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混合气过浓
B、B、来油不畅
C、C、点火时间过迟
D、D、不明原因
答案:B
解析:解析这道题需要理解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各选项描述的情况对发动机运行的影响。
题目描述的现象包括:
拉阻风门或多次踩加速踏板才能发动;
加速时化油器出现回火;
发动后很快熄火。
这些现象通常指向燃料供应问题。
A. 混合气过浓:如果混合气过浓(即燃油过多,空气不足),发动机会很难启动,并且一旦启动也会因为燃烧不完全而快速熄火。但是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导致加速时化油器回火的现象。
B. 来油不畅:如果燃油供应不顺畅,那么发动机会在尝试启动时由于燃油不足而难以启动,即使通过拉阻风门或猛踩油门增加了燃油量勉强发动起来,但由于燃油供应不稳定,在加速时会因为突然需要更多燃油而产生化油器回火现象,接着又因燃油供应不足而熄火。
C. 点火时间过迟:点火时间过迟会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但一般不会直接造成发动困难和加速时的回火现象。
D. 不明原因:这个选项通常用于当其他所有可能的原因都被排除之后,但根据题目的描述,有更合理的解释。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选项 B “来油不畅” 更符合题目所描述的现象。燃油供应不稳定可以解释为何需要额外措施(如拉阻风门)来启动发动机,也能解释加速时由于燃油瞬间需求增加导致的回火现象,以及随后因燃油供应不足而熄火的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 B。
A、A、混合气过浓
B、B、来油不畅
C、C、点火时间过迟
D、D、不明原因
答案:B
解析:解析这道题需要理解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各选项描述的情况对发动机运行的影响。
题目描述的现象包括:
拉阻风门或多次踩加速踏板才能发动;
加速时化油器出现回火;
发动后很快熄火。
这些现象通常指向燃料供应问题。
A. 混合气过浓:如果混合气过浓(即燃油过多,空气不足),发动机会很难启动,并且一旦启动也会因为燃烧不完全而快速熄火。但是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导致加速时化油器回火的现象。
B. 来油不畅:如果燃油供应不顺畅,那么发动机会在尝试启动时由于燃油不足而难以启动,即使通过拉阻风门或猛踩油门增加了燃油量勉强发动起来,但由于燃油供应不稳定,在加速时会因为突然需要更多燃油而产生化油器回火现象,接着又因燃油供应不足而熄火。
C. 点火时间过迟:点火时间过迟会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但一般不会直接造成发动困难和加速时的回火现象。
D. 不明原因:这个选项通常用于当其他所有可能的原因都被排除之后,但根据题目的描述,有更合理的解释。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选项 B “来油不畅” 更符合题目所描述的现象。燃油供应不稳定可以解释为何需要额外措施(如拉阻风门)来启动发动机,也能解释加速时由于燃油瞬间需求增加导致的回火现象,以及随后因燃油供应不足而熄火的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 B。
A. A、电容器工作不良
B. B、高压线圈损坏
C. C、分火头击穿
D. D、触电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的诊断。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何选择B作为正确答案。
A. 电容器工作不良:电容器在点火系统中主要起到保护点火线圈和消除干扰的作用。如果电容器工作不良,它可能会影响到点火线圈的放电效率,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拔出中心高压线试火无火花的情况。因此,A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B. 高压线圈损坏:高压线圈(也称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蓄电池的低电压转换为足以点燃混合气的高压电。如果高压线圈损坏,它将无法产生足够的高压电,从而在拔出中心高压线试火时无法产生火花。这与题目描述的现象直接相关,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
C. 分火头击穿:分火头是点火系统中的一个部件,用于将高压电分配到各个气缸的火花塞。如果分火头击穿,它通常会影响特定气缸的点火,而不是整个点火系统。此外,拔出中心高压线试火无火花的现象与分火头击穿的关系不大。因此,C选项不正确。
D. 触电:这里的“触电”显然是指电气系统中的一个故障,但并非是指人身触电。然而,在点火系统的上下文中,触电通常不是指导致拔出中心高压线试火无火花的直接原因。触电故障可能涉及到电路连接不良、短路或断路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更可能表现为点火不稳定或完全无点火,而不是在试火时无火花。因此,D选项也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拔出中心高压线试火无火花是由高压线圈损坏引起的,因此答案是B。
A. A、60
B. B、160
C. C、250
D. D、300
解析:选项解析:
A. 60 L/s:这个数值对于拖车移动式消防水炮来说通常偏低。一般而言,此类消防水炮设计用于大型火灾现场,需要较大的流量来有效灭火。
B. 160 L/s:这个数值对于一些消防水炮来说是可能的,但是对于拖车移动式消防水炮这样的大型设备来说,通常设计的流量会更大,以满足更高效的灭火需求。
C. 250 L/s:这个数值已经比较接近拖车移动式消防水炮的典型流量范围,但仍不是最准确的答案。
D. 300 L/s:这个数值是正确的答案。拖车移动式消防水炮因其大型和移动性,设计流量通常非常高,以应对大型工业火灾或油田火灾等场合,300 L/s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流量值。
选择答案D的原因: 拖车移动式消防水炮是为了应对大型火灾现场而设计的,它们需要能够提供高流量的水流以迅速控制或扑灭火灾。300 L/s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流量值,能够满足这类消防水炮的设计和应用需求。因此,根据消防水炮的设计参数和应用场景,选择D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A. A、作战方案
