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黄棕色
B、B、蓝色
C、C、无色
D、D、砖红色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液化石油气物理性质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液化石油气的实际物理特性来判断其颜色。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黄棕色:这个选项并不符合液化石油气的实际颜色。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但经过加压或降低温度后,它会转变为液态,但这种液态是透明的,并非黄棕色。
B. 蓝色:液化石油气在液态下并非蓝色,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
C. 无色:液化石油气在液态下确实是透明的,即无色。当气体被压缩或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它会失去其气态特性并变成液态,这种液态是清澈透明的。
D. 砖红色:这个颜色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完全不符,可以立即排除。
接下来,我们解释为什么选择C选项:
液化石油气(LPG)主要由丙烷、丁烷等烃类组成,这些烃类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但是,当它们被加压或冷却时,会转变为液态。这种液态的液化石油气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因此,根据液化石油气的实际物理性质,我们可以确定其在液态下是无色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无色。A选项“黄棕色”是不正确的,因为液化石油气在液态下并非此颜色。
A、A、黄棕色
B、B、蓝色
C、C、无色
D、D、砖红色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液化石油气物理性质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液化石油气的实际物理特性来判断其颜色。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黄棕色:这个选项并不符合液化石油气的实际颜色。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但经过加压或降低温度后,它会转变为液态,但这种液态是透明的,并非黄棕色。
B. 蓝色:液化石油气在液态下并非蓝色,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
C. 无色:液化石油气在液态下确实是透明的,即无色。当气体被压缩或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它会失去其气态特性并变成液态,这种液态是清澈透明的。
D. 砖红色:这个颜色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完全不符,可以立即排除。
接下来,我们解释为什么选择C选项:
液化石油气(LPG)主要由丙烷、丁烷等烃类组成,这些烃类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但是,当它们被加压或冷却时,会转变为液态。这种液态的液化石油气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因此,根据液化石油气的实际物理性质,我们可以确定其在液态下是无色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无色。A选项“黄棕色”是不正确的,因为液化石油气在液态下并非此颜色。
A. A、0.3~1%
B. B、0.5~1%
C. C、0.3~0.5%
D. D、1~1.5%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干泡沫的定义及其泡沫液混合比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干泡沫”指的是一种特定泡沫液混合比下产生的泡沫,其特点包括空气含量大、流动性差、附着力强,且通常呈雪花状,析水时间长,能在垂直表面上长时间停留。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0.3~1%:这个混合比范围符合干泡沫的特点。干泡沫的泡沫液混合比一般较低,使得泡沫中空气含量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其流动性较差但附着力强。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干泡沫特性相吻合。
B. 0.5~1%:虽然这个范围也较低,但它没有涵盖到0.3%这一更低的混合比,而0.3%是干泡沫可能出现的一个关键混合比点。因此,这个选项不够全面。
C. 0.3~0.5%:这个范围过于狭窄,且上限0.5%并未完全体现出干泡沫可能达到的最高混合比(如1%)。因此,它也不是最佳答案。
D. 1~1.5%:这个混合比范围明显偏高,不符合干泡沫低混合比、高空气含量的特点。因此,这个选项可以排除。
综上所述,A选项“0.3~1%”最符合干泡沫的定义及其泡沫液混合比的特点。
因此,答案是A。
A. A、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B. B、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化服
C. C、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D. D、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硝酸铵泄漏应急处置措施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的正确性:
A.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这是处理化学品泄漏时的基本步骤之一。隔离污染区可以防止泄漏物质进一步扩散,同时限制人员出入可以减少人员受伤的风险。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 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化服:
硝酸铵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需要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防尘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有害颗粒,防化服则可以提供全面的身体保护。所以,B选项描述正确。
C.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在穿戴防护装备之前,直接接触泄漏物或破裂的容器可能会导致有害物质沾染到皮肤上,增加受伤风险。因此,这个步骤确保了应急处理人员在充分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再接触泄漏现场,C选项描述正确。
D.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切断泄漏源是减少泄漏物质进一步释放的关键步骤。同时,对于某些化学品(包括硝酸铵),水可能引发化学反应或加剧泄漏情况,因此避免水进入包装容器内是非常重要的。D选项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是硝酸铵泄漏时应采取的正确应急处置措施,因此答案是ABCD。
A. A、防水透气层
B. B、防水层
C. C、透气层
D. D、隔热层
解析: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设计要求能够保护消防员在高温、火焰、烟雾等恶劣环境中安全作业。该服装通常由多层不同功能的织物复合而成。
选项A:防水透气层。这一层的作用是防水同时允许汗气排出,保持消防员体表的干燥和舒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层。
选项B:防水层。单纯防水层可能会阻止汗气排出,长时间穿着可能导致体内热量和湿气无法散出,增加消防员的热应力。
选项C:透气层。虽然透气性好,但如果没有防水功能,在灭火作业中遇到水枪喷射等情况,会导致服装内部湿透,降低保暖性和舒适度。
选项D:隔热层。虽然隔热层是消防服的一部分,但它位于服装的内层,不直接与外界接触,不作为外层材料。
答案选择A,因为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外层需要既防水又透气,这样可以在保证消防员不受水侵害的同时,又能够让体内的热量和湿气通过透气排出,保持体表的干燥和舒适,是综合考虑了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设计。其他选项要么功能单一,要么位置描述不当,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
A. A、一级
B. B、二级
C. C、三级
D. D、四级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ABCD,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一级: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一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特别重大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可能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B. 二级:二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C. 三级:三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较大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可能造成较大后果的危险源。
