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76、关于可燃液体的分类()是错误的。

A、A、甲类:是指闪点<28℃的液体

B、B、乙类:是指28℃≤闪点<60℃的液体

C、C、丙类:指闪点≥60℃的液体

D、D、丁类:指闪点≥120℃的液体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可燃液体分类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来判断其分类,并找出错误的选项。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可燃液体的分类标准,这主要基于液体的闪点: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
丙类液体: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A、甲类:是指闪点<28℃的液体

这个描述与甲类液体的定义相符,即闪点小于28℃的液体,所以A选项正确。

B. B、乙类:是指28℃≤闪点<60℃的液体

这个描述也与乙类液体的定义相符,即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所以B选项正确。

C. C、丙类:指闪点≥60℃的液体

这个描述符合丙类液体的定义,即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所以C选项正确。

D. D、丁类:指闪点≥120℃的液体

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在可燃液体的分类中,并没有“丁类”这一分类。通常,根据闪点,液体被分为甲、乙、丙三类,而不存在丁类。此外,即使从常识或类似分类体系(如建筑防火分类)中推测,也不存在将闪点大于等于120℃的液体单独归为一类的情况。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D,因为它错误地引入了一个不存在的“丁类”分类,并且错误地定义了该类液体的闪点范围。

因此,答案是D。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77、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抢救的表述,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a-b2e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8、关于防静电服的使用与维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b-5e6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9、凡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如在金属容器内焊接时,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灯应采用()安全电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b-ce0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0、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c-2b3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1、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c-868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2、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分为()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c-de6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3、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一般包括报警、()、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人员控制几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d-3346-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4、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向()索取全套的最新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d-892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5、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下面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d-e02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6、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下面()做法是错误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e-545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76、关于可燃液体的分类()是错误的。

A、A、甲类:是指闪点<28℃的液体

B、B、乙类:是指28℃≤闪点<60℃的液体

C、C、丙类:指闪点≥60℃的液体

D、D、丁类:指闪点≥120℃的液体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可燃液体分类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来判断其分类,并找出错误的选项。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可燃液体的分类标准,这主要基于液体的闪点: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
丙类液体: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A、甲类:是指闪点<28℃的液体

这个描述与甲类液体的定义相符,即闪点小于28℃的液体,所以A选项正确。

B. B、乙类:是指28℃≤闪点<60℃的液体

这个描述也与乙类液体的定义相符,即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所以B选项正确。

C. C、丙类:指闪点≥60℃的液体

这个描述符合丙类液体的定义,即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所以C选项正确。

D. D、丁类:指闪点≥120℃的液体

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在可燃液体的分类中,并没有“丁类”这一分类。通常,根据闪点,液体被分为甲、乙、丙三类,而不存在丁类。此外,即使从常识或类似分类体系(如建筑防火分类)中推测,也不存在将闪点大于等于120℃的液体单独归为一类的情况。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D,因为它错误地引入了一个不存在的“丁类”分类,并且错误地定义了该类液体的闪点范围。

因此,答案是D。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77、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抢救的表述,错误的是()。

A. A、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B. B、抢救时可以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C. C、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应当服从统一指挥

D. D、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应当首先服从本部门负责人的指挥

解析:选项A:根据《安全生产法》,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确实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选项B:在生产安全事故抢救过程中,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以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这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常见的措施,也是正确的。

选项C: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应当服从统一指挥,这是为了保证救援行动的统一性和效率,避免各自为战,造成救援混乱,因此这一表述也是正确的。

选项D:表述为“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应当首先服从本部门负责人的指挥”,这与《安全生产法》的精神相违背。在事故救援中,应当服从现场统一指挥部的指挥,确保救援有序进行。各部门首先服从本部门负责人指挥可能会导致救援行动不协调,影响救援效率,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表述。

答案选择D,因为该选项与《安全生产法》关于事故抢救应当服从统一指挥的要求不符,是错误的表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a-b2e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8、关于防静电服的使用与维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A、防静电服必须与防静电鞋配套使用,不允许在易燃易爆的场所穿脱

