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人为直接对象
B、 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C、 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教育义务
D、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
答案:C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所以C、D符合,A和B选项是广义和狭义教育共有的特点。故本题选CD。
A、 以人为直接对象
B、 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C、 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教育义务
D、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
答案:C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所以C、D符合,A和B选项是广义和狭义教育共有的特点。故本题选CD。
A. 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 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能力
C. 发展学生的智力
D. 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育的基本任务。智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B项是德育任务之一,故本题选ACD。
A. 整体性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以理解为系统性原则。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所以A选项不选。B项该老师没有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正面的回应,没有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选B。C项选。D选项,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所以不选。故本题选BC。
A. 人不知而不愠
B. 问则疑,疑则思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思想。A项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不选。B项的意思是学习开始于思考,思考源于(对事物的)疑问。属于启发式教学原则。C项是《论语》里的启发式教学原则。D项的意思是教育学生而学生不乐于接受,即使强行灌输也没有好处,所以也是启发式教学思想。故本题选BCD。
A. 校风校貌
B. 名人肖像
C. 校史文化
D. 班规校纪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风、校史属于精神文化,故本题选ABCD。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验的质量指标。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及区分度。故本题选ABCD。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书”。“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故本题选ABCD。
A. 课程目标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教科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课程文本包括三个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教科书。故本题选BCD。
A. 因材施教
B. 循序渐进
C. 教学相长
D. 长善救失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出自《论语》,故本题选BCD。
A. 阶级性
B. 公共性
C. 道统性
D. 专制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的东西方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具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具体表现为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故本题选ACD。
A. 诊断性评价
B. 鼓励性评价
C. 相对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评价观。现代教育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故本题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