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298、某市有机化工厂违反规定,将浓硝酸盛于塑料桶内,塑料桶受腐蚀后,硝酸流出,库内烟雾笼罩,仓库保管员将这些硝酸挪到库外放在露天工业萘垛附近,致使硝酸与工业萘接触起火。此案例说明硝酸在存放中不能与()接触。

A、A、水

B、B、碱金属

C、C、金属氧化物

D、D、硫酸

答案:ABC

解析:选项解析:

A. 水:虽然硝酸与水混合时会释放大量的热,但在这个案例中,问题不是由水引起的。然而,硝酸与水混合确实可以引起危险,尤其是在量大或浓度高的情况下。

B. 碱金属:碱金属(如钠、钾)与硝酸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这是硝酸存放中需要避免的。

C. 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与硝酸接触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热量和有害气体,从而增加火灾风险。

D. 硫酸:硝酸与硫酸一般不会直接反应导致火灾,但两者混合时可能会增强腐蚀性或产生有害气体。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 在这个案例中,硝酸因为不当存放导致塑料桶受腐蚀,硝酸流出并接触到工业萘,最终导致起火。虽然选项中的“水”不是直接原因,但硝酸与水混合的危险性是众所周知的,因此选项A也应当被考虑在内。选项B和C都是硝酸存放中需要避免的物质,因为它们与硝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正确答案是ABC,涵盖了可能导致危险的各种情况。选项D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但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危险。然而,根据题目的描述,ABC是最合适的答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299、某市造漆厂仓库存放的硝化棉自燃引起火灾,你认为下列物品能发生自燃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2-3330-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0、某炼油厂气体分流装置冷凝器盖头处发生泄漏,引发爆炸火灾。火势得到控制后,为防止常压下液化烃气化扩散,造成二次爆炸的危险,辖区消防队采取了()的方法,使残留在冷凝器内的液态烃燃烧干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2-969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1、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厂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大火持续了23个小时,18时许,101号储罐两只阀口喷出的气体呈白色火焰,并伴随着刺耳的尖叫声,罐体开始剧烈摇晃,这种情况预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2-fb7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2、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400m³的球形罐排污管根部阀门发生泄漏,大量液化石油气弥漫整个罐区,指挥员采取了()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3-652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3、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罐站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燃烧爆炸,救援队伍历经68个小时顽强奋战终将大火扑灭。你认为这场火灾中应采取()战法为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3-cc09-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4、某煤气公司第二液化石油气罐站储液20吨的4号罐顶部放散管和下部管线突然起火,火势猛烈,放散管倾斜,火焰直喷罐体上部。辖区中队到场后立即布置水枪阵地对该罐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指战员发现4号罐(),指挥员断定4号罐很快就会发生爆炸,果断的下达了撤退命令,防止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4-35c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5、某集团物流运输公司一辆载有40m³液化气的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因槽车内的液化气压力升高,车尾的安全阀泄压时,低温液化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致使泄压阀内弹簧冻结无法回位,此次泄漏事故处置措施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4-b065-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6、某高速公路一辆装载液化石油气槽车发生追尾,导致液化石油气槽车储罐邻近罐体的阀门发生泄漏,你认为应采用()进行堵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5-1719-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7、某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发生交通事故,载有20吨的液化天然气槽车发生严重泄漏,此案例泄漏处置的技术措施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5-7f6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8、根据“爆炸三角形”之说,可燃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5-e1e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298、某市有机化工厂违反规定,将浓硝酸盛于塑料桶内,塑料桶受腐蚀后,硝酸流出,库内烟雾笼罩,仓库保管员将这些硝酸挪到库外放在露天工业萘垛附近,致使硝酸与工业萘接触起火。此案例说明硝酸在存放中不能与()接触。

A、A、水

B、B、碱金属

C、C、金属氧化物

D、D、硫酸

答案:ABC

解析:选项解析:

