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474、苯泄漏事故处置的行动要求主要有()。

A、A、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B、B、进入毒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一定要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C、C、有限空间内发生泄漏,有人中毒时,可使用移动排烟机送风配合施救行动

D、D、对吸入中毒人员,应迅速撤离染毒区至新鲜空气处

E、E、对皮肤受到污染的,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答案:ABCDE

解析:选项解析:

A. 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这是因为苯是一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蒸汽比空气重,会沿地面扩散。将指挥部和救援车辆停放在上风方向可以避免苯蒸汽直接飘向这些区域,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B. 进入毒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一定要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进入毒区的人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下的自救能力和抢险效率。充分的个人防护是必须的,以防止苯中毒。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可以降低空气中苯的浓度,减少中毒风险。

C. 有限空间内发生泄漏,有人中毒时,可使用移动排烟机送风配合施救行动:在有限空间内,通风是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重要手段。使用移动排烟机可以有效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有限空间,降低苯蒸气的浓度,有助于救援行动。

D. 对吸入中毒人员,应迅速撤离染毒区至新鲜空气处:吸入苯蒸汽可能导致严重中毒,迅速将中毒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是救援的基本原则。

E. 对皮肤受到污染的,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苯对皮肤有刺激性,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造成中毒。用大量清水冲洗可以迅速去除皮肤上的苯,减少吸收。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ABCDE选项均涵盖了苯泄漏事故处置的关键行动要求,每一个选项都是针对苯泄漏事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的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ABCDE是正确答案。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71、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33-f92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7、在生产场所,毒性易燃液体的蒸汽能通过人体的()进入体内,使人中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64-40c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7、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消耗的()等,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c-0eb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2、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ae3-9870-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3d-ff0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4、抢救烧伤人员时,不应把创伤面的水疱弄破,是为了避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e-676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67-753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91、警戒标识杆是用于火灾等灾害事故现场设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a36-8fd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7、照明装备按供电源分为使用()的照明装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98-dfc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474、苯泄漏事故处置的行动要求主要有()。

A、A、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B、B、进入毒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一定要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C、C、有限空间内发生泄漏,有人中毒时,可使用移动排烟机送风配合施救行动

D、D、对吸入中毒人员,应迅速撤离染毒区至新鲜空气处

E、E、对皮肤受到污染的,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答案:ABCDE

解析:选项解析:

A. 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这是因为苯是一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蒸汽比空气重,会沿地面扩散。将指挥部和救援车辆停放在上风方向可以避免苯蒸汽直接飘向这些区域,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B. 进入毒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一定要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进入毒区的人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下的自救能力和抢险效率。充分的个人防护是必须的,以防止苯中毒。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可以降低空气中苯的浓度,减少中毒风险。

C. 有限空间内发生泄漏,有人中毒时,可使用移动排烟机送风配合施救行动:在有限空间内,通风是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重要手段。使用移动排烟机可以有效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有限空间,降低苯蒸气的浓度,有助于救援行动。

D. 对吸入中毒人员,应迅速撤离染毒区至新鲜空气处:吸入苯蒸汽可能导致严重中毒,迅速将中毒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是救援的基本原则。

E. 对皮肤受到污染的,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苯对皮肤有刺激性,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造成中毒。用大量清水冲洗可以迅速去除皮肤上的苯,减少吸收。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ABCDE选项均涵盖了苯泄漏事故处置的关键行动要求,每一个选项都是针对苯泄漏事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的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ABCDE是正确答案。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71、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A. A、依法依规

B. B、实事求是

C. C、注重实效

D. D、科学严谨

解析:选项解析:

A. 依法依规:事故调查处理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调查和处理过程的合法性。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必要条件。

B. 实事求是:在事故调查处理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要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不偏不倚。

C. 注重实效:事故调查不仅仅是为了追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查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强调调查的实际效果。

D. 科学严谨:事故调查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因为事故调查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原则共同作用,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依法依规是基础,实事求是是态度,注重实效是目的,科学严谨是方法。四个原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处理事故,发挥事故调查的最大效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33-f92c-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7、在生产场所,毒性易燃液体的蒸汽能通过人体的()进入体内,使人中毒。

A. A、呼吸道

B. B、消化道

C. C、皮肤

D. D、和人体所佩戴的氧气呼吸器

解析:选项解析:

A. 呼吸道:正确。毒性易燃液体的蒸汽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当人们吸入这些蒸汽时,毒物会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中毒。

