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
A. 农民起义
B. 积贫积弱
C. 外族入侵
D. 君弱臣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b-f202-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宋代手工业发达
C.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b-f44a-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
A. 拓印刻石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双色套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b-f67f-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6.据统计,现存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多达 11 种,剧中包公不仅是公正法庭、廉明清官的代表,还赋予他沟通阴阳两界、日断阳、夜断阴的能力。这体现了元杂剧( )。
A. 真实反映元朝社会黑暗
B. 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诉求
C. 呈现哲学化思辨化色彩
D. 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b-f99f-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7.“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b-fbcc-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8.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b-fe02-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9.明朝废丞相后,内阁品位逐渐提高,六部权力在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但从制度上说,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这反映了明朝( )。
A. 内阁相当于真宰相
B. 分化事权制度僵化
C.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 政治机构相互制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c-0056-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0.明朝中后期,赣南、苏松、浙江等南方地区率先推行类似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很好。而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中,也是南方比较顺利,北方遭遇到巨大阻力。
A. 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B. 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D. 土地兼并异常严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c-0293-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1.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1405—1433 年,郑和 7次下西洋
B.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 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 增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c-048d-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2.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767-12dc-06b5-c094-b771c524c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