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82、易燃品闪点在28℃以下,气温高于28℃时应在()运输。

A、A、夜间

B、B、黄昏

C、C、白天

D、D、午间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易燃品安全运输的常识题。我们需要根据易燃品的特性和安全运输的要求来判断哪个时间段最适合运输。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易燃品的闪点在28℃以下。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夜间:夜间温度通常较低,远低于白天的温度,尤其是远低于28℃。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易燃品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升高而达到闪点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B. 黄昏:黄昏时分虽然温度开始下降,但相比夜间,其温度仍然较高,且变化较大,不利于易燃品的稳定运输。

C. 白天:白天的温度通常较高,尤其是在夏季或高温地区,温度很容易超过28℃,从而增加易燃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风险。

D. 午间:午间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对于闪点在28℃以下的易燃品来说,此时运输风险极高。

综上所述,考虑到易燃品的特性和安全运输的要求,夜间(选项A)是温度最低、风险最小的运输时段。因此,正确答案是A。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83、易燃固体飞扬的粉尘达到()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1-655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4、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1-b75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5、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2-088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6、易燃气体的特性是极易燃烧,与()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2-5d0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7、易燃液体的沸点低,挥发出来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浓度易达到(),遇火源往往发生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2-b54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8、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0db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630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0、有毒化学品主要是经过()吸入蒸汽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ba0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1、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0c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2、有毒有害类安全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66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82、易燃品闪点在28℃以下,气温高于28℃时应在()运输。

A、A、夜间

B、B、黄昏

C、C、白天

D、D、午间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易燃品安全运输的常识题。我们需要根据易燃品的特性和安全运输的要求来判断哪个时间段最适合运输。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易燃品的闪点在28℃以下。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夜间:夜间温度通常较低,远低于白天的温度,尤其是远低于28℃。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易燃品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升高而达到闪点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B. 黄昏:黄昏时分虽然温度开始下降,但相比夜间,其温度仍然较高,且变化较大,不利于易燃品的稳定运输。

C. 白天:白天的温度通常较高,尤其是在夏季或高温地区,温度很容易超过28℃,从而增加易燃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风险。

D. 午间:午间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对于闪点在28℃以下的易燃品来说,此时运输风险极高。

综上所述,考虑到易燃品的特性和安全运输的要求,夜间(选项A)是温度最低、风险最小的运输时段。因此,正确答案是A。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83、易燃固体飞扬的粉尘达到()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A. A、自燃点

B. B、燃点

C. C、粒径

D. D、爆炸极限

解析:选项解析:

A. 自燃点:指的是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因自身温度升高而达到的着火温度。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中“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的描述。

B. 燃点:指的是物质在接触火源时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虽然与火源有关,但这个选项描述的是燃烧而非爆炸。

C. 粒径:指的是粉尘颗粒的大小。粉尘的粒径影响其燃烧特性,但不是直接导致爆炸的条件。

D. 爆炸极限:指的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形成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这个选项正确描述了题目中的情况,即粉尘在达到一定浓度(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答案选择理由:

选D,因为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题目描述的是粉尘在特定条件下遇明火发生爆炸,这个特定条件就是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因此,正确答案是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1-655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4、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级。

A. A、一

B. B、二

C. C、三

D. D、四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一般来说,耐火等级越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就越好。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一级: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通常用于非常重要的建筑,如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一类建筑等。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非常高,但通常不直接用于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因为成本过高且可能不必要。

B. 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也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适用于除一类高层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外的住宅建筑,以及部分重要的公共建筑等。但同样,对于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的库房来说,二级耐火等级可能也不是最低要求。

C. 三级: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适用于厂房和仓库中的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丁、戊类厂房和仓库,以及单层丙类厂房和仓库。由于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属于需要特别注意防火安全的场所,三级耐火等级通常被设定为最低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D. 四级: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通常用于一些非重要的、临时性的建筑,其防火性能相对较低。对于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的库房来说,四级耐火等级显然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综上所述,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三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和危害。

因此,正确答案是C:三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1-b75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5、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

A. A、隔离储存

B. B、同储

C. C、分库储存

D. D、异地储存

解析:选项解析:

A. 隔离储存:指的是将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分开,在不同的区域或房间储存,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B. 同储:指的是将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存放在同一储存区域内。

C. 分库储存:与隔离储存类似,指的是在不同的仓库或储存设施中分别储存这些不同性质的气体。

D. 异地储存:指的是在不同的地点储存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通常用于大规模的储存需求,以确保安全距离。

为什么选择B:

此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而不是B。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应当隔离储存,因为如果它们同储,一旦发生泄漏,易燃气体遇到助燃气体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而剧毒气体的泄漏则可能造成严重的中毒事故。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这些气体应当隔离储存,避免相互影响导致事故的发生。可能是题目给出的答案有误,或者是题目理解出现了偏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A,即隔离储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2-088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6、易燃气体的特性是极易燃烧,与()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A. A、氮气

B. B、二氧化碳

C. C、空气

D. D、氦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易燃气体的特性及其与不同气体混合后的效果。

A选项: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易燃气体与氮气混合后,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A错误。

B选项:二氧化碳同样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气体,它不支持燃烧,也不易与其他气体发生剧烈反应。因此,易燃气体与二氧化碳混合后,同样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B错误。

C选项: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氧气是助燃剂,能够支持燃烧。当易燃气体与空气(特别是其中的氧气)混合时,如果混合比例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C正确。

D选项: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易燃气体与氦气混合后,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2-5d0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7、易燃液体的沸点低,挥发出来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浓度易达到(),遇火源往往发生爆炸。

A. A、爆炸下限

B. B、爆炸上限

C. C、着火下限

D. D、着火上限

解析:选项解析:

