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0°
B、B、15°
C、C、20°
D、D、25°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登高平台消防车在工作时的安全倾角限制。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登高平台消防车在工作时,需要严格控制工作平台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这个倾角超过某个设定值时,设备会自动停止当前动作,并且发动机会熄火,以防止意外发生。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10°:这个选项表示当工作平台与水平面的倾角超过10°时,设备会自动停止并熄火。这个限制较为严格,但符合消防设备对于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
B. 15°: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倾角限制较为宽松,可能会增加操作时的风险。
C. 20°:同样,这个选项的倾角限制更加宽松,不利于保障操作安全。
D. 25°:此选项的倾角限制最为宽松,显然不符合消防设备对于安全性的严格要求。
在消防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登高平台消防车作为高风险作业的设备,其工作平台和水平面之间的倾角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考虑到消防设备通常遵循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尽可能降低风险,我们可以推断出,当倾角超过较小的角度(如10°)时,设备应自动停止并熄火,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当工作平台和水平面之间的倾角超过10°时,登高平台消防车会自动停止当前动作,并且发动机会熄火。
A、A、10°
B、B、15°
C、C、20°
D、D、25°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登高平台消防车在工作时的安全倾角限制。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登高平台消防车在工作时,需要严格控制工作平台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这个倾角超过某个设定值时,设备会自动停止当前动作,并且发动机会熄火,以防止意外发生。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10°:这个选项表示当工作平台与水平面的倾角超过10°时,设备会自动停止并熄火。这个限制较为严格,但符合消防设备对于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
B. 15°: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倾角限制较为宽松,可能会增加操作时的风险。
C. 20°:同样,这个选项的倾角限制更加宽松,不利于保障操作安全。
D. 25°:此选项的倾角限制最为宽松,显然不符合消防设备对于安全性的严格要求。
在消防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登高平台消防车作为高风险作业的设备,其工作平台和水平面之间的倾角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考虑到消防设备通常遵循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尽可能降低风险,我们可以推断出,当倾角超过较小的角度(如10°)时,设备应自动停止并熄火,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当工作平台和水平面之间的倾角超过10°时,登高平台消防车会自动停止当前动作,并且发动机会熄火。
A. A、易燃气体泄漏燃烧现场的监护
B. B、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的监护
C. C、火灾现场的监护
D. D、自然灾害的监护
解析:选项解析:
A. 易燃气体泄漏燃烧现场的监护:适用于监护战术,因为需要监视气体泄漏情况和防止火势蔓延,确保现场安全。
B.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的监护:适用于监护战术,因为危险化学品泄漏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需要密切监控并采取应急措施。
C. 火灾现场的监护:适用于监护战术,火灾现场需要监控火情变化,防止复燃,同时保护未燃烧区域。
D. 自然灾害的监护:不适用于监护战术。监护通常指的是对特定危险源或事故现场的监控和保护,而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范围广泛,涉及因素复杂,通常需要的是全面的应急救援措施,而不仅仅是监护。
选择D的原因:自然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通常远超一般火灾或化学泄漏事故,它需要的是综合性的救援策略和措施,而不仅仅是现场监护。自然灾害的应对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多种救援手段,因此“监护”这一单一战法不适用于自然灾害的整体救援工作。
A. A、声光信号
B. B、光信号
C. C、指示灯信号
D. D、灯信号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消防控制器监管功能的理解。当消防控制器接收到防盗探测器或其他非火警安全设备的监管信号时,它会触发一个监管报警,这种报警与火灾报警有所区别,以避免混淆不同的紧急情况。
选项分析如下:
A. 声光信号:这是指同时发出声音和光的信号,通常用于火灾报警,而不是监管报警。
B. 光信号:这符合题目要求的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监管报警信号。
C. 指示灯信号:虽然也是一种光信号,但“指示灯”可能过于具体,而题目中的“光信号”更为准确通用。
D. 灯信号:与光信号类似,但用词上不如B选项正式。
根据题目的描述,“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监管报警声、()”,正确答案应当是与声音报警相匹配的一种视觉信号,而且要明确区分于火灾报警信号。因此,最合适的选项是B选项“光信号”。这是因为光信号可以是一个明显的视觉提示,与声音一起提供给监控人员一个不同于火灾报警的独特警报方式。
