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5、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以防静电危害。

A、A、合成纤维工作服

B、B、防油污工作服

C、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

D、D、普通工作服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工作人员应穿着的合适工作服,以防止静电引发的安全隐患。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理解为什么答案是C。
### 选项分析:
**A: 合成纤维工作服**
- 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通常容易产生静电,尤其在干燥的环境中。这种静电可能会引发火花,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合适的。
**B: 防油污工作服**
- 防油污工作服主要是为了防止油污对皮肤的伤害或对工作服的污染,但它并没有特别的静电防护功能。因此,这个选项也不合适。
**C: 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
- 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能够有效导电,减少静电的积累,从而降低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这种工作服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普通工作服**
- 普通工作服通常不具备防静电的特性,可能会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产生静电,因此这个选项也不合适。
### 知识点总结:
在易燃易爆的作业环境中,静电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静电的产生通常与材料的摩擦、接触和分离有关。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选择合适的工作服非常重要。含金属纤维的工作服通过导电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静电释放到地面,降低静电引发事故的风险。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加油站工作,周围有大量的易燃汽油。如果你穿着普通的合成纤维工作服,走动时可能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当你去加油机旁边时,静电可能会引发火花,导致汽油蒸汽点燃,造成严重的火灾。而如果你穿的是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静电就会被有效导走,安全性大大提高。
### 结论: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56、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应按()处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2-1f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7、从安全生产来看,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2-76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8、仓库发生火灾时,火势上下波及,易形成()燃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2-cde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以下关于乙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3-2a2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0、以下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选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3-854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3-e26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4-384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4-8eb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4-e26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5-37f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55、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以防静电危害。

A、A、合成纤维工作服

B、B、防油污工作服

C、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

D、D、普通工作服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工作人员应穿着的合适工作服,以防止静电引发的安全隐患。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理解为什么答案是C。
### 选项分析:
**A: 合成纤维工作服**
- 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通常容易产生静电,尤其在干燥的环境中。这种静电可能会引发火花,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合适的。
**B: 防油污工作服**
- 防油污工作服主要是为了防止油污对皮肤的伤害或对工作服的污染,但它并没有特别的静电防护功能。因此,这个选项也不合适。
**C: 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
- 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能够有效导电,减少静电的积累,从而降低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这种工作服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普通工作服**
- 普通工作服通常不具备防静电的特性,可能会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产生静电,因此这个选项也不合适。
### 知识点总结:
在易燃易爆的作业环境中,静电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静电的产生通常与材料的摩擦、接触和分离有关。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选择合适的工作服非常重要。含金属纤维的工作服通过导电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静电释放到地面,降低静电引发事故的风险。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加油站工作,周围有大量的易燃汽油。如果你穿着普通的合成纤维工作服,走动时可能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当你去加油机旁边时,静电可能会引发火花,导致汽油蒸汽点燃,造成严重的火灾。而如果你穿的是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静电就会被有效导走,安全性大大提高。
### 结论: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56、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应按()处理。

A. A、病假

B. B、事假

C. C、正常出勤

D. D、旷工

解析:选项解析:

A. 病假:通常指职工因疾病需要休息,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假期。职业性健康检查不是因病休息,因此不适用病假。

B. 事假:是指职工因私事需要临时离开工作岗位,经申请获批准的假期。职业性健康检查是职工依法享有的权利,不是私事,所以不应视为事假。

C. 正常出勤: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维护其健康权的必要措施,因此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应视为正常的工作职责之一,其占用的时间应当算作正常出勤。

D. 旷工:指职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无正当理由不到岗工作。显然,职工依法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是正当理由,不能算作旷工。

选择答案C的原因: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职工有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这种检查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职工的健康。因此,职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间应当视为正常出勤,不应影响其工资和福利待遇。选项C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2-1f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7、从安全生产来看,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

A. A、本质

B. B、重点

C. C、根源

D. D、关键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危险源定义的选择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危险源在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每个选项与这一概念的契合度。

理解危险源:在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这个定义强调了“根源”或“起源”的概念,即它是造成不良后果的起始点或基础。

分析选项:

A选项(本质):本质通常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它并不特指造成不良后果的起始点或基础,因此不符合危险源的定义。
B选项(重点):重点强调的是在多个事物或因素中较为重要或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并不等同于危险源所指的“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C选项(根源):根源指的是事物产生的最初原因或起点,与危险源的定义高度契合,即它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起始点或基础。
D选项(关键):关键通常用于描述在某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或环节,虽然重要,但并不等同于危险源所指的“根源”。