A. 爆炸下限:指的是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

B. 爆炸上限:指的是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

C. 着火下限:指的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能被点燃的最低温度。

D. 着火上限:这个选项在化学安全中不是一个常用术语,通常我们只讨论着火下限。

为什么选择A:

易燃液体的沸点低,意味着它们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成蒸汽。这些蒸汽与空气混合后,如果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即达到了能够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那么一旦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正确答案是A、爆炸下限,因为它描述了易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界限。爆炸下限以下的浓度太低,不会发生爆炸,而爆炸上限以上的浓度太高,氧气不足,同样不会爆炸。所以,最关键的浓度界限是爆炸下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2-b54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8、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A. A、处十日以下拘留

B. 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C. 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D. 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法规的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审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描述的是“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情况,并且明确指出“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我们需要基于这些信息,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法律后果。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处十日以下拘留):此选项仅提及了拘留的处罚,但未包含罚款的可能性,且拘留期限较为单一,不符合题目中“可以并处”的表述,因此可以排除。

B选项(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此选项既包含了拘留的处罚,也提到了可以并处罚款,且拘留期限和罚款金额均符合《消防法》中关于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因此,这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C选项(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选项虽然提到了罚款,但并未包含拘留的处罚方式,且警告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不符合题目中“情节严重”的描述,因此可以排除。

D选项(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与C选项类似,此选项也主要侧重于罚款,且罚款范围的上限过高,未包含拘留的处罚方式,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可以排除。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七)对火灾隐患经消防救援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对于第六项中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虽然直接条款未明确提及“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拒不执行指挥员指挥”的具体处罚,但根据类似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及“尚不构成犯罪但情节严重”的描述,B选项(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是最符合题意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0db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A. A、处十日以下拘留

B. 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C. 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D. 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解析:选项A:处十日以下拘留。这个选项的处罚力度可能对于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严重情节来说过轻。

选项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个选项的处罚力度与题干中的“情节严重”相匹配,既包含了拘留也包含了罚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

选项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这个选项的处罚相对较轻,不足以对故意破坏或伪造火灾现场的严重行为起到惩戒作用。

选项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虽然罚款金额比选项C高,但仍然没有拘留的处罚,可能不足以反映行为的严重性。

正确答案为B,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但尚不构成犯罪,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且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选项B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法律规定,因此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630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0、有毒化学品主要是经过()吸入蒸汽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

A. A、眼

B. B、鼻

C. C、呼吸道

D. D、皮肤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有毒化学品侵入人体途径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个途径是有毒化学品主要通过的方式进入人体并引起中毒的。

A. 眼:虽然有毒化学品可能通过眼睛接触造成伤害,如刺激或化学灼伤,但这通常不是中毒的主要途径。中毒更多涉及的是化学物质被身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而不仅仅是眼睛接触。

B. 鼻:鼻子是嗅觉的主要器官,虽然某些有毒气体可能通过鼻子进入呼吸道,但“鼻”本身并不是中毒的主要途径,而是呼吸道的一部分。

C. 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和微粒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包括鼻子、喉咙、气管和肺。有毒化学品(尤其是其蒸汽或气体形式)很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被血液迅速吸收,从而引发中毒。这是有毒化学品引起中毒的最常见和主要途径。

D. 皮肤:虽然某些有毒化学品确实可以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中毒,但题目中明确提到了“主要是经过”某个途径,且后面还提到了“或通过皮肤接触”,这表明皮肤接触不是主要的途径,而是与主要途径并列的一种可能方式。

综上所述,有毒化学品“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蒸汽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的。在这两个并列的途径中,呼吸道吸入是更为主要和常见的中毒方式。

因此,正确答案是C:呼吸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ba0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1、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

A. A、燃烧

B. B、化学反应

C. C、分解

D. D、化合反应

解析:选项解析:

A. 燃烧:燃烧过程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特别是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

B. 化学反应:虽然某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有毒物质,但这个选项太广泛,不能特定指向有毒区域的定义。

C. 分解:物质分解也可能产生有毒物质,但并非所有分解反应都会产生有毒物质。

D.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并不特指产生有毒物质。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在消防领域,有毒区域通常指的是由于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区域。在火灾事故中,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燃烧”作为有毒区域的定义是最为直接和相关的。其他选项虽然也可能涉及有毒物质的产生,但它们不如燃烧直接与消防员在有毒区域作业的安全评估相关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0c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2、有毒有害类安全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时,必须在上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

B. B、消防人员刚到火场时,不能贸然实施战斗展开

C. C、严格控制进入有毒有害区域的人数

D. D、火场发现有强酸时禁止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

解析: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何选择A作为不正确的选项。

A选项:“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时,必须在上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这一说法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因为上风方向能避免火源和有害气体的直接吹向灭火人员,增加安全性。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火灾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轻且向上飘散(如某些可燃气体火灾),那么在下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可能更为安全,因为这些气体不会聚集在灭火人员的位置。但此选项作为一个“安全防护方法不正确”的判断,显得过于绝对,因为在大多数场景下,上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是正确的。然而,鉴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且从题干表述的严格性来看,A选项因其绝对性而被视为不正确。

B选项:“消防人员刚到火场时,不能贸然实施战斗展开”。这是一个正确的安全原则。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需要先进行火情侦察,了解火场情况,制定作战计划,再实施战斗展开。这能有效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的危险。

C选项:“严格控制进入有毒有害区域的人数”。这是非常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毒有害区域对人员的危害极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人数,确保只有必要的人员在采取充分防护措施后进入。

D选项:“火场发现有强酸时禁止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这是因为直流水冲击强酸可能引发飞溅,增加周围人员的伤害风险。因此,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剂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A选项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因其表述的绝对性,以及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故A选项最为符合。所以,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66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