A. 水:虽然硝酸与水混合时会释放大量的热,但在这个案例中,问题不是由水引起的。然而,硝酸与水混合确实可以引起危险,尤其是在量大或浓度高的情况下。

B. 碱金属:碱金属(如钠、钾)与硝酸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这是硝酸存放中需要避免的。

C. 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与硝酸接触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热量和有害气体,从而增加火灾风险。

D. 硫酸:硝酸与硫酸一般不会直接反应导致火灾,但两者混合时可能会增强腐蚀性或产生有害气体。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 在这个案例中,硝酸因为不当存放导致塑料桶受腐蚀,硝酸流出并接触到工业萘,最终导致起火。虽然选项中的“水”不是直接原因,但硝酸与水混合的危险性是众所周知的,因此选项A也应当被考虑在内。选项B和C都是硝酸存放中需要避免的物质,因为它们与硝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正确答案是ABC,涵盖了可能导致危险的各种情况。选项D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但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危险。然而,根据题目的描述,ABC是最合适的答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299、某市造漆厂仓库存放的硝化棉自燃引起火灾,你认为下列物品能发生自燃的有()。

A. A、硝化棉

B. B、白磷

C. C、褐煤

D. D、硫酸

解析:解析如下:

A. 硝化棉:硝化棉是一种极易氧化发热的物质,在存放过程中由于缓慢氧化作用会产生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且无法及时散发时,会导致其自燃。因此,硝化棉是可以自燃的。

B. 白磷:白磷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是放热反应,即使在室温下也能进行,如果条件合适(如干燥环境),白磷会因反应产生的热量而自燃。因此,白磷也是可以自燃的物质。

C. 褐煤:褐煤是一种煤炭,虽然通常需要点火才能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堆积过厚、通风不良等)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可能发生自燃。因此,褐煤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自燃。

D. 硫酸:硫酸本身并不具有自燃性。它是一种强酸,与许多物质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但这些反应通常不会自发地导致燃烧或自燃。因此,硫酸不是可以自燃的物质。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2-3330-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0、某炼油厂气体分流装置冷凝器盖头处发生泄漏,引发爆炸火灾。火势得到控制后,为防止常压下液化烃气化扩散,造成二次爆炸的危险,辖区消防队采取了()的方法,使残留在冷凝器内的液态烃燃烧干净。

A. A、控制燃烧

B. B、重点突破

C. C、周边冷却

D. D、强攻强打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在不同火灾场景下,消防队伍应采取的灭火策略。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背景:某炼油厂气体分流装置冷凝器盖头处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火灾。火势虽已得到控制,但关键在于防止常压下液化烃气化扩散,因为这可能引发二次爆炸。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控制燃烧:这一方法适用于处理可燃液体或气体的火灾,特别是当这些物质在开放空间或容器内时。通过控制燃烧,可以确保可燃物在受控条件下完全燃烧,从而避免其气化后扩散并引发更大的危险。在此场景中,控制燃烧可以确保冷凝器内残留的液态烃在可控条件下燃烧干净,防止其气化后扩散,因此A选项是合适的。

B. 重点突破:这一方法通常用于集中力量对火灾的主要部分或关键区域进行攻击,以迅速控制火势。但在此场景中,主要目标是防止液态烃气化扩散,而非迅速扑灭火灾,因此B选项不适用。

C. 周边冷却:虽然周边冷却不是直接针对液态烃燃烧的处理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确保周围设备或结构不会因高温而受损,从而防止火势扩大或引发新的危险。同时,周边冷却也有助于降低环境温度,减缓液态烃的气化速度,因此C选项也是合适的。

D. 强攻强打:这一方法通常用于火势猛烈、需要迅速控制的场合。但在此场景中,火势已得到控制,且主要目标是防止液态烃气化扩散,而非迅速扑灭火灾。因此,强攻强打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增加风险,D选项不适用。

综上所述,A选项“控制燃烧”和C选项“周边冷却”是适用于此场景的有效方法。它们既能确保液态烃在受控条件下燃烧干净,又能防止火势扩大或引发新的危险。因此,正确答案是A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2-969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1、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厂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大火持续了23个小时,18时许,101号储罐两只阀口喷出的气体呈白色火焰,并伴随着刺耳的尖叫声,罐体开始剧烈摇晃,这种情况预示()。

