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41、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A、A、行业标准

B、B、地方标准

C、C、企业标准

D、D、车间标准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行业标准: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在国家标准之外,由行业组织或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标准。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国家标准,并针对特定行业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补充。

B. 地方标准:这是指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标准。地方标准一般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C. 企业标准:这是指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通常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D. 车间标准:这通常指的是企业内部车间为了适应自身生产条件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它可能仅适用于该车间内部,并不具有普遍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行业标准,是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首先符合国家标准。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则应当符合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行业的安全需要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因此,在国家标准之外,行业标准是首选的参考标准。其他选项如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车间标准,虽然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它们的权威性和适用范围都不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广泛。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42、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均属于事故发生原因中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2-87e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3、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2-e12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4、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这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的()环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3-39b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3-90d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6、对于某一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应当根据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3-e8f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7、对尖锐物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4-45d6-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8、对浓烟、缺氧的防护方法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4-a27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9、对火焰的防护方法表述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5-224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0、对高温的防护方法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5-827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1、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5-dce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41、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A、A、行业标准

B、B、地方标准

C、C、企业标准

D、D、车间标准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行业标准: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在国家标准之外,由行业组织或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标准。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国家标准,并针对特定行业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补充。

B. 地方标准:这是指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标准。地方标准一般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C. 企业标准:这是指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通常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D. 车间标准:这通常指的是企业内部车间为了适应自身生产条件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它可能仅适用于该车间内部,并不具有普遍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行业标准,是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首先符合国家标准。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则应当符合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行业的安全需要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因此,在国家标准之外,行业标准是首选的参考标准。其他选项如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车间标准,虽然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它们的权威性和适用范围都不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广泛。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42、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均属于事故发生原因中的()。

A.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 C、管理缺陷

D. D、环境因素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事故原因分析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描述,判断哪个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描述了三种情况——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这些描述主要聚焦于物质条件或设备设施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个选项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因素,如操作不当、违规操作等。但题目描述的是装置、设备、工具和环境的状态,与人的行为无直接关联,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选项直接对应题目中描述的装置、设备、工具及环境的不良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的缺陷,设备设施的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的不良,都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C. 管理缺陷:管理缺陷通常指的是组织、制度、流程等方面的不足。题目中并未提及任何与管理直接相关的问题,因此C选项不正确。

D. 环境因素:虽然题目中提到了“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但这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中的一个方面,而非一个独立的类别。环境因素通常指的是更广泛的自然或社会环境,而不仅仅是生产场地的局部环境。因此,D选项不够准确,不是最佳答案。

综上所述,题目描述的内容主要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2-87e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3、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A. A、稀释

B. B、洗消

C. C、清除

D. D、覆盖

解析:选项解析:

A. 稀释:指将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安全水平,通常用于液体或者气体泄漏。但是稀释并不能彻底消除危害,只是降低了危害程度。

B. 洗消:通常是指对受污染的表面或者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去除或者杀灭有毒有害物质。但是这个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特别是当有毒有害物质已经广泛扩散时。

C. 清除:指的是移除或者清理事故现场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危害后果。这通常包括收集泄漏物、清理污染土壤、封存有害物质等。

D. 覆盖:通过覆盖物质来阻止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例如使用沙袋或者特殊材料覆盖泄漏点。但是覆盖只是暂时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清除”是因为这个选项直接针对了题干中的要求——消除危害后果。清除措施能够从根本上移除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对人和环境的继续危害。而其他选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清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2-e12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4、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这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的()环节。

A. A、应急启动

B. B、救援

C. C、应急恢复

D. D、信息公开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各环节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关联:

A. 应急启动:这个环节主要涉及应急救援行动的初步启动,包括资源的调配、应急小组的集结等。然而,题目中描述的是“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这是一个更为具体、在应急行动开始后实施的措施,不属于应急启动的初始阶段。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救援: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是确保救援行动顺利进行、保护救援人员安全、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次生灾害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联到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是救援环节中的重要内容。B选项与题目描述高度吻合。

