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27、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如遭遇延迟点火,会发生(),爆炸的危害区域会依气体扩散达到的空间区域和点火源位置不同而不同。

A、A、着火

B、B、闪爆

C、C、延迟爆炸

D、D、中毒

答案:C

解析:选项解析:

A. 着火:通常指的是可燃物持续燃烧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维持燃烧,不是瞬间发生的现象。

B. 闪爆: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立即发生的爆炸,特点是发生时间极短,爆炸波及范围相对较小。

C. 延迟爆炸:指的是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混合后,由于没有立即遇到点火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爆炸。这种爆炸的危害区域较大,因为气体有足够的时间扩散。

D. 中毒:指的是有害气体被人吸入后导致的中毒现象,并非爆炸。

为什么选C: 根据题目描述,“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如遭遇延迟点火”,这里的“延迟点火”意味着点火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因此,最符合这种情况的选项是“延迟爆炸”,因为液化石油气泄漏后会在空气中扩散,达到一定浓度后若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且由于延迟点火,爆炸的危害区域会更大。所以正确答案是C、延迟爆炸。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228、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是()着火或爆炸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1-2ba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9、浓硫酸属于危险货物中的()化学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1-85d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0、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采用下述()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1-e16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1、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需特别注意防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2-343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2-878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3、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整改的,依法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2-e12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4、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3-340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5、液化气钢瓶爆炸属于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3-875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6、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3-d80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7、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4-31a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227、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如遭遇延迟点火,会发生(),爆炸的危害区域会依气体扩散达到的空间区域和点火源位置不同而不同。

A、A、着火

B、B、闪爆

C、C、延迟爆炸

D、D、中毒

答案:C

解析:选项解析:

A. 着火:通常指的是可燃物持续燃烧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维持燃烧,不是瞬间发生的现象。

B. 闪爆: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立即发生的爆炸,特点是发生时间极短,爆炸波及范围相对较小。

C. 延迟爆炸:指的是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混合后,由于没有立即遇到点火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爆炸。这种爆炸的危害区域较大,因为气体有足够的时间扩散。

D. 中毒:指的是有害气体被人吸入后导致的中毒现象,并非爆炸。

为什么选C: 根据题目描述,“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如遭遇延迟点火”,这里的“延迟点火”意味着点火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因此,最符合这种情况的选项是“延迟爆炸”,因为液化石油气泄漏后会在空气中扩散,达到一定浓度后若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且由于延迟点火,爆炸的危害区域会更大。所以正确答案是C、延迟爆炸。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228、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是()着火或爆炸的。

A. A、会

B. B、不会

C. C、可能会

D. D、完成可能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范围的理解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范围,这主要由其爆炸下限(LEL, Lower Explosive Limit)和爆炸上限(UEL, Upper Explosive Limit)界定。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会:这个选项表示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会着火或爆炸。但实际上,当混合物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由于可燃气体含量过低,无法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足够的可燃混合气体来支持燃烧或爆炸;同样,当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由于氧气含量相对不足,也无法形成有效的燃烧或爆炸条件。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B. 不会:这个选项指出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不会着火或爆炸。这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范围理论相符,即只有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内,混合物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可能会:这个选项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性,但根据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范围理论,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D. 完全可能:这个选项同样表达了一种确定性的判断,但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实际爆炸范围不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情况下,混合物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因此,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是不会着火或爆炸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1-2ba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9、浓硫酸属于危险货物中的()化学品。

A. A、爆炸

B. B、腐蚀

C. C、易燃液体

D. D、助燃性

解析:选项解析:

A. 爆炸:指在特定条件下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发生爆炸的物质。浓硫酸并不具备这一特性。

B. 腐蚀:指能够对金属或其他材料造成破坏,引起化学变化的物质。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严重破坏。

C. 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容易挥发并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能够燃烧的液体。浓硫酸不是易燃液体,它本身不支持燃烧。

D. 助燃性:指能够支持其他物质燃烧的性质。浓硫酸不具备助燃性,它是一种强氧化剂,但不是以支持燃烧为主要特性。

为什么选择B:浓硫酸是一种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它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腐蚀破坏。因此,在危险货物分类中,浓硫酸被归类为腐蚀性化学品,所以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1-85da-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0、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采用下述()方法。