D. 四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可能造成一定后果的危险源。
选择答案ABCD的原因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实将重大危险源按照危险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级别,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这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题目中的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选择ABCD。
A. A、高水平开放
B. B、高质量发展
C. C、全领域开放
D. D、全方位发展
A. A、30m
B. B、40m
C. C、50m
D. D、60m
解析:查询 1 次,打开 3 个网页并总结
关于“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中的这道题目,正确答案是C,即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米。这个答案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的相关规定。
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中,有关装置内布置的章节(第5.2节)详细规定了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这些规定确保了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不同设施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减少火灾风险和蔓延的可能性。虽然具体的数值没有在引用的内容中直接提及,但根据标准的内容和结构,可以推断出50米是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通常会根据装置的类型、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设定不同的安全距离要求。因此,正确答案C是建立在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由于直接查阅《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的详细内容较为复杂,建议参考该标准的官方文件或相关专业指南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A. A、≤1.6
B. B、1.8~3.0
C. C、≥4.0
D. D、≥6.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消防泵额定压力分类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同类型的消防泵对应的额定压力范围。
分析各个选项:
A. ≤1.6 MPa:这个范围通常对应于低压消防泵的额定压力,而不是中压消防泵,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1.8~3.0 MPa:这个范围是中压消防泵的典型额定压力。中压消防泵的设计压力介于低压和高压之间,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灭火需求。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C. ≥4.0 MPa:这个范围偏向于高压消防泵的额定压力,不是中压消防泵的范围,所以C选项不正确。
D. ≥6.0 MPa:这个压力范围明显高于中压消防泵的标准,更接近于超高压消防泵的范围,因此D选项也不正确。
综上所述,中压车用消防泵的额定压力范围为1.8~3.0 MPa,与B选项相符。
所以,正确答案是B。
A. A、自然灾害
B. B、公共卫生事件
C. C、火灾事故
D. D、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
解析:选项A:自然灾害,指的是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虽然消防救援队伍确实会参与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但这个选项过于狭窄,不全面。
选项B:公共卫生事件,通常指突发的、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如疫情、食物中毒等。这类事件主要由卫生和疾控部门负责处理,消防救援队伍不作为主力。
选项C:火灾事故,虽然是消防队伍直接应对的灾害类型,但该选项也较为单一,不能涵盖所有消防队伍的应急救援工作。
选项D: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这个选项最为全面。它不仅包括了火灾、地震等灾害事故中的人员救助,还涵盖了其他所有涉及抢救生命的应急救援工作,符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和专职消防队的职责范围。
因此,正确答案是D,因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消防救援队伍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的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即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
A. A、可燃
B. B、不燃
C. C、难燃
D. D、易燃
解析:选项解析:
A. 可燃材料:这种材料容易燃烧,在火灾中会加剧火势,因此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装修和装饰中是不被推荐的。
B. 不燃材料:这种材料不易燃烧,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用于人员密集场所可以减少火灾风险,提高安全性。
C. 难燃材料:这种材料虽然比不燃材料易燃一些,但仍然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也符合消防技术标准,适合用于人员密集场所。
D. 易燃材料:这种材料极其容易燃烧,如果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将极大增加火灾风险,是绝对不允许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装修和装饰应当使用不燃(B)或难燃(C)材料,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减少燃烧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BC。选项A和D因为材料易燃,不适合用于人员密集场所,所以不是正确答案。
A. A、应急响应责任人
B. B、风险隐患监测
C. C、应急处置措施
D. D、人员疏散转移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单位应急预案内容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单位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单位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旨在明确责任、减少危害、保障安全。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应急响应责任人:单位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谁负责启动和指挥应急响应。这是确保应急行动有序进行、责任到人的关键。因此,A选项是单位应急预案应明确的内容之一。
B. 风险隐患监测:了解并监测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是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单位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对这些风险隐患的监测方法和措施,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因此,B选项也是单位应急预案应明确的内容。
C. 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是单位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详细规定了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具体行动步骤和措施。这些措施旨在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和危害。因此,C选项无疑是单位应急预案必须明确的内容。
D. 人员疏散转移:在突发事件中,人员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单位应急预案中必须包括人员疏散和转移的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因此,D选项同样是单位应急预案应明确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是单位应急预案应明确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需要注意的是,原题中的表述“单位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可能给人一种只能选一个答案的误导,但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单位应急预案的实际内容,这四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