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
B、 十
C、 十五
D、 二十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年份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历史事实和相关信息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询问的是2019年是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的多少周年。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五):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2014年左右,但根据历史资料,这不是事实。
B选项(十):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2009年左右。这与历史资料相符,上合组织在2009年确实加强了禁毒合作并推动了机制化进程。
C选项(十五):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2004年左右,但这不是实际情况。
D选项(二十):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1999年左右,这同样与历史事实不符。
综上所述,根据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和年份推断,2019年是该机制化进程的十周年。
因此,答案是B(十)。
A、 五
B、 十
C、 十五
D、 二十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年份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历史事实和相关信息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询问的是2019年是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的多少周年。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五):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2014年左右,但根据历史资料,这不是事实。
B选项(十):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2009年左右。这与历史资料相符,上合组织在2009年确实加强了禁毒合作并推动了机制化进程。
C选项(十五):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2004年左右,但这不是实际情况。
D选项(二十):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始于1999年左右,这同样与历史事实不符。
综上所述,根据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机制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和年份推断,2019年是该机制化进程的十周年。
因此,答案是B(十)。
A. @中国禁毒在线
B. @中国禁毒网
C. @中国禁毒
D. @中国禁毒官方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关于公安部禁毒官方微博的相关知识。
A. @中国禁毒在线:这是正确答案。2019年9月2日,公安部禁毒局和公安部新闻宣传局确实上线了名为“@中国禁毒在线”的官方微博。
B. @中国禁毒网:这个选项不是微博账号,而是一个网站名称。题目明确提到的是微博,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C. @中国禁毒:这个选项虽然看似合理,但并不是官方微博的正确名称。在选择答案时,应选择最准确的匹配项。
D. @中国禁毒官方:这个选项虽然包含了“官方”二字,看似很正式,但并不是公安部禁毒局开通的官方微博名称。
因此,正确答案是A. @中国禁毒在线,因为这是公安部禁毒局和新闻宣传局实际开通并运营管理的官方微博名称。其他选项要么与微博无关,要么不是官方微博的正确名称。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金三角”
B. “金新月”
C. “银三角”
D. 南美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全球主要毒品来源地的认知。“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都是国际上著名的毒品生产区,而题目特别指出“我国境外合成毒品的主要来源”,这里指的“我国”即中国。
A. “金三角”:位于东南亚,包括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和冰毒等合成毒品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金三角”地区的合成毒品如甲基苯丙胺(冰毒)对中国的影响尤为严重。
B.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地带,主要以鸦片和海洛因的生产著称,对中国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C. “银三角”:通常指的是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家,这些地方主要生产和出口可卡因,虽然对全球毒品市场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合成毒品来源地。
D. 南美:与“银三角”类似,南美是可卡因的主要产地,但相对于“金三角”,它对中国合成毒品市场的直接冲击较小。
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金三角”,因为该地区不仅是传统毒品的重要来源地,同时也是向中国走私合成毒品的主要源头之一。
A. 金盾在线
B. 青骄第二课堂
C. 青葱汇
D. 青少年禁毒之家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识别特定平台名称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描述,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符合“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名称的选项。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平台是全国性的。
专注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是一个数字化平台。
自2018年6月上线。
在互联网上规模最大、教育内容最权威、全面。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金盾在线:此名称与毒品预防教育无直接关联,且不符合题目中描述的平台的特性。
B. 青骄第二课堂:名称中包含“青少年”和“课堂”,与青少年教育和数字化平台的概念相符。同时,结合题目描述和常识,该名称听起来像是一个专注于青少年教育的在线平台,有可能与毒品预防教育相关。
C. 青葱汇:此名称更多与青春、年轻有关,但不直接指向毒品预防教育。
D. 青少年禁毒之家:虽然名称中包含“青少年”和“禁毒”,但“之家”一词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实体空间或社区,与数字化平台的描述不完全吻合。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和选项分析,B选项“青骄第二课堂”最符合“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名称。它直接关联到青少年教育,且听起来像一个在线的数字化平台。
因此,答案是B、青骄第二课堂。
A. 四川禁毒办推荐的《为爱出发》
B. 吉林禁毒办推荐的《请你擦亮眼》
C. 新疆禁毒办推荐的《我不药》
D. 江苏禁毒办推荐的《雾开明媚》
解析:这道题目是关于2018年全国禁毒公益歌曲大赛的一等奖获奖作品。选项分别是:
A. 四川禁毒办推荐的《为爱出发》 B. 吉林禁毒办推荐的《请你擦亮眼》 C. 新疆禁毒办推荐的《我不药》 D. 江苏禁毒办推荐的《雾开明媚》
正确答案是 A. 四川禁毒办推荐的《为爱出发》。
解析:
选项A《为爱出发》是由四川禁毒办推荐的作品,它在2018年全国禁毒公益歌曲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223。