A. A、0.05
B. B、0.06
C. C、0.08
D. D、0.1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红外热像仪技术规格的选择题。我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目前最先进红外热像仪能达到的最低温度灵敏度。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和选项:
题目询问的是目前最先进的红外热像仪的温度灵敏度。
温度灵敏度是衡量红外热像仪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温度变化。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0.05℃:这个选项表示红外热像仪能检测到0.05℃的微小温度变化,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可能达到的,并且代表了较高的性能水平。
B. 0.06℃:虽然这也是一个很小的温度变化,但相比A选项,其灵敏度稍低。
C. 0.08℃:这个灵敏度进一步降低,不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
D. 0.1℃:这个灵敏度是四个选项中最高的,意味着仪器能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大,不符合“最先进”的描述。
综上所述,考虑到红外热像仪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性能指标,0.05℃的温度灵敏度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因此,答案是A选项,即目前最先进的红外热像仪,其温度灵敏度可达0.05℃。
所以,正确答案是A。
A. A、撬砸法、拉拽法、切割法
B. B、冲撞法、爆破法、顶撑法
C. C、撬砸法、切割法、冲撞法
D. D、撬砸法、拉拽法、切割法、冲撞法、爆破法、顶撑法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破拆方法的种类。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及为什么选择答案D:
选项A:撬砸法、拉拽法、切割法
这三种方法都是常见的破拆方法,但不是全部。缺少了冲撞法、爆破法和顶撑法。
选项B:冲撞法、爆破法、顶撑法
这三种方法也是破拆方法的一部分,但同样不是全部。缺少了撬砸法、拉拽法和切割法。
选项C:撬砸法、切割法、冲撞法
这个选项包含了三种破拆方法,但仍然不全面。缺少了拉拽法、爆破法和顶撑法。
选项D:撬砸法、拉拽法、切割法、冲撞法、爆破法、顶撑法
这个选项包含了所有提到的破拆方法,是全面的。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选择答案D的原因是它包含了所有常见的破拆方法,即撬砸法、拉拽法、切割法、冲撞法、爆破法和顶撑法,这些都是消防队伍在救援行动中可能使用的技术。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对于消防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A. A、水
B. B、雾状水
C. C、砂土
D. D、二氧化碳
解析:解析此题需要了解不同灭火剂对于特定化学物质的有效性及潜在风险。
A、水:水可以用来扑灭许多类型的火灾,并且对于冷却硝酸铵以防止其分解是有帮助的。因此,水是可以使用的灭火剂。
B、雾状水:雾状水同样能够起到冷却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蒸汽的浓度,避免直接冲击导致的危险,因此也是有效的灭火剂。
C、砂土:砂土虽然可以用来隔绝空气阻止某些火灾的蔓延,但是对于硝酸铵来说,它是一种强氧化剂,与一些物质接触可能发生剧烈反应。如果使用砂土覆盖,有可能增加压力导致爆炸的风险,因此是不建议使用的。
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器通过排除氧气来灭火,适用于电气火灾以及易燃液体和气体火灾。由于它不会与硝酸铵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安全的灭火剂。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是C、砂土,因为它可能加剧硝酸铵的危险性,而不是控制火势。
A. A、挂档后不抬离合器踏板,汽车即行走或发动机熄火
B. B、起步时抬起离合器踏板,却不能起步
C. C、起步时抬起离合器踏板,起步明显迟后
D. D、起步时抬起离合器踏板,起步明显提前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现象。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重要的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传递或切断动力,同时保证车辆平稳起步、换挡平顺以及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挂档后不抬离合器踏板,汽车即行走或发动机熄火:这个选项描述了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典型现象。当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时,即使离合器踏板未被完全抬起,离合器仍处于半联动状态,导致动力部分传递。如果此时挂入档位,车辆可能会因动力未完全切断而行走,或者因动力传递不畅导致发动机熄火。这是离合器故障的直接表现。
B. 起步时抬起离合器踏板,却不能起步:这个现象更可能是离合器打滑或离合器片磨损严重导致的。它并不直接反映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问题,而是离合器传递动力能力下降的表现。
C. 起步时抬起离合器踏板,起步明显迟后:这个现象可能与离合器调整不当、离合器片磨损或离合器弹簧力不足等因素有关,但并不特指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起步迟后可能是由于离合器结合点过高或动力传递不顺畅造成的。
D. 起步时抬起离合器踏板,起步明显提前:这个选项描述的现象在实际情况中并不常见,且不符合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离合器的作用是控制动力的传递和切断,它不会导致车辆起步时间点的提前。
