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84、下列关于液压多功能钳操作使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A、剪切作业时应使被剪工件与剪刀平面垂直

B、B、剪切作业时,做好安全防护,可以用来剪切两端都是自由端的物体

C、C、多功能钳用于剪切时,不允许剪切淬硬的钢材

D、D、当剪刀端部刃口的侧向分离垂直距离大于3mm时即应退刀

答案:B

解析:选项A:正确。在剪切作业时,为了确保剪切效率和安全性,被剪工件应与剪刀平面垂直,这样可以减少剪切时的阻力,避免损坏工具或造成意外伤害。

选项B:错误。虽然进行剪切作业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但剪切两端都是自由端的物体存在很大风险,因为这样的物体在剪切过程中可能会突然移动,导致操作者受伤或损坏设备。

选项C:正确。多功能钳在剪切时,不应剪切淬硬的钢材,因为淬硬钢材的硬度很高,可能会损坏多功能钳的剪刀刃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选项D:正确。剪刀端部刃口的侧向分离垂直距离大于3mm时,说明剪刀已经磨损严重,继续使用会降低剪切效率,增加操作风险,因此应及时退刀进行刃口修整或更换。

答案为B,因为B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剪切两端都是自由端的物体存在安全风险,不应该进行剪切。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3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aa1-753e-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1、危险度由()决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c3-8b8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2、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首先可能要考虑穿戴化学防护服,但由于物质易燃危险性更高,可以将()与防化服结合使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9e-21a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5、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可分为()三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98-13af-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推动()协同联动,提升应急管理整体合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场内外热议的焦点,也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a92-561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4、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储罐爆炸征兆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b0-606b-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6、电流通过改变人体电解质对人体产生伤害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2-178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58、在灭火战斗中,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危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命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98-37f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0、爆炸性物品的销毁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爆炸法、()、烧毁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bf-0a7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84、下列关于液压多功能钳操作使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A、剪切作业时应使被剪工件与剪刀平面垂直

B、B、剪切作业时,做好安全防护,可以用来剪切两端都是自由端的物体

C、C、多功能钳用于剪切时,不允许剪切淬硬的钢材

D、D、当剪刀端部刃口的侧向分离垂直距离大于3mm时即应退刀

答案:B

解析:选项A:正确。在剪切作业时,为了确保剪切效率和安全性,被剪工件应与剪刀平面垂直,这样可以减少剪切时的阻力,避免损坏工具或造成意外伤害。

选项B:错误。虽然进行剪切作业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但剪切两端都是自由端的物体存在很大风险,因为这样的物体在剪切过程中可能会突然移动,导致操作者受伤或损坏设备。

选项C:正确。多功能钳在剪切时,不应剪切淬硬的钢材,因为淬硬钢材的硬度很高,可能会损坏多功能钳的剪刀刃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选项D:正确。剪刀端部刃口的侧向分离垂直距离大于3mm时,说明剪刀已经磨损严重,继续使用会降低剪切效率,增加操作风险,因此应及时退刀进行刃口修整或更换。

答案为B,因为B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剪切两端都是自由端的物体存在安全风险,不应该进行剪切。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3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

A. A、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 B、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C. C、实行每周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D. D、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E. E、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了需要履行一般单位的基本消防安全职责之外,还需要承担一些额外的责任来确保消防安全。下面是对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何选择这些答案:

A. 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这是正确的,因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需要有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确保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的有效实施。

B. 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这也是正确的,建立消防档案可以帮助单位更好地管理消防信息,明确重点部位并设置标志有助于提高火灾预防的效果。

C. 实行每周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这个选项虽然强调了定期巡查的重要性,但是根据消防法的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实行的是每日防火巡查而不是每周,因此此选项不符合要求。

D. 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这是正确的,每日巡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记录巡查情况能够追踪问题处理进度。

E. 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这是正确的,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其应对火灾的能力。

因此,正确答案为ABDE。选项C中的“每周防火巡查”不满足消防法对重点单位的要求,故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aa1-753e-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1、危险度由()决定。

A. A、事故发生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

B. B、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程度

C. C、事故发生的广度和严重性

D. D、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解析:选项解析:

A. 事故发生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这两个因素描述的是事故发生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区域,但它们并不直接决定危险度,因为危险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不仅仅由时间和空间范围决定。

B.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程度:可能性是危险度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可控制程度描述的是事故发生后可以被控制的水平,它并不直接决定危险度的大小。

C. 事故发生的广度和严重性:广度和严重性是影响危险度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考虑了事故后果的一部分,没有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D.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这个选项考虑了危险度的两个核心要素,即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和一旦发生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性)。危险度是一个综合考虑事故发生概率和其后果严重性的指标,因此这个选项最全面地反映了危险度的定义。