A. A、火焰即将熄灭

B. B、罐体要发生爆炸

C. C、救援人员组织合理后撤

D. D、液化石油气马上发生沸溢、喷溅现象

解析:选项解析:

A. 火焰即将熄灭:这个选项不正确。白色火焰和刺耳的尖叫声表明气体在剧烈燃烧,而不是即将熄灭。

B. 罐体要发生爆炸: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阀口喷出的白色火焰和罐体的剧烈摇晃是罐内压力增高的迹象,可能导致爆炸。

C. 救援人员组织合理后撤: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在观察到罐体出现异常情况时,为了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应当立即组织后撤。

D. 液化石油气马上发生沸溢、喷溅现象:这个选项虽然描述了一种可能的情况,但是“沸溢、喷溅”通常指的是液体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现象,而题目中提到的是气体燃烧,所以这个选项并不是最准确的描述。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BC,因为根据题目描述,储罐的异常现象(白色火焰、尖叫声、罐体摇晃)是罐内压力升高和潜在爆炸风险的明显迹象。因此,正确的应对措施是预测到罐体可能会发生爆炸(B),并立即组织救援人员后撤到安全区域(C),以确保人员安全。选项A和D都不准确描述了当前的情况和潜在的后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2-fb7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2、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400m³的球形罐排污管根部阀门发生泄漏,大量液化石油气弥漫整个罐区,指挥员采取了()措施。

A. A、关阀堵漏,切断气源

B. B、禁止火种,防止爆炸

C. C、疏散人员,防止伤亡

D. D、喷水稀释,加速扩散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液化石油气(LPG)泄漏事故中的应急处理措施。题目描述了一种紧急情况,即一个400立方米的球形罐排污管根部阀门泄漏,导致大量液化石油气弥漫罐区。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是综合性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关阀堵漏,切断气源:这是首要且最直接的措施,通过关闭泄漏点附近的阀门来阻止更多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减少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B. 禁止火种,防止爆炸: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可能会引发爆炸。因此,在泄漏区域及周边必须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以防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C. 疏散人员,防止伤亡:为了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需要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因气体泄漏造成的中毒或后续可能发生的爆炸对人员造成伤害。

D. 喷水稀释,加速扩散:通过喷水可以降低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浓度,帮助其更快地扩散和挥发,同时也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一定的防护,降低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减少爆炸的风险。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因为这些措施都是处理此类事故时应该采取的有效行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3-652d-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3、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罐站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燃烧爆炸,救援队伍历经68个小时顽强奋战终将大火扑灭。你认为这场火灾中应采取()战法为宜。

A. A、对燃烧罐实施冷却降温

B. B、对邻近罐降温保护

C. C、液化石油气转输

D. D、只负责燃烧罐,不管邻近罐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火灾救援策略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和液化石油气的特性来分析各个选项的合理性。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火灾地点: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罐站。
火灾原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并引起燃烧爆炸。
火灾特点:涉及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性,且火势可能蔓延至邻近罐。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对燃烧罐实施冷却降温:

液化石油气罐在燃烧过程中,罐体温度会急剧升高,有可能导致罐体破裂,进而引发更大的爆炸或泄漏。因此,对燃烧罐进行冷却降温是必要的,以防止罐体破裂,控制火势蔓延。此选项正确。

B. 对邻近罐降温保护: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性,且火势可能通过热辐射或火焰蔓延至邻近罐,因此对邻近罐进行降温保护是预防次生灾害的重要措施。此选项正确。

C. 液化石油气转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未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进行安全转输,可以减少火灾现场的潜在威胁,降低火势扩大的风险。此选项也是合理的应对措施。此选项正确。

