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5°
B、B、10°
C、C、20°
D、D、30°
答案:D
解析:在使用脊柱固定板固定伤员时,正确的体位对于防止进一步的伤害至关重要。
A. 5°:这个角度可能不足以显著减缓脑脊液漏出的压力。 B. 10°:虽然比5°角度要高,但通常认为这个角度也不足以有效减少脑脊液漏出。 C. 20°:这个角度较10°有所提高,但按照一般的急救指南,当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通常推荐的角度是30°。 D. 30°:这个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从而减少脑脊液漏出。当伤员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头部抬高30°是标准的急救措施,以防止脑脊液进一步漏出,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因此,正确答案是D,头部应抬高30°。这是基于当前急救指南中关于处理脑脊液漏出情况的推荐做法。
A、A、5°
B、B、10°
C、C、20°
D、D、30°
答案:D
解析:在使用脊柱固定板固定伤员时,正确的体位对于防止进一步的伤害至关重要。
A. 5°:这个角度可能不足以显著减缓脑脊液漏出的压力。 B. 10°:虽然比5°角度要高,但通常认为这个角度也不足以有效减少脑脊液漏出。 C. 20°:这个角度较10°有所提高,但按照一般的急救指南,当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通常推荐的角度是30°。 D. 30°:这个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从而减少脑脊液漏出。当伤员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头部抬高30°是标准的急救措施,以防止脑脊液进一步漏出,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因此,正确答案是D,头部应抬高30°。这是基于当前急救指南中关于处理脑脊液漏出情况的推荐做法。
A. A、头皮擦伤与挫伤只需将局部头皮清洗消毒擦干,涂上外用药
B. B、头皮擦伤与挫伤一般不需包扎
C. C、头皮裂伤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加压包扎
D. D、撕脱伤早期将撕脱的头皮用无菌敷料包好,后期应给予镇静镇痛与抗休克治疗
解析:选项A:头皮擦伤与挫伤的处理方法正确。首先清洗消毒,然后涂上外用药,这是常规的急救措施。
选项B:头皮擦伤与挫伤一般伤情较轻,确实不需要特别的包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即可,这个说法也是正确的。
选项C:头皮裂伤需要无菌敷料覆盖后加压包扎,以防止出血和感染,这是正确的急救措施。
选项D:撕脱伤的处理描述不完整。对于头皮撕脱伤,早期确实需要将撕脱的头皮用无菌敷料包好,但更重要的是尽快进行医疗救治,可能需要手术将撕脱的头皮重新缝合或者进行其他医疗处理。后期的镇静镇痛与抗休克治疗虽然必要,但不能替代早期的医疗救治。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D,因为选项D的处理方法不全面,忽略了早期医疗救治的重要性。
A. A、1
B. B、2
C. C、4
D. D、8
解析: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描述了救生软梯的一些基本规格,包括其长度(15m)、重量(小于15kg)、总荷载(1000kg)以及每节梯磴的荷载(150kg)。题目要求我们判断这个救生软梯最多可以承载多少人。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1人:如果每节梯磴荷载150kg,而一个人的平均体重远低于这个数值(假设为70kg左右),那么仅从每节梯磴的荷载来看,这个选项显然不符合题目中“最多可载”的表述。
B. 2人:同样,即使考虑两个人的平均体重(假设为140kg),这也远低于每节梯磴的荷载,更不用说整个软梯的总荷载了。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多可载的人数。
C. 4人:四个人的平均体重可能会接近或稍微超过每节梯磴的荷载,但远低于整个软梯的总荷载(1000kg)。考虑到安全性和软梯的设计初衷,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优答案。
D. 8人: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平均体重为125kg(这已经是偏高的估计了),那么8个人的总体重为1000kg,正好等于软梯的总荷载。这意味着在极限情况下,软梯可以承载8人,而不会超过其设计的安全承载能力。同时,这也符合“最多可载”的表述。
综上所述,考虑到每节梯磴的荷载和整个软梯的总荷载,以及人的平均体重,我们可以确定D选项(8人)是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在这个假设下,软梯既能保证每节梯磴的安全承载,又不会超过整个软梯的总荷载。
A. A、-30℃~65℃
B. B、-20℃~65℃
C. C、-10℃~65℃
D. D、10℃~65℃
解析:移动供气源是一种用于为消防员或救援人员提供呼吸空气保护的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都能使用,比如火灾现场或者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这类设备通常设计有广泛的使用温度范围,以确保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工作。
解析各选项:
A. -30℃~65℃:此温度范围表示该设备可以在极冷到相当热的环境下使用。
B. -20℃~65℃:与A相比,此范围的低温端较高。
C. -10℃~65℃:此范围的低温端进一步升高。
D. 10℃~65℃:此范围仅包括从温和到高温的环境,不适用于寒冷条件。
正确答案是A,因为移动供气源需要在极端寒冷和高温环境下都能够正常运作,以适应各种可能的救援场景。-30℃~65℃的使用温度范围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环境条件,确保设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保护。
A. A、甲烷
