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油罐发生火灾时,热辐射除向四周扩散外,也加热了液面
B、B、油品具有热波特性,温度不下传,高温区域未增厚
C、C、油品含有水分或由于灭火时向着火油罐内喷射了水
D、D、油品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大的黏度,水沸腾汽化被油薄膜包围形成油泡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沸溢现象的形成原因。沸溢是液体火灾中一种比较危险的燃烧现象,主要发生在重质油品(如原油、重油等)的储罐火灾中。
A选项:油罐发生火灾时,热辐射会向四周扩散,同时也会加热液面。液面受热后,油品中的水分会受热汽化,形成气泡并上升到油面破裂,这是沸溢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选项:油品具有热波特性,即油品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油品各层温度不同,会形成温度梯度,热量会由高温层向低温层传递,形成热波。在热波的作用下,高温区域会逐渐向下和向四周扩展,而不是“未增厚”。因此,B选项描述错误。
C选项:油品中含有水分,或者在灭火过程中向油罐内喷射了水,这些水分在受热后会迅速汽化,形成气泡并上升到油面。当气泡上升到油面时,由于油品的覆盖作用,气泡破裂后形成的油泡沫会进一步加剧沸溢现象。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选项:油品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大的黏度,这使得油品在受热时不易流动和混合,从而有利于气泡的形成和上升。同时,水沸腾汽化后被油薄膜包围形成的油泡沫也是沸溢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D选项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B。
A、A、油罐发生火灾时,热辐射除向四周扩散外,也加热了液面
B、B、油品具有热波特性,温度不下传,高温区域未增厚
C、C、油品含有水分或由于灭火时向着火油罐内喷射了水
D、D、油品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大的黏度,水沸腾汽化被油薄膜包围形成油泡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沸溢现象的形成原因。沸溢是液体火灾中一种比较危险的燃烧现象,主要发生在重质油品(如原油、重油等)的储罐火灾中。
A选项:油罐发生火灾时,热辐射会向四周扩散,同时也会加热液面。液面受热后,油品中的水分会受热汽化,形成气泡并上升到油面破裂,这是沸溢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选项:油品具有热波特性,即油品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油品各层温度不同,会形成温度梯度,热量会由高温层向低温层传递,形成热波。在热波的作用下,高温区域会逐渐向下和向四周扩展,而不是“未增厚”。因此,B选项描述错误。
C选项:油品中含有水分,或者在灭火过程中向油罐内喷射了水,这些水分在受热后会迅速汽化,形成气泡并上升到油面。当气泡上升到油面时,由于油品的覆盖作用,气泡破裂后形成的油泡沫会进一步加剧沸溢现象。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选项:油品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大的黏度,这使得油品在受热时不易流动和混合,从而有利于气泡的形成和上升。同时,水沸腾汽化后被油薄膜包围形成的油泡沫也是沸溢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D选项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B。
A. A、使用气瓶时,工作压力降到低于0.8MPa时更换气瓶
B. B、每次使用先装入水,然后再将添加剂装进塑料桶里,否则将不能保证均匀混合
C. C、每次洗消都需要专门的洗消添加剂
D. D、每次使用后将设备用清水清洗干净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生化洗消装置使用注意事项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找出其中错误的描述。
A选项:“使用气瓶时,工作压力降到低于0.8MPa时更换气瓶”。这个描述是正确的,因为气瓶的工作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其供气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洗消效果,因此需要及时更换。
B选项:“每次使用先装入水,然后再将添加剂装进塑料桶里,否则将不能保证均匀混合”。这个描述是错误的。在生化洗消装置的使用中,通常需要先加入添加剂(如洗消液),再加入水,以确保添加剂能够充分溶解并均匀分布在水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洗消效果。如果先加水再加添加剂,可能会导致添加剂无法充分溶解或分布不均。
C选项:“每次洗消都需要专门的洗消添加剂”。这个描述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污染物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洗消添加剂来有效去除,因此每次洗消时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D选项:“每次使用后将设备用清水清洗干净”。这个描述也是正确的,因为清洗设备可以去除残留的洗消剂和污染物,防止设备腐蚀或影响下次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B选项“每次使用先装入水,然后再将添加剂装进塑料桶里,否则将不能保证均匀混合”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生化洗消装置的正确使用流程。
因此,答案是B。
A. A、每月
B. B、每季度
C. C、每半年
D. D、每年
解析:选项解析:
A. 每月:表示每个月对库存装备物资、灭火药剂进行一次检查盘点。 B. 每季度:表示每个季度(即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盘点。 C. 每半年:表示每半年(即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盘点。 D. 每年:表示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盘点。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每月)作为答案是因为根据《专职应急队伍装备管理规范》,对库存装备物资、灭火药剂进行定期的检查盘点是非常必要的,以确保装备和药剂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由于消防装备和药剂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需要高频率的检查来保证它们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盘点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如装备损坏、药剂过期等,从而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消防队伍能够立即投入使用,不会因为装备或药剂的问题而延误救援。相对而言,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的检查频率都太低,无法满足对消防装备和药剂高时效性的要求。
因此,最符合《专职应急队伍装备管理规范》要求的答案是A(每月)。
A. A、雾状水
B. B、干砂
C. C、泡沫
D. D、干粉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腐蚀性物品着火时的扑救方法。
A选项:雾状水。雾状水因其细小的水滴能够迅速蒸发并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火场温度,同时细小的水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作用。对于腐蚀性物品着火,雾状水能够有效降低火势,且由于水雾的细小和分散,对腐蚀性物质的扩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是适用的扑救方法。
