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毛概题库答案刷题版
搜索
毛概题库答案刷题版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二大

C、 八七会议系

D、 遵义会议

答案:C

毛概题库答案刷题版
49.( )和( ),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5-29f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 )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17-f60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由上可见,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因而在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这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涉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就其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针来看,它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起点,是对它的丰富和发展。现举其要者说明之:其一,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是毛泽东所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的最忠实的继承者。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他反复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这里,他把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认为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简明概括。他在新时期第一次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并对此作了完整的表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他又指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所以,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邓小平还把开展两条战线的反倾向斗争,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既要反对思想僵化的“左”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主张,使改革沿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轨道健康发展。这些说明,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很显然,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一根红线,同样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哲学基础,这是我们必须加以坚持的根本原则。其二,指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对国情认识的深化,逐步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国情再认识的理论升华。这个理论表明,从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基本实现,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将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其三,提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随着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邓小平对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早在1979年他就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内涵,把“四个现代化”扩展为全面现代化。随后,邓小平反复对此作了更加深入的论述,使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更加清晰、全面。到了党的十三大则将我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这里要特别指出,邓小平所规划的富强的目标,既包括国家的强盛,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也包括全体人民富裕程度的大大提高。为此,邓小平还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经过1987年十三大所确定的: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正是实现第三步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其四,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基于当代世界与我国在发展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 ),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在党的文件中把它表述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并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这样,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特征。这里要特别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马克思主义新概念的确立,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方向正确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五,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联结起来,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创新和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中,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是相排斥的。在实践的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应当利用市场经济的问题,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邓小平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新的论断。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3-8cbc-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 )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b18-60b1-a505-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6-1747-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9.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0-0410-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1b-5f3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6.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 )的必然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0-ba1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17-c7b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4.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5-1af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毛概题库答案刷题版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毛概题库答案刷题版

5.(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二大

C、 八七会议系

D、 遵义会议

答案:C

分享
毛概题库答案刷题版
相关题目
49.( )和( ),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A. 引进来

B. 走出去

C. 对外

D. 开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5-29f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 )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A. 无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17-f60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由上可见,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因而在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这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涉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就其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针来看,它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起点,是对它的丰富和发展。现举其要者说明之:其一,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是毛泽东所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的最忠实的继承者。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他反复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这里,他把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认为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简明概括。他在新时期第一次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并对此作了完整的表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他又指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所以,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邓小平还把开展两条战线的反倾向斗争,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既要反对思想僵化的“左”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主张,使改革沿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轨道健康发展。这些说明,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很显然,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一根红线,同样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哲学基础,这是我们必须加以坚持的根本原则。其二,指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对国情认识的深化,逐步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国情再认识的理论升华。这个理论表明,从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基本实现,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将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其三,提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随着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邓小平对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早在1979年他就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内涵,把“四个现代化”扩展为全面现代化。随后,邓小平反复对此作了更加深入的论述,使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更加清晰、全面。到了党的十三大则将我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这里要特别指出,邓小平所规划的富强的目标,既包括国家的强盛,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也包括全体人民富裕程度的大大提高。为此,邓小平还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经过1987年十三大所确定的: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正是实现第三步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其四,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基于当代世界与我国在发展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 ),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在党的文件中把它表述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并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这样,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特征。这里要特别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马克思主义新概念的确立,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方向正确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五,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联结起来,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创新和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中,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是相排斥的。在实践的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应当利用市场经济的问题,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邓小平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新的论断。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3-8cbc-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 )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A. 党的建设

B. 统一战线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b18-60b1-a505-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

A.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 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 量;

D. 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6-1747-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9.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0-0410-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1b-5f3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6.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 )的必然要求。

A.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B.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C.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D. 促进精神文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0-ba1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17-c7b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4.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3d9f-a425-1af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