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155、危险有害因素中的环境因素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作业环境不良。

A、A、室内

B、B、室外

C、C、地下

D、D、水下

答案:ABCD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危险有害因素中环境因素的理解,特别是关于生产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环境类型及其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解析各个选项:

A. 室内:室内作业环境可能因通风不良、照明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过大、有害气体或粉尘积聚等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室内环境是环境因素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B. 室外:室外作业环境同样存在多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如极端天气条件(高温、低温、暴雨、大风等)、地形复杂、交通繁忙、高空作业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室外作业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C. 地下:地下作业环境,如矿井、隧道、地下室等,通常存在照明不足、通风不畅、空间狭小、逃生困难等问题。此外,还可能存在地下水、有害气体、地质不稳定等潜在危险。因此,地下作业环境也是环境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D. 水下:水下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要求极高,同时存在着水压、水温、能见度低、水流湍急、海洋生物攻击等多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增加了水下作业的风险。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均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作业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因此,答案选择ABCD是正确的,因为它全面地涵盖了生产作业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因素。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56、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7-4a56-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7、危险物品是指()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7-af7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8、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8-0f1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9、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8-826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0、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隔离贮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8-f03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经()的气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9-50ab-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2、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扑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9-af2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3、发现燃气漏气时,正确的应急措施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a-17d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4、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a-a8db-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5、发生大量苯酚泄漏时,堵漏人员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b-176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55、危险有害因素中的环境因素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作业环境不良。

A、A、室内

B、B、室外

C、C、地下

D、D、水下

答案:ABCD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危险有害因素中环境因素的理解,特别是关于生产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环境类型及其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解析各个选项:

A. 室内:室内作业环境可能因通风不良、照明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过大、有害气体或粉尘积聚等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室内环境是环境因素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B. 室外:室外作业环境同样存在多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如极端天气条件(高温、低温、暴雨、大风等)、地形复杂、交通繁忙、高空作业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室外作业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C. 地下:地下作业环境,如矿井、隧道、地下室等,通常存在照明不足、通风不畅、空间狭小、逃生困难等问题。此外,还可能存在地下水、有害气体、地质不稳定等潜在危险。因此,地下作业环境也是环境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D. 水下:水下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要求极高,同时存在着水压、水温、能见度低、水流湍急、海洋生物攻击等多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增加了水下作业的风险。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均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作业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因此,答案选择ABCD是正确的,因为它全面地涵盖了生产作业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因素。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56、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有()。

A. A、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B.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 C、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

D. D、管理缺陷

解析:危险源辨识是指在消防作业或其他安全关键领域中,识别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这指的是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理条件或设备故障,如破损的设备、不当的存储方法等。这是危险源辨识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B.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如操作失误、忽视安全规程等。在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到人的行为因素。

C.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长期暴露在某些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职业病或中毒,如化学品泄漏、有害气体排放等。这也是辨识危险源的重要方面。

D. 管理缺陷:不充分或不适当的管理措施可能导致危险源未被识别或控制,如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足等。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可能导致危险的各个方面。选项A、B、C和D分别代表了可能导致危险的物理环境、人员行为、职业健康风险和管理问题,这些都是辨识危险源时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因为它涵盖了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7-4a56-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7、危险物品是指()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A. A、易燃易爆物品

B. B、危险化学品

C. C、放射性物品

D. D、可燃物品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危险物品概念的理解,具体涉及哪些类别的物品可以被定义为危险物品。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危险物品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或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的特殊物品。下面我们来解析每个选项:

A. 易燃易爆物品 - 这些物品在遇到火源或其他激发条件时容易燃烧或爆炸,如汽油、炸药等。这类物品显然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因此属于危险物品。

B. 危险化学品 - 包括有毒、腐蚀性、易燃、爆炸性等多种化学物质,如硫酸、氰化物等。这些化学品在不当使用或储存时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也是典型的危险物品。

C. 放射性物品 - 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材料,它们会自发地释放出射线,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并且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来处理和储存。放射性物品自然也属于危险物品范畴。

