保相邻罐在火灾中安全。
B. 1.5倍着火罐直径: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这是正确的安全范围,可以确保相邻罐得到有效的冷却,防止火灾蔓延。
C. 2倍着火罐直径:这个范围过大,虽然可以确保安全,但可能会不必要地扩大冷却区域,浪费资源。
D. 2.5倍着火罐直径:同样,这个范围也过大,不符合实际操作的经济性和效率。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B是因为它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具体规定。当立式储罐着火时,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到相邻的储罐,需要对着火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储罐进行冷却。1.5倍着火罐直径的范围是经过科学计算和实践验证的安全距离,既能有效防止火灾蔓延,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A、钠盐干粉灭火剂
B. B、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C.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 D、D类干粉灭火剂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不同类型火灾的扑救方法,特别是针对可燃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剂选择。
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钠盐干粉灭火剂:这种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金属火灾,特别是碱金属(如钾、钠)的火灾,因为它能有效抑制这些金属燃烧时产生的强烈反应。但本题涉及的是可燃固体表面火灾,与金属火灾性质不同,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这种灭火剂适用于扑灭A、B、C类和E类火灾,其中A类火灾即指固体物质火灾。它具有良好的弥散性和电绝缘性,灭火效果显著,且对人体无伤害。因此,对于可燃固体表面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是合适的选择,B选项正确。
C. 二氧化碳灭火器:虽然二氧化碳灭火器在扑灭B类(液体)和C类(气体)火灾中表现良好,但其对固体火灾的灭火效果相对较弱,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固体物质表面阴燃,不利于彻底扑灭火灾。因此,C选项不适用于本题中的可燃固体表面火灾。
D. D类干粉灭火剂:这种灭火剂是专为金属火灾设计的,如镁、铝等活泼金属的火灾。它不适用于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因此D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和各类灭火剂的特性,扑救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即选项B。
A. A、钠盐干粉灭火剂
B. B、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C.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 D、D类干粉灭火剂
解析:选项解析:
A. 钠盐干粉灭火剂:通常用于扑救金属火灾,但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金属火灾,特别是对于烷基铝类火灾,使用钠盐干粉可能不合适。
B.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这是一种多用途干粉灭火剂,适用于A类、B类和C类火灾,但是对于D类金属火灾,如烷基铝类火灾,它不是最佳选择。
C. 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B类和C类火灾,也用于电气火灾,但是它不适用于D类金属火灾,因为它可能无法有效冷却和隔离氧气,从而无法扑灭金属火灾。
D. D类干粉灭火剂:D类干粉灭火剂是专门为扑救金属火灾设计的,包括烷基铝类火灾。这类灭火剂能够隔绝氧气,抑制化学反应,并且不会与金属火灾中的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为什么选择D: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扑救烷基铝类火灾应使用专为此类火灾设计的灭火剂。D类干粉灭火剂正是用于扑救D类火灾,包括金属火灾,如烷基铝类火灾。因此,正确答案是D类干粉灭火剂。其他选项要么不适用于金属火灾,要么不是最佳选择。
A. A、2
B. B、5
C. C、7
D. D、8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消防车库前场地设计要求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消防车库前场地应采用何种地面材料,并需要具有何种坡度的设计以满足规范要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2%:这个选项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消防车库前场地坡度的通常要求。在防火标准中,为了确保雨水、灭火后积水等能够顺畅排出,消防车库前的场地需要设计有一定的坡度,而这个坡度通常被规定为不小于2%。
B. 5%:此选项的坡度值过大,在一般的消防车库前场地设计中,不需要如此大的坡度来排水,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标准要求。
C. 7%:同样,这个坡度值也过大,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消防车库前场地坡度的规定。
D. 8%:此选项的坡度值同样超出了标准要求的范围,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消防车库前场地应采用混凝土或沥青地面,并应有不小于2%的坡度坡向道路,以确保雨水和灭火后的积水能够顺畅排出。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2%。
A. A、10
B. B、12
C. C、15
D. D、20
解析:查询 1 次,打开 1 个网页并总结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消防车库大门应面向道路,距道路边不应小于15米。这个标准是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设计防火要求,旨在确保消防安全和有效应对火灾事故。选项C(15米)是正确答案,因为它符合这一标准规定。其他选项(A、B、D)都不符合这一具体要求。
A. A、10
B. B、12
C. C、15
D. D、2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消防车库室内温度要求的了解。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10℃:此选项提供的温度值较低,可能不足以保证消防车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且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的具体规定。
B. 12℃:此选项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消防车库室内温度的要求。该标准规定,为了确保消防车辆在寒冷天气中能够正常启动和使用,消防车库的室内温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通常是12℃或以上。
C. 15℃:虽然这个温度高于12℃,但它并非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最低温度,因此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D. 20℃:这个温度同样高于标准中规定的最低温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增加能源消耗,且并非标准所强制要求的。
