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B、16
C、20
D、22
答案:A
解析:解析:工作M最迟完成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总时差=13+9=22天;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持续时间=22-7=15天,故选A。
A、15
B、16
C、20
D、22
答案:A
解析:解析:工作M最迟完成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总时差=13+9=22天;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持续时间=22-7=15天,故选A。
A. 3天和0天
B. 3天和2天
C. 5天和0天
D. 5天和3天
解析:解析:工作H的最早开始时间为20天,最迟开始时间为25天,则其总时差=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25-20=5天;本工作的自由差=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的持续时间=MIN(32,34)-20-9=3(天)。
A. 3
B. 4
C. 5
D. 6
解析:解析:某项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其最早完成时间。本题中,本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6+5=11,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是第14天,则该工作的自由时差为14-11=3天。
A. 能够清楚地表明计划的时间进程,使用方便
B. 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出各项工作的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的自由时差及关键线路
C. 虚工作可以用水平方向的虚箭线表示
D. 可以统计每一个单位时间对资源的需要量
解析:解析: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虚工作必须以垂直方向的虚箭线表示。
A. 工作
B. 虚工作
C. 工作的自由时差
D. 工作的总时差
解析:解析:时标网络计划应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A. 3
B. 6
C. 7
D. 10
解析:解析:由于D不是以终点节点为箭头节点的工作,因此其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总时差的最小值与本工作的自由时差之和,即4+3=7(周)。
A. 3
B. 5
C. 7
D. 9
解析:解析:(1)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为:6+5=11(2)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为:min(16,18,20)=16(3)工作M的总时差=其最迟完成时间—其最早完成时间=16-11=5天
A. 节点表示工作,即占时间,又消耗资源
B. 实箭线表示工作,既占时间,又消耗资源
C. 虚箭线表示虚拟工作,不占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D. 虚箭线表示虚拟工作,只占时间,不消耗资源
解析:解析: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任意一条实箭线都要占用时间、消耗资源(有时,只占时间,不消耗资源,如混凝土的养护)。虚箭线是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一项虚拟工作,故它们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任意一条实箭线都要占用时间、消耗资源(有时,只占时间,不消耗资源,如混凝土的养护)。虚箭线是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一项虚拟工作,故它们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A. 5
B. 6
C. 8
D. 9
解析:解析:B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持续时间=13-5=8;C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持续时间=15-6=9;D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持续时间=13-7=6;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则工作A的最迟完成时间=MIN(8,9,6)=6。
A. 自由时差=总时差
B. 自由时差>总时差
C. 自由时差≥总时差
D. 自由时差≤总时差
解析:解析:在网络计划中,工作自由时差总是小于或等于总时差。
A.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B.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其后续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C.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其后续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D.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总时差的定义。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