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5s
B、B、25s
C、C、30s
D、D、60s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使用灭火毯进行灭火操作的细节理解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灭火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主要是通过隔绝空气来扑灭火源,即利用灭火毯的覆盖作用,使燃烧物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操作过程中,关键步骤包括正确展开灭火毯、迅速覆盖火源,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覆盖,以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且不会因氧气重新接触而复燃。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A、15s:这个时间可能过短,不足以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且稳定不复燃,因为某些燃烧物(如油类)可能在短时间内因高温而重新燃烧。
B. B、25s:虽然比15秒稍长,但同样可能不足以确保所有类型的燃烧物都能稳定地不再复燃。
C. C、30s:这个时间仍然偏短,特别是在处理易燃或高温燃烧物时,可能不足以彻底消除复燃的风险。
D. D、60s:这个时间相对较长,能够给灭火毯足够的时间来隔绝空气,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并减少因高温或残留氧气导致的复燃风险。在实际操作中,这是一个更为稳妥和安全的时间选择。
综上所述,考虑到灭火毯的灭火原理和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选择D选项(60秒)作为等待时间是最合适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并减少复燃的可能性。
因此,答案是D。
A、A、15s
B、B、25s
C、C、30s
D、D、60s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使用灭火毯进行灭火操作的细节理解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灭火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主要是通过隔绝空气来扑灭火源,即利用灭火毯的覆盖作用,使燃烧物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操作过程中,关键步骤包括正确展开灭火毯、迅速覆盖火源,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覆盖,以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且不会因氧气重新接触而复燃。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A、15s:这个时间可能过短,不足以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且稳定不复燃,因为某些燃烧物(如油类)可能在短时间内因高温而重新燃烧。
B. B、25s:虽然比15秒稍长,但同样可能不足以确保所有类型的燃烧物都能稳定地不再复燃。
C. C、30s:这个时间仍然偏短,特别是在处理易燃或高温燃烧物时,可能不足以彻底消除复燃的风险。
D. D、60s:这个时间相对较长,能够给灭火毯足够的时间来隔绝空气,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并减少因高温或残留氧气导致的复燃风险。在实际操作中,这是一个更为稳妥和安全的时间选择。
综上所述,考虑到灭火毯的灭火原理和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选择D选项(60秒)作为等待时间是最合适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火源被完全扑灭,并减少复燃的可能性。
因此,答案是D。
A. A、1000
B. B、1500
C. C、2000
D. D、2500
解析:选项解析:
A. 1000小时:这个时间相对较短,对于经常执行任务的消防车辆来说,可能很快就达到了,不太符合消防车辆正常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B. 1500小时:虽然比1000小时长一些,但仍然可能不足以覆盖消防车的整个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经常处于待命状态,需要频繁进行训练和实际救援的车辆。
C. 2000小时:这个选项比前两个选项的时间更长,可能接近某些消防车的使用寿命,但根据消防车辆的高强度使用和维护标准,2000小时可能仍然不是最合适的退役标准。
D. 2500小时:这个选项代表了较长的累计运转时间,考虑到灭火消防车、供水消防车和通讯指挥消防车在正常使用中需要承受的频繁和连续的工作压力,2500小时更能反映车辆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磨损和老化程度,是合理的退役时间。
为什么选择D: 根据消防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标准,以及考虑到车辆的使用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通常消防车辆的退役标准会设置得相对较高。2500小时能够确保车辆在达到一定年限和运转时间后,可以避免因过度使用而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性能下降问题。因此,选择D选项作为退役累计时数是合理的,它能够确保消防车辆在完成其使命的同时,也保障消防员和公众的安全。
A. A、6
B. B、8
C. C、10
D. D、12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关于消防车辆服役年限的规定。根据现行的一些标准和规定,消防车辆在达到一定的使用年限后,为了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退役更换。
解析如下:
A选项为6年,这个服役年限对于消防车来说通常太短,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B选项为8年,同样,这个年限也较短,一般不会作为强制退役的标准。
C选项为10年,这个年限接近,但仍然不是大多数规定的标准服役年限。
D选项为12年,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服役年限标准,考虑到消防车的使用强度和技术更新的需求,12年的服役期限是一个合理的期限。
