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07、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

A、A、可燃气体

B、B、不燃气体

C、C、难燃气体

D、D、易燃固体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

A. 可燃气体:遇湿易燃物品在与水反应时,通常会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可燃气体。例如,金属钠、钾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可燃气体。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不燃气体: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可燃的,而不是不燃的。

C. 难燃气体:这个选项也不正确,因为遇湿易燃物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易于燃烧的,不是难燃的。

D. 易燃固体: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题目问的是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而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产生的是气体,而非固体。

因此,正确答案是A、可燃气体。这是因为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时会放出热量并产生可燃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308、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必须装于()容器内,或用煤油浸润,或充入惰性气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64b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9、部分偶氮化合物(),活性强,受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c1f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0、采用()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1db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779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2、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d1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3、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一般分为()、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25e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4、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7e56-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5、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金属钙相对温和,所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d4b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6、闪点低,表示在(),因此该液体容易着火燃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10-2b3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7、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能使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10-7f9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307、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

A、A、可燃气体

B、B、不燃气体

C、C、难燃气体

D、D、易燃固体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

A. 可燃气体:遇湿易燃物品在与水反应时,通常会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可燃气体。例如,金属钠、钾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可燃气体。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不燃气体: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可燃的,而不是不燃的。

C. 难燃气体:这个选项也不正确,因为遇湿易燃物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易于燃烧的,不是难燃的。

D. 易燃固体: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题目问的是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而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产生的是气体,而非固体。

因此,正确答案是A、可燃气体。这是因为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反应时会放出热量并产生可燃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308、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必须装于()容器内,或用煤油浸润,或充入惰性气体。

A. A、铅制

B. B、敞口

C. C、气密封口

D. D、广口瓶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品储存安全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哪种容器最适合储存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商品特性:遇空气易着火。
储存要求:需要特殊的容器来防止空气进入。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铅制容器):虽然铅制容器可能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但它并不是专为防止空气进入而设计的,且铅的密封性能可能不如现代密封材料。此外,铅制容器可能较重,不利于搬运和操作。因此,A选项不是最佳选择。

B选项(敞口容器):敞口容器完全无法阻止空气进入,对于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储存方式。因此,B选项明显错误。

C选项(气密封口容器):这种容器设计有严密的气密封口,能够有效地阻止空气进入,从而保护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这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储存方式。

D选项(广口瓶):广口瓶虽然可以装盛物品,但其设计并不注重密封性,无法有效阻止空气进入。因此,D选项也不适合储存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

综上所述,C选项(气密封口容器)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储存方式,因为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空气进入,保护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

因此,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64b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9、部分偶氮化合物(),活性强,受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

A. A、化学活性稳定

B. B、稳定

C. C、极不稳定

D. D、很稳定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偶氮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特性。

选项解析如下:

A. 化学活性稳定:这个选项错误,因为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偶氮化合物活性强,容易分解甚至爆炸,所以它的化学活性是不稳定的。

B. 稳定: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与题目描述的偶氮化合物特性相矛盾。

C. 极不稳定:这个选项正确。题目描述了偶氮化合物在受热、摩擦、撞击等作用下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这说明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高,极其不稳定。

D. 很稳定:这个选项错误,与题目描述的偶氮化合物特性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C,因为它符合题目中对偶氮化合物活性特性的描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d-c1f0-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0、采用()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A. A、资源分析

B. B、程序分析

C. C、危险分析

D. D、工艺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察对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需要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与“明确应急对象、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后果严重程度等”这一目的最为匹配的选项。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资源分析:资源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应对突发事件时所需的各类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它并不直接涉及对应急对象、事故性质及其影响范围的分析,因此与题目要求不符。

B. 程序分析:程序分析通常用于优化工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以提高效率或安全性。它并不直接针对应急对象及其事故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C. 危险分析:危险分析是应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旨在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确定风险的等级。这一过程明确了应急的对象(即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后果严重程度,为后续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和指导依据。因此,这一选项与题目要求高度吻合。

D. 工艺分析:工艺分析主要关注于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技术流程、操作方法等,以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它与应急管理中的危险分析无直接关联,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采用危险分析(C选项)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因此,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1db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是()。

A. A、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结束→应急恢复

B. B、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C. C、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启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D. D、应急启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解析:正确答案是B,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A、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结束→应急恢复

这个选项顺序不正确。首先需要接警并确定响应级别,然后才能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救援行动应当在应急启动之后进行。

B. B、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这个选项顺序正确。首先接警并确定响应级别,然后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接着开展救援行动。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应急恢复工作,最后结束应急响应。

C. C、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启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这个选项顺序不正确。应急启动应该在确定响应级别之后立即进行,然后才能开展救援行动。

D. D、应急启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这个选项顺序不正确。应急启动不能在接警和响应级别确定之前进行。

选择B的原因是它遵循了正确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流程,即先接警并确定响应级别,然后启动应急响应,接着执行救援行动,待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应急恢复,最后正式结束应急响应。这样的流程能够确保应急救援活动的有序和高效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779b-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2、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

A. A、扩散性、随机性

B. B、突发性、偶然性

C. C、规律性、不可预防性能性

D. D、规律性、可预防性能性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考察对重大事故特性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扩散性、随机性:

扩散性通常用于描述某种影响或现象的广泛传播,而随机性则指事件发生的无规律性。这两个词虽然可以描述某些现象,但并不特指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重大事故往往具有更紧急和不可预测的特点,而不仅仅是扩散和随机。

