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45.药物五味中酸味药的作用是( )

A、 收敛

B、 渗湿

C、 软坚

D、 固涩

E、 坚阴

答案:AD

解析:在中医药中,药物的五味对人体有着不同的作用。酸味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收敛和固涩。 首先,酸味药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可以用来止血、收敛排泄物等。比如,常用的酸味药物如龙胆草、五味子等,常用于治疗吐血、血尿等症状。 其次,酸味药物还具有固涩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湿热下泄、脾胃虚弱等症状。例如,酸味药物如榆皮、五味子等,可以帮助固涩肠道,改善腹泻等症状。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酸味药物的作用,以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希望这样的解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41.下列哪些适合脾虚泻患儿食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8de0-c08d-7791b12e10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1.破伤风中药外敷(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050-c08d-7791b12e10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肛瘘患者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c08-c08d-7791b12e10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f78-c08d-7791b12e10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某患者药物流产后5天,高热腹痛,下腹部疼痛拒按,阴道流血气味臭秽,量较多,脓血混杂,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最佳治法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e4-5918-c08d-7791b12e10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8.腻苔主病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45b8-c08d-7791b12e10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5.风湿热痹证常用的中药方药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e518-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老年慎泻,少年慎补”确定的用药原则的根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1bb-1848-c08d-7791b12e10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568-5550-c08d-7791b12e10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里证的寒热变化一般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dd-2fb0-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45.药物五味中酸味药的作用是( )

A、 收敛

B、 渗湿

C、 软坚

D、 固涩

E、 坚阴

答案:AD

解析:在中医药中,药物的五味对人体有着不同的作用。酸味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收敛和固涩。 首先,酸味药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可以用来止血、收敛排泄物等。比如,常用的酸味药物如龙胆草、五味子等,常用于治疗吐血、血尿等症状。 其次,酸味药物还具有固涩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湿热下泄、脾胃虚弱等症状。例如,酸味药物如榆皮、五味子等,可以帮助固涩肠道,改善腹泻等症状。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酸味药物的作用,以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希望这样的解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41.下列哪些适合脾虚泻患儿食用( )

A.  山药粥

B.  黄芪粥

C.  红枣

D.  西瓜汁

E.  枇杷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脾虚泻患儿适合食用的食物的选择题。脾虚泻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调理饮食来改善症状。 A. 山药粥:山药具有补脾益肺、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合脾虚泻患儿食用。 B. 黄芪粥: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对脾虚泻患儿有一定的帮助。 C. 红枣:红枣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脾虚泻患儿的症状。 D. 西瓜汁:西瓜性寒凉,对于脾虚泻患儿来说可能会加重脾胃功能的不足,不太适合食用。 E. 枇杷:枇杷性寒润,对于脾虚泻患儿来说也可能会加重症状,不建议食用。 综上所述,选项A、B、C适合脾虚泻患儿食用,而选项D、E不太适合。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脾虚泻患儿的饮食调理。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8de0-c08d-7791b12e10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1.破伤风中药外敷( )

A.  玉真散

B.  生肌散

C.  木萸散

D.  银灰膏

E.  生肌白玉膏涂擦

解析: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外伤感染后。中药外敷在破伤风的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玉真散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破伤风患者外敷治疗。玉真散可以帮助减轻破伤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生肌散、木萸散、银灰膏和生肌白玉膏涂擦在破伤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在这道题中,正确答案是玉真散。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破伤风中药外敷的重要性,以及玉真散在治疗中的作用。记住,及时的外敷治疗可以帮助破伤风患者更快地康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050-c08d-7791b12e10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肛瘘患者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 )

A.  瘙痒

B.  出血

C.  疼痛

D.  便秘

E.  肛门部反复流脓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肛瘘患者临床症状的多选题,正确答案是A、C、E。 A. 瘙痒:肛瘘患者常常会感到肛门周围有瘙痒的感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皮肤敏感。 C. 疼痛:肛瘘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肛门部疼痛,尤其是在排便后疼痛加剧,这是因为肛瘘引起的炎症刺激。 E. 肛门部反复流脓:肛瘘患者肛门周围可能会有脓液流出,这是因为肛瘘引起的感染导致脓液积聚。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肛瘘是一个小小的“炎症烦恼包”,里面装满了瘙痒、疼痛和脓液。患者会感到肛门周围瘙痒难耐,排便时会有剧烈的疼痛感,而且肛门周围还会不时流出脓液。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肛瘘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c08-c08d-7791b12e10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 )

A.  表虚里实

B.  上实下虚

C.  至虚有盛候

D.  表实里虚

E.  上虚下实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中医的病理状态,属虚实错杂是指病理状态中既有虚,又有实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每个选项的含义: A. 表虚里实:表面看起来是虚,但内部实际上是实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外表看起来瘦弱无力,但实际上内脏功能亢进,有实证的表现。 B. 上实下虚:身体上半部分有实证的表现,下半部分有虚证的表现。例如,头痛、口干、口苦等实证症状出现在上半身,而下半身出现疲乏、腰酸等虚证症状。 C. 至虚有盛候:整体看起来是虚的状态,但某些症状却表现出盛的情况。比如一个人整体体虚,但面色红润、舌质红等症状显示有盛的情况。 D. 表实里虚:表面看起来是实,但内部实际上是虚的情况。例如,一个人表现出热症状,但实际上体内气血不足,属于里虚的情况。 E. 上虚下实:身体上半部分有虚证的表现,下半部分有实证的表现。比如头晕、心悸等虚证症状出现在上半身,而下半身出现疼痛、肿胀等实证症状。 因此,选项ABDE都属于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情况。希望通过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f78-c08d-7791b12e10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某患者药物流产后5天,高热腹痛,下腹部疼痛拒按,阴道流血气味臭秽,量较多,脓血混杂,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最佳治法是( )

