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稳压膜片与排气阀
B、B、冷却罐
C、C、清净罐
D、D、干冰
E、E、氧气瓶组合
答案:ABCE
解析: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是一种为消防员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提供清洁氧气的装备,确保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正常呼吸。下面是对各选项的简要解析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答案:
A. 稳压膜片与排气阀:这部分用于维持呼吸器内部压力略高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即正压),防止外界污染空气进入呼吸系统。这是保证呼吸器正常工作的关键组件之一,因此是正确选项。
B. 冷却罐:在使用过程中,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可能会导致设备内部温度上升,冷却罐可以降低气体温度,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并可能对设备起到保护作用。这也是一个必要的部分,所以也是正确的。
C. 清净罐:通常装有吸收剂(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用于清除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以净化循环使用的氧气。这是呼吸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是正确选项。
D. 干冰: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不是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的标准组件。它不能用于此类设备中来净化空气或作为氧气源。因此,这不是正确选项。
E. 氧气瓶组合:氧气瓶是提供氧气的关键部分,没有氧气瓶,呼吸器就无法提供必要的氧气给使用者。所以这也是正确选项。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BCE。
A、A、稳压膜片与排气阀
B、B、冷却罐
C、C、清净罐
D、D、干冰
E、E、氧气瓶组合
答案:ABCE
解析: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是一种为消防员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提供清洁氧气的装备,确保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正常呼吸。下面是对各选项的简要解析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答案:
A. 稳压膜片与排气阀:这部分用于维持呼吸器内部压力略高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即正压),防止外界污染空气进入呼吸系统。这是保证呼吸器正常工作的关键组件之一,因此是正确选项。
B. 冷却罐:在使用过程中,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可能会导致设备内部温度上升,冷却罐可以降低气体温度,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并可能对设备起到保护作用。这也是一个必要的部分,所以也是正确的。
C. 清净罐:通常装有吸收剂(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用于清除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以净化循环使用的氧气。这是呼吸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是正确选项。
D. 干冰: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不是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的标准组件。它不能用于此类设备中来净化空气或作为氧气源。因此,这不是正确选项。
E. 氧气瓶组合:氧气瓶是提供氧气的关键部分,没有氧气瓶,呼吸器就无法提供必要的氧气给使用者。所以这也是正确选项。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BCE。
A. A、3
B. B、5
C. C、10
D. D、15
解析:选项解析:
A. 3分钟:冲洗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眼中的化学物质,不能有效减轻化学性伤害。
B. 5分钟:虽然比3分钟的时间长,但根据急救处理标准,通常认为这个时间仍然不足以彻底冲洗化学物质。
C. 10分钟:这是一个较为标准的急救处理时间,能够比较有效地冲洗掉眼中的化学物质,减少化学性损伤。
D. 15分钟:虽然冲洗时间更长可以更彻底,但是超过必要时间的冲洗可能会导致伤者不适,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延误其他必要的医疗救治。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的原因是,根据现行的急救指南,对于化学性眼灼伤,推荐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可以较为有效地去除眼部残留的化学物质,减少对眼部的伤害。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在冲洗时,还要注意拉开眼睑,确保冲洗到眼结膜上、下穹窿部,以彻底清除可能藏匿的化学物质。
A. A、25
B. B、30
C. C、35
D. D、4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消防器材规格的选择题,特别是针对战斗班常用的消防安全绳长度的考察。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25米:这个长度对于某些消防应用场景可能足够,但在需要更长距离作业的战斗班任务中,可能显得不足。此外,题目明确询问的是“战斗班用”的消防安全绳,通常这种绳索需要更长的长度以应对多样化的救援场景。
B. 30米:虽然比25米更长,但在某些特殊或复杂的救援任务中,可能仍然不够灵活或足够长。战斗班在执行任务时,往往需要更长的绳索来确保安全和效率。
C. 35米:这个长度是战斗班常用消防安全绳的一个标准长度,足以应对大多数消防和救援任务。它提供了足够的长度,使消防员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灵活操作,确保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 40米:虽然这个长度更长,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需要这么长的绳索。此外,过长的绳索也可能增加操作的复杂性和不便。
综上所述,考虑到战斗班在执行任务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消防安全绳的实用性和便携性,35米是一个既实用又灵活的长度,能够满足大多数消防和救援任务的需求。
