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
B、B、2
C、C、3
D、D、4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强酸碱洗消器效果及其使用时机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常识和专业知识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强酸碱洗消器是用于处理化学喷溅事故,特别是涉及强酸或强碱的场合,以迅速中和有害物质,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1分钟):这个选项表明,在强酸碱接触后,应尽快(1分钟内)使用洗消器进行清洗,以确保有效中和有害物质,避免皮肤灼伤和留下疤痕。这符合紧急处理此类化学事故的常规做法,即“时间就是生命”,越快处理,伤害越小。
B选项(2分钟):虽然2分钟内开始清洗也可能有效,但相比1分钟,时间上的延迟可能增加伤害的风险。
C选项(3分钟):同样,3分钟的时间延迟会进一步增加伤害的风险,不是最佳选项。
D选项(4分钟):4分钟的延迟对于紧急化学事故处理来说过长,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结合专业知识和常识,我们可以推断,在强酸碱等有害化学物质喷溅到皮肤上时,必须立即进行中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因此,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1分钟内)开始清洗是最合理的做法。
综上所述,A选项(1分钟内开始清洗)是正确的,因为它能确保强酸碱洗消器的效果最大化,避免灼伤和疤痕的产生,同时确保化学喷溅事故不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灾难。
A、A、1
B、B、2
C、C、3
D、D、4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强酸碱洗消器效果及其使用时机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常识和专业知识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强酸碱洗消器是用于处理化学喷溅事故,特别是涉及强酸或强碱的场合,以迅速中和有害物质,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1分钟):这个选项表明,在强酸碱接触后,应尽快(1分钟内)使用洗消器进行清洗,以确保有效中和有害物质,避免皮肤灼伤和留下疤痕。这符合紧急处理此类化学事故的常规做法,即“时间就是生命”,越快处理,伤害越小。
B选项(2分钟):虽然2分钟内开始清洗也可能有效,但相比1分钟,时间上的延迟可能增加伤害的风险。
C选项(3分钟):同样,3分钟的时间延迟会进一步增加伤害的风险,不是最佳选项。
D选项(4分钟):4分钟的延迟对于紧急化学事故处理来说过长,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结合专业知识和常识,我们可以推断,在强酸碱等有害化学物质喷溅到皮肤上时,必须立即进行中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因此,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1分钟内)开始清洗是最合理的做法。
综上所述,A选项(1分钟内开始清洗)是正确的,因为它能确保强酸碱洗消器的效果最大化,避免灼伤和疤痕的产生,同时确保化学喷溅事故不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灾难。
A. A、4.5
B. B、4.6
C. C、4.7
D. D、4.8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强酸碱清洗剂的适用比例。以下是各个选项的解析:
A. 4.5:这个选项表示100mL的强酸碱清洗剂适用于4.5%的任意化学品体表面积溅触清洗。根据题意,这个比例是正确的。
B. 4.6:这个选项表示100mL的强酸碱清洗剂适用于4.6%的任意化学品体表面积溅触清洗,与题意不符。
C. 4.7:这个选项表示100mL的强酸碱清洗剂适用于4.7%的任意化学品体表面积溅触清洗,与题意不符。
D. 4.8:这个选项表示100mL的强酸碱清洗剂适用于4.8%的任意化学品体表面积溅触清洗,与题意不符。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的原因是,根据题意,100mL的强酸碱清洗剂适用于约脸部大小的面积(即4.5%的任意化学品体表面积)进行溅触清洗。因此,A选项的比例符合题目要求,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的比例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
A. A、小型喷雾剂、微型喷雾剂
B. B、小型喷雾剂、手提型喷雾剂
C. C、微型喷雾剂、推车型喷雾剂
D. D、手提型喷雾剂、推车型喷雾剂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强酸碱清洗剂在应急处置中不同类型产品的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题目描述的是强酸碱清洗剂在身体局部沾染化学有害物质时的应用,特别是针对脸部和手部这种需要精细操作且便于携带的场景。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小型喷雾剂、微型喷雾剂:
这两个选项都体现了便携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脸部和手部等小范围、精细的清洗操作。小型喷雾剂可能相对较大一些,但仍便于手持和使用;微型喷雾剂则可能更加小巧,便于携带和精准喷射。这样的设计符合题目中描述的应急处置需求。
B. 小型喷雾剂、手提型喷雾剂:
手提型喷雾剂通常体积较大,不太适合用于脸部和手部这种小范围的精细清洗,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应用场景不太匹配。
C. 微型喷雾剂、推车型喷雾剂:
推车型喷雾剂显然体积庞大,不适合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局部清洗,尤其是脸部和手部。这个选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
D. 手提型喷雾剂、推车型喷雾剂:
