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思维的道德情感
B、 直觉的道德情感
C、 想象的道德情感
D、 伦理的道德情感
答案:BC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情感的分类。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故本题选BCD。
A、 思维的道德情感
B、 直觉的道德情感
C、 想象的道德情感
D、 伦理的道德情感
答案:BC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情感的分类。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故本题选BCD。
A. 无关系
B. 相一致
C. 不一致
D. 相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故本题选B。
A. 孟禄
B. 马克思
C. 利托尔诺
D. 沛西·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A是心理起源说,B是劳动起源说。故本题选CD。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 1998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法》相关条款。《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B选项正确。A项:1993年通过《教师法》,1994年1月1日施行,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本题选B。
A. 工作关系
B. 心理关系
C. 道德关系
D. 个人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包括:授受—工作关系;尊师爱生—伦理关系;民主平等—个人关系;心理相容—心理关系;相互促进—道德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工作关系。故本题选A。
A. 学生的帮助者
B. 学生的保姆
C. 学生的家长
D. 知识点传播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者角色,不是保姆,也不是家长;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播者。故本题选A。
A. 感知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故本题选D。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对学生、社会和学科的研究,三者交互作用,对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
A. 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B.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C. 外部、稳定、可控的归因
D. 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因理论。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故本题选B。
A. 思维的道德情感
B. 直觉的道德情感
C. 想象的道德情感
D. 伦理的道德情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情感的分类。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故本题选BCD。
A. 序列性
B. 逻辑性
C. 目的性
D. 认知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特点。问题解决的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故本题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