C. 应急恢复:这个环节主要关注的是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的恢复工作,包括清理现场、修复设施、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等。而题目描述的是应急救援过程中的警戒措施,不属于应急恢复阶段。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向公众及时、准确地发布事故信息、救援进展和注意事项等。然而,题目描述的是对事故现场的警戒措施,与信息公开无直接关联。因此,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救援环节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确保救援行动的安全和有效。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3-39b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称为()。

A. A、一般事故隐患

B. B、重大事故隐患

C. C、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D. D、较大事故隐患

解析:选项A:一般事故隐患,通常指的是那些危害较小、整改难度不大,不需要停产停业或经过短时间整改即可排除的隐患。

选项B:重大事故隐患,正是指那些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

选项C:特别重大事故隐患,这一选项并不存在于正式的分类中,而且其表述的含义似乎比“重大事故隐患”还要严重,但通常情况下,隐患的分类只到“重大事故隐患”。

选项D:较大事故隐患,这一表述也不常见于正式分类,但若按字面理解,它可能介于“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之间。

为什么选B:根据题干描述,“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完全符合“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3-90d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6、对于某一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应当根据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A. A、重大危险源

B. B、安全隐患

C. C、设备设施缺陷

D. D、工艺设施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A选项“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对于生产经营单位而言,重大危险源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关键点,因此,在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时,必须针对这些重大危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选项与题目要求“根据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相符合。

B选项“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虽然安全隐患是生产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但它并不特指某一具体的、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危险源,因此不是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时直接针对的焦点。

C选项“设备设施缺陷”:设备设施缺陷是安全隐患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指设备或设施在功能或结构上的不完善。同样,它并不直接等同于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因此不是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时的主要依据。

D选项“工艺设施”:这个选项表述较为宽泛,且没有明确指出与重大危险源或事故类型的直接关联。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更具体、更直接地针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进行考虑,而不仅仅是工艺设施本身。

综上所述,A选项“重大危险源”最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它直接关联到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关键因素,是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时应当重点考虑的对象。

答案: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3-e8f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7、对尖锐物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消防人员要注意观察地面有无碎玻璃,刀具,钉子或金属,竹,木,硬塑料的尖端和薄片,防止被刺或割伤

B. B、通过碎玻璃区域时,要穿着较厚的水靴

C. C、破拆时,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防止被尖利的碎片划伤

D. D、必须通过碎玻璃区域时,要穿着防刺消防靴,佩戴防割或较厚的手套后,视情况可以清除玻璃碎片

解析:选项A描述了消防人员在行动中应注意观察地面,避免被尖锐物体刺伤或割伤,这是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选项B提到在通过碎玻璃区域时要穿着较厚的水靴。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因为普通的水靴并不能提供足够的防护来抵御碎玻璃的尖锐边缘,应该使用专门的防刺消防靴。

选项C说明在破拆过程中,消防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以防止被碎片划伤。这是一个正确的操作程序,符合安全规范。

选项D指出在必须通过碎玻璃区域时,消防人员应穿着防刺消防靴,佩戴防割手套或较厚的手套,并在评估情况后清除玻璃碎片。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防护措施。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只有较厚的水靴并不足以保护消防人员免受尖锐玻璃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穿戴防刺消防靴和防割手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4-45d6-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8、对浓烟、缺氧的防护方法错误的是()。

A. A、消防人员进入浓烟、缺氧环境实施火情侦察、灭火或救人时,必须由两人组成

B. B、进攻起点位置,要有一名指挥员具体负责内攻安全行动的组织与实施

C. C、要仔细检查空(氧)气呼吸器、照明、通信、呼救等装备是否齐全完好

D. D、要系好安全联络绳,防止迷失方向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考察对浓烟、缺氧环境下消防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的正确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消防人员进入浓烟、缺氧环境实施火情侦察、灭火或救人时,必须由两人组成”。这个选项存在误导性。在浓烟、缺氧等高风险环境中,仅仅两人一组可能不足以确保安全。实际上,更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小组作业,每组至少三人,其中一人负责安全观察和通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援助或撤离。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

