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搜索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131、危险化学品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危害可能有()。

A、A、冻伤

B、B、中毒

C、C、化学爆炸打击

D、D、噪声

E、E、烫伤

答案:ABCDE

解析:选项解析:

A. 冻伤 - 危险化学品中包含一些液化气体或冷冻化学品,这些物质在泄漏时可能会造成皮肤和组织的冻伤。

B. 中毒 - 许多危险化学品具有毒性,应急救援人员在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系统吸收有毒物质,导致中毒。

C. 化学爆炸打击 - 危险化学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爆炸,对附近的人员造成打击伤害。

D. 噪声 - 爆炸或火灾等紧急情况可能会产生高分贝噪声,对救援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

E. 烫伤 - 许多化学品泄漏时会伴随高温,接触到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烫伤。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BCDE是因为每一个选项都代表了一种危险化学品可能对应急救援人员造成的具体危害。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面对的危险化学品多种多样,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风险,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和预防这些危害。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应急救援人员认识到在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自身安全。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32、危险化学品是指()感染、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e-0ee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3、反复侦察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变化,以便火场指挥员(),掌握灭火战斗的主动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e-7b9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4、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扑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e-d89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5、发生火灾后,应及时、准确地报告火警,报告火警时,应讲清()等,并说出起火部位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然后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f-41c4-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6、发生爆炸品火灾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f-a76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7、发生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0-3416-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8、发生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0-9ea4-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9、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适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等气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1-07c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0、可燃气体检测仪用于监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1-6cd1-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1、可燃粉尘车间采取()等措施,可降低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1-df91-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消防救援
>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131、危险化学品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危害可能有()。

A、A、冻伤

B、B、中毒

C、C、化学爆炸打击

D、D、噪声

E、E、烫伤

答案:ABCDE

解析:选项解析:

A. 冻伤 - 危险化学品中包含一些液化气体或冷冻化学品,这些物质在泄漏时可能会造成皮肤和组织的冻伤。

B. 中毒 - 许多危险化学品具有毒性,应急救援人员在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系统吸收有毒物质,导致中毒。

C. 化学爆炸打击 - 危险化学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爆炸,对附近的人员造成打击伤害。

D. 噪声 - 爆炸或火灾等紧急情况可能会产生高分贝噪声,对救援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

E. 烫伤 - 许多化学品泄漏时会伴随高温,接触到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烫伤。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BCDE是因为每一个选项都代表了一种危险化学品可能对应急救援人员造成的具体危害。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面对的危险化学品多种多样,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风险,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和预防这些危害。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应急救援人员认识到在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自身安全。

Scan me!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竞赛理论考试参考题库
相关题目
132、危险化学品是指()感染、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 A、有爆炸

B. B、易燃

C. C、毒害

D. D、腐蚀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危险化学品定义的理解。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感染以及放射性等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的化学物质。这些特性使得这类化学品在不当处理时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解析各选项:

A. 有爆炸:某些化学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导致爆炸。
B. 易燃:指那些易于点燃并在空气中持续燃烧的物质。
C. 毒害:指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导致中毒。
D. 腐蚀:腐蚀性化学品能够破坏生物组织或其他材料,如酸或碱。
题目中提到的“感染”和“放射性”也属于危险化学品可能具有的特性。

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D,因为所有这些选项(爆炸、易燃、毒害、腐蚀)都符合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并且在处理过程中都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e-0ee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3、反复侦察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变化,以便火场指挥员(),掌握灭火战斗的主动权。

A. A、及时调整力量部署

B. B、采取相应的战术

C. C、及时调派增援力量

D. D、掌握火场整体情况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考察对消防灭火过程中“反复侦察”目的的理解。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判断其是否属于反复侦察的目的。

A项:及时调整力量部署。反复侦察能够实时掌握火场情况的变化,这对于指挥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他们根据火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灭火力量的部署,确保灭火行动的高效和有序。此选项正确。

B项:采取相应的战术。火场情况的复杂多变要求指挥官能够迅速反应,根据侦察到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战术措施。反复侦察为指挥官提供了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对,选择最合适的战术。此选项正确。

C项:及时调派增援力量。在火势蔓延或恶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派增援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反复侦察有助于指挥官了解火场的最新情况,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增援,并作出相应的调派决策。此选项正确。

D项:掌握火场整体情况。反复侦察的核心目的就是不断获取火场的最新信息,从而全面掌握火场的整体情况。这对于制定灭火策略、评估风险、保障人员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此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反复侦察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及时调整力量部署、采取相应的战术、及时调派增援力量和掌握火场整体情况。因此,所有选项A、B、C、D都是正确的。

