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00~120
B、B、120~150
C、C、150~180
D、D、180~200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液压多功能钳技术参数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确定液压多功能钳的多功能刀中心销轴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范围。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并明确关键点:
关键点:找出液压多功能钳的多功能刀中心销轴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范围。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100~120 N·m:这个选项的力矩范围较低,可能不足以确保锁紧螺母的稳固性,特别是在液压多功能钳这种需要承受较大力的工具中。
B. 120~150 N·m:虽然这个范围比A选项高,但仍然可能不足以满足液压多功能钳在工作时的紧固需求。
C. 150~180 N·m: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适中的力矩范围,既能确保锁紧螺母的稳固性,又不会过紧导致损坏。这通常符合液压工具中关键部件的紧固要求。
D. 180~200 N·m:这个选项的力矩范围较高,虽然可以确保锁紧螺母的非常稳固,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紧固,从而损坏螺纹或锁紧结构。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既能确保稳固性又不会过紧的力矩范围。选项C(150~180 N·m)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因此是正确答案。
答案:C(150~180 N·m)。
A、A、100~120
B、B、120~150
C、C、150~180
D、D、180~200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液压多功能钳技术参数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确定液压多功能钳的多功能刀中心销轴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范围。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并明确关键点:
关键点:找出液压多功能钳的多功能刀中心销轴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范围。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100~120 N·m:这个选项的力矩范围较低,可能不足以确保锁紧螺母的稳固性,特别是在液压多功能钳这种需要承受较大力的工具中。
B. 120~150 N·m:虽然这个范围比A选项高,但仍然可能不足以满足液压多功能钳在工作时的紧固需求。
C. 150~180 N·m: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适中的力矩范围,既能确保锁紧螺母的稳固性,又不会过紧导致损坏。这通常符合液压工具中关键部件的紧固要求。
D. 180~200 N·m:这个选项的力矩范围较高,虽然可以确保锁紧螺母的非常稳固,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紧固,从而损坏螺纹或锁紧结构。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既能确保稳固性又不会过紧的力矩范围。选项C(150~180 N·m)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因此是正确答案。
答案:C(150~180 N·m)。
A. A、硫磺粉
B. B、铝粉
C. C、煤粉
D. D、松香粉
E. E、面粉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爆炸性粉尘的理解。爆炸性粉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适当的浓度、氧气的存在以及点火源)能够发生快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的粉尘。以下是对每个选项的解析:
A. 硫磺粉 - 硫磺是一种易燃物质,其粉末状态下的表面积增大,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B. 铝粉 - 金属铝粉在空气中暴露时可以与氧气反应,特别是在高温下,这种反应会变得非常剧烈,从而具备爆炸性。
C. 煤粉 - 煤粉是非常典型的爆炸性粉尘之一,尤其是在煤炭加工工业中,如果煤粉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则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D. 松香粉 - 松香是树脂的一种,当其被磨成细小的颗粒或粉末时,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发生爆炸。
E. 面粉 - 面粉粉尘也是已知的具有爆炸性的物质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面粉厂爆炸事件就是明证。
因此,所有这些选项(A、B、C、D、E)都正确,因为它们均可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爆炸性粉尘。选择ABCDE作为答案是正确的。
A. A、有毒气体
B. B、可燃气体
C. C、氧气
D. D、有机挥发性气体
解析:选项解析:
A. 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浓度,以评估现场人员的安全风险。
B. 可燃气体:在火灾或化学事故现场,检测可燃气体(如甲烷、氢气、乙炔等)的浓度对于预防爆炸和火灾的蔓延至关重要。
C. 氧气:氧气浓度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环境中是否存在氧气不足或过量的情况,这对救援人员的呼吸防护和安全至关重要。
D. 有机挥发性气体:这类气体常见于多种化学物质中,它们可能有毒、可燃,检测它们的浓度有助于了解现场的危险程度。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BCD是因为有毒气体检测仪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限于检测单一类型的气体。在火灾、化学事故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多种气体的存在及其浓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救援措施。因此,有毒气体检测仪通常会设计成能够检测多种气体类型,包括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氧气以及有机挥发性气体,以确保救援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A. A、外出