B. 消化道:正确。虽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如果毒性易燃液体接触到了食物或水源,并被人误食,也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造成中毒。

C. 皮肤:正确。许多毒性易燃液体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液体接触到皮肤,并且皮肤有破损或者液体具有足够的渗透性,毒物就可以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D. 和人体所佩戴的氧气呼吸器:错误。氧气呼吸器是为了保护使用者不吸入有害气体,提供干净的氧气。正常情况下,佩戴氧气呼吸器可以有效防止毒性蒸汽进入体内。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选择ABC是因为这三个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都是毒性易燃液体蒸汽进入人体的可能途径。而选项D所描述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防护措施,不是蒸汽进入人体的途径,因此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b64-40c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7、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消耗的()等,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A. A、燃料

B. B、灭火剂

C. C、器材

D. D、装备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条款的理解。题目询问的是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时,哪些费用应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解析各个选项:
A. 燃料:在扑救火灾过程中,消防车辆和其他设备可能会消耗燃料,如汽油、柴油等。这些费用是消防队执行灭火任务时的直接成本,因此应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B. 灭火剂:灭火剂是扑救火灾时不可或缺的物质,如干粉、泡沫、水等。这些灭火剂的使用成本也应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承担,因为它们是为了保护当地公共安全和财产而消耗的。

C. 器材:这里的“器材”可能指的是在灭火过程中可能损坏或消耗的消防器材,如消防水带、消防斧、呼吸器等。这些器材的损耗是消防队执行任务的直接结果,因此其费用应由火灾发生地政府补偿。

D. 装备:与器材类似,装备指的是消防队在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在扑救火灾过程中,这些装备可能会受到损坏或需要更换,因此其费用也应由火灾发生地政府承担。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消耗的燃料、灭火剂、器材和装备等费用,均应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c-0eb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2、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企业消防站灭火剂储备量应按不低于一次车载灭火剂总量2:1的比例确定

B. B、企业消防站灭火剂储备若邻近消防协作力量不能在15min内到达,储备量应增加1倍

C. C、根据保护对象适用的灭火剂类型,宜配各3%型水成膜泡沫、3%型或6%型抗溶性水成膜泡沫、6%型高倍数泡沫、ABC和D类干粉灭火剂

D. D、对于储各的泡沫灭火剂,应设置高位罐等快速装填设施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相关内容的理解。

A选项:“企业消防站灭火剂储备量应按不低于一次车载灭火剂总量2:1的比例确定”。这一说法并未在《意见》中明确提及,且比例“2:1”并非该文件规定的标准,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企业消防站灭火剂储备若邻近消防协作力量不能在15min内到达,储备量应增加1倍”。这一说法同样未在《意见》中找到直接依据,且“储备量应增加1倍”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文件精神,故B选项错误。

C选项:“根据保护对象适用的灭火剂类型,宜配备3%型水成膜泡沫、3%型或6%型抗溶性水成膜泡沫、6%型高倍数泡沫、ABC和D类干粉灭火剂”。这一说法符合《意见》中关于灭火剂配备的多样化、针对性要求,旨在确保消防队伍能够根据不同火灾类型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对于储存的泡沫灭火剂,应设置高位罐等快速装填设施”。这一要求旨在提高灭火效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补充灭火剂,符合《意见》中关于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的精神,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和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ae3-9870-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

A. A、发展中国家

B. B、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C. C、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

D. D、防灾减灾

解析:选项解析:

A. 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是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直接原因。

B. 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职责,但这并不是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基本国情出发点。

C. 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这是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直接原因。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灾害事故的多样性和频发性,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综合性的消防救援队伍来应对这些挑战。

D. 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是消防救援工作的一部分,但它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不仅限于消防救援队伍的组建。

选择答案C的原因: 根据《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组建这支队伍是为了应对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的实际情况,强化国家应急救援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选项C直接反映了这一重大决策背后的基本国情和直接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3d-ff03-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4、抢救烧伤人员时,不应把创伤面的水疱弄破,是为了避免()。

A. A、身体着凉

B. B、扩大影响

C. C、伤面污染

D. D、及时抢救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急救知识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各个选项,并找出最符合题目描述的答案。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在抢救烧伤人员时,关于水疱的处理方式。题目询问的是不应把创伤面的水疱弄破的原因。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身体着凉):这个选项与水疱的处理无直接关联。水疱的破裂与否,并不会直接导致身体着凉,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选项(扩大影响):这里的“扩大影响”表述模糊,且与水疱破裂的医学后果无直接联系。水疱的破裂更多关联到伤口的处理和感染风险,而非社会或心理层面的“影响”,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C选项(伤面污染):当烧伤部位的水疱被弄破时,伤口的表皮保护层被破坏,这会增加伤口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伤口被污染的风险。污染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延缓愈合过程,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高度相关,是正确答案。