B. B、穿着时,先穿好裤子,然后穿上衣,再把帽子、手套、脚套全部依次戴好

C. C、使用时,为确保效果,应当在防静电服上附加金属物件

D. D、防静电服应用清水洗涤,必要时可以加适量的皂液,然后晾干。洗涤时应小心,不可损伤服装纤维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关于防静电服的使用与维护知识。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防静电服必须与防静电鞋配套使用,不允许在易燃易爆的场所穿脱: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防静电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从而防止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与防静电鞋配套使用能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同时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防静电服可能会产生静电火花,增加安全风险。

B. 穿着时,先穿好裤子,然后穿上衣,再把帽子、手套、脚套全部依次戴好: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这是穿戴防静电服的标准流程,确保穿戴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减少穿戴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C. 使用时,为确保效果,应当在防静电服上附加金属物件:这个选项是错误的。防静电服的设计原理是通过特殊的材料来减少或消除静电,而不是通过附加金属物件来达到这一效果。附加金属物件反而可能增加静电的产生和积聚,特别是在与服装摩擦时,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增加安全隐患。

D. 防静电服应用清水洗涤,必要时可以加适量的皂液,然后晾干。洗涤时应小心,不可损伤服装纤维: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防静电服需要定期清洗以去除污垢和减少静电积聚,但洗涤时应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或含氯的洗涤剂,以免损伤服装纤维和降低防静电性能。

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C,因为它违反了防静电服的使用原则,即在防静电服上附加金属物件不仅不能增强防静电效果,反而可能增加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增加安全隐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b-5e6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9、凡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如在金属容器内焊接时,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灯应采用()安全电压。

A. A、12V

B. B、24V

C. C、36V

D. D、38V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特定工作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安全电压。

选项解析: A. 12V: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安全电压,适用于狭窄、行动不便的工作环境,如金属容器内焊接,能有效降低触电风险。 B. 24V:虽然也是安全电压,但相对于12V来说,触电风险稍高,不太适合特别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 C. 36V:这个电压已经超过了人体安全电压的上限(通常认为不超过36V为安全电压),在潮湿或特殊环境下,触电风险较高。 D. 38V:这个电压已经超过了人体安全电压的上限,触电风险较高,不适合作为安全电压。

为什么选A: 在狭窄、行动不便的工作环境中,如金属容器内焊接,应采用尽可能低的电压以确保安全。12V是四个选项中最低的电压,可以有效降低触电风险,因此选择A选项。根据相关安全规定,此类环境下的安全电压不应超过12V。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b-ce0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0、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

A. A、有机物

B. B、助燃物

C. C、无机物

D. D、混合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燃烧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助燃物的定义。

A选项“有机物”: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但并非所有有机物都能助燃,且题目要求的是能支持燃烧的物质,而非单纯指有机物,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助燃物”:助燃物是指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这完全符合题目中对助燃物的定义,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无机物”: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同样,并非所有无机物都能助燃,且题目要求的是能支持燃烧的物质,而非单纯指无机物,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混合物中可能包含助燃物,但混合物本身并不等同于助燃物,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c-2b3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1、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A. A、拒绝执行

B. B、进行抵制

C. C、要求经济补偿

D. D、均可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

选项解析如下:

A. 拒绝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时,有权拒绝执行。这个选项符合法律规定。

B. 进行抵制:虽然抵制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道义上是正确的,但《劳动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可以“进行抵制”,因此这个选项不完全准确。

C. 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在遭遇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时,虽然可能因拒绝执行而遭受损失,但《劳动法》并未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要求经济补偿,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均可:这个选项包含了A、B、C三个选项,但由于B和C选项并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答案选择A的原因是:《劳动法》明确赋予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时拒绝执行的权利,这是法律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c-868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2、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分为()级。

A. A、3

B. B、4

C. C、5

D. D、2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级别划分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A、3: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三级,但在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操作中,三级防护可能不足以全面覆盖各种危险程度和污染水平的场景。

B. B、4: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四级。在化学事故救援中,通常根据事故现场的危险程度和污染水平,将防护级别细分为四级,以确保救援人员在不同危险环境下都能得到适当的保护。这种划分方式更为细致和科学。