为什么选择D: 危险度是一个用于评估潜在危险程度的指标,通常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和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严重性)。选项D包含了这两个要素,因此它是最准确描述危险度由什么决定的选项。其他选项要么只包含了部分要素,要么包含的是与危险度不直接相关的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c3-8b8c-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2、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首先可能要考虑穿戴化学防护服,但由于物质易燃危险性更高,可以将()与防化服结合使用。

A. A、防毒服

B. B、防火服

C. C、战斗服

D. D、呼吸器

解析:选项解析如下:

A. 防毒服:主要用于防护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危害,但不具备防火功能,对于易燃危险品的处理并不全面。

B. 防火服:用于防护高温和火焰,对于易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非常重要,可以与防化服结合使用,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C. 战斗服:通常指消防员在一般火灾现场穿着的制服,虽然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并不专门针对化学危险品。

D. 呼吸器:用于防护吸入有毒气体或烟雾,虽然重要,但不涉及防护易燃物质。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B(防火服),因为在处理易燃危险化学品事故时,除了要防护化学物质的危害,还需要考虑到物质的易燃性。防火服可以提供额外的防火保护,与防化服结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消防人员在处理事故时的安全。因此,在化学防护服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防火服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9e-21a7-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5、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可分为()三种。

A. A、手握式

B. B、移动式

C. C、车载式

D. D、个人携带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照明器材分类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照明器材的携带方式来区分不同的类型。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手握式:这个选项并不直接对应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的典型分类。手握式更多地描述了一种使用方式,即手持或手握来使用器材,但它并不足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携带方式分类。因为无论是移动式、车载式还是个人携带式,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手握来使用。因此,这个选项不够准确。

B. 移动式:这个选项指的是可以方便移动和携带的照明器材。这类器材通常设计得轻便且易于搬运,如手电筒、便携式探照灯等,它们不依赖于车辆或其他大型设备,可以独立携带和使用。这个选项符合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的分类标准。

C. 车载式:这个选项指的是安装在车辆上,随车辆移动的照明器材。这类器材通常较为大型,如车载照明灯、消防车上的高射灯等,它们依赖于车辆作为载体进行移动和照明。这个选项也是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的一个重要分类。

D. 个人携带式:这个选项虽然表述上稍有不同,但本质上与移动式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器材的个人可携带性。个人携带式照明器材通常轻便小巧,便于个人随身携带和使用,如个人防暴手电筒等。这个选项同样符合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的分类。

综上所述,A选项“手握式”并不构成照明器材按携带方式的一个独立分类,而B、C、D三个选项则分别对应了移动式、车载式和个人携带式这三种主要的携带方式分类。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98-13af-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推动()协同联动,提升应急管理整体合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场内外热议的焦点,也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A. A、全领域

B. B、全要素

C. C、全过程

D. D、全方位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应急管理体系中协同联动概念的理解。

A选项“全领域”:虽然“全领域”听起来广泛,但在应急管理的语境下,它并不特指应急管理内部各环节或要素的紧密协作,而是更偏向于一个宽泛的、不受限的领域范围,因此不够精确。

B选项“全要素”:在应急管理中,“全要素”指的是应急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预警、响应、救援、恢复等,以及相关的资源、人员、技术、信息等。推动“全要素”的协同联动,意味着要确保这些要素在应急过程中能够高效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这是提升应急管理整体合力的关键。

C选项“全过程”:应急管理是一个从预防到恢复的连续过程,包括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多个阶段。推动“全过程”的协同联动,意味着要确保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相关部门和人员都能够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D选项“全方位”:虽然“全方位”也表达了一种广泛性和全面性的概念,但在应急管理的语境下,它不如“全要素”和“全过程”具体和明确,因为“全方位”可能涵盖了更多非应急管理核心要素的内容。

综上所述,B选项“全要素”和C选项“全过程”更准确地描述了应急管理中需要协同联动的关键方面。因此,答案选择BC。这两个选项共同强调了应急管理中各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是提升应急管理整体合力的关键所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a92-561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4、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储罐爆炸征兆是()。

A. A、储罐排气阀猛烈排气

B. B、有刺耳哨声

C. C、罐体剧烈振动

D. D、火焰发白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识别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储罐爆炸前的征兆。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储罐排气阀猛烈排气:

当储罐内部压力急剧升高,超过设计或安全阈值时,排气阀会自动或被迫打开以释放过压。这种猛烈排气的现象是储罐内部压力异常升高的明显标志,很可能是爆炸前的征兆。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B. 有刺耳哨声:

刺耳哨声通常与气体高速流动或压力急剧变化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有关。在储罐即将爆炸的情况下,内部气体可能因压力过高而迅速释放,产生刺耳的哨声。这种声音是爆炸前的一种预警信号,所以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罐体剧烈振动:

