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88、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A、A、处十日以下拘留

B、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C、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D、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法规的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审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描述的是“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情况,并且明确指出“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我们需要基于这些信息,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法律后果。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处十日以下拘留):此选项仅提及了拘留的处罚,但未包含罚款的可能性,且拘留期限较为单一,不符合题目中“可以并处”的表述,因此可以排除。

B选项(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此选项既包含了拘留的处罚,也提到了可以并处罚款,且拘留期限和罚款金额均符合《消防法》中关于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因此,这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C选项(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选项虽然提到了罚款,但并未包含拘留的处罚方式,且警告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不符合题目中“情节严重”的描述,因此可以排除。

D选项(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与C选项类似,此选项也主要侧重于罚款,且罚款范围的上限过高,未包含拘留的处罚方式,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可以排除。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七)对火灾隐患经消防救援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对于第六项中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虽然直接条款未明确提及“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拒不执行指挥员指挥”的具体处罚,但根据类似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及“尚不构成犯罪但情节严重”的描述,B选项(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是最符合题意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8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630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0、有毒化学品主要是经过()吸入蒸汽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ba0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1、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0c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2、有毒有害类安全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66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3、有毒气体在无风时泄漏,其现场警戒区域半径为()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bc2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4、有毒气体检测仪的氧气探头应当至少()更换一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199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5、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的“四懂四会”内容为:懂灭火方法、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逃生方法,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会使用消防器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79a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7、柴油()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2c2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8、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85f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88、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A、A、处十日以下拘留

B、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C、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D、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法规的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审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描述的是“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行为”的情况,并且明确指出“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我们需要基于这些信息,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法律后果。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处十日以下拘留):此选项仅提及了拘留的处罚,但未包含罚款的可能性,且拘留期限较为单一,不符合题目中“可以并处”的表述,因此可以排除。

B选项(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此选项既包含了拘留的处罚,也提到了可以并处罚款,且拘留期限和罚款金额均符合《消防法》中关于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因此,这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C选项(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选项虽然提到了罚款,但并未包含拘留的处罚方式,且警告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不符合题目中“情节严重”的描述,因此可以排除。

D选项(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与C选项类似,此选项也主要侧重于罚款,且罚款范围的上限过高,未包含拘留的处罚方式,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可以排除。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七)对火灾隐患经消防救援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对于第六项中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虽然直接条款未明确提及“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拒不执行指挥员指挥”的具体处罚,但根据类似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及“尚不构成犯罪但情节严重”的描述,B选项(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是最符合题意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8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但情节严重的,应处以()。

A. A、处十日以下拘留

B. 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C. 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D. 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解析:选项A:处十日以下拘留。这个选项的处罚力度可能对于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严重情节来说过轻。

选项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个选项的处罚力度与题干中的“情节严重”相匹配,既包含了拘留也包含了罚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

选项C: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这个选项的处罚相对较轻,不足以对故意破坏或伪造火灾现场的严重行为起到惩戒作用。

选项D:警告或5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虽然罚款金额比选项C高,但仍然没有拘留的处罚,可能不足以反映行为的严重性。

正确答案为B,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但尚不构成犯罪,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且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选项B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法律规定,因此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630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0、有毒化学品主要是经过()吸入蒸汽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

A. A、眼

B. B、鼻

C. C、呼吸道

D. D、皮肤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有毒化学品侵入人体途径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个途径是有毒化学品主要通过的方式进入人体并引起中毒的。

A. 眼:虽然有毒化学品可能通过眼睛接触造成伤害,如刺激或化学灼伤,但这通常不是中毒的主要途径。中毒更多涉及的是化学物质被身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而不仅仅是眼睛接触。

B. 鼻:鼻子是嗅觉的主要器官,虽然某些有毒气体可能通过鼻子进入呼吸道,但“鼻”本身并不是中毒的主要途径,而是呼吸道的一部分。

C. 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和微粒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包括鼻子、喉咙、气管和肺。有毒化学品(尤其是其蒸汽或气体形式)很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被血液迅速吸收,从而引发中毒。这是有毒化学品引起中毒的最常见和主要途径。