选项B《请你擦亮眼》是由吉林禁毒办推荐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选项C《我不药》是由新疆禁毒办推荐的作品,同样获得了二等奖。
选项D《雾开明媚》是由江苏禁毒办推荐的作品,也是二等奖的获得者。
选择A作为正确答案是因为根据公开的获奖名单,《为爱出发》是2018年全国禁毒公益歌曲大赛的一等奖获奖作品。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参赛作品,但它们获得的是二等奖,不是一等奖。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阿牛
B. 匪兔
C. 康虎
D. 美猫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中国禁毒卡通形象的认识。正确答案是A. 阿牛。
解析:
A. 阿牛:这是正确的答案。阿牛是由国家禁毒办与中国禁毒基金会共同委托中国禁毒爱心大使戴文军先生创作的一个禁毒卡通形象。阿牛的形象旨在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向青少年传播禁毒知识,提高他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B. 匪兔:虽然这是一个卡通形象的名字,但它并不是由国家禁毒办和中国禁毒基金会委托创作的禁毒卡通形象。
C. 康虎:同样,康虎虽然是一个可能用于公共教育或其他领域的卡通形象,但并不是题目中提到的禁毒卡通形象。
D. 美猫:美猫也不是题目中描述的由国家禁毒办和中国禁毒基金会委托创作的禁毒卡通形象。
选择A的原因是因为阿牛是经过官方确认并使用的禁毒宣传卡通形象,它代表了官方在预防毒品滥用、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毒品认识方面所做的努力。
A. 冰毒
B. 大麻
C. 海洛因
D. K粉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禁毒知识的问题,需要分析娱乐场所内两男子交谈中的敏感词,以判断他们可能吸食的毒品类型。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禁毒民警在娱乐场所检查。
听到两男子交谈中提到“壶”、“溜了几口”等话语。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冰毒:冰毒吸食方式中,有一种是通过“冰壶”来吸食,这种方式俗称“溜冰”。题目中的“壶”和“溜了几口”与这种吸食方式高度吻合。
B. 大麻:大麻通常通过吸食、口服或吸烟等方式使用,不常用“壶”来吸食,也不会用“溜了几口”来描述。
C. 海洛因:海洛因主要通过注射、吸食(如鼻吸)或口服等方式使用,同样不会常用“壶”和“溜了几口”来描述。
D. K粉:K粉主要通过鼻吸、口服或溶于饮料中饮用,也不会用“壶”和“溜了几口”这样的词汇。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中描述的敏感词“壶”和“溜了几口”,最符合冰毒的吸食方式。
因此,答案是A. 冰毒。
A. 冰毒
B. 吗啡
C. 摇头丸
D. K粉
解析:选项解析:
A. 冰毒:冰毒是一种合成兴奋剂,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提神等效果。与羟考酮的药理作用不相似。
B. 吗啡:吗啡是一种天然的阿片类物质,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与羟考酮相似。羟考酮作为一种半成品阿片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同样是通过模拟人体内的内源性阿片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等效果。
C. 摇头丸:摇头丸主要成分是MDMA(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属于兴奋剂和致幻剂的混合物,具有兴奋、致幻等作用。与羟考酮的药理作用不相似。
D. K粉:K粉的主要成分是氯胺酮,具有麻醉、镇痛、致幻等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与阿片类药物不同,不属于阿片类物质。
答案分析:
羟考酮是一种半成品阿片类药物,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都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等效果。因此,正确答案是B. 吗啡。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1971
B. 1990
C. 1997
D. 2001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联合国《世界毒品报告》历史的了解。正确答案是C,即1997年。
解析如下:
A选项1971年:这一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国际禁毒史上,因为《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就是在这一年通过的,但它不是《世界毒品报告》首次发布的年份。
B选项1990年:这个年份没有与《世界毒品报告》首次发布直接相关的重要事件发生。
C选项1997年:这是正确的答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确实在1997年发布了首份《世界毒品报告》,自此以后每年都会发布该报告,以提供全球毒品使用和贩运的最新数据和分析。
D选项2001年:此年并非《世界毒品报告》开始发布的年份,因此不正确。
选择C选项的原因是因为1997年确实是联合国首次发布《世界毒品报告》的时间点,从那时起这份报告成为了国际社会了解全球毒品形势的重要参考。
A. 汗液
B. 毛发
C. 皮屑
D. 眼泪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我国吸毒检测体系构成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题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我国吸毒检测体系的实际情况。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题目提到的是我国“尿液+唾液+血液+( )”四位一体的吸毒检测体系。这个体系旨在通过多种生物样本的检测,更准确地识别出吸毒行为。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汗液):虽然汗液中可以检测到某些物质,但在吸毒检测中,汗液并不是常用的样本类型,因为它可能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B选项(毛发):毛发样本在吸毒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毒品及其代谢物可以长时间留在毛发中,提供长时间的检测窗口。这使其成为吸毒检测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样本。
C选项(皮屑):皮屑通常不用于吸毒检测,因为它们难以收集且可能受到外部污染。
D选项(眼泪):眼泪样本在吸毒检测中不常用,因为其中的毒品含量可能较低,且收集过程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毛发样本因其独特的检测优势,在我国吸毒检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毛发)。这个选项最符合我国吸毒检测体系的实际情况,即“尿液+唾液+血液+毛发”四位一体的检测体系。
A. 易制毒化学品
B. 危险品
C. 毒品
解析:选项解析如下:
A. 易制毒化学品:这个选项正确。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它可以用于制造毒品,因此被列入易制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未按规定经营、购买此类化学品是违法行为。
B. 危险品:虽然硫酸确实是一种危险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但这个选项并不是最佳答案。因为题目中强调的是“被国家管制,不能随意经营、购买”,这更符合易制毒化学品的定义。
C. 毒品:这个选项错误。硫酸本身并不是毒品,它不具备毒品的属性。毒品是指那些能够使人形成依赖、损害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物质,硫酸并不符合这一定义。
因此,正确答案是A. 易制毒化学品。选这个答案的原因是硫酸属于国家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未按规定经营、购买此类化学品会受到法律制裁。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