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即战斗班用消防安全绳长度为35米。
A. A、国家
B. B、省
C. C、市
D. D、县
解析:选项解析:
A. 国家:此选项不完全正确。国家层面主要负责制定政策、规划以及监督指导,并不直接设立消防救援总队、支队等。
B. 省:此选项正确。根据《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在省级设立消防救援总队。
C. 市:此选项正确。在市级设立消防救援支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救援工作。
D. 县:此选项正确。在县级根据需要设立消防救援大队或中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救援工作。
为什么选择BCD:
根据《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组建是在国家、省、市、县四级进行的。其中,省、市、县三级分别设立消防救援总队、支队、大队(或中队)。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A. A、氢蚀
B. B、裂变
C. C、蠕变
D. D、蜕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氢气在高温下对金属的特殊作用。
A选项“氢蚀”:在高温环境下,氢气与金属接触时,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对氢敏感的金属,如钢等。这种由氢气引起的金属腐蚀被称为氢蚀。氢蚀会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从而可能引发裂纹、泄漏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因此,A选项与题目描述相符。
B选项“裂变”:裂变是原子核在特定条件下(如受到中子轰击)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原子核的过程,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个过程与氢气对金属的作用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蠕变”:蠕变是指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缓慢增长的现象。虽然蠕变是材料在高温下的一种重要行为,但它并不是由氢气直接引起的,因此C选项与题目描述不符。
D选项“蜕变”:蜕变一词通常用于描述生物体(如昆虫、爬行动物等)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形态或生理上的变化,或者用于描述物质(如放射性元素)因衰变而发生的性质变化。它与氢气对金属的作用无关,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选项“氢蚀”。
A. A、0.05
B. B、0.06
C. C、0.08
D. D、0.1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红外热像仪技术规格的选择题。我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目前最先进红外热像仪能达到的最低温度灵敏度。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和选项:
题目询问的是目前最先进的红外热像仪的温度灵敏度。
温度灵敏度是衡量红外热像仪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温度变化。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0.05℃:这个选项表示红外热像仪能检测到0.05℃的微小温度变化,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可能达到的,并且代表了较高的性能水平。
B. 0.06℃:虽然这也是一个很小的温度变化,但相比A选项,其灵敏度稍低。
C. 0.08℃:这个灵敏度进一步降低,不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
D. 0.1℃:这个灵敏度是四个选项中最高的,意味着仪器能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大,不符合“最先进”的描述。
综上所述,考虑到红外热像仪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性能指标,0.05℃的温度灵敏度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因此,答案是A选项,即目前最先进的红外热像仪,其温度灵敏度可达0.05℃。
所以,正确答案是A。
A. A、5MPa
B. B、10MPa
C. C、15MPa
D. D、20MP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液压系统中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选项解析如下:
A. 5MPa:这个选项错误,因为在两个溢流阀串联的情况下,泵的出口压力不会仅仅由第一个溢流阀(5MPa)决定。溢流阀的作用是维持系统压力不超过设定值,但在此情况下,第二个溢流阀会影响最终的出口压力。
B. 10MPa: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虽然第二个溢流阀的调整压力是10MPa,但是第一个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为5MPa,它会首先发挥作用。
C. 15MPa: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两个溢流阀串联的情况下,泵的出口压力将由两个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之和决定。第一个溢流阀调整压力为5MPa,第二个为10MPa,因此泵的出口压力为5MPa + 10MPa = 15MPa。
D. 20MPa:这个选项错误,因为溢流阀的调整压力是固定的,不会相互叠加为两倍。
为什么选C:在液压系统中,当多个溢流阀串联时,系统的最大压力是这些溢流阀调整压力的总和。因此,当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0MPa的溢流阀串联时,泵的出口压力为这两个压力之和,即15MPa。所以正确答案是C。
A. A、备用的空气呼吸器必须每半年进行检查,或按能确保呼吸器在需要使用时能正常工作的频率检查
B. B、关闭空气呼吸器瓶阀时,不要猛力旋转手轮,否则可能导致瓶阀阀垫的损坏,影响瓶阀的密封性能
C. C、清洗消毒面罩时,在温水(最高温度43℃)加入中性肥皂液或清洁剂(如:餐具用洗洁剂)进行洗涤,然后用净水彻底冲洗干净
D. D、空气呼吸器应放入器材箱或存放于专用储存室,室温0℃~30℃,相对湿度40%~80%,并远离腐蚀性气体
解析:选项A:备用的空气呼吸器必须每半年进行检查,或按能确保呼吸器在需要使用时能正常工作的频率检查。解析:这个选项表述错误。根据相关规定,空气呼吸器的检查维护周期通常是每季度一次,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因此,每半年检查的频率可能不够。