B. B、一氧化碳
C. C、二氧化碳
D. D、氧气
E. E、硫化氢
解析: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在高浓度下能够置换空气中的氧气或减少氧气的比例,从而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个选项:
A. 甲烷(CH4):甲烷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下可以置换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缺氧环境,因此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B.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但它主要通过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氧气的运输,导致组织缺氧。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典型的窒息性气体,但由于其导致缺氧的特性,有时也被归类在内。
C.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在高浓度下会快速增加呼吸频率,试图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并摄取更多氧气。如果环境中氧气不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窒息。
D. 氧气(O2):氧气是支持生命所需的气体,不是窒息性气体。相反,它是维持呼吸所必需的。
E. 硫化氢(H2S):虽然硫化氢主要以其毒性而闻名,因为它可以抑制细胞内的氧气利用,但它也可以通过在高浓度下置换氧气导致窒息。
综上所述,答案为ABCE,因为这些气体在特定条件下都能够导致缺氧,从而引起窒息。氧气(D)则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成分,不属于窒息性气体。
A. A、煤气
B. B、氯气
C. C、天然气
D. D、氨气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各类气体性质及其潜在危险性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何选择B选项。
A. 煤气:煤气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这些气体都是易燃易爆的。在适当的浓度和点火源条件下,煤气极易发生爆炸。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般不会发生爆炸”的气体。
B. 氯气: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主要危险在于其毒性和腐蚀性,而非易燃易爆性。在常温下,氯气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爆炸。因此,B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C. 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极易燃烧、易爆的气体。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即爆炸极限内),遇到火源或高温就会引发爆炸。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D. 氨气:虽然氨气本身不易燃,但它与空气混合后,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火花等)也可能发生爆炸。特别是当氨气浓度处于其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其爆炸危险性不容忽视。因此,D选项同样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只有B选项“氯气”在一般条件下不会发生爆炸,因此是正确答案。
A. A、每周
B. B、每月
C. C、每季度
D. D、每半年
解析:查询 1 次,打开 3 个网页并总结
关于这道题目,“根据《专职应急队伍业务训练管理规范》,基层大(中)队至少()对队员的训练科目组织一次考核。”,正确答案是 A. 每周。
这个答案的解析如下:
选项 A:每周。这意味着基层大(中)队需要每周至少对队员的训练科目组织一次考核。这是一个相对高频率的考核,能够确保队员持续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和技能水平。
选项 B:每月。这个选项表示考核的频率较低,可能无法及时反映队员的训练状态和技能水平。
选项 C:每季度。这个频率更低,可能会导致队员在较长时间内没有接受考核,从而影响训练效果和技能的保持。
选项 D:每半年。这是所有选项中频率最低的,显然无法满足对队员训练状态和技能水平的持续监控要求。
因此,根据《专职应急队伍业务训练管理规范》,选择每周进行一次考核是最合理和最符合规范要求的。这样的高频率考核有助于确保消防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技能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无法直接查阅到《专职应急队伍业务训练管理规范》的具体内容,但根据题目的设定和一般的训练考核标准,选项 A 是最合理的答案。
A. A、油类
B. B、酸类
C. C、腐蚀性介质
D. D、酒精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防化手套的防护功能和应用范围。我们可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来确定其正确性。
A. 油类:防化手套通常设计有耐油性能,能够防止油类对皮肤的侵蚀和污染,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B. 酸类:许多防化手套都具备耐酸碱的特性,这是为了保护穿戴者在处理强酸等危险物质时不受伤害,所以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腐蚀性介质:这个选项较为宽泛,但防化手套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护各种可能对皮肤造成腐蚀的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酸、碱、化学品等。因此,C选项同样正确。
