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98、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A、A、主管公安机关

B、B、地方人民政府

C、C、消防救援机构

D、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火灾扑救时,相关单位或机构的支援责任。

A项:主管公安机关:虽然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其主要职责并非直接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公安机关可能会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但并非直接负责组织和调集资源。因此,A项错误。

B项: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五)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这明确指出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因此,B项正确。

C项: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救援机构是火灾扑救的主要执行者,负责火灾现场的统一组织和指挥。然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灭火和救援,而非组织和调集外部资源支援。这些资源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因此,C项错误。

D项: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虽然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可能在火灾现场发挥重要的协调和领导作用,但他们并不直接承担组织和调集资源支援灭火的法定责任。这一责任通常由地方政府承担。因此,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项,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99、毒害品性质相抵的禁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d8e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0、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个,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2ee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1、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按()容积充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80f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2、氟利昂特性,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dab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3、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少于()时,便不能点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2af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4、氢气瓶的规定涂色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82b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3、氢氟酸接触眼睛或皮肤,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分钟以上,再采取一些相关措施,然后送医院救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fda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6、氧与油脂接触产生反应热,此热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9-5c0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7、氧化剂本身具有腐蚀性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9-b2d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8、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a-07d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98、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A、A、主管公安机关

B、B、地方人民政府

C、C、消防救援机构

D、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火灾扑救时,相关单位或机构的支援责任。

A项:主管公安机关:虽然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其主要职责并非直接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公安机关可能会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但并非直接负责组织和调集资源。因此,A项错误。

B项: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五)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这明确指出了在火灾扑救的紧急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组织人员和调集物资支援灭火。因此,B项正确。

C项: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救援机构是火灾扑救的主要执行者,负责火灾现场的统一组织和指挥。然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灭火和救援,而非组织和调集外部资源支援。这些资源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因此,C项错误。

D项: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虽然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可能在火灾现场发挥重要的协调和领导作用,但他们并不直接承担组织和调集资源支援灭火的法定责任。这一责任通常由地方政府承担。因此,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项,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99、毒害品性质相抵的禁止()。

A. A、分离储存

B. B、同库存放

C. C、分库存放

D. D、异地储存

解析:选项A:分离储存,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物品分开储存,以防止发生危险反应。但对于毒害品,仅仅分离储存不足以确保安全,因为即使在分离的条件下,若管理不善,仍有可能发生意外。

选项B:同库存放,指的是将性质相抵的毒害品存放在同一仓库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管理,降低因分散存放而可能增加的风险。同时,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不同毒害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项C:分库存放,意味着将毒害品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虽然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增加了物流和管理成本,而且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选项D:异地储存,即将毒害品存放在不同地点。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显著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难度和物流成本。

正确答案B的理由: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消防法规,性质相抵的毒害品应同库存放,便于集中管理,减少风险。通过在同一仓库内实施严格的隔离、分类、标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6-d8e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0、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个,即()。

A. A、口、鼻、耳

B. B、食物、空气、水

C. C、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D. D、口、空气、呼吸道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口、鼻、耳:这个选项包括了“耳”,但耳朵并不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毒物通常不会通过耳朵的皮肤或内部结构进入体内,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食物、空气、水:这个选项虽然涵盖了食物(可视为消化道的一种)、空气(与呼吸道相关),但“水”的表述过于宽泛。水可以是食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消化道摄入的液体,但它不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一个独立途径。此外,这个选项没有直接提到皮肤这一重要途径,因此B选项也不准确。

C.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个选项准确地列出了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主要途径。皮肤是毒物通过接触直接进入体内的途径;呼吸道是毒物通过吸入空气(如有毒气体、粉尘等)进入体内的途径;消化道则是毒物通过口摄入(如食物、水、药物等)进入体内的途径。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口、空气、呼吸道: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口”(与消化道相关)和“空气”(与呼吸道相关),但将“空气”和“呼吸道”并列是不准确的,因为空气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此外,这个选项没有包括皮肤这一重要途径,因此D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三个途径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2ee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1、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按()容积充装。