选项B:关闭空气呼吸器瓶阀时,不要猛力旋转手轮,否则可能导致瓶阀阀垫的损坏,影响瓶阀的密封性能。解析: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猛力旋转手轮确实有可能损坏瓶阀的阀垫,影响密封性能,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平稳旋转手轮。
选项C:清洗消毒面罩时,在温水(最高温度43℃)加入中性肥皂液或清洁剂(如:餐具用洗洁剂)进行洗涤,然后用净水彻底冲洗干净。解析: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使用不超过43℃的温水和中性清洁剂清洗面罩可以避免对面罩材料造成损害,确保消毒效果。
选项D:空气呼吸器应放入器材箱或存放于专用储存室,室温0℃~30℃,相对湿度40%~80%,并远离腐蚀性气体。解析:这个选项同样是正确的。空气呼吸器的储存条件确实应该符合这些要求,以保障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根据上述解析,错误的表述是选项A,所以答案是A。
A. A、一人双手固定伤病员头部两侧牵引颈部
B. B、一人双手牵引伤病员双踝
C. C、两人双手平托伤病员肩背部和腰臀部,将伤病员托出坑道
D. D、交于坑道外人员将伤病员搬出
解析:对于这道题目,虽然原始答案给出了ABCD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在实际操作和理论严谨性上,我们需要对各个选项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估。不过,按照题目设定和常见的救援操作原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 一人双手固定伤病员头部两侧牵引颈部: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在处理有颈部损伤或疑似损伤的伤病员时的一种谨慎操作方法。通过固定头部并牵引颈部,可以减少在移动过程中对颈部的进一步伤害。这是正确的。
B. 一人双手牵引伤病员双踝:
此方法通常用于伤病员能够自主或部分自主移动下肢,且下肢无严重损伤的情况下。虽然它可能不是所有情况下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如果伤病员下肢有严重损伤),但在某些情境下,如狭窄坑道且伤病员下肢相对完好时,这可能是可行的。然而,它必须与其他稳定措施(如固定头部和上身)结合使用,以确保整体安全。因此,这个选项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视为正确。
C. 两人双手平托伤病员肩背部和腰臀部,将伤病员托出坑道:
这是一个标准的、被广泛接受的搬运伤病员的方法,特别是在需要保护伤病员脊柱的情况下。两人合作,一人托住肩背部,另一人托住腰臀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脊柱的扭曲和压迫,是处理疑似脊柱损伤伤病员的正确方法。这个选项无疑是正确的。
D. 交于坑道外人员将伤病员搬出: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一个协调过程,即坑道内的人员将伤病员稳定并准备好后,交给坑道外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搬运或治疗。这在实际救援中是非常常见的做法,可以确保在转移过程中伤病员得到持续的稳定和保护。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虽然各选项在特定情境下的适用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按照题目设定的“狭窄坑道伤病人搬出的方法”这一宽泛主题,ABCD四个选项都可以被视为在某种条件下正确的做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坑道的条件以及可用的资源来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
注意:这里对B选项的解释是基于一种较为宽泛的理解,即在特定条件下(如伤病员下肢相对完好,且需要快速转移)它可能是可行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涉及脊柱或颈部损伤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更为稳妥的搬运方法(如C选项)。
A. A、上风
B. B、下风
C. C、侧上风
D. D、侧下风
解析:选项解析:
A. 上风:指风从火灾现场吹向消防员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烟雾和有毒气体将被风吹离消防员,减少消防员吸入有毒气体的风险。
B. 下风:指风从消防员吹向火灾现场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烟雾和有毒气体会被风吹向消防员,增加消防员吸入有毒气体的风险。
C. 侧上风:指风从火灾现场的侧面吹过,但主要还是从消防员的侧上方吹过。这可以减少一些烟雾和有毒气体对消防员的直接影响,但效果不如上风方向。
D. 侧下风:指风从火灾现场的侧面吹过,但主要还是从消防员的侧下方吹来。这可能会使烟雾和有毒气体向消防员方向扩散,增加风险。
为什么选择A:
在扑救有毒区域的火灾时,选择上风方向(A)进攻为主的原则,是因为这样可以确保烟雾和有毒气体被风吹离消防员,最大程度地保护消防员的安全。同时,上风方向可以更有效地将水流射向火源,提高灭火效率。因此,在不影响火灾扑救效果的前提下,坚持从上风方向进攻是最佳选择。
A. A、0.5
B. B、1
C. C、1.5
D. D、2
解析:选项解析:
A. 0.5小时:这个时间过短,可能无法确保止血效果,尤其是在急救情况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稳定伤员状况并进行转运。
B. 1小时: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时间,既保证了止血的紧急性,又考虑到了尽快转运伤员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止血带不应长时间缚扎,以免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C. 1.5小时:这个时间开始偏长,虽然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接受,但一般不推荐,因为长时间缚扎止血带会增加组织损伤的风险。
D. 2小时:这个时间过长,超过了常规推荐的最大安全时限,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组织损伤。
为什么选择B:
根据急救常识和消防队伍的培训标准,止血带缚扎的最佳时间通常不超过1小时。这是因为缚扎止血带虽然可以阻止出血,但同时也会阻断血流,导致缚扎部位以下组织的缺血。如果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截肢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确保止血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尽快将伤员送至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处理。所以,正确答案是B,即不超过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