B. B、待修
C. C、出动
D. D、不可用
解析:选项解析:
A. 外出:这个选项虽然描述了车辆不在站内的状态,但不够具体,不能明确表示车辆正在执行消防任务。
B. 待修:这个选项表示车辆处于维修状态,与出动无关。
C. 出动:这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车辆正在执行消防任务的状态,符合题意。
D. 不可用:这个选项表示车辆无法使用,可能是由于维修或其他原因,不能用于描述出动状态。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C“出动”,是因为当消防站接警并出动车辆时,车辆的最新状态应当是“出动”,以反映其正在执行紧急消防任务的实际情况。这个状态便于指挥中心和其他相关部门了解车辆的具体使用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任务分配和调度管理。其他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车辆正在执行出动任务的状态。
A. A、3
B. B、4
C. C、5
D. D、2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级别划分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A、3: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三级,但在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操作中,三级防护可能不足以全面覆盖各种危险程度和污染水平的场景。
B. B、4: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四级。在化学事故救援中,通常根据事故现场的危险程度和污染水平,将防护级别细分为四级,以确保救援人员在不同危险环境下都能得到适当的保护。这种划分方式更为细致和科学。
C. C、5: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五级,但在实际的化学事故救援标准中,并没有广泛采用五级划分的方式,因此这个选项可能不是正确答案。
D. D、2:这个选项表示防护级别分为两级,这显然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危险程度的救援需求。
接下来,我们根据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情况来推理。在化学事故中,由于化学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救援人员需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级别。四级防护的划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危险程度的场景,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通常分为四级,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B、4”。这个答案既符合化学事故救援的实际需求,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A. A、依法依规
B. B、实事求是
C. C、注重实效
D. D、科学严谨
解析:选项解析:
A. 依法依规:事故调查处理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调查和处理过程的合法性。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必要条件。
B. 实事求是:在事故调查处理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要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不偏不倚。
C. 注重实效:事故调查不仅仅是为了追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查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强调调查的实际效果。
D. 科学严谨:事故调查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因为事故调查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原则共同作用,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依法依规是基础,实事求是是态度,注重实效是目的,科学严谨是方法。四个原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处理事故,发挥事故调查的最大效用。
A. A、下降扩散而消失
B. B、下降扩散而集聚
C. C、上升扩散而集聚
D. D、上升扩散而消失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行为及其火灾危险性。
选项解析如下:
A. 下降扩散而消失:错误。可燃气体通常比空气轻,不会下降扩散,且不会因为扩散而消失。
B. 下降扩散而集聚:错误。同A选项,可燃气体不会下降扩散。
C. 上升扩散而集聚:错误。虽然可燃气体确实会上升扩散,但是集聚在上方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火灾危险性增大,与题干中“火灾危险性相对小些”矛盾。
D. 上升扩散而消失:正确。可燃气体密度较空气轻,会上升扩散。扩散后,气体浓度降低,不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
因此,正确答案是D。这是因为可燃气体上升扩散后,其浓度会降低,不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降低了火灾危险性。
A. A、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
B. B、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
C. C、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
D. D、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
解析:选项解析:
A. 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若危险品仓库位于上风向,在发生泄漏时,有害气体可能会被风吹向市区和居民区,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同时,位于河流上游可能会对下游的水源造成污染。