D. 只负责燃烧罐,不管邻近罐:

这种策略忽视了火灾的潜在威胁和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在液化石油气罐站火灾中,邻近罐的安全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可能受到热辐射、火焰蔓延等威胁。因此,此选项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A、B、C三个选项都是针对液化石油气罐站火灾的合理应对措施,而D选项则忽视了火灾的复杂性和潜在威胁。

因此,答案是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3-cc09-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4、某煤气公司第二液化石油气罐站储液20吨的4号罐顶部放散管和下部管线突然起火,火势猛烈,放散管倾斜,火焰直喷罐体上部。辖区中队到场后立即布置水枪阵地对该罐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指战员发现4号罐(),指挥员断定4号罐很快就会发生爆炸,果断的下达了撤退命令,防止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A. A、响声突然增大

B. B、罐体剧烈颤动

C. C、火焰由白变红

D. D、响声由粗变尖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消防人员在处理液化石油气罐火灾时的应急判断能力。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响声突然增大 - 当液化石油气罐内部压力急剧升高时,罐体承受的压力增大,可能导致罐体材料发生变形或破裂,从而产生更大的响声。这是一个罐体可能即将爆炸的征兆。

B. 罐体剧烈颤动 - 罐体剧烈颤动通常意味着罐内压力不稳定,罐体可能正处在失控的边缘。这是另一个罐体可能即将爆炸的重要迹象。

C. 火焰由白变红 - 火焰颜色的变化虽然可以反映燃烧的温度变化,但这一现象本身并不直接指示罐体即将爆炸。火焰变红可能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燃烧不充分,不一定意味着爆炸即将发生。

D. 响声由粗变尖 - 响声的变化,特别是由粗变尖,通常表明罐体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结构可能正在接近崩溃的极限。这是罐体即将爆炸的一个警示信号。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D): 在这四个选项中,A、B和D都是罐体可能即将爆炸的直接迹象。这些迹象表明罐内压力正在迅速上升,罐体结构可能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从而有爆炸的风险。因此,指挥员根据这些迹象判断4号罐很快就会发生爆炸,并下达了撤退命令,以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选项C虽然描述了火焰的变化,但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爆炸预警信号,因此不包含在正确答案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4-35c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5、某集团物流运输公司一辆载有40m³液化气的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因槽车内的液化气压力升高,车尾的安全阀泄压时,低温液化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致使泄压阀内弹簧冻结无法回位,此次泄漏事故处置措施是()。

A. A、设定警戒区

B. B、消除火种,疏散群众

C. C、采取措施,制止泄漏

D. D、驱散气云,消除隐患

E. E、引火点燃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处理液化气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正确应急措施。以下是针对每个选项的简要解析以及选择该答案的原因:

A. 设定警戒区:这是处置任何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第一步,目的是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防止事故扩大。因此,设定警戒区是必要的。

B. 消除火种,疏散群众:液化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后如果遇到火源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疏散群众并确保区域内没有火源可以大大降低次生灾害的风险。

C. 采取措施,制止泄漏:这是解决泄漏事故的根本方法,需要专业人员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控制泄漏源,比如关闭阀门或者使用堵漏材料等。

D. 驱散气云,消除隐患:液化气泄漏形成的大范围气体云层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需要通过通风或其他方式驱散,减少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至安全水平。

E. 引火点燃:在某些情况下,当泄漏已经无法控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气云,并且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在受控条件下点燃泄漏气体以消耗掉可燃物,但这通常是一个最后手段,并且必须非常谨慎地执行。

综上所述,答案ABCDE涵盖了从初步响应到最终解决的一系列步骤,都是在面对此类事故时可能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引火点燃”的措施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它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实施,并且必须经过专业的风险评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4-b065-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6、某高速公路一辆装载液化石油气槽车发生追尾,导致液化石油气槽车储罐邻近罐体的阀门发生泄漏,你认为应采用()进行堵漏。

