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取印模
B、 垂直距离确定
C、 正中关系确定
D、 排牙
E、 调(牙合)
答案:A
A、 制取印模
B、 垂直距离确定
C、 正中关系确定
D、 排牙
E、 调(牙合)
答案:A
A. 继发性龋
B. 咬合早接触
C. 电位差刺激
D. 基牙受力过大
E. 牙周膜轻度损伤
A. 增大(牙合)面面积
B. 增大轴面的突度
C. 加深食物排溢沟
D. 加大侧向力
E. 增加陡坡
A. 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
B. 牙齿选磨
C. 拆除不良修复体
D. 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
E. 处理急性症状
A. 前牙错位牙
B. 锥形牙
C. 固定桥固位体
D. 年轻恒牙
E. 四环素牙
A. 基托后缘定位
B. 边缘封闭作用
C. 支持作用
D. 排牙标志
E. 缓冲作用
A. 0°无肩台
B. 2°~5°,0.5~0.8mm
C. 2°~5°,0.8~1.5mm
D. 6°~10°,0.8~1.5mm
E. 6°~10°,1.5~2.0mm
A. 基托材料
B. 唾液质量
C. 基托与黏膜的密合度
D. 基托与黏膜的接触面积
E. 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A. 1mm
B. 1.5mm
C. 2.0mm
D. 2.5mm
E. 3mm
A. 牵拉患者的唇部
B. 牵拉患者的颊部
C. 下颌向前向外拉动
D. 下颌向前向上拉动
E. 上颌应向前向下拉动
A. 双唇音
B. 唇齿音
C. 舌尖中音
D. 舌尖后音
E. 舌根音第三部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F. E、舌根音第三部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