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搜索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8.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 )年11 月,( )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答案:1924、1930、短论和随笔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41.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 )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象征诗派:以( )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 )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 ),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 )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 )手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在酒楼上》:《在酒楼上》是鲁迅写于( )年5月10日的一部短篇小说,载同年《小说月报》15卷5号。小说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敢作敢为的有志青年( ),十年后却由于理想的破灭,对前途的绝望而变为一个穷愁潦倒、麻木颓唐的老夫子,整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陷入顾影自怜的泥淖不能自拔。作品通过吕纬甫的悲剧,针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和软弱性,折射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时代氛围。小说重叠使用三个“第一人称”“我” 、吕纬甫和老发奶奶,把不同时空的生活场景连缀起来,以浓厚的抒情笔调描写环境和人物;结尾则采用象征,因而情韵丰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5.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通俗小说:中国近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 )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 )、陈独秀的( ),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 )年终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5c58-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t "_blank" 巴金 的早期代表作。包括( )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8.htm" \t "_blank" 民主 、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败、倾轧和迫害,还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6.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 )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和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 ),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 )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自叙传抒情小说: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自叙传”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 )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手机预览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8.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 )年11 月,( )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答案:1924、1930、短论和随笔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相关题目
41.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 )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象征诗派:以( )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 )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 ),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 )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 )手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在酒楼上》:《在酒楼上》是鲁迅写于( )年5月10日的一部短篇小说,载同年《小说月报》15卷5号。小说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敢作敢为的有志青年( ),十年后却由于理想的破灭,对前途的绝望而变为一个穷愁潦倒、麻木颓唐的老夫子,整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陷入顾影自怜的泥淖不能自拔。作品通过吕纬甫的悲剧,针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和软弱性,折射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时代氛围。小说重叠使用三个“第一人称”“我” 、吕纬甫和老发奶奶,把不同时空的生活场景连缀起来,以浓厚的抒情笔调描写环境和人物;结尾则采用象征,因而情韵丰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5.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通俗小说:中国近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 )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 )、陈独秀的( ),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 )年终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5c58-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t "_blank" 巴金 的早期代表作。包括( )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8.htm" \t "_blank" 民主 、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败、倾轧和迫害,还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6.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 )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和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 ),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 )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自叙传抒情小说: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自叙传”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 )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