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即12年。服役年数满12年的灭火消防车、供水消防车和通讯指挥消防车必须退役,以确保消防队伍的装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障救援任务的安全与效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服役年限可能会根据地区或者国家的不同而有所调整。这里所给的答案基于题目中的设定。
A. A、更换断电触点
B. B、调整断电触点间隙
C. C、更换断电器
D. D、更换分电器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点火式发动机低压电路故障排查的理解。
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更换断电触点:此选项虽然涉及到了断电触点的处理,但直接更换可能不是首选方案,因为触点不能闭合可能仅仅是因为间隙调整不当,而非触点本身损坏。
B. 调整断电触点间隙:此选项直接针对了问题核心。在点火式发动机中,断电触点的间隙对电路通断有直接影响。如果间隙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触点不能正确闭合或断开。因此,当发现触点不能闭合时,首先应考虑调整其间隙。
C. 更换断电器:此选项较为激进,因为断电器可能并未整体损坏,仅仅是其中的触点间隙需要调整。直接更换断电器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可能并非必要。
D. 更换分电器:此选项更为极端,分电器是整个点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多个部件,而触点不能闭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小问题。因此,直接更换分电器显然不是最优选择。
综上所述,当发现点火式发动机低压电路中分电器断电器的触点不能闭合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调整断电触点的间隙,以确保其能够正确闭合和断开。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调整断电触点间隙”。
A. A、断路
B. B、短路
C. C、失效
D. D、均正确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点火式发动机低压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选项解析如下:
A. 断路:如果电流表的进线端与车体间的电阻值不为零,那么不可能是断路。因为断路意味着电路中断,电流无法流通,电流表进线端与车体间的电阻值应该是无穷大。
B. 短路:如果电流表短路,那么电流表进线端与车体间的电阻值应该接近零。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C. 失效:电流表失效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但不会导致进线端与车体间的电阻值不为零。失效的电流表可能表现为无指示或指示不准确,但电阻值不为零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
D. 均正确:这个选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前面的分析,B和C选项都不符合题目条件。
因此,正确答案是A. 断路。因为如果电流表的进线端与车体间的电阻值不为零,那么电流表不可能处于断路状态。
A. A、准确迅速、科学施救
B. B、冷却防爆、工艺处理
C. C、先近后远、固移结合
D. D、先控制后消灭
解析:题目考察的是在特定场景下的火灾扑救策略,即炼油厂火灾的应对措施。炼油厂由于其特殊性(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质),在火灾发生时需要采取特殊的灭火战术。
A选项:“准确迅速、科学施救”虽然在一般火灾扑救中非常重要,但在炼油厂火灾中并不是最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还需要考虑到防爆等因素。
B选项:“冷却防爆、工艺处理”是正确的选择。炼油厂火灾扑救中,冷却防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降低温度来防止爆炸的发生;同时,工艺处理是指利用工厂本身的工艺流程或设施来进行火灾控制,比如关闭阀门切断燃料供应,这是炼油厂火灾扑救中的关键措施。
C选项:“先近后远、固移结合”这种策略更适用于一般的火灾救援,特别是建筑物内的火灾扑救,它强调的是灭火顺序和设备使用的灵活性,但对于炼油厂火灾来说,不是最优先考虑的原则。
D选项:“先控制后消灭”是一个通用的灭火原则,但炼油厂火灾扑救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防止爆炸和利用工厂工艺进行处理,因此这个选项虽然正确但不如B选项更具针对性。
综上所述,B选项是最符合炼油厂火灾扑救特点的答案。
A. A、观测火源及火势蔓延方向
B. B、寻找被困人员
C. C、监测异常高温及余火
D. D、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热像仪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及功能。
A选项:观测火源及火势蔓延方向。热像仪能够通过检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形成热图像,因此在黑暗浓烟条件下,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火源的位置以及火势的蔓延方向,这是热像仪在消防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选项:寻找被困人员。在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往往因烟雾和高温而无法被肉眼直接发现。热像仪能够探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从而在黑暗和浓烟中定位被困人员。所以,B选项描述也是正确的。
C选项:监测异常高温及余火。热像仪的核心功能就是检测温度差异,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火灾现场中的异常高温区域以及可能存在的余火,为消防人员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选项: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热像仪主要依赖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工作,而在被埋压的情况下,人体可能因受到外部物体的遮挡而无法有效地发出或反射红外辐射,这使得热像仪难以准确探测到被埋压人员的位置。相比之下,地震救援中常用的生命探测仪(如雷达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等)更适合用于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