D. 皮肤:虽然某些有毒化学品确实可以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中毒,但题目中明确提到了“主要是经过”某个途径,且后面还提到了“或通过皮肤接触”,这表明皮肤接触不是主要的途径,而是与主要途径并列的一种可能方式。

综上所述,有毒化学品“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蒸汽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的。在这两个并列的途径中,呼吸道吸入是更为主要和常见的中毒方式。

因此,正确答案是C:呼吸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3-ba0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1、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

A. A、燃烧

B. B、化学反应

C. C、分解

D. D、化合反应

解析:选项解析:

A. 燃烧:燃烧过程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特别是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

B. 化学反应:虽然某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有毒物质,但这个选项太广泛,不能特定指向有毒区域的定义。

C. 分解:物质分解也可能产生有毒物质,但并非所有分解反应都会产生有毒物质。

D.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并不特指产生有毒物质。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在消防领域,有毒区域通常指的是由于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区域。在火灾事故中,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燃烧”作为有毒区域的定义是最为直接和相关的。其他选项虽然也可能涉及有毒物质的产生,但它们不如燃烧直接与消防员在有毒区域作业的安全评估相关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0c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2、有毒有害类安全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时,必须在上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

B. B、消防人员刚到火场时,不能贸然实施战斗展开

C. C、严格控制进入有毒有害区域的人数

D. D、火场发现有强酸时禁止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

解析: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何选择A作为不正确的选项。

A选项:“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时,必须在上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这一说法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因为上风方向能避免火源和有害气体的直接吹向灭火人员,增加安全性。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火灾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轻且向上飘散(如某些可燃气体火灾),那么在下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可能更为安全,因为这些气体不会聚集在灭火人员的位置。但此选项作为一个“安全防护方法不正确”的判断,显得过于绝对,因为在大多数场景下,上风方向建立灭火阵地是正确的。然而,鉴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且从题干表述的严格性来看,A选项因其绝对性而被视为不正确。

B选项:“消防人员刚到火场时,不能贸然实施战斗展开”。这是一个正确的安全原则。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需要先进行火情侦察,了解火场情况,制定作战计划,再实施战斗展开。这能有效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的危险。

C选项:“严格控制进入有毒有害区域的人数”。这是非常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毒有害区域对人员的危害极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人数,确保只有必要的人员在采取充分防护措施后进入。

D选项:“火场发现有强酸时禁止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这是因为直流水冲击强酸可能引发飞溅,增加周围人员的伤害风险。因此,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剂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A选项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因其表述的绝对性,以及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故A选项最为符合。所以,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66d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3、有毒气体在无风时泄漏,其现场警戒区域半径为()m。

A. A、200

B. B、350

C. C、470

D. D、590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有毒气体泄漏时警戒区域半径的知识。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200m:这个半径可能对于一些轻微的有毒气体泄漏是合适的,但对于大多数有毒气体泄漏情况来说,这个半径可能不足以确保安全。

B. 350m:根据相关的安全标准和实践经验,350m通常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警戒区域半径,可以覆盖大多数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确保周边人员的安全。

C. 470m:这个半径过大,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在实际情况中,除非是非常严重的泄漏事件,否则通常不需要这么大的警戒区域。

D. 590m:这个半径更大,同样适用于极端严重的情况,但对于一般的有毒气体泄漏来说,显然过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B): 选择B选项是因为350m是一个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确保安全的警戒区域半径。这个数值通常是根据有毒气体的性质、泄漏量、扩散速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因此,B选项是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4-bc2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4、有毒气体检测仪的氧气探头应当至少()更换一次。

A. A、每半年

B. B、每年

C. C、每两年

D. D、每五年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有毒气体检测仪中氧气探头的更换周期。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每半年:这个选项的更换周期过短。对于大多数工业或消防设备中的传感器,除非在极端使用条件下,否则通常不需要如此频繁的更换。此外,过于频繁的更换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为频繁的拆装导致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

