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112、关于闪点与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A、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B、B、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低

C、C、闪点与火灾危险性无关

D、D、闪点高于常温,火灾危险性与常温有关

答案:AB

解析:选项解析:

A.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闪点是指液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遇到火源时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闪点低的液体更容易挥发,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形成可燃蒸气,火灾危险性自然更大。

B. 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低: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与选项A相对,闪点高的液体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挥发形成可燃蒸气,因此相对更不容易在常规条件下发生火灾。

C. 闪点与火灾危险性无关:这个选项是错误的。闪点是衡量液体化学品火灾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火灾危险性直接相关。

D. 闪点高于常温,火灾危险性与常温有关:这个选项是模糊且不完全正确的。虽然液体的闪点高于常温意味着在常温下它不会轻易挥发燃烧,但火灾危险性不仅仅与常温有关,还与液体的存储条件、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

选项A和B分别正确描述了闪点与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即闪点低的液体更容易燃烧,火灾危险性更大;而闪点高的液体相对不易燃烧,火灾危险性较低。这两个选项是互补的,共同完整地描述了闪点与火灾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AB。选项C和D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不完整的描述,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13、典型的室内火灾根据温度变化可分为()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5-b17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4、划分防烟分区的措施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6-205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5、初始隔离距离和下风向疏散距离主要依据化学品的吸入毒性危害确定,化学品的吸入毒性危害越大,其()越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6-8396-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6、加油员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6-e76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7、加油站应杜绝的明火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7-49c5-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8、加油站爆炸的特点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7-ac0e-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9、动火作业指企业所属厂区内、外各种油气管道、化工管道、设备、公用工程系统的各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8-0e1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0、化学事故发生现场情况的诊断,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程度、毒物的种类和毒性,有无()等现场情况分析可能致伤致病的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8-7df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即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8-e0d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2、化学事故救援中,应根据()选择相对应的洗消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9-426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12、关于闪点与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A、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B、B、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低

C、C、闪点与火灾危险性无关

D、D、闪点高于常温,火灾危险性与常温有关

答案:AB

解析:选项解析:

A.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闪点是指液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遇到火源时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闪点低的液体更容易挥发,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形成可燃蒸气,火灾危险性自然更大。

B. 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低: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与选项A相对,闪点高的液体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挥发形成可燃蒸气,因此相对更不容易在常规条件下发生火灾。

C. 闪点与火灾危险性无关:这个选项是错误的。闪点是衡量液体化学品火灾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火灾危险性直接相关。

D. 闪点高于常温,火灾危险性与常温有关:这个选项是模糊且不完全正确的。虽然液体的闪点高于常温意味着在常温下它不会轻易挥发燃烧,但火灾危险性不仅仅与常温有关,还与液体的存储条件、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

选项A和B分别正确描述了闪点与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即闪点低的液体更容易燃烧,火灾危险性更大;而闪点高的液体相对不易燃烧,火灾危险性较低。这两个选项是互补的,共同完整地描述了闪点与火灾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AB。选项C和D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不完整的描述,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13、典型的室内火灾根据温度变化可分为()阶段。

A. A、初起阶段

B. B、发展阶段

C. C、下降阶段

D. D、轰燃阶段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典型室内火灾发展过程的理解。室内火灾的发展通常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对于灭火和逃生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A. 初起阶段:这是火灾刚刚开始的阶段,火源较小,烟雾量不大,是扑灭火灾的最佳时机。

B. 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火势逐渐增大,温度上升,燃烧面积扩大,烟雾增多,此时火灾可能变得难以控制。

C. 下降阶段:随着可燃物减少或灭火措施生效,火势减弱,温度开始下降,火灾进入衰减期。

D. 轰燃阶段:虽然轰燃是一个关键且危险的阶段,指的是当室内表面大部分卷入火焰,导致整个空间瞬间全面燃烧的情况,但它并不是所有室内火灾都会经历的阶段,并且它更像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现象,而非典型的发展阶段的一部分。

因此,答案选择ABC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典型的室内火灾发展的主要连续阶段:从初起、发展到下降。轰燃(D)虽然重要,但不是每个火灾都会发生,而且它更常被视为一种特定的现象而不是常规的火灾发展阶段之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5-b17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4、划分防烟分区的措施有()。

A. A、挡烟垂壁

B. B、隔墙

C. C、隔断

D. D、固定家具

E. E、结构梁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工程知识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如何划分防烟分区的措施。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挡烟垂壁:挡烟垂壁是一种常用的防烟分隔措施,它能在火灾时有效地阻挡烟气的横向流动,将火灾产生的烟雾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从而保护其他区域免受烟雾侵扰。这是划分防烟分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A选项正确。

B. 隔墙:隔墙在消防设计中也常用于划分不同的空间或区域,包括防烟分区。它能够有效阻隔火势和烟气的蔓延,保护建筑内部的其他部分。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隔断:虽然隔断在室内设计中常用于划分空间,但它在消防上并不具备像挡烟垂壁或隔墙那样的防烟分隔功能。隔断的材质和结构往往不能有效阻挡火灾产生的烟雾,因此C选项错误。

