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94、有毒气体检测仪的氧气探头应当至少()更换一次。

A、A、每半年

B、B、每年

C、C、每两年

D、D、每五年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有毒气体检测仪中氧气探头的更换周期。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每半年:这个选项的更换周期过短。对于大多数工业或消防设备中的传感器,除非在极端使用条件下,否则通常不需要如此频繁的更换。此外,过于频繁的更换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为频繁的拆装导致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

B. 每年:虽然这个周期比每半年要长,但在许多情况下,氧气探头的寿命仍然会超过一年。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

C. 每两年: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更换周期。许多工业传感器,包括有毒气体检测仪中的氧气探头,其设计寿命和推荐更换周期通常都在两年左右。这个周期既考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兼顾了成本效益。

D. 每五年:这个周期过长。在五年的时间内,氧气探头的性能可能会显著下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过长的使用周期还可能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

综上所述,考虑到氧气探头的使用寿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成本效益,每两年更换一次是最合理的选择。因此,正确答案是C。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95、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的“四懂四会”内容为:懂灭火方法、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逃生方法,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会使用消防器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79a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7、柴油()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2c2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8、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85f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9、毒害品性质相抵的禁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d8e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0、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个,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2ee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1、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按()容积充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80f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2、氟利昂特性,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dab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3、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少于()时,便不能点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2af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4、氢气瓶的规定涂色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82b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94、有毒气体检测仪的氧气探头应当至少()更换一次。

A、A、每半年

B、B、每年

C、C、每两年

D、D、每五年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有毒气体检测仪中氧气探头的更换周期。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每半年:这个选项的更换周期过短。对于大多数工业或消防设备中的传感器,除非在极端使用条件下,否则通常不需要如此频繁的更换。此外,过于频繁的更换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为频繁的拆装导致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

B. 每年:虽然这个周期比每半年要长,但在许多情况下,氧气探头的寿命仍然会超过一年。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

C. 每两年: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更换周期。许多工业传感器,包括有毒气体检测仪中的氧气探头,其设计寿命和推荐更换周期通常都在两年左右。这个周期既考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兼顾了成本效益。

D. 每五年:这个周期过长。在五年的时间内,氧气探头的性能可能会显著下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过长的使用周期还可能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

综上所述,考虑到氧气探头的使用寿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成本效益,每两年更换一次是最合理的选择。因此,正确答案是C。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95、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的“四懂四会”内容为:懂灭火方法、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逃生方法,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会使用消防器材。

A. A、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扑救初期火灾

B. B、懂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演练

C. C、懂防火规章制度,会检查火灾隐患

D. D、懂检查火灾隐患,会消防培训

解析:选项解析:

A. 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扑救初期火灾:这两个内容是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四懂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火灾的措施是减少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而扑救初期火灾则是控制火灾蔓延、减少损失的关键。

B. 懂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演练:虽然组织人员疏散是“四会”中的一项,但“懂组织人员疏散”与“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等内容在性质上有所重复,而且“会组织演练”并不是“四会”的内容之一。

C. 懂防火规章制度,会检查火灾隐患:懂防火规章制度虽然与消防安全相关,但它并不直接对应“四懂”中的任何一项;而“会检查火灾隐患”虽然是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但不是“四会”的内容。

D. 懂检查火灾隐患,会消防培训:与C选项类似,“懂检查火灾隐患”和“会消防培训”虽然都是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它们并不属于“四懂四会”的范畴。

为什么选择A:

选择A的原因是这个选项准确地填补了“四懂四会”中的空白。根据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要求,“四懂四会”具体指的是:

四懂:

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懂灭火方法
懂逃生方法

四会:

会报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扑救初期火灾
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因此,A选项中的“懂预防火灾的措施”和“会扑救初期火灾”分别对应了“四懂”和“四会”中的缺失内容,是正确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79a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 C、管理上的缺陷

D. D、环境的缺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事故隐患分类的题目,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描述的场景,并将其归类到正确的事故隐患类型中。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这明确指出了工人的一个具体行为——未戴安全帽作业。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工人的行为,即未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作业,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安全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B. 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选项通常指的是设备、设施或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老化、损坏或环境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题目中并未提及任何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这个选项不适用。

C. 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通常指的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或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虽然工人未戴安全帽可能与安全管理有关,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工人的具体行为,而非管理层面的问题,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D. 环境的缺陷:环境的缺陷通常指的是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题目中并未提及环境方面的任何问题,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适用。

综上所述,工人的未戴安全帽行为直接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风险,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答案是A:人的不安全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7、柴油()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A. A、液体

B. B、废气

C. C、液化

D. D、气化

解析:选项解析:

A. 液体:柴油液体本身如果不接触眼睛或吸入大量蒸汽,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B. 废气:柴油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可以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C. 液化:柴油液化是指柴油从液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不会直接产生刺激症状。

D. 气化:柴油气化是指柴油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蒸汽,但主要引起症状的还是燃烧后的废气。

为什么选择B: 正确答案是B,因为题干描述的是柴油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刺激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吸入柴油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引起的。因此,选项B“废气”是引起这些症状的直接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2c2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8、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A. A、主管公安机关

B. B、地方人民政府

C. C、消防救援机构

D. 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火灾扑救时,相关单位或机构的支援责任。

A项:主管公安机关:虽然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其主要职责并非直接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公安机关可能会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但并非直接负责组织和调集资源。因此,A项错误。

B项: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五)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这明确指出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因此,B项正确。

C项: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救援机构是火灾扑救的主要执行者,负责火灾现场的统一组织和指挥。然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灭火和救援,而非组织和调集外部资源支援。这些资源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因此,C项错误。

