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B、 政策效果很大程度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C、 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
D、 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答案:C
解析:解析:再贴现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选C。
A、 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B、 政策效果很大程度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C、 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
D、 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答案:C
解析:解析:再贴现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选C。
A. 审批资本充足率
B. 审批注班机构
C. 审批注册资本
D. 审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解析:解析:市场准入监管包括审批注册机构、审批注册资本、审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和审批业务范围.A不正确。
A. 公共利益论
B. 特殊利益论
C. 社会选择论
D. 经济监管论
解析:解析:根据监管经济学的观点,之所以会存在着监管的需求,是因为国家可以通过监管使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地位获得改善。企业可以从政府监管那里获得至少三个方面的利益:直接的货币补贴、控制竞争者的进入、获得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价能力。
A. 现金发行量
B. 货币供应量
C. 银行备付金率
D. 再贴现金额
解析:解析:从1993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正确选择。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货币供应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介指标。
A.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贷款渠道发行人民币
B. 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存款准备金
C. 中国人民银行接受政府委托管理国库
D.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清算
解析:解析: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有: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清算,属于央行的中间业务,选D。
A. 利率政策
B. 货币政策
C. 财政政策
D. 贴现政策
解析:解析: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可知选B。
A. 0.05
B. 0.08
C. 0.1
D. 0.15
解析:解析: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选A。
A. 松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
D. 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
解析:解析: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较适合,在宏观经济处于消费需求偏旺而投资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时期运用。针对消费需求偏旺,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针对投资不足,应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A. 1000
B. 50
C. 200
D. 150
解析:解析: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规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所以,本题中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应少于1000x5%=50(万元)。
A. 窗口指导
B. 查阅报表
C. 实地作业
D. 经验判断
解析:解析:现场检查是指通过监管当局的实地作业来评估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具体说就是由中央银行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按统一规范的程序,带着明确的检查目标和任务,对某一金融机构进入现场进行的实地审核、察看、取证、谈话等活动的检查形式。
A. 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
B. 对商业银行具有强制性
C. 时滞较短,不确定性小
D. 不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②富有弹性;③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④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缺点:①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②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