D. 可燃物品 - 虽然可燃物品确实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火灾,但这一类别过于宽泛,包括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木材、布料等。这些物品虽然能燃烧但并不一定都具备足够的危险性来被列入专业定义中的“危险物品”。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因为这三个选项所描述的物品类型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并且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中明确列为了危险物品。而D选项中的可燃物品则不一定全部符合危险物品的定义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7-af7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8、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是()。

A. A、现状调查

B. B、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C. C、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D. D、应急资源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危险辨识关键任务的选择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危险辨识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A. 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虽然在进行安全管理或风险评估时是一个重要环节,但它更多地是了解当前的状态或条件,而非直接针对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危险辨识更侧重于识别和预测潜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而非仅仅了解现状。因此,A选项不是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

B. 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这是危险辨识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我们可以评估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的影响范围,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B选项是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之一。

C. 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这同样是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危险辨识要求我们能够识别出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以便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C选项也是正确的。

D. 应急资源分析:虽然应急资源分析在应急管理和事故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并不属于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危险辨识主要关注于识别和预测潜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而应急资源分析则是在危险辨识之后,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B选项)和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8-0f1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9、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A. A、防火

B. B、防晒

C. C、隔热

D. D、防止超装

E. E、防止泄漏

解析:选项解析:

A. 防火: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防火,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B. 防晒:阳光直射可能导致气体容器温度升高,对于一些特定的气体,温度升高可能会增加其压力,导致容器破裂或气体泄漏,因此防晒是必要的。

C. 隔热:与防晒类似,隔热是为了避免外部热量导致气体温度升高,从而避免压力增加带来的风险。

D. 防止超装:气体在储存时如果超过容器设计的最大容量,会增加爆炸和泄漏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容量装载气体。

E. 防止泄漏:气体泄漏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因此在各个环节都应采取措施防止泄漏。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BCDE的原因在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包括火灾、爆炸、泄漏等。每个选项提到的注意事项都是为了规避这些风险而必须遵守的安全措施。只有综合考虑并严格遵守这些措施,才能确保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安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包含所有这些措施的ABCD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8-826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0、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隔离贮存。

A. A、爆炸物品

B. B、氧化剂

C. C、易燃物品

D. D、自燃物品

E. E、腐蚀性物品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规范方面的知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属于危险化学品,在存储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类型危险品的安全隔离,以防止发生事故。

A. 爆炸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在高温或高压下可能发生爆炸,如果与爆炸物品混存,则会增加爆炸风险,因此需要隔离。
B. 氧化剂:某些压缩气体本身就是氧化剂,而液化气体可能与氧化剂反应加剧火灾风险,故需隔离。
C. 易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有些是易燃气体,与易燃物品混存会加大火灾风险。
D. 自燃物品:自燃物品能够在常温下自行发热燃烧,与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接触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E. 腐蚀性物品:腐蚀性物品可能会对气罐造成损害,导致泄漏,因此也需要隔离存放。

答案为ABCDE的原因在于,上述所有选项中的物质都具有不同的潜在危险性,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混存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等)。为了确保安全,根据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这些物品都需要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开存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8-f03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经()的气体。

A. A、压缩

B. B、饱和

C. C、液化

D. D、加压溶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概念的理解。

A选项“压缩”:这是指通过减小气体所占的体积,从而增加其压力的过程。在压缩过程中,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减小,但气体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只是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A选项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定义中的一部分,正确。

B选项“饱和”:饱和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达到最大,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这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定义不符,因为这里讨论的是气体状态的改变,而非溶解过程。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液化”:液化是指气体在降温或加压的条件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后的气体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这也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定义中的一部分,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加压溶解”:虽然“溶解”一词在此处可能有些误导,但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加压的条件下,某些气体(如氨、氯等)可以与某些溶剂(如水、油等)形成稳定的溶液,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气体在高压下直接转变为液态(如液化石油气)。这里的“加压溶解”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在加压条件下气体状态的改变,包括液化。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9-50ab-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2、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扑救。

