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22.表证患者饮食宜( )

A、 饮食宜清淡

B、 清凉饮料

C、 新鲜水果

D、 忌食辛辣、油腻

E、 忌食硬固类食物

答案:ACDE

解析:这道题目是关于患者饮食的建议,正确答案是ACDE。 A. 饮食宜清淡:清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对于一些消化系统不好的患者来说,清淡的饮食更容易消化吸收。 C. 新鲜水果: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忌食辛辣、油腻: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刺激消化系统,对于一些消化系统敏感的患者来说,这类食物可能会引起不适。 E. 忌食硬固类食物:硬固类食物可能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对于一些消化系统不好的患者来说,这类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问题。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新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和硬固类食物,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希望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22.表证患者饮食宜( )

A、 饮食宜清淡

B、 清凉饮料

C、 新鲜水果

D、 忌食辛辣、油腻

E、 忌食硬固类食物

答案:ACDE

解析:这道题目是关于患者饮食的建议,正确答案是ACDE。 A. 饮食宜清淡:清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对于一些消化系统不好的患者来说,清淡的饮食更容易消化吸收。 C. 新鲜水果: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忌食辛辣、油腻: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刺激消化系统,对于一些消化系统敏感的患者来说,这类食物可能会引起不适。 E. 忌食硬固类食物:硬固类食物可能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对于一些消化系统不好的患者来说,这类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问题。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新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和硬固类食物,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希望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58.腻苔主病为( )

A.  湿浊

B.  痰饮

C.  食积

D.  胃气虚

E.  邪热有余

解析:腻苔主病为湿浊、痰饮和食积。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A. 湿浊:湿浊是指体内湿气过重,阻滞了气血运行,导致腻苔。湿浊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良等引起的。比如,常吃油腻食物、喜欢吃冷饮等都容易导致湿浊。 B. 痰饮:痰饮是指体内痰湿过重,阻碍了气机运行,导致腻苔。痰饮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情绪不畅等引起。比如,脾胃虚弱、情绪压抑等都容易导致痰饮。 C. 食积:食积是指饮食过多或消化不良导致的食物停滞在胃肠道内,形成积滞。食积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腻苔。比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都容易导致食积。 D. 胃气虚:胃气虚是指胃气不足,无法运化食物,导致腻苔。胃气虚多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稳定等引起。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等都容易导致胃气虚。 E. 邪热有余:邪热有余是指体内邪热过盛,热毒内蕴,导致腻苔。邪热有余多由外感热邪或内热亢盛引起。比如,感受外邪、长期内火过盛等都容易导致邪热有余。 因此,腻苔主病为湿浊、痰饮和食积。希望以上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45b8-c08d-7791b12e10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5.消渴中肾阴亏虚型的治护原则是( )

A.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B.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C.  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D.  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E.  温肾助阳、益气通窍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消渴中肾阴亏虚型的治护原则。在中医理论中,消渴是一种糖尿病的症状,肾阴亏虚型是其中的一种分类。 正确答案是C. 滋阴补肾、润燥止渴。在中医治疗中,肾主水,肾阴亏虚会导致消渴症状。因此,治疗的重点是滋阴补肾,以补充肾脏的阴液。同时,润燥止渴可以帮助缓解口渴的症状。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肾脏是一个水缸,肾阴亏虚就像是水缸里的水不够了,导致口渴。所以治疗的方法就是要补充水缸里的水,让水缸重新充满水,这样口渴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消渴中肾阴亏虚型的治护原则。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如果对这个问题已经满意,记得点击下方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e130-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5.参与血液形成的脏主要有(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每个选项代表的脏器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 A. 心:心脏是泵血的器官,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输送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C. 脾: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血液的储藏器官,它能够调节血液的生成和循环,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D. 肾: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先天之本”,它对于血液的形成和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体液平衡和排泄废物来维持血液的稳定。 E. 肝: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藏血之源”,它在血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储存血液,还能够调节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综合以上解析,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ACDE,这些脏器都在血液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e2-1748-c08d-7791b12e10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 )

A.  寒呕

B.  热呕

C.  痰饮

D.  食积

E.  气滞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中医护理中关于患者呕吐清水痰涎的病因辨证。根据题干描述的症状,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这种情况多属于痰饮。 痰饮是中医术语,指体内湿浊之气聚结成痰,阻塞气机而引起的病证。痰饮多因湿邪困脾胃,运化失职,水液停聚而成。患者常常会出现呕吐清水痰涎、胸闷等症状。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潮湿的环境中生活,长时间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最终形成痰饮。就好比是一个水缸里积水太多,最终会溢出来一样,体内的湿浊之气聚结成痰,最终会引起呕吐清水痰涎、胸闷等症状。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护理的方法就是要清热化痰,通利水道,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湿浊之气,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痰饮的病因及处理方法。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3de8-c08d-7791b12e10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6.疫毒痢的诱发因素包括( )