C. C、5: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五级,但在实际的化学事故救援标准中,并没有广泛采用五级划分的方式,因此这个选项可能不是正确答案。

D. D、2: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两级,这显然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危险程度的救援需求。

接下来,我们根据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情况来推理。在化学事故中,由于化学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救援人员需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级别。四级防护的划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危险程度的场景,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通常分为四级,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B、4”。这个答案既符合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需求,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c-de6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3、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一般包括报警、()、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人员控制几方面。

A. A、发布新闻信息

B. B、紧急疏散

C. C、减少噪声

D. D、封锁现场

解析:选项解析:

A. 发布新闻信息:在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确实需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但这通常是在事故得到一定控制后,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统一进行的,不是应急处理的首要步骤。

B. 紧急疏散:在化学品事故发生时,确保人员安全是最重要的。紧急疏散可以迅速将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是应急处理中的关键步骤。

C. 减少噪声:虽然在一些事故处理中可能需要减少噪声,但这不是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中的直接措施,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D. 封锁现场:封锁现场是防止事故扩大和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但在人员尚未安全疏散之前,不能作为首要行动。

为什么选择B: 紧急疏散是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中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能够迅速降低人员伤亡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报警之后,进行紧急疏散是紧接着需要采取的行动,这也是为什么B选项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d-3346-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4、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向()索取全套的最新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A. A、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机关

B. B、生产商

C. C、供应商

D. D、生产企业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化学品使用单位在获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时的正确途径。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机关:这个机构主要负责颁发和管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安全标准。但它并不直接提供或更新化学品的详细安全技术信息,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生产商:虽然生产商掌握着化学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但在实际交易中,特别是当化学品经过多级分销时,直接联系生产商可能不是最便捷或最高效的方式。此外,如果生产商与化学品使用单位没有直接的交易关系,获取这些信息可能会更加困难。因此,B选项虽然理论上可行,但不是最优选择。

C. 供应商:化学品使用单位通常与供应商有直接的交易关系。供应商负责提供化学品,并应确保所提供的化学品附有最新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这是化学品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化学品使用单位获取MSDS的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

D. 生产企业:这个选项与B选项相似,都指向了化学品的制造者。然而,与生产商相比,生产企业这个表述可能更加宽泛,不一定特指直接参与交易的企业。此外,在供应链中,生产企业可能并不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因此获取MSDS的效率和便捷性可能不如供应商。因此,D选项不是最优选择。

综上所述,化学品使用单位在获取最新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时,应首选与其有直接交易关系的供应商。因此,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d-892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5、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下面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A. A、报警

B. B、进行交通管制

C. C、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

D. D、疏散围观人群

解析:选项解析:

A. 报警:这是正确的做法。化学品泄漏事故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时报警可以通知专业救援力量进行处置。

B. 进行交通管制:这也是正确的做法。交通管制可以防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减少事故影响范围,并为救援车辆开辟通道。

C. 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这是错误的做法。化学品泄漏事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非专业人员参与救援可能会导致事故扩大,增加人员伤亡。

D. 疏散围观人群:这是正确的做法。疏散围观人群可以减少潜在的伤亡,并保证救援通道的畅通。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C,因为不是所有人员都具备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专业人员参与救援不仅无法有效控制事故,还可能因为不正确的救援行为导致事故恶化,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正确的做法是报警、进行交通管制、疏散围观人群,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处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d-e02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6、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下面()做法是错误的。

A. A、报警

B. B、进行交通管制

C. C、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

D. D、立即撤离人员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报警:这是正确的做法。在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立即报警可以让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和危害。

B. 进行交通管制:这同样是正确的。化学品泄漏可能会对环境、水源、空气等造成污染,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进行交通管制可以阻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C. 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这是错误的做法。化学品泄漏事故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专业性,不是所有人员都具备处理此类事故的能力和知识。盲目参与救援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伤亡和损失。因此,应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参与救援行动。

D. 立即撤离人员:这是正确的做法。在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立即撤离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是首要任务。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并为后续的救援和处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选项C“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它忽视了化学品泄漏事故的专业性和危险性,可能导致更多的伤亡和损失。因此,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be-545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