综上所述,热像仪不能用于黑暗浓烟条件下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故正确答案为D。
A. A、150°
B. B、250°
C. C、130°
D. D、100°
解析:选项解析:
A. 150° - 这个温度对于热像仪来说通常不会是热源物体变成黄色的起点,因为热像仪通常在更低的温度范围内就能检测到热源并显示为黄色。
B. 250° - 这个选项表示热源物体在温度达到250°时开始变成黄色,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变成橘黄色和红色。这个温度范围比较符合热像仪在较高温度下对热源颜色的显示。
C. 130° - 这个温度相对较低,热像仪在这个温度下可能不会将热源物体显示为黄色,而是更接近于蓝色或绿色,这些颜色通常代表较低的温度。
D. 100° - 同样,100°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热像仪在这个温度下一般会将热源物体显示为偏冷的色调,而不是黄色。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答案是B,因为热像仪通常在物体温度较高时开始将其显示为黄色,然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颜色会逐渐从黄色变为橘黄色,最终变为红色。250°作为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符合热像仪对于热源颜色变化的这种分级显示方式。其他选项提供的温度要么太低,不适合作为热源物体变成黄色的起点,要么与热像仪显示热源颜色的一般规律不符。因此,选项B是最合适的选择。
A. A、8
B. B、80
C. C、180
D. D、80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热像仪的有效监测距离。热像仪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探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形成图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消防救援、设备检测、医疗等多个领域。
选项解析如下:
A选项(8米):此距离对于热像仪来说过于短了,通常用于更近距离的温度测量或检查。
B选项(80米):这是一个合理的中距离,适用于多数消防场景中的目标检测与定位。
C选项(180米):这样的距离对于一般的手持式热像仪来说可能有些超出其有效范围,除非是特定的专业级设备。
D选项(800米):这样的距离对于常规热像仪而言太远了,通常只有在特殊设计的远距离热成像系统中才能实现。
正确答案是B选项(80米),因为对于专职消防队伍使用的热像仪来说,在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中,80米是一个实用且有效的监测距离,既能够保证消防员的安全,又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上识别出热点或者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实际的有效监测距离还会受到热像仪的型号、环境条件(如大气状况)、目标大小和温度对比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A. A、0.1
B. B、0.25
C. C、0.5
D. D、1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车气动升降系统压力调整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消防车气动升降系统的常规工作参数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照明消防车的气动升降系统由原车底盘的压缩空气罐供气。
需要手动打开换向阀来调整压力。
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压力值。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0.1 MPa:这个压力值相对较低,可能不足以支持气动升降系统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在需要提升重物或克服较大阻力的场景中。
B. 0.25 MPa:虽然比0.1 MPa要高,但仍然可能不足以满足气动升降系统的全部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稳定性的场景中。
C. 0.5 MPa:这个压力值适中,既能保证气动升降系统的稳定工作,又能有效应对各种工况下的需求。在消防车等重型设备的气动系统中,这个压力值是常见的。
D. 1 MPa:虽然这个压力值很高,但可能超出气动升降系统的设计压力范围,导致系统损坏或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考虑到气动升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常见的气动系统工作压力范围,0.5 MPa(选项C)是最合适的选择。这个压力值既能满足系统的工作需求,又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A、220V;50Hz
B. B、110V;50Hz
C. C、220V;60Hz
D. D、110V:60Hz
解析:选项解析:
A. 220V;50Hz:这个选项表示照明消防车可以使用标准的220伏特、50赫兹的交流电源,这是中国及多数亚洲国家采用的市电标准。
B. 110V;50Hz:这个选项表示照明消防车使用的是110伏特、50赫兹的交流电源,这不是中国市电标准,而是部分国家如日本和美国的市电标准。
C. 220V;60Hz:这个选项表示照明消防车使用的是220伏特、60赫兹的交流电源,电压虽然符合中国标准,但频率不是,因为中国市电的频率是50赫兹。
D. 110V;60Hz:这个选项表示照明消防车使用的是110伏特、60赫兹的交流电源,这既不是电压标准也不是频率标准,都不符合中国市电规范。
为什么选择A:
选择A的原因是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市电标准,即220伏特和50赫兹。消防车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接入现场的电源系统,因此其照明灯组电源需要与现场的电源标准相匹配。在中国,标准的民用和商业电源是220V、50Hz,所以选择A可以确保照明消防车能够顺利接入现场电源,不会因为电压和频率不匹配而造成设备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