B. 每年:虽然这个周期比每半年要长,但在许多情况下,氧气探头的寿命仍然会超过一年。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

C. 每两年: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更换周期。许多工业传感器,包括有毒气体检测仪中的氧气探头,其设计寿命和推荐更换周期通常都在两年左右。这个周期既考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兼顾了成本效益。

D. 每五年:这个周期过长。在五年的时间内,氧气探头的性能可能会显著下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过长的使用周期还可能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

综上所述,考虑到氧气探头的使用寿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成本效益,每两年更换一次是最合理的选择。因此,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199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5、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的“四懂四会”内容为:懂灭火方法、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逃生方法,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会使用消防器材。

A. A、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扑救初期火灾

B. B、懂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演练

C. C、懂防火规章制度,会检查火灾隐患

D. D、懂检查火灾隐患,会消防培训

解析:选项解析:

A. 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扑救初期火灾:这两个内容是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四懂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火灾的措施是减少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而扑救初期火灾则是控制火灾蔓延、减少损失的关键。

B. 懂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演练:虽然组织人员疏散是“四会”中的一项,但“懂组织人员疏散”与“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等内容在性质上有所重复,而且“会组织演练”并不是“四会”的内容之一。

C. 懂防火规章制度,会检查火灾隐患:懂防火规章制度虽然与消防安全相关,但它并不直接对应“四懂”中的任何一项;而“会检查火灾隐患”虽然是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但不是“四会”的内容。

D. 懂检查火灾隐患,会消防培训:与C选项类似,“懂检查火灾隐患”和“会消防培训”虽然都是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它们并不属于“四懂四会”的范畴。

为什么选择A:

选择A的原因是这个选项准确地填补了“四懂四会”中的空白。根据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要求,“四懂四会”具体指的是:

四懂:

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懂灭火方法
懂逃生方法

四会:

会报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扑救初期火灾
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因此,A选项中的“懂预防火灾的措施”和“会扑救初期火灾”分别对应了“四懂”和“四会”中的缺失内容,是正确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79a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 C、管理上的缺陷

D. D、环境的缺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事故隐患分类的题目,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描述的场景,并将其归类到正确的事故隐患类型中。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这明确指出了工人的一个具体行为——未戴安全帽作业。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工人的行为,即未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作业,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安全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B. 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选项通常指的是设备、设施或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老化、损坏或环境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题目中并未提及任何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这个选项不适用。

C. 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通常指的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或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虽然工人未戴安全帽可能与安全管理有关,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工人的具体行为,而非管理层面的问题,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D. 环境的缺陷:环境的缺陷通常指的是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题目中并未提及环境方面的任何问题,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适用。

综上所述,工人的未戴安全帽行为直接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风险,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答案是A:人的不安全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7、柴油()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A. A、液体

B. B、废气

C. C、液化

D. D、气化

解析:选项解析:

A. 液体:柴油液体本身如果不接触眼睛或吸入大量蒸汽,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B. 废气:柴油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可以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C. 液化:柴油液化是指柴油从液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不会直接产生刺激症状。

D. 气化:柴油气化是指柴油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蒸汽,但主要引起症状的还是燃烧后的废气。

为什么选择B: 正确答案是B,因为题干描述的是柴油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刺激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吸入柴油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引起的。因此,选项B“废气”是引起这些症状的直接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2c2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8、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A. A、主管公安机关

B. B、地方人民政府

C. C、消防救援机构

D. 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火灾扑救时,相关单位或机构的支援责任。

A项:主管公安机关:虽然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其主要职责并非直接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公安机关可能会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但并非直接负责组织和调集资源。因此,A项错误。

B项: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五)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这明确指出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因此,B项正确。

C项: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救援机构是火灾扑救的主要执行者,负责火灾现场的统一组织和指挥。然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灭火和救援,而非组织和调集外部资源支援。这些资源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因此,C项错误。

D项: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虽然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可能在火灾现场发挥重要的协调和领导作用,但他们并不直接承担组织和调集资源支援灭火的法定责任。这一责任通常由地方政府承担。因此,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项,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85f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