综上所述,C选项(根源)最准确地描述了危险源在安全生产中的定义,即它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

因此,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2-76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8、仓库发生火灾时,火势上下波及,易形成()燃烧。

A. A、平面

B. B、空间

C. C、稳定

D. D、立体

解析:选项解析:

A. 平面燃烧:通常指的是火势在一个平面内蔓延,如地面或者桌面等,火势不会在垂直方向上有显著扩展。

B. 空间燃烧:这个选项较为模糊,一般不作为专业术语使用。在火灾中,它可能被误解为火势在空间内任意蔓延,但并不特指仓库火灾的特点。

C. 稳定燃烧:指的是火势在一定区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迅速蔓延。这种燃烧状态通常不会描述仓库火灾,因为仓库火灾往往火势发展迅速。

D. 立体燃烧:指的是火势不仅在水平方向上蔓延,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也迅速扩展,常见于高层建筑或者仓库等空间较高的场所。

为什么选D: 在仓库发生火灾时,由于仓库内储存的物品通常堆积较高,一旦起火,火势会在储存物品之间以及上下层之间迅速蔓延,形成立体燃烧。因此,正确答案是D、立体燃烧,这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仓库火灾火势上下波及的特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2-cde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以下关于乙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

B. B、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C. C、极易燃

D. D、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过氧化物,受热可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乙醛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A选项:乙醛在常温常压下确实是无色液体,并且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这是乙醛的基本物理性质,所以A选项描述正确。

B选项:乙醛是一种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它应该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同时也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但B选项却错误地指出乙醛“不溶于水”,这与事实不符,因此B选项描述错误。

C选项:乙醛的分子中含有碳氢键和碳氧双键,这些键都相对容易断裂,使得乙醛在空气中容易燃烧,表现出极易燃的特性,所以C选项描述正确。

D选项:乙醛在空气中久置后,会被空气中的氧气缓慢氧化,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在受热时可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甚至引发爆炸,因此D选项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描述是B选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3-2a2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0、以下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选项是()。

A. 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B. B、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C. C、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D.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打击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物体打击伤害的概念。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 选项分析:
**A: 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建筑物整体的坍塌,虽然员工受到了伤害,但这里的伤害并不是由于一个具体的物体直接打击造成的,而是由于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失效。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物体打击伤害”的定义。
**B: 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 这个选项看似符合物体打击伤害的定义,因为重物脱落直接导致了员工受伤。然而,重物的脱落通常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这种情况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事故,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被严格归类为“打击伤害”。
**C: 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员工自身的坠落,而不是外部物体对其的打击。虽然员工在坠落过程中撞击了脚手架,但伤害的原因是员工的坠落,而不是脚手架作为一个外部物体的打击。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物体打击伤害”的定义。
**D: 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打击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 这个选项明确描述了一个外部物体(钢筋)直接打击了员工的头部,导致了死亡。这种情况符合“物体打击伤害”的定义,因为伤害是由一个具体的物体直接造成的。
### 知识点总结:
物体打击伤害是指由于外部物体的直接打击导致的伤害。在工作场所,常见的物体打击伤害包括重物掉落、工具掉落等。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中,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是关键。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进行高空作业。突然,一根钢筋从脚手架上掉落,正好击中了下面的工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物体打击伤害的例子。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工地上应该有安全网、警示标志,并且工人们应该佩戴安全帽,以减少伤害的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3-854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液氨泄漏时,消防人员要穿着棉衣等御寒服装

B. B、消防人员不能在有毒有害区域内的低洼处,下水道客井口等部位滞留

C. C、扑救药房、化验室、化学试剂库等火灾时,必须小心谨慎,不得损坏存装药剂的玻璃器皿和仪器

D. D、在有毒有害区域内喝水、进食时,要注意卫生防疫

解析:选项A:液氨泄漏时,消防人员要穿着棉衣等御寒服装。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液氨泄漏时会迅速汽化吸热,造成周围温度降低,穿着棉衣等御寒服装可以保护消防人员免受低温伤害。

选项B:消防人员不能在有毒有害区域内的低洼处,下水道客井口等部位滞留。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地方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滞留可能会造成中毒或窒息。