B. 突发性、偶然性:

突发性指的是事件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难以预料。偶然性则指事件的发生并非必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即它们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且其发生并非必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 规律性、不可预防性能性:

规律性通常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稳定联系和必然趋势,而重大事故往往并不具有稳定的规律性。此外,“不可预防性能性”并非一个标准的术语,且其含义模糊,不适合用来描述重大事故的特性。实际上,许多重大事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来避免的。

D. 规律性、可预防性能性:

如前所述,重大事故并不具有稳定的规律性。虽然许多重大事故确实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但“可预防性能性”这一表述同样不够准确和清晰,且没有突出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

综上所述,重大事故的主要特性是突发性和偶然性。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重大事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且其发生并非必然的特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B:“突发性、偶然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e-d10d-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3、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一般分为()、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A. A、计划

B. B、演练

C. C、预防

D. D、布置

解析:选项解析:

A. 计划:虽然计划在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它通常是贯穿于四个阶段的一个持续活动,而不是单独的一个阶段。

B. 演练:演练是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常属于准备阶段的一部分,用于测试和验证应急计划的可行性,并非一个独立的应急管理阶段。

C. 预防:预防是应急管理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目的是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采取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或者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布置:布置可能指的是资源的配置和安排,这通常也是准备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应急管理的一个独立阶段。

为什么选择C(预防): 在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中,预防阶段是首个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它涉及到通过风险评估来识别潜在的危险,通过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是整个应急管理流程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是C、预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25e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4、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A. A、控制的目的

B. B、划分的意义

C. C、评价的依据

D. D、管理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考察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相关概念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何选择A作为正确答案。

A. 控制的目的:

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的描述,即“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这正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主要目的,旨在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减少损失和危害。

B. 划分的意义:

划分通常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或界定范围的过程,虽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划分有助于更清晰地识别和管理,但它并不直接对应题目中描述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目的。

C. 评价的依据:

评价依据更多是指在进行风险评估或管理效果评价时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与题目中描述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直接目的不符。

D. 管理的作用:

管理的作用虽然广泛,包括预防、控制、应急等多个方面,但在此题目中,它并未直接对应到“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且事故发生时能将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这一具体目的。

综上所述,A选项“控制的目的”最准确地反映了题目中描述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核心目标,即预防事故并限制事故的危害程度。

因此,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7e56-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5、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金属钙相对温和,所以()。

A. A、金属钠较金属钙的危险性小

B. B、金属钠较金属钙的危险性大

C. C、金属钙较金属钠的危险性大

D. D、金属钙较金属钠的危险性更大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金属钠和金属钙与水反应的危险性比较。

选项解析: A. 金属钠较金属钙的危险性小: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题目已经指出金属钠与水反应比金属钙剧烈,所以金属钠的危险性不会比金属钙小。

B. 金属钠较金属钙的危险性大:这个选项正确。由于金属钠与水反应比金属钙剧烈,因此金属钠的危险性更大。

C. 金属钙较金属钠的危险性大:这个选项不正确,与题目描述的反应剧烈程度相反。

D. 金属钙较金属钠的危险性更大:这个选项也不正确,同样与题目描述的反应剧烈程度相反。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B是因为题目明确指出金属钠与水反应比金属钙剧烈,这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热量、气体和可能的火灾危险都要大于金属钙。因此,金属钠的危险性较金属钙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f-d4b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6、闪点低,表示在(),因此该液体容易着火燃烧。

A. A、很低的温度下就能闪燃

B. B、很高的温度下就能闪燃

C. C、很低的温度下就能闪爆

D. D、很高的温度下就能闪爆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闪点定义及其与易燃性关系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闪点的定义来判断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闪点低所代表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理解闪点的概念:
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时,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低意味着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该液体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在遇到火源时发生闪燃。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很低的温度下就能闪燃: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闪点低的定义,即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发生闪燃,说明该液体容易着火燃烧。

B. 很高的温度下就能闪燃:这个选项与闪点低的定义相悖。如果闪点高,才意味着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闪燃,而题目中明确提到闪点低。

C. 很低的温度下就能闪爆:此选项中的“闪爆”与题目讨论的“闪燃”不同。闪爆通常指的是在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现象,与闪点无直接关系。

D. 很高的温度下就能闪爆:同样,这个选项也涉及到了“闪爆”,而非题目讨论的“闪燃”,且与闪点低的定义不符。

综上所述,闪点低表示该液体在很低的温度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发生闪燃,因此容易着火燃烧。所以,正确答案是A:“很低的温度下就能闪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10-2b3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7、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能使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A. A、最高温度

B. B、最高熔点

C. C、最低熔点

D. D、最低温度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关于闪点的定义。

选项解析如下: A. 最高温度: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闪点指的是可燃液体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而不是最高温度。 B. 最高熔点:这个选项不正确,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与闪燃无关。 C. 最低熔点:这个选项不正确,同样熔点与闪燃无关,且这里提到的是“最低熔点”,与闪点定义不符。 D. 最低温度:这个选项正确。闪点是指可燃液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且在遇到火源时发生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

因此,正确答案是D。闪燃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的温度达到其闪点时,液体会释放出足够的蒸气,这些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就能发生闪燃。所以,闪点是指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10-7f91-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