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03、过氧乙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产生(),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A、A、氧气

B、B、氢气

C、C、水

D、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氧气:过氧乙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会释放出氧气。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支持燃烧,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接触时,能够加剧这些物质的氧化反应,从而发生剧烈反应。

B. 氢气:氢气是一种可燃气体,但它不是过氧乙酸分解的产物。而且氢气与氧气混合在一定比例下才会发生爆炸性反应,但题目中没有提及氢气的产生。

C. 水:过氧乙酸分解不会产生水。水通常作为灭火剂使用,不具备加剧燃烧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的特性。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常用于灭火,因为它可以隔绝氧气。过氧乙酸分解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具备加剧反应的特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是一种强氧化剂,在稍高温度下分解时会产生氧气。氧气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其他物质(如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并且可能导致火焰或爆炸,因此符合题目中描述的“发生剧烈反应”的条件。其他选项要么不是过氧乙酸分解的产物,要么不具备加剧反应的特性。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304、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b-e41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5、遇水会发生燃烧的特殊金属,比如:钾、()、锂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c-38a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6、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设置防止()的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c-8bc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7、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012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8、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必须装于()容器内,或用煤油浸润,或充入惰性气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64b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9、部分偶氮化合物(),活性强,受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c1f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0、采用()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1db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779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2、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d1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3、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一般分为()、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25e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303、过氧乙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产生(),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A、A、氧气

B、B、氢气

C、C、水

D、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氧气:过氧乙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会释放出氧气。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支持燃烧,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接触时,能够加剧这些物质的氧化反应,从而发生剧烈反应。

B. 氢气:氢气是一种可燃气体,但它不是过氧乙酸分解的产物。而且氢气与氧气混合在一定比例下才会发生爆炸性反应,但题目中没有提及氢气的产生。

C. 水:过氧乙酸分解不会产生水。水通常作为灭火剂使用,不具备加剧燃烧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的特性。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常用于灭火,因为它可以隔绝氧气。过氧乙酸分解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具备加剧反应的特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是一种强氧化剂,在稍高温度下分解时会产生氧气。氧气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其他物质(如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并且可能导致火焰或爆炸,因此符合题目中描述的“发生剧烈反应”的条件。其他选项要么不是过氧乙酸分解的产物,要么不具备加剧反应的特性。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304、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

A. A、符合标准

B. B、穿戴舒适

C. C、外形美观

D. D、便于更新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前提的选择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要求的关联性。

A. 符合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其设计和生产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在特定工作环境下能够有效防护。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首要前提就是它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这是保障劳动者安全的基本要求。

B. 穿戴舒适:虽然穿戴舒适性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它并不是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之间,安全性应放在首位。

C. 外形美观:外形美观与否与劳动防护用品的功能性无直接关联。劳动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防护,而非装饰或展示。

D. 便于更新:便于更新更多是指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或维护便利性,而非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直接前提。

综上所述,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确保它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符合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b-e41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5、遇水会发生燃烧的特殊金属,比如:钾、()、锂等。

A. A、铁

B. B、钠

C. C、铜

D. D、铅

解析:选项解析如下:

A. 铁:铁在常温下与水接触不会发生燃烧,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铁粉在空气中与水蒸气接触)才可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B. 钠:钠是一种遇水会发生燃烧的特殊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氢气燃烧,甚至可能引发火灾。

C. 铜:铜在常温下与水接触不会发生燃烧,它是一种不易与水反应的金属。

D. 铅:铅在常温下与水接触也不会发生燃烧,它是一种稳定的金属。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钠),因为钠是遇水会发生燃烧的特殊金属之一。它与水反应迅速,产生氢气和热量,从而导致燃烧。这与题目中提到的钾和锂类似,它们都属于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c-38a2-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6、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设置防止()的措施。

A. A、隔油

B. B、水浸渍

C. C、液体流散

D. D、隔水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物品仓库安全措施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隔油:隔油措施通常用于防止油脂类物质的积聚和扩散,与遇湿燃烧爆炸的物品无直接关联。此类物品的问题在于与水接触后会发生反应,而非油脂,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水浸渍:对于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水是其危险源之一。设置防止水浸渍的措施是防止这类物品与水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燃烧或爆炸。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安全措施,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

C. 液体流散:虽然防止液体流散是仓库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并不直接针对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这种措施更多地是防止易燃、有毒或其他有害液体在仓库内不受控制地扩散,而非特指水。因此,C选项不是针对此题的最佳答案。

D. 隔水:虽然“隔水”听起来像是防止水接触的措施,但在消防和仓库安全的语境中,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相比之下,“防止水浸渍”更为明确和具体,因此D选项不如B选项直接和有效。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与水接触,应设置防止水浸渍的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c-8bc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7、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

A. A、可燃气体

B. B、不燃气体

C. C、难燃气体

D. D、易燃固体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

A. 可燃气体:遇湿易燃物品在与水反应时,通常会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可燃气体。例如,金属钠、钾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可燃气体。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不燃气体: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可燃的,而不是不燃的。

C. 难燃气体:这个选项也不正确,因为遇湿易燃物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易于燃烧的,不是难燃的。

D. 易燃固体: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题目问的是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而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产生的是气体,而非固体。

因此,正确答案是A、可燃气体。这是因为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时会放出热量并产生可燃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012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8、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必须装于()容器内,或用煤油浸润,或充入惰性气体。