同样,手提型和推车型喷雾剂都因体积较大而不适合用于精细的局部清洗,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考虑到强酸碱清洗剂在身体局部沾染化学有害物质时的应急处置需求,特别是针对脸部和手部等小范围、精细的清洗操作,小型喷雾剂和微型喷雾剂因其便携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成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因此,正确答案是A:小型喷雾剂、微型喷雾剂。
A. A、200mL
B. B、100mL
C. C、300mL
D. D、400mL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处理强酸碱化学品溅到皮肤上的情况时,所需使用的清洗剂量。以下是各选项的解析:
A. 200mL:这是一个合理的量,通常足以覆盖大约9%的身体表面积(大约整只手臂或腿部的大小)进行有效的冲洗。
B. 100mL:这个量可能不足以充分冲洗大面积的皮肤,可能会导致清洗不彻底,从而未能有效中和酸碱。
C. 300mL:虽然这个量可以确保清洗更彻底,但是相对于9%的皮肤面积,200mL已经足够,使用300mL可能会造成清洗剂的浪费。
D. 400mL:同样,这个量可能会造成清洗剂的浪费,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过多的清洗剂可能会增加操作的难度。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 选择A是因为200mL的清洗剂量被推荐为适合于处理大约9%身体表面积的化学品溅触。这个量既能确保有足够的液体进行冲洗,又能避免浪费。急救指南通常会提供具体的推荐量,以确保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使用恰当的急救物资。因此,根据这些指南,A选项是正确的。
A. A、中队长
B. B、中队通信员
C. C、指导员
D. D、指挥中心调度员
解析:在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题目考察的是在一个消防中队独立作战时,现场通信的组织者是谁。现在,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中队长:中队长作为消防中队的领导者,主要负责整体的作战指挥和策略制定。虽然通信是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中队长通常不会直接负责具体的通信工作,而是由更专业的角色来执行。
B. 中队通信员:在消防队伍中,中队通信员是专门负责通信工作的成员。他们受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操作通信设备,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在消防中队独立作战时,现场通信的组织和协调自然由中队通信员来负责。
C. 指导员:指导员主要负责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与现场通信的组织关系不大。他们更侧重于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而非具体的作战和通信工作。
D. 指挥中心调度员:指挥中心调度员通常位于指挥中心,负责整体的调度和指挥工作。他们与现场的直接通信组织工作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资源的调配和协调。
综上所述,当一个消防中队独立作战时,现场通信的组织者应该是负责具体通信工作的专业人员,即中队通信员。因此,正确答案是B。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描述的“现场通信的组织者”的角色,且符合消防队伍的实际运作情况。
A. A、短路
B. B、断路
C. C、设备损坏
D. D、开路
解析:在使用万用表检测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时,选用电阻档是为了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以判断电路的状态。
A. 短路:当电阻值为零时,表示电路中几乎没有电阻,电流可以无阻碍地通过,这就是短路的情况。因此,如果万用表显示电阻值为零,意味着电路两点间直接连接,没有电阻存在,是短路现象。
B. 断路:如果电路是断开的,万用表会显示无穷大(OL)的电阻值,因为电流无法通过断开的部分。
C. 设备损坏:虽然设备损坏可能导致电阻值的变化,但这个选项太笼统,不能直接从电阻值为零判断出设备损坏,而且设备损坏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电阻值。
D. 开路:与断路类似,开路意味着电路中断,电流无法流通,万用表会显示无穷大的电阻值。
所以,正确答案是A、短路,因为只有短路时,电阻值才会显示为零。
A. A、先落下再缩回
B. B、先缩回再落下
C. C、一遍缩回一遍落下
D. D、以上三种都可以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登高平台消防车紧急降落功能操作时伸臂的正确操作顺序。
A选项“先落下再缩回”:这种操作方式在紧急降落时可能导致伸臂在下降过程中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增加事故风险,因此不正确。
B选项“先缩回再落下”:这是正确的操作方式。在紧急降落时,首先缩回伸臂可以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与建筑物、电线等障碍物发生碰撞,然后再进行降落操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C选项“一遍缩回一遍落下”:这种同时进行的操作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精确控制,容易导致伸臂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因此不是最佳操作方式。
D选项“以上三种都可以”:由于A和C选项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这个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登高平台消防车在紧急降落时的安全,应首先缩回伸臂,再进行降落操作,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A、0.30~0.36
B. B、1.50~1.90
C. C、5.78~7.90
