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18.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 )

A、 克土

B、 乘土

C、 生火

D、 侮金

E、 侮水

答案:BD

解析: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克土和乘土。木克土是因为木生于土,木的生长需要土壤的养分,所以木气过盛会耗尽土壤的养分,导致土壤贫瘠。木乘土则是因为木性健旺,有时会过度依赖土壤的支持,导致土壤无法承受木的重量而被压垮。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棵树在土壤中生长。如果这棵树的生长过于旺盛,树根会过度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贫瘠,其他植物无法生长。这就是木气有余导致克土的情况。 另外,如果这棵树的树干过于粗壮,树冠过于茂盛,可能会因为重量过大而压垮土壤,使土壤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就是木气有余导致乘土的情况。 因此,了解五行关系对于中医护理非常重要,只有平衡五行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希望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18.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 )

A、 克土

B、 乘土

C、 生火

D、 侮金

E、 侮水

答案:BD

解析: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克土和乘土。木克土是因为木生于土,木的生长需要土壤的养分,所以木气过盛会耗尽土壤的养分,导致土壤贫瘠。木乘土则是因为木性健旺,有时会过度依赖土壤的支持,导致土壤无法承受木的重量而被压垮。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棵树在土壤中生长。如果这棵树的生长过于旺盛,树根会过度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贫瘠,其他植物无法生长。这就是木气有余导致克土的情况。 另外,如果这棵树的树干过于粗壮,树冠过于茂盛,可能会因为重量过大而压垮土壤,使土壤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就是木气有余导致乘土的情况。 因此,了解五行关系对于中医护理非常重要,只有平衡五行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希望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8.在雾化的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不能超过( )

A.  40℃

B.  45℃

C.  50℃

D.  55℃

E.  60℃

解析:在雾化的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不能超过60℃是因为高温会导致水蒸气中携带的热量增加,从而对呼吸道黏膜造成灼伤。想象一下,如果水温超过60℃,就好像我们在吸入热蒸汽一样,会对我们的呼吸道造成伤害,引起不适甚至烫伤。因此,在进行雾化治疗时,要确保水温在安全范围内,以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水温不能超过60℃。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f6-ee10-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 )

A.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

B.  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

C.  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D.  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

E.  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选项的解释和例子: A.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 这个观点体现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信息,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比如,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藏精,这些脏腑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B. 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 这个观点强调了中医学诊断的整体性。中医认为内脏疾病会反映在外表现,外部症状也会影响内脏功能。比如,中医师在诊断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部表现,结合病人的内部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C. 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这个观点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性。中医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是要考虑到机体内外的因素,包括病人的体质、环境因素等。比如,中医治疗感冒时,不仅仅是给病人开消炎药,还会考虑到病人的体质强弱、气候湿燥等因素。 D. 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 这个观点强调了中医养生的整体性。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来调养身体。比如,冬天要多吃温热的食物来保暖,夏天要多吃清凉的食物来清热,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E. 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个观点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性。中医认为疾病不仅仅局限于症状表现的部位,而是整个身体的失衡。因此,中医治疗时会综合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而不是仅仅针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 综合以上解释和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选项ABCDE都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不仅仅是局部表现,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顺应自然规律,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希望这样的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整体思想。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df4-c948-c08d-7791b12e10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0.阴盛格阳表现为( )

A.  真热

B.  假热

C.  真寒

D.  假寒

E.  真寒假热

解析:阴盛格阳表现为真寒假热,意味着体内阴气过盛,导致表面出现假热的症状。比如,一个人感觉身体发热,但体温计测量却没有发热,这就是阴盛格阳的表现。类似于冬天室外很冷,但是室内暖气开得很足,感觉热乎乎的,实际上外面还是很冷的情况。 所以,阴盛格阳的情况下,身体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需要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状态。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阴盛格阳的概念。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b90-c08d-7791b12e10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6.黄疸病热重于湿的代表方有( )

A.  茵陈蒿汤

B.  大柴胡汤

C.  甘露消毒丹

D.  消石矾石散

E.  桂枝加黄芪汤

解析:黄疸病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部位发黄。根据中医的理论,黄疸病可以分为湿热型和热重于湿型两种。热重于湿型的黄疸病,主要特点是热邪较重,湿邪较轻。 在中医中,茵陈蒿汤是治疗热重于湿型黄疸病的经典方剂。茵陈蒿汤是由茵陈、蒿草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能够清热解毒,燥湿利水,对热重于湿型的黄疸病有很好的疗效。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池塘,热重于湿型的黄疸病就像是池塘里的水里面有很多热气,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湿气,这时候就需要茵陈蒿汤这样的药物,它就像是一把清洁网,可以把水面上的湿气和水里的热气一起清除掉,让池塘恢复清澈透明。 所以,当遇到黄疸病病人症状明显偏向热重于湿时,茵陈蒿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选择。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d578-c08d-7791b12e10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