答案选择: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e-7b92-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4、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扑救。

A. A、高压水流

B. B、雾状水

C. C、干砂土

D. D、二氧化碳

解析:选项A:高压水流

解析:高压水流对于大多数火灾都是有效的扑救方法,但对于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强腐蚀性物质来说,使用高压水流可能会导致腐蚀性物质四处飞溅,增加危险性和损害范围。因此,这不是最佳选择。

选项B:雾状水

解析:雾状水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区域的温度,并且由于水雾的细小颗粒,可以减少腐蚀性液体飞溅的风险。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腐蚀性物质,降低其活性,因此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选项C:干砂土

解析:干砂土可以覆盖燃烧的腐蚀性物质,隔绝氧气,阻止火势蔓延。这种方法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也不会像水一样引起飞溅,是处理此类火灾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选项D: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和液体火灾,它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来窒息火焰。二氧化碳不会与大多数化学品反应,也不会像水一样导致腐蚀性物质飞溅,因此适用于此类火灾。

为什么选择BCD:

B选项的雾状水可以降低温度和稀释腐蚀性物质。
C选项的干砂土可以隔绝氧气,安全有效地扑灭火焰。
D选项的二氧化碳可以窒息火焰,不会引起化学反应。

综上所述,A选项由于可能导致腐蚀性物质飞溅,不是合适的选择。而B、C、D选项均能有效且安全地扑灭此类火灾,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e-d897-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5、发生火灾后,应及时、准确地报告火警,报告火警时,应讲清()等,并说出起火部位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然后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A. A、起火单位的名称、地址

B. B、燃烧物性质、火势情况

C. C、有无被困人员、有无爆炸和毒气泄漏

D. D、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正确报告火警时需要提供的信息,目的是帮助消防部门快速准确地了解现场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下面是对每个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何选择这些答案:

A. 起火单位的名称、地址:

这是报告火警时最基本的信息,能让消防队明确知道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
选择理由:没有准确的位置信息,消防队无法及时到达现场。

B. 燃烧物性质、火势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消防队员了解火灾类型(例如是否涉及易燃液体或电气设备),从而决定携带何种灭火器材。
选择理由:不同的燃烧物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扑灭,且火势大小影响到出动力量的规模。

C. 有无被困人员、有无爆炸和毒气泄漏:

这些信息对于消防队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救援行动的优先级和安全防护措施。
选择理由:如果有人员被困,则救援人员需要首先进行人员营救;如果存在爆炸或有毒气体泄漏风险,则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

D. 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提供报警人联系方式是为了确保消防队在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能够迅速联系上报警者。
选择理由:便于事后询问更多细节或者确认信息准确性。

综上所述,ABCD都是正确的,因为报告火警时提供上述所有信息都是必要的,以便消防部门能够有效应对火灾事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f-41c4-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6、发生爆炸品火灾时()。

A. A、禁止用砂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式的威力

B. B、可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

C. C、扑救爆炸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

D. D、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在处理爆炸品火灾时的正确应对方法。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禁止用砂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式的威力: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爆炸品在燃烧时,如果覆盖上砂土等材料,可能会形成封闭空间,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反而增强了爆炸的威力。因此,在处理爆炸品火灾时,应避免使用砂土等材料进行盖压。

B. 可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强力水流直接冲击爆炸品堆垛可能会引发爆炸品的飞溅或更猛烈的燃烧,增加火灾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在扑救爆炸品火灾时,应避免使用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

C. 扑救爆炸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吊射可以确保水流以较小的冲击力、较大的覆盖范围喷射到爆炸品堆垛上,既能有效降温灭火,又能避免直接冲击带来的风险。

D. 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这个选项虽然表述为一个可能的结果,但在题目上下文中,它暗示了在处理爆炸品火灾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风险因素,即堆垛的倒塌可能引发二次爆炸。因此,这个选项在提醒我们处理此类火灾时需谨慎,防止堆垛倒塌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CD。这些选项都涉及了处理爆炸品火灾时的正确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风险因素。B选项由于可能增加火灾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是错误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2f-a763-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7、发生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

A. A、立即撤离并向现场指挥报告

B. B、现场指挥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迅速撤离灭火人员至安全地带

C. C、来不及撤退的灭火人员,应迅速就地卧倒,等待时机和救援

D. D、继续救援,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扑救

解析:选项A:立即撤离并向现场指挥报告。这一选项强调了灭火人员在发现再次爆炸危险时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并迅速将情况报告给现场指挥,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选项B:现场指挥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迅速撤离灭火人员至安全地带。这一选项指出现场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评估情况并作出决策,如有必要,立即指挥全体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选项C:来不及撤退的灭火人员,应迅速就地卧倒,等待时机和救援。这一选项针对的是在无法迅速撤离的情况下,灭火人员应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以减少爆炸带来的伤害。