D. 固定家具:固定家具如桌子、椅子等,虽然它们在室内空间中占据一定位置,但并不具备防烟分隔的功能。在火灾发生时,这些家具无法有效阻挡烟气的蔓延,因此D选项错误。

E. 结构梁:在特定的建筑结构中,结构梁也可以作为划分防烟分区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大开间、无吊顶的空间中,结构梁可以自然形成防烟分区,通过其下方的空间来阻挡烟气的流动。因此,E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划分防烟分区的措施包括挡烟垂壁(A)、隔墙(B)和结构梁(E)。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在火灾时限制烟气的流动,保护建筑内部的其他区域。因此,正确答案是AB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6-205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5、初始隔离距离和下风向疏散距离主要依据化学品的吸入毒性危害确定,化学品的吸入毒性危害越大,其()越大。

A. A、最终隔离距离

B. B、初始隔离距离

C. C、下风向疏散距离

D. D、上风向疏散距离

解析:选项解析:

A. 最终隔离距离:这个选项指的是事故后期为防止污染物扩散所需保持的距离,与化学品吸入毒性危害的初始判断无关。

B. 初始隔离距离:这个选项指的是事故发生初期,为避免人员受到化学品吸入毒性危害而应立即保持的安全距离。吸入毒性危害越大,为了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初始隔离距离需要设置得更远。

C. 下风向疏散距离:这个选项指的是在化学品泄漏时,为确保下风向区域人员安全,需要疏散的距离。吸入毒性危害越大的化学品,其影响范围更广,因此下风向疏散距离也会更大。

D. 上风向疏散距离:这个选项与化学品吸入毒性危害关系不大,因为上风向区域通常认为相对安全,疏散距离不会因为化学品毒性而改变。

为什么选择BC: 选择B和C的原因是,根据化学品的吸入毒性危害来确定初始隔离距离和下风向疏散距离是确保人员安全的关键措施。毒性越大的化学品在泄漏时,对周围人员造成的威胁范围更广,因此需要更大的初始隔离距离和下风向疏散距离来保障人员的安全。这两个距离直接关联到化学品吸入毒性危害的程度,因此BC是正确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6-8396-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6、加油员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A、上岗时应穿防静电工装

B. B、加油车进站停稳发动机熄火后,才能开始加油

C. C、不应直接向塑料桶等非金属容器加注汽油

D. D、加油车应接好接地线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加油员在进行加油作业时应该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下面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A. 上岗时应穿防静电工装

解析:防静电工装可以防止静电积累,减少因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这是必要的安全措施之一。
是否正确:正确。

B. 加油车进站停稳发动机熄火后,才能开始加油

解析:发动机运行时可能会产生火花或其他引燃源,因此熄火可以降低起火风险。
是否正确:正确。

C. 不应直接向塑料桶等非金属容器加注汽油

解析:塑料桶等非金属容器不能有效地导除静电,如果在加注汽油过程中产生静电,可能会导致火灾或爆炸。
是否正确:正确。

D. 加油车应接好接地线

解析:虽然接地线有助于防止静电积累,但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操作规程内容组合,并且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使用接地线,尤其是在现代加油设备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静电防护设计的情况下。
是否正确:此选项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本题的给定答案中并未包含它。

根据题目的给定答案ABC,这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而选项D虽然也有其道理,但在本题的语境下未被选为正确答案。因此,最终的答案是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6-e76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7、加油站应杜绝的明火包括()。

A. A、生活用火

B. B、维修用火

C. C、打火机和烟头

D. D、强光和热辐射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加油站安全管理的选择题,主要考察加油站应杜绝的明火类型。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生活用火:加油站是储存和销售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生活用火如做饭、取暖等可能产生明火或高温,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生活用火在加油站是严格禁止的。

B. 维修用火:维修作业中可能使用到焊接、切割等产生明火的工具,这些明火源在加油站内同样具有极高的火灾和爆炸风险。因此,维修用火在加油站也是被严格禁止的。

C. 打火机和烟头:打火机和烟头虽小,但都是明火源,且容易在不经意间被忽视。在加油站内,这些微小的明火源也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因此,打火机和烟头在加油站内是被严格禁止的。

D. 强光和热辐射:虽然强光和热辐射可能使某些物质升温,但它们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明火。在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中,主要关注的是明火源和高温源,而强光和热辐射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足以直接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中“应杜绝的明火”不符。

综上所述,加油站应杜绝的明火包括生活用火、维修用火以及可能产生明火的物品如打火机和烟头。因此,正确答案是A、B、C。这些明火源在加油站内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必须严格禁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7-49c5-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8、加油站爆炸的特点有()。

A. A、震荡作用

B. B、冲击波

C. C、碎物打击

D. D、造成火灾

解析:选项解析:

A. 震荡作用:加油站爆炸时,爆炸产生的能量会以波的形式传播开来,造成周围建筑和设施的震荡,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B. 冲击波: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形成冲击波,这是爆炸的主要破坏力之一,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损毁。

