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搜索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4.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 )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 )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 )、李涵秋的(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答案:《花月痕》、《礼拜六》、《玉梨魂》、《广陵潮》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57.七月派小说:( )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 )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 ),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春柳社:( )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年正式公演(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 ),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人的文学:( )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 )的“理想生活”,提出以(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 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 )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 )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5c58-c0bc-63df5b897f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0.《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一个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等( )篇,均为作者( )年冬重返湘西时沿途见闻的纪实。这部散文集记述范围较广,作者赞美故乡人性美的同时,也暴露某些现实生活的黑暗面。作品将游记、散文、小说糅为一体,熔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一炉,文笔隽永秀逸,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出版于( )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 )首,包括( )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 )辑。( )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 )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边城》:《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 )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作品主要讲述了( )年川湘边界的小山城茶峒有一个老船夫和其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后翠翠和掌管水码头的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发生爱情纠葛。弟兄俩都喜欢翠翠,相约夜晚上山为翠翠唱歌,而翠翠只爱弟弟傩送。哥哥天保也自知唱不够弟弟,于是乘船离家,结果途中船翻人亡;后傩送也因反对父亲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不久,外祖父死去,翠翠只能成天孤零零地守在渡口,盼望傩送归来。作品通过三个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茶峒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展现了湘西古老的生活习惯和纯朴的民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向往,以及他的艺术情趣追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 )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 )。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南国社:( )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 )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928-1929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 ),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手机预览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4.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 )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 )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 )、李涵秋的(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答案:《花月痕》、《礼拜六》、《玉梨魂》、《广陵潮》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相关题目
57.七月派小说:( )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 )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 ),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春柳社:( )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年正式公演(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 ),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人的文学:( )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 )的“理想生活”,提出以(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 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 )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 )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5c58-c0bc-63df5b897f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0.《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一个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等( )篇,均为作者( )年冬重返湘西时沿途见闻的纪实。这部散文集记述范围较广,作者赞美故乡人性美的同时,也暴露某些现实生活的黑暗面。作品将游记、散文、小说糅为一体,熔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一炉,文笔隽永秀逸,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出版于( )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 )首,包括( )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 )辑。( )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 )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边城》:《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 )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作品主要讲述了( )年川湘边界的小山城茶峒有一个老船夫和其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后翠翠和掌管水码头的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发生爱情纠葛。弟兄俩都喜欢翠翠,相约夜晚上山为翠翠唱歌,而翠翠只爱弟弟傩送。哥哥天保也自知唱不够弟弟,于是乘船离家,结果途中船翻人亡;后傩送也因反对父亲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不久,外祖父死去,翠翠只能成天孤零零地守在渡口,盼望傩送归来。作品通过三个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茶峒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展现了湘西古老的生活习惯和纯朴的民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向往,以及他的艺术情趣追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 )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 )。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南国社:( )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 )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928-1929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 ),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