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确定义齿就位道
B、 确定软硬组织倒凹
C、 确定牙尖交错(牙合)
D、 辅助制订修复治疗计划
E、 确定余留牙导平面的位置
答案:C
A、 确定义齿就位道
B、 确定软硬组织倒凹
C、 确定牙尖交错(牙合)
D、 辅助制订修复治疗计划
E、 确定余留牙导平面的位置
答案:C
A. 与(牙合)平面接触
B. 离开(牙合)平面0.5mm
C. 离开(牙合)平面1.0mm
D. 离开平面1.5mm
E. 离开(牙合)平面2mm
A. 牙槽骨吸收达达到根1/5
B. 牙槽骨吸收达达到根2/5
C. 牙槽骨吸收达达到根1/3
D. 牙槽骨吸收达达到根2/3
E. 牙槽骨吸收达达到根1/2
A. 牙髓情况
B. 缺损大小
C. 邻接触点
D. 咬合
E. 充填体边缘是否有微漏
A. 用力摇动时有轻微动度
B. 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动度
C. 颊舌向有动度
D. 近远中向及垂直向有动度
E. 颊舌向及垂直向有动度
A. 硅橡胶和寒天
B. 硅橡胶和聚酸橡胶
C. 硅橡胶和乙醚橡胶
D. 硅橡胶和聚醚橡胶
E. 硅橡胶和聚醚胺橡胶
A. 全冠固位力主要来自于摩擦力和粘结力
B. 摩擦力是最主要的固位力
C. 摩擦力与修复体与预备体的密合度有关
D. 全冠的牙合面形态与固位无关
E. 预备体的颊舌径与固位有关
A. 印模是否准确
B. 水平颌位记录是否准确
C. 垂直距离是否正常
D. 排牙位置是否准确
E. 基托边缘伸展是否合适
A. 0°
B. 10°
C. 20°
D. 30°
E. 40°
A. 使组织受压均匀
B. 适当伸展印模范围
C. 采取解剖式印模
D. 保持稳定的位置
E. 做肌功能修正
A. 邻面中1/3交界处
B. 颊2/3与中2/3交界处
C. 颊2/3与中1/3交界处
D. 颊1/3与中1/3交界处
E. 颊1/3与中2/3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