D项: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虽然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可能在火灾现场发挥重要的协调和领导作用,但他们并不直接承担组织和调集资源支援灭火的法定责任。这一责任通常由地方政府承担。因此,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项,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85f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9、毒害品性质相抵的禁止()。

A. A、分离储存

B. B、同库存放

C. C、分库存放

D. D、异地储存

解析:选项A:分离储存,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物品分开储存,以防止发生危险反应。但对于毒害品,仅仅分离储存不足以确保安全,因为即使在分离的条件下,若管理不善,仍有可能发生意外。

选项B:同库存放,指的是将性质相抵的毒害品存放在同一仓库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管理,降低因分散存放而可能增加的风险。同时,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不同毒害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项C:分库存放,意味着将毒害品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虽然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增加了物流和管理成本,而且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选项D:异地储存,即将毒害品存放在不同地点。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显著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难度和物流成本。

正确答案B的理由: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消防法规,性质相抵的毒害品应同库存放,便于集中管理,减少风险。通过在同一仓库内实施严格的隔离、分类、标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d8e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0、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个,即()。

A. A、口、鼻、耳

B. B、食物、空气、水

C. C、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D. D、口、空气、呼吸道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口、鼻、耳:这个选项包括了“耳”,但耳朵并不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毒物通常不会通过耳朵的皮肤或内部结构进入体内,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食物、空气、水:这个选项虽然涵盖了食物(可视为消化道的一种)、空气(与呼吸道相关),但“水”的表述过于宽泛。水可以是食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消化道摄入的液体,但它不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一个独立途径。此外,这个选项没有直接提到皮肤这一重要途径,因此B选项也不准确。

C.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个选项准确地列出了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主要途径。皮肤是毒物通过接触直接进入体内的途径;呼吸道是毒物通过吸入空气(如有毒气体、粉尘等)进入体内的途径;消化道则是毒物通过口摄入(如食物、水、药物等)进入体内的途径。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口、空气、呼吸道: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口”(与消化道相关)和“空气”(与呼吸道相关),但将“空气”和“呼吸道”并列是不准确的,因为空气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此外,这个选项没有包括皮肤这一重要途径,因此D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三个途径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2ee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1、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按()容积充装。

A. A、70%

B. B、90%

C. C、80%

D. D、100%

解析:选项解析:

A. 70%:充装量过少,会导致气瓶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经济效益和运输效率。

B. 90%:充装量过高,会增大气瓶的压力,可能导致安全风险,不符合安全规定。

C. 80%:这是一个符合安全和实际使用要求的充装比例。根据相关安全规定,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通常充装量不应超过气瓶总容积的80%,以防止温度升高导致压力增大,确保使用安全。

D. 100%:充装量达到气瓶总容积,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液化石油气在气温升高时会膨胀,若气瓶完全充满,没有预留空间,极容易发生爆炸或泄漏事故。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C,因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安全规定,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为了确保安全,通常按照气瓶总容积的80%进行充装,以防止气瓶内压力过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气瓶的物理性能,也考虑了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80f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2、氟利昂特性,错误的是()。

A. A、无毒

B. B、无味

C. C、无燃烧爆炸危险

D. D、低毒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氟利昂特性的了解。我们可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来确定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无毒:氟利昂,特别是过去广泛使用的CFCs(氯氟烃)和HCFCs(氢氯氟烃),虽然对大气层中的臭氧有破坏作用,但从毒性的角度来看,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毒性影响。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 无味:氟利昂化合物在常温下多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这是它们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等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因此,B选项描述正确。

C. 无燃烧爆炸危险:氟利昂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燃烧,也不具备爆炸性。这是它们在许多安全要求高的场合(如空调系统、灭火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 低毒:这个选项与氟利昂的已知特性不符。如前所述,氟利昂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而不是低毒的。低毒意味着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较低,而氟利昂则几乎不具备毒性。因此,D选项描述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描述是D选项:“低毒”。氟利昂实际上是无毒的,而非低毒。

答案: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dab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3、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少于()时,便不能点燃。

A. A、4%

B. B、7%

C. C、14%

D. D、17%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知识。

选项解析: A. 4%: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不能点燃。 B. 7%:这个数值在氢气的爆炸下限(约4%)和爆炸上限(约75%)之间,氢气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是可燃的。 C. 14%:同样,这个数值也在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氢气在这个浓度下是可燃的。 D. 17%:这个数值同样在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氢气在这个浓度下是可燃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A,因为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无法点燃。这个知识点是关于氢气安全的重要信息,对于消防队员来说,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他们在处理氢气泄漏事故时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2af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4、氢气瓶的规定涂色为()。

A. A、淡绿

B. B、淡黄

C. C、银灰

D. D、紫红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安全标识颜色的问题,主要考察对氢气瓶规定涂色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淡绿:在多种气体钢瓶的标准涂色中,淡绿色通常用于氢气瓶。这是因为淡绿色在视觉上较为醒目,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出氢气瓶,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B. 淡黄:淡黄色在气体钢瓶的涂色标准中,通常不是用于氢气瓶的。它可能用于其他类型的气体瓶,但在这个问题中不是正确答案。

C. 银灰:银灰色并不是气体钢瓶的常规涂色,也不特定用于氢气瓶。这种颜色可能用于其他工业设备或容器,但不是氢气瓶的标准涂色。

D. 紫红:紫红色同样不是气体钢瓶的常规涂色,也不符合氢气瓶的涂色标准。它可能用于其他领域的标识或装饰,但在这个问题中不适用。

综上所述,氢气瓶的规定涂色是淡绿色,这是为了确保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出氢气瓶,从而保障安全。

因此,正确答案是A:淡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82b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