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职业技能
>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搜索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42.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的。

A、 积极

B、 非评判性

C、 顺从

D、 有指导性

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182.积极关注的最终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b1a-961d-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8.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ad2-191b-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单选题)11.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a-7f4f-fe3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单选题)66.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4-9102-60d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多选题)41.摄入性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c2-c1cd-540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0.按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b35-7a05-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多选题)150.压力的中介系统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a-7f9c-198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单选题)22.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的延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e-6ff9-780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7.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距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b02-9c24-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多选题)102.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4-9114-f86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职业技能
>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142.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的。

A、 积极

B、 非评判性

C、 顺从

D、 有指导性

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182.积极关注的最终目的是()。

A.  使咨询师能够客观看待求助者

B.  让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发现其优缺点

C.  使咨询师深入了解求助者

D.  促进求助者的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

解析: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这也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b1a-961d-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8.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

A.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普世道德阶段

B.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普世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D. 无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社会约定阶段

解析: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根据研究结果,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3.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ad2-191b-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11.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 幻觉

B. 错觉

C. 妄想

D. 谵妄

解析:解析:幻觉的特点是无对象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并且对此坚信不疑。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认知障碍-P304。《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认知障碍-P289。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a-7f4f-fe3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66.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解析:解析:详见: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过程P208;《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过程P174。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4-9102-60d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41.摄入性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包括()。

A. 求助者容易形成依赖

B. 拖延咨询时间

C. 求助者容易产生防卫

D. 造成责任转移

解析:解析:提问过多可能会带来如下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可因为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会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对应参考教材:《操作技能》(蓝皮,培训资料)-心理诊断技能-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摄入性会谈-12页。《操作技能》(蓝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心理诊断技能-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摄入性会谈-11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c2-c1cd-540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0.按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

A. 60

B. 50

C. 53

D. 43

解析: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b35-7a05-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150.压力的中介系统包括()

A. 认知系统

B. 生物调节系统

C. 情绪系统

D. 社会支持系统

解析:解析:中介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生物调节系统。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压力与健康-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P348。《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压力与健康-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P329。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a-7f9c-198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22.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的延伸。

A. 动力观点

B. 分区观点

C. 结构观点

D. 适应观点

解析:解析: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动力观点的延伸,即对心理动力的动态描述。《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咨询心理学-历史上的几种观点-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436页《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心理咨询概论-历史上的几种观点-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348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e-6ff9-780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7.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距离。

A.  公众

B.  社交

C.  个人

D.  亲密

解析:咨询师与求助者会谈时,应当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4ea99-4b02-9c24-c0da-3dc9e14c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102.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A. 泛灵论

B. 自我中心

C. 思维的可逆性

D. 掌握守恒

解析: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过程P206;《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过程-第173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8ab4-9114-f86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