A.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B.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C.  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D.  清热解毒,泻腑通便

E.  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高热腹痛、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气味臭秽、脓血混杂等症状,可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感染性疾病,需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感染性疾病属于湿热病邪,需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的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可以清除体内的病邪,利湿排脓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毒邪,从而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座花园,感染性疾病就像是花园里的杂草,清热解毒就是在除草,清除杂草,利湿排脓就是在清理花园里的积水,让花园恢复健康美丽。 因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C. 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比喻,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e4-5918-c08d-7791b12e10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8.腻苔主病为( )

A.  湿浊

B.  痰饮

C.  食积

D.  胃气虚

E.  邪热有余

解析:腻苔主病为湿浊、痰饮和食积。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A. 湿浊:湿浊是指体内湿气过重,阻滞了气血运行,导致腻苔。湿浊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良等引起的。比如,常吃油腻食物、喜欢吃冷饮等都容易导致湿浊。 B. 痰饮:痰饮是指体内痰湿过重,阻碍了气机运行,导致腻苔。痰饮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情绪不畅等引起。比如,脾胃虚弱、情绪压抑等都容易导致痰饮。 C. 食积:食积是指饮食过多或消化不良导致的食物停滞在胃肠道内,形成积滞。食积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腻苔。比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都容易导致食积。 D. 胃气虚:胃气虚是指胃气不足,无法运化食物,导致腻苔。胃气虚多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稳定等引起。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等都容易导致胃气虚。 E. 邪热有余:邪热有余是指体内邪热过盛,热毒内蕴,导致腻苔。邪热有余多由外感热邪或内热亢盛引起。比如,感受外邪、长期内火过盛等都容易导致邪热有余。 因此,腻苔主病为湿浊、痰饮和食积。希望以上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45b8-c08d-7791b12e10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5.风湿热痹证常用的中药方药是( )

A.  防风汤加减

B.  乌头汤加减

C.  薏苡仁汤加减

D.  白虎桂枝汤加减

E.  桂枝芍药知母汤

解析:风湿热痹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红热等症状。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中药方药是白虎桂枝汤加减。 白虎桂枝汤是由桂枝、石膏、甘草、生姜组成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在治疗风湿热痹证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药物,以增强疗效。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患者出现了风湿热痹证的症状,如关节红肿疼痛,医生可能会在白虎桂枝汤中加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以加强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通过这个例子,希望你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风湿热痹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白虎桂枝汤加减的应用。记住,在中医治疗中,药物的配伍和加减非常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希望你能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水平。如果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向我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e518-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老年慎泻,少年慎补”确定的用药原则的根据是( )

A.  因时制宜

B.  因地制宜

C.  因人制宜

D.  标本同治

E.  治病求本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医用药原则中的“因人制宜”。这个原则强调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个体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身体通常比较健康,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可能需要一些补益药物来增强体质。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体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在治疗时可能需要慎用泻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因人制宜”的原则。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1bb-1848-c08d-7791b12e10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

A.  五脏六腑的形象

B.  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

C.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D.  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解析:藏象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在外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具体来说,藏象包括了脏腑的功能状态、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病理变化在脏腑经络、腧穴和舌诊等方面的表现。 举个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藏象的概念: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薄、舌体的形态以及舌尖、舌中、舌下等部位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比如,舌苔黄腻可能代表脾胃湿热,舌质红绛可能代表心火旺盛等。这些舌诊表现就是脏腑病理变化在外部的表现,是藏象理论的具体体现。 因此,藏象不仅仅是指五脏六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指脏腑内在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在外部的表现。通过深入理解藏象理论,中医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外部的表现来推断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藏象的含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568-5550-c08d-7791b12e10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里证的寒热变化一般是( )

A.  但热不寒

B.  寒热往来

C.  但寒不热

D.  寒热并见

E.  寒热转化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里证的寒热变化的特点。里证是中医中的一种疾病分类,通常包括寒证和热证两种类型。寒热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的体温会有所变化,有时会感觉寒冷,有时会感觉发热。 A. 但热不寒:指患者感觉身体发热,但不伴随寒冷感。 B. 寒热往来:指患者会交替感觉寒冷和发热。 C. 但寒不热:指患者只感觉身体寒冷,没有发热感。 D. 寒热并见:指患者同时感觉寒冷和发热。 E. 寒热转化:指患者原本感觉寒冷的症状转变为发热,或者原本感觉发热的症状转变为寒冷。 所以正确答案是A和C。寒热变化在中医诊断中是很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发展。比如,有些疾病在初期可能表现为寒证,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转变为热证,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dd-2fb0-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