罐体剧烈振动通常是由于内部压力急剧变化或结构不稳定导致的。在储罐即将爆炸时,内部气体压力的急剧增加可能导致罐体结构受到强烈冲击,从而产生剧烈振动。这种振动是爆炸前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因此C选项正确。

D. 火焰发白:

虽然火焰发白可能不是直接由储罐内部压力变化引起的,但如果储罐已经泄漏并引发火灾,火焰的颜色变化(如发白)可能表明燃烧温度极高,接近或已达到可燃物的爆炸极限。这种情况下,储罐爆炸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火焰发白也可以视为爆炸前的一种间接征兆。D选项在这种情境下也被视为正确。

综上所述,所有选项A、B、C、D都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储罐爆炸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b0-606b-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6、电流通过改变人体电解质对人体产生伤害属于()。

A. A、物理性伤害

B. B、热伤害

C. C、生理性伤害

D. D、化学性伤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电流对人体伤害类型的理解。

A选项“物理性伤害”:虽然电流本身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在此情境下,我们更关注的是电流如何与人体内部发生作用,而不仅仅是电流的物理性质。因此,将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简单归类为物理性伤害并不准确。故A错误。

B选项“热伤害”:虽然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但在讨论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电流如何改变人体内部的电解质平衡,而不是单纯的热效应。因此,将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归类为热伤害同样不准确。故B错误。

C选项“生理性伤害”:这个选项的表述较为模糊,且在此情境下并不特指电流通过改变人体电解质而产生的伤害。生理性伤害可能涵盖多种类型的伤害,但不够具体地描述电流对人体的特定作用方式。故C错误。

D选项“化学性伤害”:当电流通过人体时,它实际上是在与人体内部的电解质(如血液中的离子)发生作用,改变它们的分布和平衡,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作用方式更接近于化学过程,因为它涉及到物质(即电解质)在人体内部的转化和变化。因此,将电流通过改变人体电解质而产生的伤害归类为化学性伤害是准确的。故D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02-178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58、在灭火战斗中,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危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命令。

A. A、撤离

B. B、避险

C. C、掩护

D. D、停止进攻

解析:选项解析:

A. 撤离:命令全体参战人员立即退出战斗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人员安全。

B. 避险:指导人员采取措施避免危险,但不一定离开战斗区域,可能只是改变位置或战术。

C. 掩护:要求部分人员采取措施保护其他人员或重要物资的安全,通常用于转移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D. 停止进攻:命令参战人员停止当前的进攻行动,但不涉及立即撤离或确保人员安全。

为什么选择A:

在这道题中,关键点是“紧急情况危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面临可能引发爆炸或其他严重威胁消防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安全。因此,最合适的命令是“撤离”,即命令全体参战人员立即退出危险区域,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其他选项虽然也涉及安全措施,但不如“撤离”命令直接和全面地确保人员安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998-37f4-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 C、管理上的缺陷

D. D、环境的缺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事故隐患分类的题目,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描述的场景,并将其归类到正确的事故隐患类型中。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这明确指出了工人的一个具体行为——未戴安全帽作业。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工人的行为,即未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作业,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安全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B. 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选项通常指的是设备、设施或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老化、损坏或环境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题目中并未提及任何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这个选项不适用。

C. 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通常指的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或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虽然工人未戴安全帽可能与安全管理有关,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工人的具体行为,而非管理层面的问题,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D. 环境的缺陷:环境的缺陷通常指的是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题目中并未提及环境方面的任何问题,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适用。

综上所述,工人的未戴安全帽行为直接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风险,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答案是A:人的不安全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0、爆炸性物品的销毁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爆炸法、()、烧毁法。

A. A、填埋法

B. B、溶解法

C. C、固化法

D. D、化学分解法

解析:选项解析:

A. 填埋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固体废物处理,但不适用于爆炸性物品的销毁,因为填埋可能无法彻底消除爆炸物品的危险性,且有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B. 溶解法:这是一种可以用于销毁爆炸性物品的方法,通过将爆炸物溶解于特定的化学溶剂中,从而消除其爆炸危险性。

C. 固化法:通常用于处理有害废物,通过将有害物质固化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但对于爆炸性物品来说,这不是一个常规的销毁方法,因为固化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爆炸风险。

D. 化学分解法:这是一种有效的销毁爆炸性物品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爆炸物转化为非爆炸性的物质,从而安全地消除其危险性。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和D。溶解法和化学分解法都是可以用来销毁爆炸性物品的有效方法。溶解法通过将爆炸物溶解来消除其爆炸性,而化学分解法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爆炸物,两者都能够安全地处理爆炸性物品。因此,BD是正确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bf-0a7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