D. 酒精:虽然酒精的腐蚀性相对较弱,但在某些工业或医疗场景中,长期或大量接触酒精也可能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防化手套可以提供一定的防护,减少酒精对皮肤的直接接触,所以D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防化手套可用于防护油类、酸类、腐蚀性介质以及酒精等多种物质,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这四个选项都准确地描述了防化手套的防护功能和应用范围。
A. A、重大风险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B. B、较大风险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C. C、一般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D. D、低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中关于风险等级处理要求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内容:
A. 重大风险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其风险等级,以减少潜在的事故和损失。
B. 较大风险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与重大风险类似,对于较大风险,企业同样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其风险等级,以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C. 一般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这个选项表述正确。对于一般风险,虽然其风险程度相对较低,但企业仍应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考虑是否有可能和必要进一步降低其风险等级,以增强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D. 低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这个选项是错误的。低风险本身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常不需要再采取额外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其风险等级。企业的风险管理资源有限,应优先用于处理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情况。因此,对于低风险,一般采取的是监控和定期评估的策略,而非进一步降低其风险等级。
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D,因为低风险不需要也通常不建议再进一步降低其风险等级。
A. A、灭火作业
B. B、抢险救援作业
C. C、化学作业
D. D、核辐射作业
解析:选项解析:
A. 灭火作业:虽然消防员在灭火作业时也会佩戴手套,但抢险救援手套特指用于抢险救援环境下,可能需要更耐磨、防切割、更灵活的特性。
B. 抢险救援作业:这是正确答案。抢险救援手套是专门为消防员在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设计的,用于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下对手和腕部提供保护,如破拆、切割、攀爬等操作。
C. 化学作业:进行化学作业时,消防员需要佩戴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化学防护手套,以防止化学品对手部的伤害。
D. 核辐射作业:核辐射作业需要专门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这些手套能够抵御辐射,与抢险救援手套的用途不同。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B是因为抢险救援手套的命名和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在抢险救援作业中使用。这种手套通常具备防切割、耐磨、高灵活性等特点,能够适应如车祸救援、建筑倒塌救援等复杂环境,保护消防员的手部不受伤害。其他选项虽然也可能需要佩戴手套,但它们的特定用途与抢险救援手套的定义和功能不完全吻合。
A. A、有毒有害气体环境
B. B、烟雾粉尘环境
C. C、空气中悬浮有害物质污染物
D. D、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不能供人正常呼吸
解析:这道题的各个选项解析如下:
A.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空气呼吸器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避免使用者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保护使用者的呼吸系统。
B. 烟雾粉尘环境:在烟雾和粉尘环境中,空气呼吸器可以过滤掉有害的颗粒物,保证使用者呼吸到干净的空气。
C. 空气中悬浮有害物质污染物:空气呼吸器具备过滤功能,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悬浮有害物质,保障使用者的健康。
D.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不能供人正常呼吸:空气呼吸器可以提供高浓度的氧气,确保使用者在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中正常呼吸。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D): 空气呼吸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呼吸环境。在上述四种环境中,空气呼吸器都能发挥其过滤、供氧等作用,保障使用者的呼吸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