B. B、作战指令
C. C、最佳行动方案
D. D、先后次序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指挥程序概念的理解。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指挥程序指的是指挥员从接警到灭火救援结束整个过程中,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的各项决策和行动步骤。以下是各个选项的简要解析以及为什么正确答案是D:
A. 作战方案:这是指预先制定的具体应对某种类型火灾或灾害的计划,并不是指挥过程中步骤的排列顺序,而是具体措施的集合。
B. 作战指令:这是指挥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出的具体命令,它只是指挥程序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程序本身。
C. 最佳行动方案: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选择的最佳应对策略或计划,同样属于指挥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而非程序本身。
D. 先后次序:这是指灭火救援行动中指挥员执行各项任务的顺序,包括信息收集、情况判断、力量部署等一系列步骤的先后安排。指挥程序正是这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的总称。
因此,正确答案为D,因为它准确描述了指挥程序的本质——即指挥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有序步骤。
A. A、40~500
B. B、40~480
C. C、50~480
D. D、50~50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捆绑式堵漏带使用范围和规格的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A、40~500:这个选项的范围过于宽泛,且上限500毫米可能超出了捆绑式堵漏带的实际适用范围,因此不太可能是正确答案。
B. B、40~480:虽然这个范围看起来合理,但下限40毫米与某些特定规格或标准的捆绑式堵漏带可能不完全吻合,且上限480毫米也可能因具体产品而有所差异。
C. C、50~480:这个选项给出了一个相对具体的范围,且符合多数捆绑式堵漏带的设计规格。它既能涵盖较小的裂缝或泄漏点(如50毫米直径),也能应对较大的管道或容器裂缝(如480毫米直径),因此是一个合理的答案范围。
D. D、50~500:与A选项类似,这个范围的上限过高,可能超出了捆绑式堵漏带的实际适用范围,因此不是最佳答案。
综上所述,捆绑式堵漏带通常用于密封一定范围内的管道和容器裂缝,而这个范围需要既不过于宽泛也不过于狭窄,以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因此,选项C“50~480毫米”是一个既合理又具体的范围,符合多数捆绑式堵漏带的设计和应用标准。
所以,正确答案是C。
A. A、90°
B. B、180°
C. C、270°
D. D、360°
解析:选项解析:
A. 90°:这意味着风机液压升降系统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旋转90度,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旋转范围无法满足排烟消防车在多个方向上进行排烟的需要。
B. 180°:这个选项表示风机可以旋转半圈,虽然比90°的范围广,但仍然不足以覆盖全方位的排烟需求。
C. 270°:这个选项表示风机可以旋转到270度,虽然覆盖了大部分方向,但仍然缺少一个完整的旋转范围,不能完全满足消防车在任意方向进行排烟操作的需求。
D. 360°:这个选项表示风机可以旋转一整圈,即全方位旋转。这对于排烟消防车来说是最理想的,因为它可以使得风机在任意方向上进行排烟作业,从而更有效地清除烟雾。
为什么选择D: 排烟消防车风机液压升降系统需要能够全方位旋转,以便在任何角度进行排烟操作,确保在火灾现场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烟雾,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因此,360°全方位旋转是最合适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答案是D。
A. A、低压电路正常
B. B、点火线圈至分电器断电触点之间短路
C. C、电流表至点火线圈“开关一电源”接线柱之间短路
D. D、不明原因
解析:这个问题涉及汽车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当接通点火开关并摇转曲轴时,电流表的读数可以反映出点火系统中是否存在电气故障。
选项A:低压电路正常。如果低压电路正常,那么在启动过程中电流应该会有变化,而不是固定在一个值不变。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描述的情况。
选项B:点火线圈至分电器断电触点之间短路。如果这部分电路短路,电流会直接通过短路路径而不会到达需要电流的地方(如火花塞),这样就可能导致电流表显示一个固定的读数,因为电流始终在短路处流动而不改变。
选项C:电流表至点火线圈“开关一电源”接线柱之间短路。如果这里发生短路,通常会导致电流表显示接近于电池电压的数值,或者直接导致点火开关无法正常工作,而不是一个固定的3A~5A的电流读数。
选项D:不明原因。这是一个兜底选项,在明确知道其他选项都不正确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而根据题目描述,我们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根据题目描述,电流表指针指示3A~5A不动,这意味着有一部分电路可能存在短路,使得电流稳定在这个范围内,最可能的原因是点火线圈到分电器之间的线路有短路现象,使得电流无法正常流向下一个组件。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B。
A. A、1/2
B. B、1/3
C. C、1/4