选项D:继续救援,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扑救。这一选项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因为在有再次爆炸危险的情况下继续救援会严重威胁到灭火人员的安全。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 选项A、B和C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应对流程。首先,个人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一旦发现再次爆炸的危险,应立即报告并撤离(A)。其次,现场指挥需要根据情况作出判断,并下达撤退命令,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B)。最后,如果确实无法撤离,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C)。这三个选项共同体现了在紧急情况下对人员安全的重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合理措施。而选项D忽视了安全风险,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0-3416-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8、发生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

A. A、自我保护措施

B. B、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体

C. C、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

D. D、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在处理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让我们来逐一解析每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正确答案是ABC。

A. 自我保护措施

解析:这是基本的安全要求,在任何危险环境下工作,自我保护都是首要任务。因此,在面对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呼吸器等,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选择理由:这是合理的安全措施之一。

B. 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体

解析:在处理爆炸品火灾时,使用地形地物作为掩护可以减少爆炸冲击波和飞散物对灭火人员的直接伤害。
选择理由:这也是一个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C. 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

解析:采用低姿态(如卧姿)可以减少身体暴露在外的风险,同时也能更稳定地进行灭火操作。
选择理由:这种姿势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同时也是有效灭火的一种方式。

D. 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解析:将消防设备和车辆停靠在靠近爆炸品的位置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发生二次爆炸,这些设备和人员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不选理由:这样做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正确的答案是ABC,因为这些选项都强调了灭火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个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而选项D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行为,不应采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0-9ea4-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9、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适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等气体。

A. A、砷化氢

B. B、硫化氢

C. C、氩气

D. D、氯化氢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的适用范围。

A选项:砷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且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燃烧或爆炸,因此它属于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的检测范围,A选项正确。

B选项:硫化氢同样是一种有毒且易燃的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害,因此也是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的检测对象,B选项正确。

C选项: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它不易燃,也不具有毒性,因此不属于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的检测范围,C选项错误。

D选项:氯化氢是一种有毒且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气体,虽然它本身不易燃,但因其毒性,仍属于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仪的检测范围,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1-07ca-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0、可燃气体检测仪用于监测()。

A. A、可燃气体

B. B、可燃蒸汽

C. C、气体温度

D. D、空气质量

解析:选项解析:

A. 可燃气体: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可燃气体检测仪的主要功能就是检测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确保环境安全,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B. 可燃蒸汽: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许多可燃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蒸发形成可燃蒸汽,可燃气体检测仪同样可以检测这些蒸汽的浓度。

C. 气体温度: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可燃气体检测仪的作用是检测气体的浓度,而不是测量气体的温度。测量气体温度需要专门的温度测量仪器。

D. 空气质量: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虽然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间接反映出空气中含有可燃物质的情况,但其主要目的不是监测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监测通常需要检测更多的参数,如PM2.5、有害气体等。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B是因为可燃气体检测仪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检测可能泄漏并形成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汽。选项C和D虽然涉及到气体相关的监测,但它们不是可燃气体检测仪的主要监测对象。因此,根据题目的要求,最合适的答案是A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1-6cd1-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1、可燃粉尘车间采取()等措施,可降低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A. A、喷洒雾化水

B. B、除尘

C. C、导除静电

D. D、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E. E、供氧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可燃粉尘车间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粉尘爆炸是由于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遇到火源或高温而引发的爆炸事件。以下是各个选项的解析及选择的原因:

A. 喷洒雾化水:喷洒雾化水能够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并且水分能够吸收热量,减少粉尘云遇火源后的燃烧速率,从而降低爆炸的可能性。

B. 除尘:通过有效的除尘系统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减少可燃物的存在,这是最直接的方法来减少粉尘爆炸的风险。

C. 导除静电:粉尘爆炸往往是由静电放电引发的,因此安装合适的静电消除设备可以减少静电积累,从而减少引燃的可能性。

D. 采用防爆电气设备:使用防爆设计的电气设备可以防止电气火花的产生,从而避免成为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E. 供氧:增加氧气供应实际上会增加粉尘爆炸的风险,因为更多的氧气会促进燃烧,所以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措施。

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可燃粉尘环境中的潜在点火源和可燃物,从而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选项 E 是错误的,因为它反而增加了爆炸的可能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01f-2c31-df91-c06b-6062084f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