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5
B、0.08
C、0.1
D、0.15
答案:A
解析:解析: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选A。
A、0.05
B、0.08
C、0.1
D、0.15
答案:A
解析:解析: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选A。
A. 松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
D. 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
解析:解析: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较适合,在宏观经济处于消费需求偏旺而投资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时期运用。针对消费需求偏旺,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针对投资不足,应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A. 1000
B. 50
C. 200
D. 150
解析:解析: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规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所以,本题中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应少于1000x5%=50(万元)。
A. 窗口指导
B. 查阅报表
C. 实地作业
D. 经验判断
解析:解析:现场检查是指通过监管当局的实地作业来评估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具体说就是由中央银行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按统一规范的程序,带着明确的检查目标和任务,对某一金融机构进入现场进行的实地审核、察看、取证、谈话等活动的检查形式。
A. 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
B. 对商业银行具有强制性
C. 时滞较短,不确定性小
D. 不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②富有弹性;③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④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缺点:①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②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A. 《公司法》
B. 《证券法》
C. 《证券投资基金法》
D.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
解析:解析: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三个层次,法律是第一层次;部门规章是第二层次,主要是各类办法;各类监管规则是第三层次。第一层次包括《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
A. 登记制
B. 备案制
C. 注册制
D. 审批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证券公司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的相关知识。我国证券公司实行审批制的市场准入制度。大家要注意与第五章投行中新股发行的监管制度区分开。
A.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B.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C.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解析:解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基本统一的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A. 承销
B. 经纪
C. 直营
D. 做市
解析:解析:我国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经纪类证券公司只能从事证券交易的经纪业务。
A. 主动权在政府
B. 主动权在企业
C. 主动权在商业银行
D. 主动权在中央银行
解析:解析: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那样被动。选D。
A.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C. 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D.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解析:解析: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