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46.表证有汗,可见于( )

A、 表寒证

B、 表热证

C、 表虚证

D、 表实证

E、 伤湿证

答案:BC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中医的诊断方法中的“表证”,表证是指病证表面的表现。表证有汗通常可见于表热证和表虚证。 A. 表寒证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不耐寒,喜温,舌淡苔白等症状,不太会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B. 表热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容易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C. 表虚证通常表现为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红等症状,也容易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D. 表实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口渴,大汗淋漓等症状,但这里指的是表证有汗,而非实证的大汗。 E. 伤湿证通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关节疼痛,舌苔白腻等症状,不太会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所以,根据中医的理论,表证有汗可见于表热证和表虚证,因此答案为BC。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46.表证有汗,可见于( )

A、 表寒证

B、 表热证

C、 表虚证

D、 表实证

E、 伤湿证

答案:BC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中医的诊断方法中的“表证”,表证是指病证表面的表现。表证有汗通常可见于表热证和表虚证。 A. 表寒证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不耐寒,喜温,舌淡苔白等症状,不太会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B. 表热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容易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C. 表虚证通常表现为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红等症状,也容易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D. 表实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口渴,大汗淋漓等症状,但这里指的是表证有汗,而非实证的大汗。 E. 伤湿证通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关节疼痛,舌苔白腻等症状,不太会出现表证有汗的情况。 所以,根据中医的理论,表证有汗可见于表热证和表虚证,因此答案为BC。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63.气滞血瘀患者其脉象常见于( )

A.  虚脉

B.  实脉

C.  紧脉

D.  迟脉

E.  涩脉

解析:答案解析:气滞血瘀患者其脉象常见于涩脉。气滞血瘀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气滞指气机郁滞不畅,血瘀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凝聚成块。在脉象上,气滞血瘀患者的脉象常表现为涩脉,即脉搏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强有时弱,不连续,有如珠子落盘声。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气滞血瘀就像是一条堵塞的河流,水流不畅,河水中的泥沙和杂物凝结在一起形成了块状物。这时候,我们在观察这条河流的脉象时,会发现水流时快时慢,有时候水流很强,有时候水流很弱,整体上表现为不连续的状态,就像气滞血瘀患者的涩脉一样。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3de8-c08d-7791b12e10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 )

A.  脾运不健

B.  症状黏滞

C.  脾阳不振

D.  肢体困重

E.  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解析:在中医理论中,湿性黏滞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症状黏滞、肢体困重等。 A. 脾运不健: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气虚弱,就容易导致湿气停滞在体内,加重湿性黏滞的症状。 B. 症状黏滞:湿性黏滞会导致症状黏滞,表现为身体不舒服、粘腻、沉重等感觉。 C. 脾阳不振:脾阳不振也会导致湿气停滞,加重湿性黏滞的症状。 D. 肢体困重:湿性黏滞会使肢体感觉沉重、不灵活,影响日常活动。 E. 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湿性黏滞一般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需要及时调理。 举个例子,就好比是在潮湿的天气里,衣服晾在外面很难干燥,就会变得湿漉漉的,感觉沉重、不舒服。这就好比是体内湿气过重,导致湿性黏滞的症状。所以,要通过调理脾气、祛湿等方法来改善湿性黏滞的症状。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湿性黏滞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f78-c08d-7791b12e10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虚实夹杂型哮喘的呼吸特征是( )

A.  气喘

B.  喘促气急

C.  喘促胸闷

D.  喘息气急

E.  喘促气短

解析:虚实夹杂型哮喘的呼吸特征是"喘促胸闷"。这种类型的哮喘是指在病情发作时,患者既有虚弱无力、气短喘促的表现,又有胸闷感觉,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肺气虚弱,肺气不足,导致肺气无力,无法顺畅呼吸所致。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是一个疲惫不堪的人,走路走累了,感觉气短喘促,同时又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这种情况下,他需要休息,补充能量,让身体恢复过来。对于虚实夹杂型哮喘的患者,也需要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补充肺气,调理身体,缓解症状。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7e4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1.癃是指( )