D选项(及时抢救):这个选项与水疱的处理方式无直接联系。及时抢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到急救的多个方面,而水疱的破裂与否并不直接影响抢救的及时性,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不应把创伤面的水疱弄破,主要是为了避免伤面污染,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伤面污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de-6769-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A. A、事故风险

B. B、安全风险

C. C、异常工况

D. D、自然灾害

解析:选项解析:

A. 事故风险: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后果分析、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评估,以及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这符合题干中的描述。

B. 安全风险:虽然安全风险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风险之一,但它通常指的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风险。它并不完全符合题干中的“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的描述。

C. 异常工况:异常工况通常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工作状态,它可能是一个导致事故的诱因,但并不包含对事故后果的全面评估和防范措施的过程。

D. 自然灾害:这个选项指的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虽然它也需要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但它是特定类型的风险,不包含所有“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事故风险)是因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关于针对事故种类和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防范措施的全过程。题干中的描述明确指出需要识别危险因素、分析事故后果、评估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并提出控制措施,这些都是事故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因此,A选项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67-753f-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91、警戒标识杆是用于火灾等灾害事故现场设立()。

A. A、安全区

B. B、警戒区

C. C、隔离区

D. D、疏散区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现场标识杆用途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消防工作的常识和现场管理的实际需求,来判断警戒标识杆的主要作用。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安全区:安全区通常指的是远离危险源、相对安全的区域,而警戒标识杆的主要作用并非直接标识安全区,而是用来划定和区分不同功能的区域。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警戒区:警戒区是在灾害事故现场,为了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而特别划定的区域。警戒标识杆正是用于明确划定这一区域,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B选项与警戒标识杆的实际用途高度吻合。

C. 隔离区:虽然隔离区在灾害事故现场也可能存在,用于隔离危险源或污染物,但警戒标识杆的主要功能并非直接用于隔离,而是用于划定警戒范围。因此,C选项不是最直接相关的答案。

D. 疏散区:疏散区主要用于指引人员安全撤离,虽然这也是灾害事故现场管理的一部分,但警戒标识杆的主要作用并非直接标识疏散区。疏散通常通过其他更明确的指示标志(如疏散箭头、指示灯等)来实现。因此,D选项同样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警戒标识杆在火灾等灾害事故现场的主要用途是设立警戒区,以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和现场人员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警戒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a36-8fd5-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6、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 C、管理上的缺陷

D. D、环境的缺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事故隐患分类的题目,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描述的场景,并将其归类到正确的事故隐患类型中。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某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这明确指出了工人的一个具体行为——未戴安全帽作业。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工人的行为,即未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作业,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安全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B. 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选项通常指的是设备、设施或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老化、损坏或环境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题目中并未提及任何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这个选项不适用。

C. 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通常指的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或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虽然工人未戴安全帽可能与安全管理有关,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工人的具体行为,而非管理层面的问题,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D. 环境的缺陷:环境的缺陷通常指的是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题目中并未提及环境方面的任何问题,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适用。

综上所述,工人的未戴安全帽行为直接违反了安全规定,增加了事故风险,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答案是A:人的不安全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b-48e5-d45e-c070-20603eaf6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7、照明装备按供电源分为使用()的照明装备。

A. A、干电池(组)

B. B、蓄电池(组)

C. C、发电机(组)

D. D、墙壁电源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照明装备按照供电源分类的知识点。

解析如下:

A. 干电池(组):这是指常见的便携式电池,如碱性电池或碳性电池等,它们用于不需要长时间连续供电的小型灯具,例如手电筒或应急灯。
B. 蓄电池(组):这类电池可以多次充电使用,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供电且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如消防车上的应急照明系统。
C. 发电机(组):这是指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可以提供长时间稳定电力供应,适合于大型照明设备或在没有其他电源的情况下使用。
D. 墙壁电源:即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源,虽然也是一种供电方式,但是它不适合于需要移动或在无电网环境下的照明设备。

因此,答案是ABC,因为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都是独立的电源解决方案,适合于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而墙壁电源依赖于固定的电网,不适合所有情况特别是紧急救援或野外作业时的照明需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98-dfc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