综上所述,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最直接的现象是挂档后不抬离合器踏板,汽车即行走或发动机熄火,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A、踏板自由行程过大
B. B、踏板没有自由行程
C. C、离合器分离叉磨损
D. D、踏板自由行程过小
解析:选项解析:
A. 踏板自由行程过大:这个选项不正确。如果踏板自由行程过大,通常意味着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但不会导致离合器打滑。
B. 踏板没有自由行程:这个选项正确。踏板没有自由行程会导致离合器压盘不能完全释放,使得离合器片和飞轮之间始终存在摩擦,长时间这样操作会导致离合器片过热、磨损加剧,最终引起离合器打滑。
C. 离合器分离叉磨损:这个选项也是离合器打滑的一个可能原因,但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最符合的答案。离合器分离叉磨损会导致离合器压盘不能完全分离,从而引起打滑,但这种情况往往伴随着其他症状,如离合器操作异常等。
D. 踏板自由行程过小:这个选项与选项A类似,自由行程过小可能会导致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但不是直接导致离合器打滑的原因。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B是因为踏板没有自由行程是离合器打滑的一个直接和常见原因。当踏板没有自由行程时,离合器压盘和离合器片之间的压力始终存在,使得离合器不能完全分离,长时间摩擦会导致温度升高,摩擦系数降低,最终导致打滑。而其他选项虽然可能导致离合器工作不正常,但不是直接导致打滑的主要原因。
A. A、-30℃~65℃
B. B、-20℃~65℃
C. C、-10℃~65℃
D. D、10℃~65℃
解析:移动供气源是一种用于为消防员或救援人员提供呼吸空气保护的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都能使用,比如火灾现场或者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这类设备通常设计有广泛的使用温度范围,以确保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工作。
解析各选项:
A. -30℃~65℃:此温度范围表示该设备可以在极冷到相当热的环境下使用。
B. -20℃~65℃:与A相比,此范围的低温端较高。
C. -10℃~65℃:此范围的低温端进一步升高。
D. 10℃~65℃:此范围仅包括从温和到高温的环境,不适用于寒冷条件。
正确答案是A,因为移动供气源需要在极端寒冷和高温环境下都能够正常运作,以适应各种可能的救援场景。-30℃~65℃的使用温度范围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环境条件,确保设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保护。
A. A、1
B. B、2
C. C、5
D. D、1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移动供气源气密性能试验后压力表压力指示值下降值判断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的规定标准,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压力下降值。
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其压力表的压力指示值在1分钟内的下降值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1 MPa:这个值相对较小,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的正常压力下降范围。
B. 2 MPa:此选项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压力下降范围,符合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的常规标准。在气密性试验中,考虑到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小泄漏或压力波动,2 MPa的下降值是一个合理的判断标准。
C. 5 MPa:这个值相对较大,如果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压力表的压力指示值在1分钟内下降5 MPa,可能表明系统存在较大的泄漏问题,不符合气密性能的要求。
D. 10 MPa:同样,这个值过大,远远超过了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压力下降范围。
综上所述,根据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的常规标准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确定在1分钟内,其压力表的压力指示值下降值应不大于2 MPa。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2 MPa)。这个值既考虑了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微小泄漏或压力波动,又符合移动供气源在气密性能试验后的正常标准。
A. A、1
B. B、2
C. C、3
D. D、4
解析:选项解析:
A. 1:如果每次只更换1个空瓶,那么在更换过程中,供气可能会中断,因为其他气瓶也可能同时接近耗尽状态。
B. 2: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移动式供气源通常会设计成能够确保在更换一定数量的空瓶时,仍然有足够的气瓶在供气,以保持供气不中断。一般情况下,移动式供气装置会设计成在更换两个气瓶时,另外两个仍在工作,确保供气连续性。
C. 3:如果更换3个空瓶,那么只剩下1个气瓶在工作,风险较高,因为如果这个气瓶也耗尽,供气将会中断。
D. 4:更换所有4个气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供气中断,因为没有气瓶在更换期间继续供气。
为什么选择B: 选择B是因为移动式供气源的设计通常包括至少两个气瓶作为一组同时供气,以便在更换另外两个气瓶时,可以确保供气不中断。这种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因此,正确答案是B,每次允许更换2个空瓶而不中断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