B选项:“进攻起点位置,要有一名指挥员具体负责内攻安全行动的组织与实施”。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消防作战中,特别是在高风险环境下,有专门的指挥员负责安全行动的组织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C选项:“要仔细检查空(氧)气呼吸器、照明、通信、呼救等装备是否齐全完好”。这个选项同样是正确的。在进入浓烟、缺氧等高风险环境前,必须确保所有个人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照明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呼救装置)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使用。

D选项:“要系好安全联络绳,防止迷失方向”。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在复杂或低能见度的环境中,安全联络绳不仅可以帮助消防员保持方向感,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作为撤离的引导线,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综上所述,A选项“消防人员进入浓烟、缺氧环境实施火情侦察、灭火或救人时,必须由两人组成”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在高风险环境中需要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因此,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4-a27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9、对火焰的防护方法表述错误的是()。

A. A、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消防员宜在流淌的易燃液体中行走搅动,使泡沫覆盖充分

B. B、扑救室内火灾开门前,可用手背先测试房门表面的温度,再慢慢打开一条门缝

C. C、架设消防梯登高灭火时,要避开喷火的窗口

D. D、扑救封舱灭火的门或盖时,消防人员要站在开启部位的一侧

解析:选项A描述的是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消防员应在流淌的易燃液体中行走搅动,使泡沫覆盖充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速易燃液体的流动,导致火势蔓延,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员自身的安全风险。

选项B描述的是在扑救室内火灾开门前,用手背测试房门表面的温度。这是一个正确的安全措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用手掌接触可能非常热的门把手或门板,减少烫伤的风险。

选项C描述的是在架设消防梯登高灭火时,要避开喷火的窗口。这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接近喷火的窗口极其危险,可能会导致火焰蔓延或直接烧伤消防员。

选项D描述的是在扑救封舱灭火时,消防人员要站在开启部位的一侧。这也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开启部位,防止火势因为突然的空气流通而加剧。

综上所述,选项A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其他选项B、C、D都是正确的安全操作程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5-224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0、对高温的防护方法错误的是()。

A. A、与高温的物体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B. B、向烧红的高温金属物件射水时,要拉下面罩和披肩,采用低姿

C. C、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目前装备齐全,作战时间可坚持长久些

D. D、使用机械破拆工具切割金属时,必须保护好眼睛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高温环境下防护方法的正确性判断。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与高温的物体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是正确的,因为高温物体会散发出大量的热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减少热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B选项:“向烧红的高温金属物件射水时,要拉下面罩和披肩,采用低姿”。这也是正确的。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是向高温金属物件射水时,水瞬间汽化会产生大量蒸汽和热量,拉下面罩和披肩可以保护面部和颈部不被蒸汽烫伤,采用低姿可以减少热量对人体的直接辐射。

C选项:“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目前装备齐全,作战时间可坚持长久些”。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尽管现代消防装备更为先进和全面,但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即使装备再齐全,也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严重后果。因此,不能单纯依赖装备而忽略人体的生理极限。

D选项:“使用机械破拆工具切割金属时,必须保护好眼睛”。这是正确的,因为在使用机械破拆工具切割金属时,金属屑和火花可能会飞溅出来,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必须佩戴防护眼镜等护目装备。

综上所述,C选项“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目前装备齐全,作战时间可坚持长久些”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生理极限。所以,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5-827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1、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A. A、还原性物品

B. B、惰性气体

C. C、腐蚀性液体

D. D、酸性液体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化学品储存的安全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还原性物品:还原性物品会与氧化剂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反应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热量和气体释放,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B. 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因此与氧化剂放在一起相对安全,不会引起化学反应。

C. 腐蚀性液体:虽然腐蚀性液体具有危险性,但它们与氧化剂的反应性不如还原性物品那样强烈和危险。

D. 酸性液体:酸性液体同样具有腐蚀性和危险性,但它们与氧化剂的反应性也不如还原性物品。

为什么选择A:氧化剂与还原性物品混合时,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如燃烧或爆炸。因此,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必须与具有还原性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以确保安全。选项A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因此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5-dce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