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搜索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对你的帮助,仅是杯水车薪....,何足挂齿。

B、 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D、 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答案:D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f40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902e-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5-d3c9-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5-503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平凡单调,()懒惰者之遁词。()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5-ff6e-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7-15e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写王熙凤人不到,笑声先到,是为了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559f-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对第 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762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4-f32d-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7-4fa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5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对你的帮助,仅是杯水车薪....,何足挂齿。

B、 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D、 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答案:D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流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

B.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够十步远。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f40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崇尚自然,讲究本味。

B. 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

C.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

D.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解析:null阅读理解(七)文学的趣味(节选)①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大部分失去生活的趣味。②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③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狭窄,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④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就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902e-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 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C. 这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D. 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5-d3c9-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燥 熟练 深居简出

B. 演绎 频繁 混然不觉

C. 逻辑 感慨 一愁莫展

D. 夹袍 毡子 满腑经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5-503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平凡单调,()懒惰者之遁词。()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A. 可见 只是 既已

B. 可见 但是 既然

C. 可能 但是 既已

D. 可能 只是 既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5-ff6e-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A. 一片冰心在玉壶

B. 劝君更尽一杯酒

C. 何人不起故园情

D. 家祭无忘告乃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7-15e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写王熙凤人不到,笑声先到,是为了表明( )

A. 王熙凤豪放不羁的性格。

B. 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身份。

C. 王熙凤为黛玉的到来满心欢喜难以自抑。

D. 王熙凤恃宠而骄,不守礼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559f-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对第 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送去主义”作深入批判。

B. 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C. 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拿来主义”的实质。

D. 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8-762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储.存(zhù) 薪.水(xīn) 酱.油(jiànɡ)

B. 房檩.(lǐn) 崩塌.(tā) 虾.蟆(xiā)

C. 轮廓.(kuò) 干皱.(zhòu) 海藻.(zǎo)

D. 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4-f32d-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A. 无以至千里

B. 无以到千里

C. 无以达千里

D. 无以往千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49db-2c27-4fa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