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搜索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5.(),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A、 烈士暮年

B、 老骥伏枥

C、 腾蛇乘雾

D、 壮心不已

答案:B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0766-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对第一段话的描写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459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5.(),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257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c-547d-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贾母说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55d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c-ff3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下列对第 3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612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a03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有关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7ac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86b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35.(),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A、 烈士暮年

B、 老骥伏枥

C、 腾蛇乘雾

D、 壮心不已

答案:B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中职)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A. 西出阳关无故人

B. 长风破浪会有时

C. 轻舟已过万重山

D. 唯见长江天际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0766-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对第一段话的描写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 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 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D. 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459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5.(),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A. 烈士暮年

B. 老骥伏枥

C. 腾蛇乘雾

D. 壮心不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2572-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代青年只有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才能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B. 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C.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D. 北京世园会必将为共享绿色生活、建设美丽中国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c-547d-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贾母说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贾母用戏谑的语言表达了对王熙凤的宠爱。

B. 体现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特点。

C. 表明王熙凤在贾母心中特殊的地位。

D. 体现了贾母对王熙凤的讽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55d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A. 花径不曾缘客扫

B. 却看妻子愁何在

C. 渚清沙白鸟飞回

D. 落花时节又逢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c-ff3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下列对第 3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 “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 “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 “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解析:null阅读理解(六)鲜①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②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甜、酸、苦、辣、咸。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③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④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612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B.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编年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D. 本段文字最后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要谨慎好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a03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有关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科学的结论”指立足事实,占有材料,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B. 用生动的比喻和浅显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

C. 灵活使用一些成语和俗语,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D. 连用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深刻揭露了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大危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7ac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6ca-4d5d-86b1-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