A.  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

B.  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

C.  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缓

D.  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急

E.  小便急、痛

解析:答案:A. 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 解析:癃是中医学术语,指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的症状。这种病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淋证”范畴,通常是由于膀胱功能失调或者肾气虚弱引起的。比如,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尿意频繁,但每次排尿量很少,排尿时也会感觉不顺畅。这种情况就可以被称为癃。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是一个水龙头被堵住了,水流不畅,每次只能滴滴答答地流出来,这就像是癃的症状一样。所以,癃就是指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的情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dd48-c08d-7791b12e10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而言,下列各项中有关标本的划分,错误的是( )

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解析:题目知识点[中医矛盾主次关系] 题目解析: 根据中医矛盾主次关系的理论,应该是“本标相生,主次相随”,因此选项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是错误的。本标相生是指疾病的本质和临床表现之间相互联系,临床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是疾病本质的反映。主次相随则是指本质和症状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二者都是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1e-eaf8-c08d-7791b12e10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0.阴盛格阳表现为( )

A.  真热

B.  假热

C.  真寒

D.  假寒

E.  真寒假热

解析:阴盛格阳表现为真寒假热,意味着体内阴气过盛,导致表面出现假热的症状。比如,一个人感觉身体发热,但体温计测量却没有发热,这就是阴盛格阳的表现。类似于冬天室外很冷,但是室内暖气开得很足,感觉热乎乎的,实际上外面还是很冷的情况。 所以,阴盛格阳的情况下,身体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需要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状态。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阴盛格阳的概念。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b90-c08d-7791b12e10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

A.  体温不升

B.  口吐白沫

C.  不思乳食

D.  咳嗽剧烈

E.  喉间痰鸣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的多选题。正确答案是A、B、C。 A. 体温不升:新生儿肺炎时,体温可能不升或者出现低热。 B. 口吐白沫:新生儿肺炎时,由于呼吸困难,可能会出现口吐白沫的症状。 C. 不思乳食:新生儿肺炎时,由于呼吸困难和不适,可能会出现不思乳食的情况。 D. 咳嗽剧烈:新生儿肺炎时,由于呼吸道受到感染,可能会出现咳嗽,但一般不会表现为剧烈的咳嗽。 E. 喉间痰鸣:新生儿肺炎时,可能会出现呼吸道有痰鸣的情况。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8610-c08d-7791b12e10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6.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为(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解析:水液代谢是人体内水分的调节和代谢过程,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肺主气机下行,有利水液代谢。 脾脏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水液代谢的主要脏腑之一,它主要负责水液的运化和输布。脾虚则会导致水湿停留在体内,出现水肿等症状。 肾脏在中医中被认为是主要的水液代谢调节器官,肾主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肾虚则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调,出现尿频、尿少等症状。 肺脏在中医中主要负责气机的下行,有利于水液代谢。肺气不通畅则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因此,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为脾、肾、肺。这三个脏腑共同协调工作,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e2-1360-c08d-7791b12e10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中暑患者行体内降温,灌肠液的温度是( )

A.  4℃

B.  10℃

C.  15℃

D.  20℃

E.  22℃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中暑患者行体内降温时灌肠液的温度选择的问题。在中医中,灌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灌入适当温度的液体来帮助患者降温。 在中暑的情况下,患者体温升高,需要及时降温以避免严重后果。灌肠液的温度选择非常重要,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患者体温过快下降,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正确的选择是将灌肠液的温度控制在4℃,这样可以缓慢而安全地帮助患者降温。 举个生动的例子,就好像我们在夏天吃冰淇淋一样,如果吃得太快或者太冷,可能会导致头痛或者喉咙不舒服。所以在灌肠降温的过程中,要像慢慢吃冰淇淋一样,温度要适中,才能达到最好的降温效果。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a1-1d50-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8.下述病后调护的要点不包括( )

A.  防因风邪复病

B.  防因食复病

C.  防因劳复病

D.  防因药复病

E.  防因情复病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病后调护的要点的,其中不包括防因药复病。病后调护是指在疾病治疗后,通过合理的护理和调养,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防因风复病是指要避免受凉受风,防止病情复发;防因食复病是指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病情恶化;防因劳复病是指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康复。而防因药复病则是指要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病情反复。最后,防因情复病是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希望通过这些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病后调护的要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bb-0bb8-c08d-7791b12e10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