选项C:扑救药房、化验室、化学试剂库等火灾时,必须小心谨慎,不得损坏存装药剂的玻璃器皿和仪器。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场所存放的药剂可能具有危险性,损坏器皿和仪器可能会导致药剂泄漏,加剧火势或造成其他危险。

选项D:在有毒有害区域内喝水、进食时,要注意卫生防疫。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有毒有害区域内喝水、进食是非常危险的,应当避免在这些区域内进行任何形式的进食和饮水,以防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中毒。

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D的表述不正确,因为在有毒有害区域内不应喝水、进食,而不仅仅是注意卫生防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3-e26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A、立即逃跑

B. B、立即报警

C. C、立即扑救

D. D、立即拍照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的理解题。我们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判断在发现火灾时,个人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选项内容:
A选项(立即逃跑):在火灾发生时,立即逃跑可能不是最恰当的反应,因为这可能导致火势蔓延更快,且未采取任何报警或初期扑救措施,不利于火灾的及时控制和救援。

B选项(立即报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这是因为在火灾初期,及时报警可以迅速调动消防力量进行扑救,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因此,这个选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C选项(立即扑救):虽然初期扑救对于控制火势有一定作用,但《消防法》并未规定发现火灾时必须立即扑救,而是强调了报警的重要性。此外,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扑救火灾的能力和安全条件,因此这个选项不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D选项(立即拍照):拍照与火灾的应急处理无关,显然不是发现火灾时应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发现火灾时应当立即报警,以便及时调动消防力量进行扑救。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立即报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4-384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A. A、消防环境

B. B、消防设施

C. C、公共设施

D. D、公共财产

解析:选项解析:

A. 消防环境:虽然消防安全与消防环境有关,但此选项不够具体,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明确指出的义务内容。

B. 消防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单位与个人有维护消防设施完整好用、保护消防设施不被破坏的义务,这是确保消防安全的基础。

C.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范围太广,不仅限于消防,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中具体要求关于消防的义务。

D. 公共财产:虽然保护公共财产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但这个选项不如“消防设施”更直接地关联到消防法的具体要求。

为什么选择B:

选择B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和个人有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的义务。消防设施是直接用于火灾预防、控制及灭火救援的设备和设施,保护消防设施是维护消防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B选项“消防设施”最符合题目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4-8eb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

A. A、虚假信息

B. B、真实情况

C. C、小道消息

D. D、情况通告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察对于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定的理解。我们需要从题目给出的选项中,选出哪一项是不被允许编造或传播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虚假信息:根据常识和法律规定,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尤其是关于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的,很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稳定,因此是被明确禁止的。这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B. 真实情况:真实情况是应当被准确、及时、公开地报道的,它有助于公众了解真相,做出合理判断和行动。因此,编造和传播真实情况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也不符合法律规定。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C. 小道消息:小道消息通常指未经官方证实或来源不明的信息。虽然小道消息可能不准确,但编造和传播小道消息并不直接等同于编造虚假信息,且法律对于小道消息的传播限制相对宽松(除非这些消息本身具有违法性)。这个选项不够直接针对题目要求。

D. 情况通告:情况通告一般是指官方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关于某一事件或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真实、准确、权威的,因此编造和传播情况通告同样是不合法的,但题目中强调的是“编造传播”的行为,而情况通告本身并非编造的内容,因此这个选项虽不合法,但不是题目直接考察的点。

综上所述,只有A选项“虚假信息”是明确被禁止编造和传播的,特别是在关于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的语境下。因此,正确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4-e26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A. A、检查消防设施

B. B、保护消防设施

C. C、保养消防设施

D. D、维护消防设施

解析:选项解析:

A. 检查消防设施:这个选项虽然与消防安全有关,但并不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具备的义务,通常这是专业消防人员或设施管理人员的职责。

B. 保护消防设施:这个选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保护消防设施意味着不得损坏、非法占用或擅自移动消防设施,确保其完整好用。

C. 保养消防设施:这个选项涉及对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和保养,这通常是专业人员的责任,而不是所有单位和个人的普遍义务。

D. 维护消防设施:虽然维护消防设施与消防安全紧密相关,但这个选项较为宽泛,且通常指的是专业维护工作,不是一般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B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关于单位和个人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基本义务。保护消防设施是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比如不随意损坏消防器材,不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等,这些行为都是保护消防设施的体现。而其他选项要么超出了一般单位和个人的能力范围,要么不够具体明确。因此,B选项最符合题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5-37f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