B选项:干砂。干砂是一种不导电、不传热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隔绝空气,阻止燃烧。在腐蚀性物品着火时,使用干砂覆盖火源可以迅速切断燃烧所需的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外,干砂对腐蚀性物质的吸附作用也能减少其扩散和污染。
C选项:泡沫。虽然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油类火灾,但在某些情况下,泡沫也能用于腐蚀性物品的灭火。特别是当腐蚀性物质与油类或其他可燃物混合时,泡沫灭火器可以同时覆盖油类和腐蚀性物质,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但需注意,不同类型的泡沫灭火器对腐蚀性物质的适用性可能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D选项:干粉。干粉灭火器通过喷出的干粉粉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同时干粉中的化学物质还能与燃烧物产生化学反应,抑制燃烧链式反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对于腐蚀性物品着火,干粉灭火器同样适用,但需注意干粉可能对某些腐蚀性物质有反应或加速其扩散的风险,使用时需谨慎。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是腐蚀性物品着火时可用的扑救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A. A、观测火源及火势蔓延方向
B. B、寻找被困人员
C. C、监测异常高温及余火
D. D、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热像仪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及功能。
A选项:观测火源及火势蔓延方向。热像仪能够通过检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形成热图像,因此在黑暗浓烟条件下,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火源的位置以及火势的蔓延方向,这是热像仪在消防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选项:寻找被困人员。在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往往因烟雾和高温而无法被肉眼直接发现。热像仪能够探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从而在黑暗和浓烟中定位被困人员。所以,B选项描述也是正确的。
C选项:监测异常高温及余火。热像仪的核心功能就是检测温度差异,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火灾现场中的异常高温区域以及可能存在的余火,为消防人员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选项: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热像仪主要依赖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工作,而在被埋压的情况下,人体可能因受到外部物体的遮挡而无法有效地发出或反射红外辐射,这使得热像仪难以准确探测到被埋压人员的位置。相比之下,地震救援中常用的生命探测仪(如雷达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等)更适合用于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
综上所述,热像仪不能用于黑暗浓烟条件下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故正确答案为D。
A. A、消防车的扬程、流量
B. B、各类消防炮的流量、射程、俯仰角
C. C、高喷消防车的伸缩臂时间
D. D、特种装备的关键参数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专职应急队伍装备管理规范》中关于消防装备性能测试内容的理解。
A选项“消防车的扬程、流量”:这是消防车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消防车在不同情况下的灭火能力。扬程决定了水能够喷射到的高度,而流量则决定了单位时间内能够喷射的水量,两者都是消防车性能测试的关键内容。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各类消防炮的流量、射程、俯仰角”:消防炮是消防车上的重要灭火设备,其流量、射程和俯仰角直接决定了灭火效果和灵活性。流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水量,射程决定了水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而俯仰角则决定了喷射方向的可调节范围。这些都是消防炮性能测试的重要参数。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高喷消防车的伸缩臂时间”:高喷消防车通过伸缩臂将消防炮举升至高空进行灭火,伸缩臂的伸缩时间直接影响到灭火效率和安全性。如果伸缩时间过长,可能会错过最佳灭火时机或增加操作风险。因此,伸缩臂时间也是高喷消防车性能测试的重要内容。C选项正确。
D选项“特种装备的关键参数”:特种装备通常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用途,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应急响应的效果。对特种装备的关键参数进行测试,可以确保其在使用时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满足应急需求。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根据《专职应急队伍装备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消防装备进行性能测试时,应重点包括A、B、C、D四个选项所描述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ABCD。
A. A、铝合金
B. B、钢
C. C、硬质塑料
D. D、柞木
解析:题目考察的是对消防斧材质的理解。消防斧是一种常用的破拆工具,在灭火救援中用于破门、切断障碍物等任务。斧柄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同时也需要考虑重量和使用手感。
A. 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轻便且强度较高的特点,但在消防作业中的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变软或变形,因此通常不会用于制造需要耐高温的消防斧斧柄。
B. 钢:钢虽然强度高,但用于斧柄可能过于沉重,而且在受力不当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伤害,因此也不常用作斧柄材料。
C. 硬质塑料:硬质塑料虽然可以减轻重量,但在高温和重负荷下容易熔化或断裂,不适合用作消防斧的斧柄。
D. 柞木:柞木是一种坚硬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木材,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同时在重量上也比较适中,传统上常用于制作斧柄,包括消防斧。
根据以上分析,消防斧的斧柄一般不会由铝合金、钢或硬质塑料制成,而更倾向于使用如柞木这样的天然材料,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A. A、水
B. B、泡沫
C. C、二氧化碳
D. D、干粉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火灾扑救和灭火剂选择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丙酮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灭火剂的特点来判断哪个灭火剂对于丙酮火灾是无效的。