A. A、70%

B. B、90%

C. C、80%

D. D、100%

解析:选项解析:

A. 70%:充装量过少,会导致气瓶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经济效益和运输效率。

B. 90%:充装量过高,会增大气瓶的压力,可能导致安全风险,不符合安全规定。

C. 80%:这是一个符合安全和实际使用要求的充装比例。根据相关安全规定,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通常充装量不应超过气瓶总容积的80%,以防止温度升高导致压力增大,确保使用安全。

D. 100%:充装量达到气瓶总容积,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液化石油气在气温升高时会膨胀,若气瓶完全充满,没有预留空间,极容易发生爆炸或泄漏事故。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C,因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安全规定,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为了确保安全,通常按照气瓶总容积的80%进行充装,以防止气瓶内压力过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气瓶的物理性能,也考虑了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80f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2、氟利昂特性,错误的是()。

A. A、无毒

B. B、无味

C. C、无燃烧爆炸危险

D. D、低毒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氟利昂特性的了解。我们可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来确定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无毒:氟利昂,特别是过去广泛使用的CFCs(氯氟烃)和HCFCs(氢氯氟烃),虽然对大气层中的臭氧有破坏作用,但从毒性的角度来看,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毒性影响。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 无味:氟利昂化合物在常温下多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这是它们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等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因此,B选项描述正确。

C. 无燃烧爆炸危险:氟利昂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燃烧,也不具备爆炸性。这是它们在许多安全要求高的场合(如空调系统、灭火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 低毒:这个选项与氟利昂的已知特性不符。如前所述,氟利昂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而不是低毒的。低毒意味着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较低,而氟利昂则几乎不具备毒性。因此,D选项描述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描述是D选项:“低毒”。氟利昂实际上是无毒的,而非低毒。

答案: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7-dab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3、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少于()时,便不能点燃。

A. A、4%

B. B、7%

C. C、14%

D. D、17%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知识。

选项解析: A. 4%: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不能点燃。 B. 7%:这个数值在氢气的爆炸下限(约4%)和爆炸上限(约75%)之间,氢气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是可燃的。 C. 14%:同样,这个数值也在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氢气在这个浓度下是可燃的。 D. 17%:这个数值同样在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氢气在这个浓度下是可燃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A,因为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无法点燃。这个知识点是关于氢气安全的重要信息,对于消防队员来说,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他们在处理氢气泄漏事故时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2af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4、氢气瓶的规定涂色为()。

A. A、淡绿

B. B、淡黄

C. C、银灰

D. D、紫红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安全标识颜色的问题,主要考察对氢气瓶规定涂色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淡绿:在多种气体钢瓶的标准涂色中,淡绿色通常用于氢气瓶。这是因为淡绿色在视觉上较为醒目,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出氢气瓶,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B. 淡黄:淡黄色在气体钢瓶的涂色标准中,通常不是用于氢气瓶的。它可能用于其他类型的气体瓶,但在这个问题中不是正确答案。

C. 银灰:银灰色并不是气体钢瓶的常规涂色,也不特定用于氢气瓶。这种颜色可能用于其他工业设备或容器,但不是氢气瓶的标准涂色。

D. 紫红:紫红色同样不是气体钢瓶的常规涂色,也不符合氢气瓶的涂色标准。它可能用于其他领域的标识或装饰,但在这个问题中不适用。

综上所述,氢气瓶的规定涂色是淡绿色,这是为了确保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出氢气瓶,从而保障安全。

因此,正确答案是A:淡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82b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3、氢氟酸接触眼睛或皮肤,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分钟以上,再采取一些相关措施,然后送医院救治。

A. A、5

B. B、10

C. C、15

D. D、20

解析:氢氟酸是一种高度腐蚀性的化学品,对皮肤和眼睛可以造成严重伤害。处理氢氟酸接触的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而有效的措施。

选项解析:

A. 5分钟:冲洗5分钟可能不足以彻底去除皮肤或眼睛上的氢氟酸,从而可能导致伤害进一步加剧。

B. 10分钟:虽然比5分钟好,但10分钟的冲洗时间仍然可能不足以确保所有的氢氟酸都被彻底冲走。

C. 15分钟:15分钟的冲洗时间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推荐,但考虑到氢氟酸的强烈腐蚀性,更长时间的冲洗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系数。

D. 20分钟:这是一个相对更为安全的冲洗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氢氟酸对眼睛或皮肤的伤害。长时间冲洗有助于确保酸液被彻底清除,从而降低烧伤的程度。

选择答案D的原因: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和众多化学品安全指南,对于氢氟酸接触的紧急处理,推荐至少冲洗15-20分钟。因此,选项D(20分钟)是最为安全且符合标准急救程序的选项。长时间的冲洗可以显著降低化学烧伤的风险,并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正确答案是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8-fda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6、氧与油脂接触产生反应热,此热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A. A、自燃

B. B、氧化

C. C、爆炸

D. D、助燃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及其后果的理解。

A选项: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中,氧与油脂接触后会产生反应热,这种热如果不断蓄积并达到油脂的自燃点,那么油脂就会自燃。因此,A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B选项: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但这个过程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燃烧或自燃,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能量的急剧释放或急剧转化,使周围环境的压力急剧上升或急剧下降,并伴随有强烈的冲击波和破坏效应。虽然油脂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爆炸(如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遇到火源),但在这个问题中,仅仅是氧与油脂的反应热并不足以直接导致爆炸。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助燃是指某种物质对燃烧有帮助作用,即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对可燃物释放出的能量起进一步作用,从而增加火焰温度和反应速度。在这个问题中,氧是助燃剂,但它与油脂的反应热并不直接导致助燃现象,而是可能导致自燃。所以,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9-5c0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7、氧化剂本身具有腐蚀性和()。

A. A、危险性

B. B、酸性

C. C、碱性

D. D、毒性

解析:选项解析:

A. 危险性:虽然氧化剂确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这个选项太宽泛,不能准确描述氧化剂特有的性质。

B. 酸性:氧化剂不一定具有酸性,酸性物质是指能够在水溶液中释放氢离子的物质,这与氧化剂的定义不完全相关。

C. 碱性:同样,氧化剂也不一定具有碱性,碱性物质是指能够在水溶液中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这也与氧化剂的定义无关。

D. 毒性:许多氧化剂确实具有毒性,它们可以通过释放氧气或接受电子对其他物质造成损害,对人体也可能有害。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氧化剂是一类能够接受电子,从而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在化学上,许多氧化剂由于其强烈的氧化能力,往往会对生物组织造成损害,因此它们可能具有毒性。例如,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氧化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选项D“毒性”是描述氧化剂特性的正确选项。其他选项虽然可能与某些氧化剂相关,但不是氧化剂普遍具有的特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9-b2d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8、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

A. A、2米

B. B、3米

C. C、5米

D. D、10米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安全操作规范的选择题,主要考察氧气瓶和乙炔瓶在使用时的安全间距要求。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考察的是氧气瓶和乙炔瓶在工作时的安全间距。

接下来,我们逐个分析选项:
A. 2米:这个距离可能不足以确保氧气瓶和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在焊接或切割作业中,过近的距离可能增加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B. 3米:虽然比2米更远,但在某些安全规范中,这个距离可能仍然不足以满足要求,特别是在高风险作业环境中。

C. 5米:这是许多安全规范中推荐的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最小工作间距。这个距离有助于减少因意外泄漏、火花或高温引起的火灾或爆炸风险。

D. 10米:虽然更远的距离可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不太现实或必要,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场所。

综上所述,考虑到安全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氧气瓶和乙炔瓶在工作时的安全间距通常被设定为不小于5米。这个距离既能够减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又能够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中得到实际应用。

因此,正确答案是C:5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a-07d8-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