综上所述,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消防车库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2℃,以确保消防车辆在寒冷天气中的正常运作。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即12℃。
A. A、乙B
B. B、乙C
C. C、丙D
D. D、丙B
解析: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2008(2018年版)的规定,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
选项解析如下:
A. A、乙:这个选项不正确。A类火灾通常指的是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等,而乙类火灾物质指的是闪点大于60℃且小于等于120℃的可燃液体。
B. B、乙:这个选项也不正确。乙类火灾物质是指闪点大于60℃且小于等于120℃的可燃液体,而题目中提到的闪点是大于120℃。
C. C、丙:这个选项部分正确。丙类火灾物质是指闪点大于120℃的可燃液体,但是没有涉及到“液化烃”的分类。
D. D、丙B:这个选项正确。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闪点大于120℃的液化烃和可燃液体属于丙B类火灾危险性物质。丙类火灾物质包含了闪点大于120℃的可燃液体,而液化烃在这里也被归类为丙B类。
因此,正确答案是D。这道题考查了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火灾危险性分类的理解和应用。选项D正确,因为它准确描述了闪点大于120℃的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A. A、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m3的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
B. B、润滑油储罐
C. C、可燃液体地面流淌火灾
D. D、油池火灾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中关于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应用场所的规定。
选项A,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的相关规定,对于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m³的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由于其存储量大且液体具有水溶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控制,因此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以提高灭火效率和安全性。故A选项正确。
选项B,润滑油储罐通常存储的是不易燃或难燃的润滑油,其火灾危险性相对较低,且润滑油不易与水混合形成泡沫,因此不适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故B选项错误。
选项C,可燃液体地面流淌火灾虽然属于火灾的一种形式,但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用于保护特定的储罐或设备,而非直接用于扑救地面流淌的火灾。对于此类火灾,更可能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设备或其他灭火手段。故C选项错误。
选项D,油池火灾同样属于火灾的一种形式,但同样不适用于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油池火灾的灭火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可能包括使用泡沫灭火器、水喷雾系统或其他灭火手段。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A.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 C、处置预防并重
D. D、处置为辅、预防为主
解析:选项解析: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这个选项表述了一种侧重于事件发生后的处置,而预防工作处于次要地位的原则。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精神不符。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这个选项正确反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原则。法律规定,应当以预防为主,即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做好应急准备,一旦事件发生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C、处置预防并重: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处置和预防并重,但它没有明确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完全符合《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
D、处置为辅、预防为主: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预防为主,但是把处置放在辅助位置,这与法律规定的“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有所出入。
答案选择:
选择B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应急准备的必要性,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应对。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A. A、C类
B. B、D类
C. C、E类
D. D、F类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火灾分类》标准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带电火灾的分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火灾分类》标准中各类火灾的定义: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现在,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选项:
A. A、C类:这个选项包含了固体物质火灾(A类)和气体火灾(C类),但并未包含带电火灾(E类),因此不正确。
B. B、D类:这个选项包含了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B类)和金属火灾(D类),同样未包含带电火灾(E类),因此不正确。
C. C、E类:虽然C类火灾是气体火灾,但它与E类火灾(带电火灾)一同被列出,这符合题目中“带电火灾”的询问。尽管C类火灾本身不是带电火灾,但在这个选项中,它作为与E类火灾并列的一个类别被提及,而重点是E类火灾(带电火灾)被包含在内,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D、F类:这个选项包含了金属火灾(D类)和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F类),并未包含带电火灾(E类),因此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项C(C、E类)是正确答案,因为它正确地包含了带电火灾(E类)这一关键类别。尽管C类火灾本身不是带电火灾,但在这个问题的语境下,重点是识别出哪个选项包含了带电火灾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