首先,我们来看丙酮的性质。丙酮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闪点和燃点,且能与水互溶。这些性质决定了在选择灭火剂时需要特别考虑。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水:对于丙酮这样的易燃有机溶剂火灾,直接使用水进行扑救是危险的。因为水与丙酮互溶,不仅不能降低其表面温度,反而可能因水的流动而扩大燃烧面积,形成流淌火。此外,水与高温丙酮接触可能迅速汽化,形成可燃性蒸汽,增加爆炸的风险。因此,A选项是无效的灭火剂。
B. 泡沫:泡沫灭火剂能形成一层覆盖层,隔绝空气,从而扑灭火灾。虽然泡沫主要用于油类火灾,但对于某些有机溶剂火灾,特别是当溶剂不与水互溶时,泡沫灭火剂也是有效的。由于丙酮能与水互溶,但泡沫的隔绝空气作用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火势,因此泡沫并非完全无效,只是不是最优选择。
C.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剂通过降低火场中的氧气浓度来扑灭火灾,对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火灾尤为适用。对于丙酮这样的有机溶剂火灾,二氧化碳也能有效抑制火势,因为它能迅速降低火场温度并隔绝氧气。
D. 干粉:干粉灭火剂具有灭火效率高、速度快、绝缘性好、无毒无害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扑灭油类、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期火灾。对于丙酮火灾,干粉同样是一种有效的灭火剂。
综上所述,虽然泡沫、二氧化碳和干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扑灭丙酮火灾,但水由于与丙酮互溶且可能加剧火势,因此是无效的灭火剂。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水。
A. A、职业病危害因素
B. B、劳动生理危害因素
C. C、劳动心理危害因素
D. D、心理健康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题,需要我们准确理解题目中描述的概念,并从给定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描述的是“在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这里的核心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且这些因素存在于劳动、生产及其环境中。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项(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描述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且这些因素通常与劳动、生产及其环境紧密相关,是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劳动生理危害因素):此选项虽然涉及“劳动”和“危害”,但“劳动生理危害因素”更偏向于描述对劳动者生理机能(如体力、耐力等)的直接影响,而非特指危害健康的因素,与题意不完全吻合。
C项(劳动心理危害因素):此选项同样涉及“劳动”和“危害”,但“劳动心理危害因素”主要指的是对劳动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如压力、焦虑等,并不直接等同于危害健康的因素,排除。
D项(心理健康):此选项仅描述了“心理健康”这一状态,并未涉及“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A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最准确地描述了题目中“在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因此是正确答案。
答案:A。
A. A、以人为本
B. B、依法依规
C. C、应急处置
D. D、经济实用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关于应急预案编制核心原则的理解。
解析各个选项:
A选项(以人为本):虽然“以人为本”是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在应急工作中要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但它不是应急预案编制的直接或核心原则,而是贯穿于整个应急管理和预案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B选项(依法依规):依法依规是应急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在应急预案的编制中,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约束和指导,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而非编制的核心。
C选项(应急处置):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应急处置”是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它明确了在事故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步骤,是预案的灵魂所在。
D选项(经济实用):经济实用是应急预案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它不是编制的核心原则。预案的编制首先要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其次才是在此基础上考虑经济和实用的问题。
综上所述,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以“应急处置”为核心,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事故发生时能否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应急处置)。
A. A、油
B. B、水
C. C、电
D. D、气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灭火归队后,灭火人员需要迅速补充的物资种类。我们可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并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常识。
A. 油: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消防设备中,如泡沫灭火系统,油(通常是泡沫液)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灭火后,如果泡沫液被消耗,需要及时补充以确保设备下次能正常使用。因此,A选项是合理的。
B. 水:水是最常见的灭火剂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消防设备和场景中。灭火后,如果消防车或消防栓的水被大量使用,必须及时补充,以保证下一次灭火任务的顺利进行。所以,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电:这里的“电”可能指的是消防设备中的电池或电源。许多现代消防设备,如呼吸器、通讯设备等,都依赖电池或电源供电。在长时间使用后,这些设备的电量可能会耗尽,因此需要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从这个角度来看,C选项同样合理。
D. 气:对于某些特定的消防设备,如气体灭火系统(如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或呼吸器中的压缩空气瓶,气体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灭火后,如果气体被消耗,必须及时补充以确保设备的功能完整。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灭火归队后,灭火人员需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迅速补充油、水、电和气等物资,以确保消防设备的完好和下一次灭火任务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