A. A、马上用水冲洗

B. B、去医院

C. C、用干净布或卫生纸将硫酸粘下,并迅速用大量凉水冲洗皮肤

D. D、用碱液中和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浓硫酸洒到皮肤上的应急处理方法的了解。

A选项: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脱水性,如果直接用水冲洗,会由于浓硫酸遇水放热而加重皮肤的灼伤,甚至可能导致皮肤深层组织受损。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虽然去医院是处理严重伤害的正确方式,但在紧急情况下,首先需要采取的是自救措施,以减轻伤害并争取救治时间。因此,B选项虽然最终是需要的,但不是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方法,故B选项错误。

C选项:这个选项描述了一个正确的应急处理流程。首先,用干净布或卫生纸将硫酸粘下,可以减少硫酸与皮肤的直接接触时间,降低伤害程度。然后,迅速用大量凉水冲洗皮肤,可以稀释残留的硫酸并带走热量,进一步减轻伤害。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虽然碱液可以中和硫酸,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碱液是危险的。因为碱液本身也具有腐蚀性,而且如果中和不完全,还会在皮肤上形成新的腐蚀性物质。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准确控制碱液的用量和浓度,从而增加了处理的风险。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1-e16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1、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需特别注意防护。

A. A、高热

B. B、沸腾飞溅

C. C、沸腾

D. D、剧烈反应

解析:选项A:高热。虽然浓硫酸遇水会放热,但这个选项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危险,只是说“高热”,不够具体。

选项B:沸腾飞溅。这个选项正确描述了浓硫酸遇水时的危险情况。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水迅速加热至沸腾,造成液滴飞溅,可能导致严重的烧伤。

选项C:沸腾。这个选项只说明了水会沸腾,但没有说明这种沸腾带来的飞溅危险,因此不够全面。

选项D:剧烈反应。虽然浓硫酸和水混合确实是一个放热反应,但“剧烈反应”这个表述过于笼统,没有明确指出反应的具体危险,如飞溅等。

正确答案为B,因为浓硫酸遇水时确实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迅速加热水至沸腾,导致液体飞溅,造成烧伤风险,因此“沸腾飞溅”是最准确描述这一危险情况的选项。在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护,以避免事故发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2-343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A. A、每日

B. B、每小时

C. C、每两小时

D. D、每周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防火巡查频率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防火巡查频率。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并罗列出重要信息:

题目考察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防火巡查的规定。
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防火巡查频率。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选项进行逻辑推理:
A. 每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这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此选项符合法律规定。

B. 每小时:这个频率过高,不符合一般消防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在正常的消防安全管理中,没有必要进行如此高频的巡查。此选项不正确。

C. 每两小时:虽然这个频率比每小时低,但仍然过高,不符合《消防法》中关于防火巡查频率的规定。此选项不正确。

D. 每周:这个频率过低,无法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需要更频繁的巡查来确保安全。此选项不正确。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每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2-878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3、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整改的,依法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A、罚款

B. B、批评教育

C. C、处分

D. D、刑事处理

解析:选项A:罚款。罚款通常是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对于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罚款不是最恰当的行政处分方式。

选项B: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是一种轻微的惩戒措施,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严重违法行为,批评教育的惩戒力度不够。

选项C:处分。处分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种行政制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形式,适用于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

选项D:刑事处理。刑事处理是对构成犯罪的行为采取的法律措施,包括刑事责任和刑罚。虽然题目中提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题目问的是依法给予的行政处分,所以不是最佳选项。

选择答案C的原因是:根据题干描述,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职务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处分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种行政制裁,因此选项C是最合适的选择。而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才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与题目的问法不完全对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2-e12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4、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A. A、一闪即灭

B. B、蒸发燃烧

C. C、沸溢燃烧

D. D、分解燃烧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液体燃烧方式的理解。

A选项“一闪即灭”:这通常指的是某些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瞬间燃烧,但随后由于可燃物浓度不足或火源消失而熄灭的现象。它并不特指液体的燃烧方式,且“一闪即灭”并不全面描述液体的燃烧特性,故A错误。

