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库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8.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

A、 质

B、 量

C、 度

D、 关节点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库
59.“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 强调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被突破,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a-a983-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9.主观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a-91e6-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c-c6ed-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以下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c-e785-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随着实践拓展,这一理念进一步发展完善。“十三五”时期,总书记让加上“草”字,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又强调增加了一个“沙”字。“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年4月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这是其中重要一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4日)材料2:借鉴中国传统营建智慧的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实现工业遗存功能再生的首钢老工业区西十冬奥广场改造项目、立体绿化设计的万科峰境花园......这些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测算,2018年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45%。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领域碳减排,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从2012年的2%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65%。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些项目简单地对节能设备和技术进行堆砌,或者一味模仿国外模式,导致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过去一些商品住宅项目为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没有贴合实际需求,配置了空气能空调系统或者太阳能热水系统,但这些系统对于个体业主而言,要么占用了更多面积,要么使用费率高于传统系统,造成验收后被拆除或闲置,从而导致浪费。”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鼎曦举例说。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景泉看来,绿色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整合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历史文脉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设计,不能将绿色节能等同于技术的堆砌,”“可以进一步增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引入社会价值等进行综合考量”。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绿色建筑模式不能简单复制,而应当因地制宜、因形就势,打造具有地城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景泉以北京世园会中国馆为例介绍说,延庆风力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自然风,建筑外形设计采用半环状,中间贯通、南北通透,夏季有利于南风及偏南风穿过,冬季西北风又被西侧梯田阻挡,使建筑南侧空间不受寒风侵袭。延庆光照充足,中国馆增加了南向采光面积,并且铺装了金色的透明太阳能光伏板,既能发电又能让阳光照入室内,景色尤为别致。“中国传统建筑营建体系中有很多绿色建筑智慧,比如广西地方民居通过乡土材料的使用与木构架的搭接,形成连通室内外的流动性空间,创造了宜人的室外微气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认为,在绿色建筑推广中,不妨多从本土设计和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探索更多尊重自然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体现了怎样的认识规律?(6分)(2)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3分)(3)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绿色建筑式为什么“不能简单复制,而应当因地制宜、因形就势”?(6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e-558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6.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关于资本周转说法正确的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d-0a5e-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d-e55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a-4350-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e-0860-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c-28a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库

28.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

A、 质

B、 量

C、 度

D、 关节点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库
相关题目
59.“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 强调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被突破,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

A. 联系的条件性

B. 度的关节点

C. 主要矛盾

D.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a-a983-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9.主观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a-91e6-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c-c6ed-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以下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 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商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c-e785-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随着实践拓展,这一理念进一步发展完善。“十三五”时期,总书记让加上“草”字,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又强调增加了一个“沙”字。“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年4月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这是其中重要一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4日)材料2:借鉴中国传统营建智慧的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实现工业遗存功能再生的首钢老工业区西十冬奥广场改造项目、立体绿化设计的万科峰境花园......这些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测算,2018年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45%。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领域碳减排,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从2012年的2%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65%。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些项目简单地对节能设备和技术进行堆砌,或者一味模仿国外模式,导致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过去一些商品住宅项目为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没有贴合实际需求,配置了空气能空调系统或者太阳能热水系统,但这些系统对于个体业主而言,要么占用了更多面积,要么使用费率高于传统系统,造成验收后被拆除或闲置,从而导致浪费。”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鼎曦举例说。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景泉看来,绿色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整合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历史文脉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设计,不能将绿色节能等同于技术的堆砌,”“可以进一步增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引入社会价值等进行综合考量”。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绿色建筑模式不能简单复制,而应当因地制宜、因形就势,打造具有地城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景泉以北京世园会中国馆为例介绍说,延庆风力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自然风,建筑外形设计采用半环状,中间贯通、南北通透,夏季有利于南风及偏南风穿过,冬季西北风又被西侧梯田阻挡,使建筑南侧空间不受寒风侵袭。延庆光照充足,中国馆增加了南向采光面积,并且铺装了金色的透明太阳能光伏板,既能发电又能让阳光照入室内,景色尤为别致。“中国传统建筑营建体系中有很多绿色建筑智慧,比如广西地方民居通过乡土材料的使用与木构架的搭接,形成连通室内外的流动性空间,创造了宜人的室外微气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认为,在绿色建筑推广中,不妨多从本土设计和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探索更多尊重自然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体现了怎样的认识规律?(6分)(2)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3分)(3)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绿色建筑式为什么“不能简单复制,而应当因地制宜、因形就势”?(6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e-558a-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6.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关于资本周转说法正确的有( )。

A. 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B. 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C.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

D.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d-0a5e-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

A.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 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 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d-e55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a-4350-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e-0860-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

A.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D. 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57d9-086c-28ab-c057-47291d003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