A.  取象比类法

B.  推演络绎法

C.  以表知里法

D.  试探法

E.  反证法

解析:首先,把“脾”归属于土,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医中,五行学说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事物归类为五种不同的属性,分别是木、火、土、金、水。而“脾”被归属于土,表示了它在五行中的属性和特点。 在这道题中,主要采用的是取象比类法。取象比类法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形态、特点、功能等方面的共同点,来归类和比较事物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脾”的功能和特点,比如脾主运化水湿,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液,保持人体的水液平衡,从而将其归属于土属性。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农田。农田需要土壤来滋养作物生长,土壤起着类似于脾脏的作用,运化水分,为作物提供养分。因此,我们可以将脾脏比喻为农田中的土壤,都是起着运化、滋养的作用。 通过取象比类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五行归类的方法,也更加深入地理解“脾”归属于土的概念。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51-1630-c08d-7791b12e10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 )

A.  十二正经

B.  奇经八脉

C.  十二别经

D.  经筋

E.  十五别络

解析:气血在人体内的运行主要依赖于经络系统。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它们贯穿全身,连接脏腑经络,调节气血的运行。十二正经包括任脉、督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带脉、冲脉、督脉等。 举个例子来说,任脉是十二正经中的一条重要经络,起于下腹部,贯穿腹部、胸部、喉咙,上达面部。任脉在人体内部起到调节气血、调畅经络的作用。比如,当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时,可以通过调理任脉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通过这样生动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十二正经这一知识点。希望你能记住这个重要的概念,并在实践中运用它来帮助他人维护健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568-593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前发际至后发际常用骨度为( )

A.  14寸

B.  12寸

C.  9寸

D.  8寸

E.  10寸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前发际至后发际的常用骨度。在中医中,通过测量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答案是B. 12寸。在中医中,1寸等于3.03厘米,所以12寸就是36.36厘米。这个骨度是通过测量一个人头部的长度,从前发际到后发际的距离来确定的。 可以通过这个骨度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比如说如果这个骨度较小,可能代表这个人体质较弱,需要加强调理养生。如果这个骨度较大,可能代表这个人体质较好,但也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继续问我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a5-0d70-c08d-7791b12e10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肺胀的护治原则( )

A.  祛邪宣肺

B.  降气化痰

C.  温阳利水

D.  清热泻火

E.  活血祛瘀

解析:答案:D. 清热泻火 解析:肺胀是指肺气郁结,气机不畅,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治疗肺胀的护理原则主要包括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活血祛瘀等。清热泻火并不是治疗肺胀的护理原则,因此答案为D。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患者出现肺胀的症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祛邪宣肺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或穴位按摩来促进肺气的畅通,缓解胸闷的症状。同时,降气化痰的方法可以通过适当的呼吸训练或药物治疗来减少痰液的堆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温阳利水的方法可以通过保持患者体温适宜,促进尿液排泄,减轻肺胀的症状。活血祛瘀的方法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或药物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形成,从而缓解肺胀引起的不适。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肺胀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cda8-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可以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长夏

D. 秋季

E. 冬季

F.

G.

H.

I.

J.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医养生的知识。在中医理论中,春季属于木之季节,而木对应的脏腑是肝,肝主疏泄,喜燥恶湿。因此,春季是一个适合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比如一些具有辛味和温性的食物,如姜、葱、大蒜等,可以帮助人体祛湿、散寒、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适应春季气候的变化。 举个例子,春季气温回暖,很多人容易出现湿气重、气血不畅的情况,这时候适量食用一些辛温的食物,比如生姜煮水喝,可以帮助祛湿驱寒,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春季常见的感冒等疾病。 所以,春季是一个适合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气候变化适当选择食用一些辛温的食物来调养身体。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bb-03e8-c08d-7791b12e10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横指同身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也称“一夫法”

B.  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

C.  四指的宽度为3寸

D.  四指的宽度为4寸

E.  以食指中节横纹为标准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中医中的一个测量方法,即横指同身寸。正确的说法是A、B、C选项。 A. “一夫法”是横指同身寸的另一种称呼,意思是用一个男性的手指宽度作为一个“身寸”的标准。 B. 横指同身寸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也就是说,用中指中节横纹的宽度作为一个“身寸”的计量标准。 C. 四指的宽度为3寸,也就是说,四个手指并拢在一起,宽度应该等于3个“身寸”。 举个例子来帮助你理解:假设一个人的中指中节横纹宽度为5厘米,那么按照横指同身寸的标准,这个人的四指并拢在一起的宽度应该是15厘米(5厘米 x 3寸)。这种测量方法在中医中常用于诊断和治疗,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a5-1158-c08d-7791b12e10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