B选项“蒸发燃烧”:这是液体燃烧的主要方式。液体在燃烧前,首先受热蒸发形成可燃的蒸气,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燃烧,并放出热量使液体继续蒸发,形成连续燃烧。这个过程很好地描述了液体燃烧的特点,故B正确。

C选项“沸溢燃烧”:这主要发生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油品的燃烧过程中。由于油品沸腾,部分水汽化,形成大量泡沫并急剧膨胀,使油品从容器内溢出,形成池火,并可能伴随喷溅现象。但这并不是液体燃烧的一般方式,而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现象,故C错误。

D选项“分解燃烧”:这通常指的是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首先受热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或蒸气,这些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燃烧的现象。它更多地描述的是固体可燃物(如木材、纸张等)的燃烧方式,而不是液体的燃烧方式,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3-340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5、液化气钢瓶爆炸属于是()。

A. A、物理爆炸

B. B、化学爆炸

C. C、气体爆炸

D. D、固体爆炸

解析:选项解析:

A. 物理爆炸:指的是由于物理变化(如温度、压力的变化)而非化学反应导致的爆炸。液化气钢瓶爆炸主要是由于钢瓶内压力过高,超过了钢瓶的承受极限,导致钢瓶物理性破裂,因此属于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指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热量和气体生成,从而导致爆炸。液化气钢瓶爆炸并非由于内部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故不属于化学爆炸。

C. 气体爆炸:虽然液化气是气体,但这里的“气体爆炸”通常指的是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的爆炸。钢瓶爆炸主要是因为物理压力过大,不是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的爆炸,所以不选此项。

D. 固体爆炸:指的是固体物质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发生的爆炸。显然,液化气钢瓶爆炸与固体物质无关,因此不属于固体爆炸。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物理爆炸,是因为液化气钢瓶爆炸主要是由于瓶内压力超过了钢瓶所能承受的极限,导致钢瓶破裂,这个过程没有化学反应的参与,纯粹是物理压力的变化引起的,所以正确答案是物理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3-875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6、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

A. A、无毒

B. B、中毒

C. C、剧毒

D. D、微毒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液化石油气特性的选择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合理性:

A. 无毒: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在常态下对人体并无直接的毒性。液化石油气本身是无毒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并聚集在低洼处,可能会因缺氧而导致窒息,但这并非液化石油气本身的毒性所致。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中毒:这个选项表述不准确,因为“中毒”是一个过程或状态,而非液化石油气的固有属性。液化石油气本身并不具有导致中毒的特性。

C. 剧毒:这个选项明显错误。液化石油气并非剧毒物质,其组成成分对人体并不构成剧毒威胁。

D. 微毒:虽然某些烃类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但液化石油气在正常使用和储存状态下并不被视为微毒物质。此外,“微毒”这一表述也较为模糊,不适用于准确描述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综上所述,液化石油气本身是无毒的,其主要风险在于泄漏后可能导致的窒息风险,而非其本身的毒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无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3-d80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7、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为()。

A. A、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和处置难度大

B. B、扩散迅速,危害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C. C、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

D. D、突发性强,危害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易造成交叉感染;政治影响大和救援难度大

解析:选项A: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特点包括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和处置难度大。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和泄漏事故的潜在后果。

选项B:虽然液化石油气泄漏确实扩散迅速且危害大,但这个选项提到了“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洗消困难”,这在一般情况下不是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主要特点,因为液化石油气主要危险在于其易燃易爆性。

选项C:此选项虽然提到了爆炸燃烧事故和人员中毒伤亡,但没有强调扩散迅速和危害范围大的特点,且未提到处置难度大的问题。

选项D:这个选项提到了突发性强和政治影响大,这虽然可能与某些事故相关,但并不是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典型特点。特别是“易造成交叉感染”这一点与液化石油气泄漏无关。

选择答案A的原因是它全面且准确地描述了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主要特点,包括其物理性质(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和潜在危险(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和处置难度大)。其他选项要么信息不全,要么包含了与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不直接相关的信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f4-31a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