A. A、铅制

B. B、敞口

C. C、气密封口

D. D、广口瓶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品储存安全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哪种容器最适合储存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商品特性:遇空气易着火。
储存要求:需要特殊的容器来防止空气进入。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铅制容器):虽然铅制容器可能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但它并不是专为防止空气进入而设计的,且铅的密封性能可能不如现代密封材料。此外,铅制容器可能较重,不利于搬运和操作。因此,A选项不是最佳选择。

B选项(敞口容器):敞口容器完全无法阻止空气进入,对于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储存方式。因此,B选项明显错误。

C选项(气密封口容器):这种容器设计有严密的气密封口,能够有效地阻止空气进入,从而保护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这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储存方式。

D选项(广口瓶):广口瓶虽然可以装盛物品,但其设计并不注重密封性,无法有效阻止空气进入。因此,D选项也不适合储存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

综上所述,C选项(气密封口容器)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储存方式,因为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空气进入,保护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

因此,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64b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9、部分偶氮化合物(),活性强,受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

A. A、化学活性稳定

B. B、稳定

C. C、极不稳定

D. D、很稳定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偶氮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特性。

选项解析如下:

A. 化学活性稳定:这个选项错误,因为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偶氮化合物活性强,容易分解甚至爆炸,所以它的化学活性是不稳定的。

B. 稳定: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与题目描述的偶氮化合物特性相矛盾。

C. 极不稳定:这个选项正确。题目描述了偶氮化合物在受热、摩擦、撞击等作用下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这说明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高,极其不稳定。

D. 很稳定:这个选项错误,与题目描述的偶氮化合物特性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C,因为它符合题目中对偶氮化合物活性特性的描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c1f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0、采用()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A. A、资源分析

B. B、程序分析

C. C、危险分析

D. D、工艺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察对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需要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与“明确应急对象、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后果严重程度等”这一目的最为匹配的选项。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资源分析:资源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应对突发事件时所需的各类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它并不直接涉及对应急对象、事故性质及其影响范围的分析,因此与题目要求不符。

B. 程序分析:程序分析通常用于优化工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以提高效率或安全性。它并不直接针对应急对象及其事故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C. 危险分析:危险分析是应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旨在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确定风险的等级。这一过程明确了应急的对象(即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后果严重程度,为后续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和指导依据。因此,这一选项与题目要求高度吻合。

D. 工艺分析:工艺分析主要关注于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技术流程、操作方法等,以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它与应急管理中的危险分析无直接关联,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采用危险分析(C选项)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因此,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1db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是()。

A. A、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结束→应急恢复

B. B、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C. C、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启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D. D、应急启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解析:正确答案是B,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A、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结束→应急恢复

这个选项顺序不正确。首先需要接警并确定响应级别,然后才能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救援行动应当在应急启动之后进行。

B. B、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这个选项顺序正确。首先接警并确定响应级别,然后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接着开展救援行动。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应急恢复工作,最后结束应急响应。

C. C、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启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这个选项顺序不正确。应急启动应该在确定响应级别之后立即进行,然后才能开展救援行动。

D. D、应急启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这个选项顺序不正确。应急启动不能在接警和响应级别确定之前进行。

选择B的原因是它遵循了正确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流程,即先接警并确定响应级别,然后启动应急响应,接着执行救援行动,待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应急恢复,最后正式结束应急响应。这样的流程能够确保应急救援活动的有序和高效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779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2、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

A. A、扩散性、随机性

B. B、突发性、偶然性

C. C、规律性、不可预防性能性

D. D、规律性、可预防性能性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考察对重大事故特性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扩散性、随机性:

扩散性通常用于描述某种影响或现象的广泛传播,而随机性则指事件发生的无规律性。这两个词虽然可以描述某些现象,但并不特指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重大事故往往具有更紧急和不可预测的特点,而不仅仅是扩散和随机。

B. 突发性、偶然性:

突发性指的是事件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难以预料。偶然性则指事件的发生并非必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即它们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且其发生并非必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 规律性、不可预防性能性:

规律性通常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稳定联系和必然趋势,而重大事故往往并不具有稳定的规律性。此外,“不可预防性能性”并非一个标准的术语,且其含义模糊,不适合用来描述重大事故的特性。实际上,许多重大事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来避免的。

D. 规律性、可预防性能性:

如前所述,重大事故并不具有稳定的规律性。虽然许多重大事故确实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但“可预防性能性”这一表述同样不够准确和清晰,且没有突出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

综上所述,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是突发性和偶然性。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重大事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且其发生并非必然的特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B:“突发性、偶然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d1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3、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一般分为()、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A. A、计划

B. B、演练

C. C、预防

D. D、布置

解析:选项解析:

A. 计划:虽然计划在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它通常是贯穿于四个阶段的一个持续活动,而不是单独的一个阶段。

B. 演练:演练是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常属于准备阶段的一部分,用于测试和验证应急计划的可行性,并非一个独立的应急管理阶段。

C. 预防:预防是应急管理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目的是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采取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或者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布置:布置可能指的是资源的配置和安排,这通常也是准备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应急管理的一个独立阶段。

为什么选择C(预防): 在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中,预防阶段是首个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它涉及到通过风险评估来识别潜在的危险,通过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是整个应急管理流程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是C、预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25e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