B. 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与选项A类似,位于上风向同样存在将有害气体吹向人口密集区的风险。
C. 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选择下风向可以确保在发生泄漏时,有害气体会被风吹离市区和居民区,降低对人口密集区的危害。同时,位于河流下游可以避免对上游水源造成污染。
D. 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虽然下风向可以减少对市区和居民区的危害,但位于河流上游可能会在泄漏时污染水源,影响下游区域。
正确答案:C
选择C的原因是: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口密集区的潜在危害和对水源的污染风险。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
A. A、毒性
B. B、腐蚀性
C. C、刺激性
D. D、闪点
解析:选项解析:
A. 毒性:这是确定初始隔离距离和下风向疏散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泄漏物质遇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有毒,那么需要根据其毒性来确定人员疏散的安全距离,以避免人员中毒。
B. 腐蚀性:腐蚀性强的气体可能会对皮肤、呼吸道等造成严重损害,影响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因此,腐蚀性也是确定疏散距离的一个重要指标。
C. 刺激性:刺激性气体可能会强烈刺激眼睛、呼吸道,造成人员不适,影响疏散效率和安全。因此,刺激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D. 闪点:闪点是指液体或固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可能在火源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虽然闪点对于火灾风险评估很重要,但在这种情况下,遇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可燃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问题关注的是气体生成的毒性、腐蚀性和刺激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 该题询问的是遇水反应生成有毒气体的物质泄漏到水中时确定疏散距离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疏散距离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生成的气体的危害性,包括其毒性、腐蚀性和刺激性,因为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人员的安全。而闪点与本题关注的气体危害性不直接相关,因此不选D。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A. A、爆炸物品、易燃易爆气体
B. B、易燃液体蒸汽、密闭空间
C. C、易燃易爆气体、可燃粉尘
D. D、液体储罐和压力容器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火场上安全因素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哪个选项不属于爆炸类安全因素。
A选项(爆炸物品、易燃易爆气体):这两者都是典型的爆炸类安全因素。爆炸物品如炸药、雷管等,在特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甲烷等,在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并遇到火源时也会发生爆炸。因此,A选项属于爆炸类安全因素。
B选项(易燃液体蒸汽、密闭空间):这里的关键是“密闭空间”。易燃液体蒸汽在密闭空间内如果浓度过高,确实存在爆炸的风险,但“密闭空间”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爆炸,而是提供了一个可能使爆炸风险增加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选项中没有直接提及爆炸物品或易燃易爆气体在密闭空间内的具体情况,因此不能直接将其归类为爆炸类安全因素。它更多地描述了一个可能引发爆炸的环境条件,而非直接的爆炸源。
C选项(易燃易爆气体、可燃粉尘):这两者同样属于爆炸类安全因素。易燃易爆气体如前所述,在特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可燃粉尘如面粉、煤粉等,在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并遇到火源时也会发生粉尘爆炸。
D选项(液体储罐和压力容器):液体储罐和压力容器如果存储的是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那么它们就是潜在的爆炸源。一旦这些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或破损,内部的易燃易爆物质就可能引发爆炸。
综上所述,B选项(易燃液体蒸汽、密闭空间)虽然涉及了可能与爆炸相关的因素,但并未直接描述爆炸物品或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而是强调了环境条件,因此不属于直接的爆炸类安全因素。
所以,正确答案是B。
A. A、自动操纵
B. B、非远控消防炮
C. C、远控消防炮
D. D、近距离操纵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水炮按照控制方式进行分类的知识点。根据给定的答案BC,我们可以解析如下:
A. 自动操纵 - 这个选项没有被选择,可能是因为它不是按照控制方式的一个标准分类。通常,“自动操纵”是指设备能够在检测到火源后自动启动喷水,但这并不涉及人机交互的控制方式。
B. 非远控消防炮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非远控消防炮指的是操作人员需要在炮的附近进行手动控制的消防炮。这种类型的水炮通常用于不需要复杂操作或是在特定的小范围内使用的场合。
C. 远控消防炮 - 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远控消防炮意味着操作者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来操控消防炮的方向、流量等参数。这种类型的消防炮适合于危险环境或是需要从安全距离外操作的情况。
D. 近距离操纵 - 这个选项没有被选择,因为它与非远控消防炮有一定的重叠含义,并且在专业术语中,更常用的是直接说明为手动控制而非特别强调“近距离”。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BC,即水炮可以分为非远控(手动)消防炮和远控消防炮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