D. D、1/5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15米金属拉梯操作原理和安全距离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拉梯在使用时,为了保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梯脚与墙之间的距离是需要根据拉梯的工作高度来确定的。这个距离不能太远,以免拉梯倾斜过大导致不稳定;也不能太近,以免在操作过程中与墙体发生碰撞。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A、1/2:如果梯脚与墙的距离是工作高度的1/2,那么拉梯的倾斜角度将非常大,这将严重影响拉梯的稳定性,增加操作风险。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合理的。
B. B、1/3:虽然这个距离比1/2要小,但仍然偏大,可能导致拉梯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稳定。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佳选择。
C. C、1/4:在实际操作中,梯脚与墙的距离通常约为工作高度的1/4。这个距离既能保证拉梯的稳定性,又能避免与墙体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因此,这个选项是合理的。
D. D、1/5:虽然这个距离更小,但在某些情况下,过小的距离可能限制了拉梯的操作范围,或者使得操作人员在梯子上时感觉过于拥挤。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优选择。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梯脚与墙的距离约为工作高度的1/4。这个距离既保证了拉梯的稳定性,又兼顾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A. A、简易防化服
B. B、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C. C、简易防化服
D. D、轻型防化服
解析:选项解析:
A. 简易防化服:简易防化服一般用于防护较低浓度的有害化学品,对于操作生化洗消装置这类可能接触高浓度或者未知生化物质的情况,防护能力不足。
B.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具有更高的防护等级,能够防护高浓度的有害化学品和生物制剂,适合操作生化洗消装置这类高风险环境。
C. 简易防化服(与A选项重复):同A选项,防护能力不足以应对操作生化洗消装置时的潜在危险。
D. 轻型防化服:轻型防化服相比简易防化服有更好的防护能力,但仍然不足以应对高浓度的生化危害物质,因此也不适合用于操作生化洗消装置。
为什么选择B:
操作生化洗消装置需要面对的可能是有害生化物质,包括病毒、细菌以及化学污染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内置式重型防化服能够提供最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对气溶胶、液体和固体有害物质的防护,并且通常配备有呼吸防护系统,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在需要操作生化洗消装置的情况下,选择B选项内置式重型防化服是最合适的选择。
A. A、①②③④
B. B、①②④③
C. C、①④②③
D. D、①③④②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消防车支腿操作的正确顺序。消防车在作业前需要展开支腿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常,支腿的操作顺序是为了确保安全并保持车辆稳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因重心变化导致翻车等事故。
解析如下:
①水平伸出:首先,支腿应先水平伸出,这样可以为下一步操作提供基础支撑。
②垂直伸出:然后,支腿垂直伸出,使车辆得到更稳固的支撑。
④垂直收回:作业完成后,先将支腿垂直收回,如果先水平移动可能会因为高度不够而碰到障碍物或地面。
③水平收回:最后,再将支腿水平收回至原位。
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选项:①②④③。先水平后垂直地伸出,然后再垂直水平地收回,这样的顺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设备的稳定性。
A. A、行星齿轮或半轴齿轮损伤折断
B. B、主动圆锥齿轮
C. C、从动圆锥齿轮
D. D、被动圆锥齿轮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描述的情景和各个选项代表的汽车部件功能。题目描述了在支起后桥后,通过手转动一侧车轮,发现左右两轮转向相反的现象。这通常指向了后桥差速器或其相关部件的故障。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行星齿轮或半轴齿轮损伤折断:
差速器的主要功能是允许两侧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同时传递动力。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是差速器中的关键部件。
如果行星齿轮或半轴齿轮损伤或折断,可能会破坏差速器的正常工作,导致两侧车轮出现非正常的相反转向。
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现象高度吻合。
B. 主动圆锥齿轮:
主动圆锥齿轮通常位于差速器之前,如主减速器部分,它主要负责传递动力,并不直接影响差速器两侧车轮的转向关系。
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现象不直接相关。
C. 从动圆锥齿轮:
类似地,从动圆锥齿轮也是位于差速器之前,它同样主要负责传递动力,而不是直接控制两侧车轮的转向。
所以,这个选项也不是故障的直接原因。
D. 被动圆锥齿轮:
这个选项可能是一个表述上的误导或错误,因为在典型的汽车传动系统中,并不常见“被动圆锥齿轮”这样的直接称谓。
更重要的是,无论其实际指的是什么部件,它都不太可能是导致两侧车轮转向相反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选项A“行星齿轮或半轴齿轮损伤折断”最符合题目描述的现象。这两个部件的损坏会直接影响差速器的功能,导致两侧车轮出现非正常的转向关系。
因此,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