A.  着凉

B.  疲劳

C.  饥饿

D.  体弱未复

E.  进食不洁食物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疫毒痢的诱发因素的多选题,正确答案是ABCDE,即着凉、疲劳、饥饿、体弱未复和进食不洁食物。 疫毒痢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这些诱发因素都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细菌更容易侵袭肠道,引发疾病。 比如,着凉会导致体表血管收缩,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疲劳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饥饿会导致机体免疫力减弱,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体弱未复的人本身就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疾病;进食不洁食物会直接引入病原体,导致感染。 所以,要预防疫毒痢,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着凉、疲劳、饥饿,保持身体健康,避免进食不洁食物。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疫毒痢的发生。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95b0-c08d-7791b12e10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阳暑证代表方是( )

A.  清营汤

B.  王氏清暑益气汤

C.  羚羊钩藤汤

D.  紫雪散

E.  至宝丹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医中关于阳暑证的治疗方剂。阳暑证是指由于暑热外袭,导致人体阳气亢盛而出现的症状,如发热、口渴、汗出等。在中医中,治疗阳暑证常用的方剂是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由明代医学家王孟英所创,主要成分有黄连、黄芩、知母等。这个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益气生津的功效,可以清热泻火,益气生津,调和阴阳,对治疗阳暑证非常有效。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夏天天气炎热,你在户外运动过度导致中暑,出现了发热、口渴、头晕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服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来清热解毒,益气生津,帮助恢复身体的平衡。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阳暑证的治疗方剂王氏清暑益气汤。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a1-1d50-c08d-7791b12e10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2.癃闭的患者中药汤剂宜温服的有( )

A.  膀胱湿热

B.  肺热壅盛

C.  肝郁气滞

D.  脾气不升

E.  肾阳衰惫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癃闭患者中药汤剂的温服适应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选项的情况: A. 膀胱湿热:膀胱湿热是指膀胱受湿热侵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种情况适合温服中药汤剂来祛除湿热。 B. 肺热壅盛:肺热壅盛是指肺部热气郁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温服中药汤剂有助于清热化痰,缓解症状。 C. 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不畅、胸闷、胁痛等症状。这种情况适合温服中药汤剂来疏肝解郁。 D. 脾气不升:脾气不升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温服中药汤剂有助于温补脾阳,促进消化吸收。 E. 肾阳衰惫:肾阳衰惫是指肾阳虚弱,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温服中药汤剂有助于温补肾阳,增强肾脏功能。 因此,根据以上解析,正确答案为D、E选项。希望通过这些例子和解析,你能更好地理解癃闭患者中药汤剂宜温服的情况。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fc88-c08d-7791b12e1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哪些可以归属于五行中的木类( )

A.  春

B.  南

C.  化

D.  肝

E.  青

解析:在中医理论中,五行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东、南、中、西、北五个方向,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肝、心、脾、肺、肾五个脏腑等等。 在五行中,木代表春季,代表东方,代表青色,代表肝脏。所以,A.春季,D.肝脏,E.青色都可以归属于五行中的木类。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我们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植物开始生长,这种生长的力量就像木一样,所以春季可以归属于木类。而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主管疏泄功能,调节情绪,具有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肝脏也可以归属于木类。青色通常与植物、生长有关,也代表着木的属性,所以青色也可以归属于木类。通过这些例子,我们更容易理解五行中木的特点和代表的事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51-1e00-c08d-7791b12e10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9.用补气法来治疗失血,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气能生血

B.  血能生气

C.  气能摄血

D.  阴阳互根

E.  气旺血足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补气法治疗失血的理论依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选项的解释: A. 气能生血:在中医理论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气的充足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B. 血能生气:血液中含有氧气和养分,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有助于气的生成。 C. 气能摄血:气的运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失血后血液恢复。 D. 阴阳互根: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阴阳平衡有利于气血的生成和循环。 E. 气旺血足:气旺表示身体机能旺盛,血足表示血液充足,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因此,选项A、C、D、E是正确的。通过补气法来治疗失血,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举个例子,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台机器,气就像是机器的动力源,血液就像是机器的润滑油,只有动力源充足,润滑油充足,机器才能正常运转。所以在失血后,补充气血就像是给机器加油加电一样,让身体恢复健康。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49-5cc8-c08d-7791b12e101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寒热错杂证包括( )

A.  上热下寒证

B.  上寒下热证

C.  真寒假热证

D.  真热假寒证

E.  表寒里热证

解析:寒热错杂证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证候,包括了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和表寒里热证。 A. 上热下寒证:指上半身出现热症状,如口渴、口干、便秘等,下半身出现寒症状,如腹泻、腹痛等。比如,有些人会出现上身发热,但下半身却感觉冰凉。 B. 上寒下热证:指上半身出现寒症状,如恶寒、寒战等,下半身出现热症状,如口渴、口干等。比如,有些人会出现上半身感觉冷冷的,但下半身却感觉燥热。 E. 表寒里热证:指表面症状表现为寒证,如恶寒、发热等,但内部症状却表现为热证,如口渴、口干等。比如,有些人会出现外感风寒的症状,但体内却有燥热的表现。 因此,寒热错杂证是一种病证表现为寒热错杂的情况,需要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来辨证施治。希望以上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dd-2fb0-c08d-7791b12e10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