C. 碎物打击: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将周围的碎片、碎片以高速抛射出去,这些碎物可以击中人体或其他物体,造成二次伤害。

D. 造成火灾:加油站储存的燃油在爆炸时可能会被引燃,导致火灾的发生,火灾会进一步扩大事故的破坏范围。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是ABCD,因为加油站爆炸确实会同时具备这四个特点。加油站储存的燃油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爆炸,一旦爆炸,上述的震荡作用、冲击波、碎物打击和火灾都会发生,共同构成加油站爆炸的主要危害。因此,正确答案是包含所有这些特点的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7-ac0e-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9、动火作业指企业所属厂区内、外各种油气管道、化工管道、设备、公用工程系统的各种()。

A. A、电磁炉做饭

B. B、明火作业

C. C、明火取暖

D. D、明火照明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动火作业”概念的理解。“动火作业”通常指的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解析各个选项如下:

A选项(电磁炉做饭):电磁炉工作时不产生明火,它通过电磁感应使铁质锅底自身发热,不属于动火作业。
B选项(明火作业):直接指出是使用明火进行的作业,符合动火作业的定义。
C选项(明火取暖):使用明火来提供热量以保暖,这也属于动火作业的一种。
D选项(明火照明):用明火作为光源,同样属于动火作业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为BCD,因为这些选项都涉及到明火的应用,在有油气管道、化工管道等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环境中,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操作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而A选项中的电磁炉做饭并不涉及明火,所以不符合动火作业的定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8-0e1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0、化学事故发生现场情况的诊断,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程度、毒物的种类和毒性,有无()等现场情况分析可能致伤致病的原因。

A. A、燃烧

B. B、后勤保障

C. C、爆炸

D. D、坠落

E. E、撞击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事故现场情况诊断的题目,旨在考察对化学事故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的识别能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要求根据事故的性质、程度、毒物的种类和毒性,以及现场可能存在的其他情况,来诊断可能致伤致病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燃烧:燃烧是化学事故中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与易燃、易爆物质相关的事故。燃烧产生的火焰、高温和有毒烟雾都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因此是分析可能致伤致病原因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B.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虽然对于事故应对和救援至关重要,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后勤保障的缺失可能会影响救援效率,但不是直接致伤致病的原因,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爆炸:爆炸是化学事故中极具破坏力的现象,能够瞬间释放大量能量,造成冲击波、碎片飞散等严重后果。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现场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是分析致伤致病原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D. 坠落:在化学事故现场,由于结构破坏、地面不稳定或人员紧急疏散时的混乱,坠落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危险。高处坠落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因此也是分析致伤致病原因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E. 撞击:撞击同样是在化学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伤害源。无论是被飞散的碎片击中,还是在疏散过程中发生碰撞,都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因此,撞击也是分析致伤致病原因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综上所述,A、C、D、E四个选项均代表了化学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的直接因素,而B选项“后勤保障”则与直接致伤致病的原因无直接关联。

因此,正确答案是A、C、D、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8-7df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即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

A. A、实施应急处理

B. B、信息处置

C. C、报警与接警

D. D、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

解析:选项解析:

A. 实施应急处理:这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对泄漏、溢出事故的现场控制,以及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的紧急处置,是应对事故的关键步骤。

B. 信息处置:虽然信息处置在应急救援中非常重要,它涉及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等环节,但这个选项并不直接包括在题目中所列的“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

C. 报警与接警:这是应急救援的初始步骤,及时报警和接警是启动应急救援程序的前提,确保事故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从而采取后续的应急措施。

D. 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是实施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的人员保障,没有救援队伍的出动,上述措施无法执行。

为什么选择ACD:

题目问的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哪些方面,选项A、C和D涵盖了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火灾控制所需的行动和步骤。选项B虽然重要,但不直接对应题目中所列的具体应急救援措施,因此不选。正确答案是ACD,因为这三个选项直接关联到题干中所提到的应急救援的具体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8-e0d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2、化学事故救援中,应根据()选择相对应的洗消剂。

A. A、危险化学品的性质

B. B、危险化学品的状态

C. C、危险化学品的成分

D. D、危险化学品的颜色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在化学事故救援过程中选择洗消剂的原则。

解析各选项:

A. 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正确。不同的化学品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比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这些性质决定了应该使用何种类型的洗消剂来中和或清除这些化学品。
B. 危险化学品的状态:正确。化学品可能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不同状态需要采用不同的洗消方法和技术,因此这也影响了洗消剂的选择。
C. 危险化学品的成分:虽然了解成分有助于全面评估风险,但是直接用于决定洗消剂的选择不如选项A和B具体和直接。
D. 危险化学品的颜色:颜色通常不是选择洗消剂的主要依据,除非颜色与某种特定的警示标志相关联,但一般来说,这不是决定性因素。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B,因为洗消剂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化学品的基本性质(如是否易燃、是否有毒等)以及它们所处的状态(固态、液态还是气态),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清理和处置工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49-426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