A. A、关阀止漏法

B. B、注水止漏法

C. C、冻结止漏法

D. D、带压止漏法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处理特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正确堵漏方法。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关阀止漏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阀门本身出现问题导致的泄漏。然而,在此情境中,描述的是“液化石油气槽车储罐邻近罐体的阀门发生泄漏”,但并未明确指出是阀门本身的问题,且由于追尾事故,可能伴随罐体或管道的损伤,单纯关闭阀门可能无法有效阻止泄漏,甚至可能加剧泄漏。因此,A选项不是最佳选项。

B. 注水止漏法:对于液化石油气这类易燃易爆的液体,注水止漏法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措施。通过向泄漏点周围注水,可以形成水幕或水封,阻止液化石油气的进一步泄漏,并降低泄漏区域的温度,减少爆炸和火灾的风险。因此,B选项是合适的。

C. 冻结止漏法:此方法适用于泄漏点较小且周围环境允许使用冷冻剂的情况。通过喷射冷冻剂使泄漏点周围的物质迅速冻结,从而封住泄漏点。在液化石油气泄漏的紧急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堵漏方法。因此,C选项也是正确的。

D. 带压止漏法:在无法立即关闭阀门或修复泄漏点的情况下,带压止漏法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它通过使用专业的带压堵漏工具或材料,在泄漏点周围形成密封层,阻止介质继续泄漏。这种方法在紧急情况下非常有用,可以为后续的修复工作争取时间。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考虑到液化石油气泄漏的紧急性和危险性,应采取多种可能的堵漏方法以确保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B、C、D选项。A选项虽然是一种常用的堵漏方法,但在此情境下可能不是最直接或最有效的方法。

注意:虽然原答案中包含了A选项,但根据题目描述和堵漏方法的适用性,我们可以推断A选项不是最佳或必要的选择。因此,这里的解释是基于题目描述和堵漏方法的实际应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5-1719-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7、某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发生交通事故,载有20吨的液化天然气槽车发生严重泄漏,此案例泄漏处置的技术措施有()。

A. A、喷雾稀释

B. B、砂土吸附

C. C、引流燃烧

D. D、堵漏处置

解析:选项解析:

A. 喷雾稀释:这是正确的技术措施之一。在液化天然气泄漏的情况下,使用水枪或喷雾装置进行稀释,可以降低气体浓度,减少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B. 砂土吸附:这个选项是错误的。砂土吸附通常用于泄漏的液体化学品,而不是气体。对于气体泄漏,特别是液化天然气这样的易燃气体,使用砂土吸附不仅无效,还可能因为砂土无法固定气体而造成气体扩散,增加风险。

C. 引流燃烧:在特定情况下,这可以是一个正确的措施。如果泄漏无法控制,且扩散的气体可能引起更大的火灾或爆炸,有时会选择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引流燃烧,以减少危害。

D. 堵漏处置:这也是正确的技术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泄漏点进行堵漏是首选措施,可以阻止更多气体泄漏,从而降低事故风险。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CD是因为这三个选项都是针对液化天然气槽车泄漏的有效处置技术措施。喷雾稀释可以降低气体浓度,引流燃烧可以在无法控制泄漏时作为最后手段,堵漏处置则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选项B不适用于气体泄漏的情况,因此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5-7f6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8、根据“爆炸三角形”之说,可燃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

A. A、可燃物

B. B、助燃物

C. C、激发能量

D. D、处于密闭容器内

解析:"爆炸三角形"理论认为,为了使可燃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爆炸三角":

A. 可燃物(Fuel):这是指任何能够燃烧的物质,例如天然气、汽油蒸气等。

B. 助燃物(Oxidant):通常是指氧气,但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支持燃烧的氧化剂。

C. 激发能量(Ignition Source):这是指足以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比如火花、高温表面或者静电放电等。

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缺失,爆炸就不会发生。因此,正确答案是ABC,因为这三个条件是发生爆炸的基本要素。至于选项D,“处于密闭容器内”,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密闭容器可能会增加爆炸的风险或影响爆炸的威力,但它并不是爆炸发生的必要条件。爆炸可以在开放空间中发生,只要上述三个条件都存在即可。因此D不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95-e1e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