D. D、33
解析:选项A:0.30~0.36 MPa 这个压力范围较低,通常不会用于消防车气瓶组的充气。此压力不足以驱动消防设备,如气动破拆工具或呼吸器。
选项B:1.50~1.90 MPa 这个压力范围比选项A高,但仍然不足以达到消防用气瓶的标准压力。这样的压力可能适用于某些工业用气瓶,但不符合消防用气瓶的要求。
选项C:5.78~7.90 MPa 这个压力范围较高,接近于一些气瓶的工作压力,但对于标准消防用气瓶来说,通常充气压力会更高以确保有足够的压力和容量来供应长时间的操作需求。
选项D:33 MPa 这个压力是正确的答案。通常,消防车上的气瓶组(特别是供呼吸器使用的气瓶)会被充至约30MPa左右的压力。这是为了确保气瓶内有足够的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以供消防员在危险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呼吸器。
正确答案为D,因为这是符合消防用气瓶标准的充气压力。充气至33MPa后,可以确保气瓶内有足够的压力和容量来满足消防作业的需求,同时在关闭气瓶阀和充气阀后,也能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A. A、仰头提颏法
B. B、托举下颌法
C. C、稳定侧卧位法
D. D、以上都不对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对于昏迷但有呼吸的患者,在资源有限(如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持其通气。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仰头提颏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开放气道,特别是在患者没有意识且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微弱的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时的初步步骤。它主要目的是通过仰头提颏来解除舌根对气道的压迫,从而打开气道。但在这个场景中,患者仍有呼吸,且主要问题是人手缺乏,因此这一方法虽然能开放气道,但并不特别适用于此情境。
B. 托举下颌法:这也是一种开放气道的方法,类似于仰头提颏法,但主要通过托举患者的下颌来实现。同样,它主要用于解除舌根对气道的压迫,在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微弱时更为适用。对于昏迷但有呼吸的患者,并非首选方法。
C. 稳定侧卧位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昏迷但有呼吸的患者,特别是在批量伤员、人手缺乏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将患者置于稳定的侧卧位,可以确保气道畅通,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同时也便于观察和照护患者。这种方法既安全又有效,是此情境下的最佳选择。
D. 以上都不对:鉴于C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因此这个选项显然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考虑到题目中的特定情境(批量伤员、人手缺乏,且患者昏迷但有呼吸),最合适的保持通气方法是稳定侧卧位法。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A、打火机
B. B、氧气
C. C、汽油
D. D、明火
解析:选项解析如下:
A. 打火机:打火机本身是一个点火源,但它并不是天然气管线或设备漏气遇到时直接引起火灾的原因,而是需要人为操作来产生明火。
B. 氧气:氧气是助燃物,不是点火源。虽然氧气可以加剧燃烧,但单独的氧气并不能引起天然气的燃烧。
C. 汽油:汽油是易燃液体,但它同样不是点火源。在没有点火源的情况下,天然气和汽油接触不会立即引发火灾。
D. 明火:明火是点火源,当天然气管线或设备漏气时,遇到明火会立即引发火灾。这是因为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气体,遇到火源会迅速燃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D是因为明火是引起天然气泄漏火灾的直接原因。当天然气泄漏并遇到明火时,会立即发生燃烧,从而引起火灾。因此,正确答案是D.明火。
A. A、一个
B. B、两个
C. C、三个
D. D、四个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消防系统中水泵接合器和室内消火栓使用关系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水泵接合器的作用。水泵接合器是连接消防车或机动泵向建筑物内消防给水系统加压供水的装置,通常用于建筑物内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不足或供水系统发生故障、停电以及消防水泵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等紧急情况。
接下来,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一个):如果选择“一个”,则意味着每启动一个水泵接合器只能供应一个室内消火栓,这在多数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灭火需求,因为火灾时往往需要多个消火栓同时工作。
B选项(两个):这个选项是合理的。在消防设计中,通常会考虑水泵接合器的供水能力能够同时满足多个室内消火栓的需求,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控制火势。两个消火栓的供水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一个水泵接合器来满足的。
C选项(三个)和D选项(四个):虽然理论上一个水泵接合器可以供应更多数量的消火栓,但这通常取决于消防系统的具体设计、管道的直径、长度以及水流压力等多种因素。在常规设计中,很少会设计为一个水泵接合器同时供应三个或四个以上的室内消火栓,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供水压力不足,影响灭火效果。
综上所述,B选项(两个)是最合理的答案,因为它既考虑了水泵接合器的供水能力,又符合消防系统设计的常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