A. A、高压水流

B. B、雾状水

C. C、干砂土

D. D、二氧化碳

解析:选项解析:

A. 高压水流:对于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强腐蚀性物质,使用高压水流扑救可能会造成液体飞溅,增加危险面积,并且水流可能会与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加剧火势蔓延。

B. 雾状水:雾状水可以有效地覆盖燃烧物质,隔绝空气中的氧气,降低温度,减少烟雾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灭火方式。

C. 干砂土:干砂土可以覆盖燃烧的物质,隔绝氧气,阻止火势蔓延。对于液体化学品火灾,使用干砂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和液体化学品火灾,因为它能迅速覆盖燃烧区域,隔绝氧气,且不会像水那样与化学品发生反应。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B、C、D的原因是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隔绝氧气,阻止火势蔓延,并且不会像高压水流那样有可能导致危险情况的加剧。雾状水、干砂土和二氧化碳都是扑灭此类火灾的合适选择,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9-af2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3、发现燃气漏气时,正确的应急措施是()。

A. A、用明火检查漏气点

B. B、迅速关闭气源阀门

C. C、迅速打开门窗散发泄漏气体

D. D、撤离现场,到户外打电话报警

解析:正确答案为B、C、D。以下是各个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何选择这些答案:

A. 用明火检查漏气点 —— 错误选项。使用明火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燃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火源会发生爆炸或燃烧。

B. 迅速关闭气源阀门 —— 正确选项。这是处理燃气泄漏的第一步,目的是阻止更多的燃气泄露,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C. 迅速打开门窗散发泄漏气体 —— 正确选项。通过增加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燃气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同时有助于将燃气排出室外。

D. 撤离现场,到户外打电话报警 —— 正确选项。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开危险区域,并从安全地点拨打紧急电话通知相关部门前来处理。

综上所述,面对燃气泄漏时,应该采取关闭气源、通风稀释燃气浓度、安全撤离并报警等措施来保障人身安全。使用明火进行检查是绝对禁止的,因为这会增加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a-17d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4、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A、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 B、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

C. C、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D. D、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正确理解。

A项: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这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的首要任务,确保人员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因此,A项正确。

B项: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控制危害源是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和扩大的关键步骤,同时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应急措施。因此,B项正确。

C项: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危害的进一步扩散,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封闭、隔离可以防止危害物质扩散,洗消可以清除或降低危害物质的浓度。因此,C项正确。

D项: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这是事故后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步骤,通过监测和评估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以恢复环境和生态的原有状态。因此,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所有选项均正确,故答案为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a-a8db-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5、发生大量苯酚泄漏时,堵漏人员要()。

A. A、佩戴防毒面具

B. B、穿好防护服

C. C、用砂土将苯酚处理干净

D. D、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解析:选项解析:

A. 佩戴防毒面具:苯酚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吸入高浓度的苯酚蒸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佩戴防毒面具可以防止吸入苯酚蒸汽,保护堵漏人员的呼吸系统安全。

B. 穿好防护服:苯酚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接触后可能导致严重烧伤。穿戴防护服可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苯酚,减少受伤的风险。

C. 用砂土将苯酚处理干净:这是处理苯酚泄漏的一种方法,使用砂土可以吸收泄漏的苯酚,减少其蒸气的挥发和对环境的污染。

D.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直接接触泄漏的苯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必须避免直接接触,这是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BCD是因为每个选项都是针对苯酚泄漏情况下堵漏人员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每个措施都是必要的,没有重复或多余,共同构成了对堵漏人员进行全面保护的措施。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堵漏人员在处理苯酚泄漏事故时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5b-176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